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将传播研究纳入社会学主流范式的一种尝试,值得一读。很喜欢从中介化到媒介化的视角转变。不过,这本书涉猎比较广,需要一些基本的社会学理论功底才能理解。
尽管是“媒介化”,但其实要和“中介化”作区分,按照作者观点,“中介化”强调媒介技术,而“媒介化”强调媒介逻辑,即媒体的运作机制。所以在说电视、抖音等如何影响社会的时候,我们其实不是在讲这个技术的影响,它们只是被推向前台的代名词,而是在讨论“媒体”也就是这个技术及其背后一整套的运作机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后面作者拿出政治、游戏、宗教和惯习开刀,然后它们如何影响媒体呈现,又如何受媒体影响。在宗教媒介化一章,有学者观点:商场和主题乐园是“消费教堂”。
哇靠这是什么神仙书籍 📚是上帝派来拯救我的吗???(翻完一遍发现……并不是)
虽然研究非常北欧本土化但是...stig hjarvard我来了!!(?)
出于写作的需求,找到了这本书,书只有不到两百页,一天时间读了大半。 首先,媒介化的概念及相关理论的提出是富有价值的,传统的中介化研究,将媒介仅仅看做传递信息的渠道,这显然无法与现实中媒介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相匹配,媒介化无疑从理论层面体现出媒介在社会中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 其次,作者提出将媒介化理论发展为中层理论,兼具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抱负,是对该理论的重要定位。这点从后面对政治、宗教以及游戏宗教化中可以体现,判断一个研究是否有价值,关键在于是否带来新知,结合阅读,我想作者大抵是做到了,透过作者笔下的文字,可以让我意识到媒介化在各个领域所发挥的强大力量。 最后,作者倡导跨学科研究,在书中使用了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以及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为我提供了一些研究思路。
第一本媒介化理论,但从夏瓦援引的理论资源来看,传播学依旧是社会学的婢女。夏瓦在这本书中主要做了三件事,首先是完成了媒介化这一中层理论的建构。其从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出发,强调了媒介自身的双重性,不仅融入了其他的制度性场域中,自身更作为制度化的因素存在。其次夏瓦重点区分了中介化与媒介化,其媒介自身具备一定的运行规则与可供性。最后夏瓦以宗教政治举例,但私以为论证过程过于粗浅,缺少了与微观行为的互动。如何在微观情景的考察中补完这一层行动逻辑,还是看最新的研究吧。
媒介化理论如果只是夏瓦说的这些,那传播学学者就又该惊慌了,倒退回与社会学那帮人竞争的日子了吗?
虽然很火,但是读完还是不看好这个中层理论,我好奇作者为什么要避免“微观互动的异质性分析”,因为根本没有看出你建立媒介与社会关系的中层理论的合法性。翻译是《新媒介:关键概念》的译者,很多术语都乱翻...…
很有启发,读起来也比较丝滑~(虽然和是同一个译者,但是媒介融合一点都读不下去。。
低于预期,宗教章略过。可能是读之前已经接触过不少观点,弱化了本书的启发性。
旁征博引,把传播学纳入主流社会学的尝试,优点和短板都非常突出。作为媒介化理论的关键文献,还是得记上一功的。
开篇定义雄心壮志,案例定义不一展开混乱,不高不低中观理论,走一步退三步的保守之作……①区分中介化(mediation)和媒介化(mediatization):前者指媒介被使用以传递意义——对媒介的文化和社会影响只能在传播回路内部展开考察;后者指媒介对其他社会制度或系统施加特殊的主导性影响,即是特定社会文化领域的基本结构之一,又是一个半独立的机构。②颇有意趣的划分之后,是极其保守的学术态度,是难以成立的“中观理论”,是定义不同、两化暧昧含混的案例研究(媒介系统是媒介技术系统、媒介组织系统,还是媒介表征系统?不难看出,夏瓦头脑中的媒介仍是一种实体、一种物,而非技术体系、单数媒介逻辑。③此外,夏瓦否认历史上的“媒介化”,不承认“为其他制度服务,以助其巩固权威”的媒介化,因此呈现出过分的“当下性”。
学术规范性非常好,而且更多介绍引用的都是欧陆传播学的理论和研究,长见识。 扣一星还是那个原因。
补标:20年12月读的,当时媒介化的概念还并没有现在这么风生水起,读的时候只觉得作者在盖城堡,把社会上的各类现象都用媒介化的概念来重新审视,当时一知半解,后续也就没拿起来再看了。
媒介化理论/制度化的媒介,和媒介理论的差别感觉其实还是把媒介看成一种实体和力量。不如媒介环境学给我的感受深。夏瓦的论述是中观的、概括的,但是感觉很多地方就是在说前人的观点(是的,文献综述),新意不足,而且论述也不深入。对宗教那一块因为没接触过所以比较感兴趣。
“如果我们按照布迪厄的概念解读媒介化,我们能够发现媒介在各场域不断 增长的他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借此挑战了场域的自律。因此,媒介化 的程度可以根据各自场域的自律在多大程度上被削减得以衡量。”媒介化就像是媒介和其它领域之间的博弈,看谁的逻辑最后能坚持住,不让渡出去。
对制度主义媒介化理论和媒介化、中介化的区分有了清晰的了解,比看一些奇奇怪怪的国内论文有用。不过这个翻译…把affordance翻译为可见性就不说了,最起码做到对统一学者译名同意吧。
区分媒介和媒介化,媒介被定义为在时空、形态上拓展了传播的科技实体,媒介化则是长期的影响过程,“不断增长的媒介影响所带来的社会及文化机制与互动模式的改变”。媒介自身独立发展为文化机构,同时媒介和其他机制(政治、宗教、游戏)日益相互融合:政治上, 媒介是控制民主社会重要的政治资源;宗教上媒介既消解了宗教的神圣权威,又让宗教传播变得直接和日常、有效;社会制度上日趋虚拟化,走向软性个人主义。
文化与社会 媒介本身论述不多 第一章第二章 看的时候脑瓜子和眼睛都超级难受也不知道为啥
比想象中稍浅,最精彩的是前两张对“媒介化”这一制度路径下中层敏感性概念以及社会中半独立结构身份的界定与阐释,相较而言,中介化形容具体而微的媒介对社会产生环境式效用的过程,却也是更为宏大的理论视角。后面有关玩具和惯习的两章较为有趣,媒介化文化引导下的社会惯习是带有浓烈个人主义色彩的他人导向行为,人们一方面被分众化新媒介伺候得越发个人中心主义,一方面又因社交媒体强烈的互动属性而被赋予深刻的对外交际动机与渴望,归根到底还是自我的。
> 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
12 有用 mlln 2018-07-23 23:21:55
将传播研究纳入社会学主流范式的一种尝试,值得一读。很喜欢从中介化到媒介化的视角转变。不过,这本书涉猎比较广,需要一些基本的社会学理论功底才能理解。
13 有用 大雄 2019-12-07 17:17:06
尽管是“媒介化”,但其实要和“中介化”作区分,按照作者观点,“中介化”强调媒介技术,而“媒介化”强调媒介逻辑,即媒体的运作机制。所以在说电视、抖音等如何影响社会的时候,我们其实不是在讲这个技术的影响,它们只是被推向前台的代名词,而是在讨论“媒体”也就是这个技术及其背后一整套的运作机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后面作者拿出政治、游戏、宗教和惯习开刀,然后它们如何影响媒体呈现,又如何受媒体影响。在宗教媒介化一章,有学者观点:商场和主题乐园是“消费教堂”。
4 有用 Otters_ 2019-05-29 08:28:20
哇靠这是什么神仙书籍 📚是上帝派来拯救我的吗???(翻完一遍发现……并不是)
3 有用 间田枳子 2019-12-03 13:53:58
虽然研究非常北欧本土化但是...stig hjarvard我来了!!(?)
2 有用 马丁 2022-02-12 14:30:49
出于写作的需求,找到了这本书,书只有不到两百页,一天时间读了大半。 首先,媒介化的概念及相关理论的提出是富有价值的,传统的中介化研究,将媒介仅仅看做传递信息的渠道,这显然无法与现实中媒介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相匹配,媒介化无疑从理论层面体现出媒介在社会中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 其次,作者提出将媒介化理论发展为中层理论,兼具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抱负,是对该理论的重要定位。这点从后面对政治、宗教以及游戏宗教化中可以体现,判断一个研究是否有价值,关键在于是否带来新知,结合阅读,我想作者大抵是做到了,透过作者笔下的文字,可以让我意识到媒介化在各个领域所发挥的强大力量。 最后,作者倡导跨学科研究,在书中使用了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以及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为我提供了一些研究思路。
1 有用 Lodge的小世界 2022-01-05 21:16:51
第一本媒介化理论,但从夏瓦援引的理论资源来看,传播学依旧是社会学的婢女。夏瓦在这本书中主要做了三件事,首先是完成了媒介化这一中层理论的建构。其从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出发,强调了媒介自身的双重性,不仅融入了其他的制度性场域中,自身更作为制度化的因素存在。其次夏瓦重点区分了中介化与媒介化,其媒介自身具备一定的运行规则与可供性。最后夏瓦以宗教政治举例,但私以为论证过程过于粗浅,缺少了与微观行为的互动。如何在微观情景的考察中补完这一层行动逻辑,还是看最新的研究吧。
1 有用 余音和残烟 2020-08-28 23:12:09
媒介化理论如果只是夏瓦说的这些,那传播学学者就又该惊慌了,倒退回与社会学那帮人竞争的日子了吗?
3 有用 月面的成色 2020-10-27 17:37:39
虽然很火,但是读完还是不看好这个中层理论,我好奇作者为什么要避免“微观互动的异质性分析”,因为根本没有看出你建立媒介与社会关系的中层理论的合法性。翻译是《新媒介:关键概念》的译者,很多术语都乱翻...…
0 有用 海鸥落在那礁石 2022-03-06 16:04:28
很有启发,读起来也比较丝滑~(虽然和是同一个译者,但是媒介融合一点都读不下去。。
0 有用 好吃狗 2022-05-28 14:50:01
低于预期,宗教章略过。可能是读之前已经接触过不少观点,弱化了本书的启发性。
0 有用 我刚才吃了米饭 2022-12-02 20:46:05 陕西
旁征博引,把传播学纳入主流社会学的尝试,优点和短板都非常突出。作为媒介化理论的关键文献,还是得记上一功的。
1 有用 查微迩 2022-04-12 22:24:24
开篇定义雄心壮志,案例定义不一展开混乱,不高不低中观理论,走一步退三步的保守之作……①区分中介化(mediation)和媒介化(mediatization):前者指媒介被使用以传递意义——对媒介的文化和社会影响只能在传播回路内部展开考察;后者指媒介对其他社会制度或系统施加特殊的主导性影响,即是特定社会文化领域的基本结构之一,又是一个半独立的机构。②颇有意趣的划分之后,是极其保守的学术态度,是难以成立的“中观理论”,是定义不同、两化暧昧含混的案例研究(媒介系统是媒介技术系统、媒介组织系统,还是媒介表征系统?不难看出,夏瓦头脑中的媒介仍是一种实体、一种物,而非技术体系、单数媒介逻辑。③此外,夏瓦否认历史上的“媒介化”,不承认“为其他制度服务,以助其巩固权威”的媒介化,因此呈现出过分的“当下性”。
0 有用 Hazel 2022-11-06 14:31:54 北京
学术规范性非常好,而且更多介绍引用的都是欧陆传播学的理论和研究,长见识。 扣一星还是那个原因。
0 有用 wx 2022-05-05 17:48:23
补标:20年12月读的,当时媒介化的概念还并没有现在这么风生水起,读的时候只觉得作者在盖城堡,把社会上的各类现象都用媒介化的概念来重新审视,当时一知半解,后续也就没拿起来再看了。
0 有用 nyctophilia 2022-04-08 23:24:57
媒介化理论/制度化的媒介,和媒介理论的差别感觉其实还是把媒介看成一种实体和力量。不如媒介环境学给我的感受深。夏瓦的论述是中观的、概括的,但是感觉很多地方就是在说前人的观点(是的,文献综述),新意不足,而且论述也不深入。对宗教那一块因为没接触过所以比较感兴趣。
0 有用 在浪多离 2024-02-28 14:42:06 美国
“如果我们按照布迪厄的概念解读媒介化,我们能够发现媒介在各场域不断 增长的他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借此挑战了场域的自律。因此,媒介化 的程度可以根据各自场域的自律在多大程度上被削减得以衡量。”媒介化就像是媒介和其它领域之间的博弈,看谁的逻辑最后能坚持住,不让渡出去。
0 有用 tE 2024-02-27 23:22:25 甘肃
对制度主义媒介化理论和媒介化、中介化的区分有了清晰的了解,比看一些奇奇怪怪的国内论文有用。不过这个翻译…把affordance翻译为可见性就不说了,最起码做到对统一学者译名同意吧。
0 有用 一瓢道人 2023-11-24 17:39:35 四川
区分媒介和媒介化,媒介被定义为在时空、形态上拓展了传播的科技实体,媒介化则是长期的影响过程,“不断增长的媒介影响所带来的社会及文化机制与互动模式的改变”。媒介自身独立发展为文化机构,同时媒介和其他机制(政治、宗教、游戏)日益相互融合:政治上, 媒介是控制民主社会重要的政治资源;宗教上媒介既消解了宗教的神圣权威,又让宗教传播变得直接和日常、有效;社会制度上日趋虚拟化,走向软性个人主义。
0 有用 世有桃花 2024-01-05 11:14:41 北京
文化与社会 媒介本身论述不多 第一章第二章 看的时候脑瓜子和眼睛都超级难受也不知道为啥
0 有用 当时只道 2023-12-30 02:01:27 广东
比想象中稍浅,最精彩的是前两张对“媒介化”这一制度路径下中层敏感性概念以及社会中半独立结构身份的界定与阐释,相较而言,中介化形容具体而微的媒介对社会产生环境式效用的过程,却也是更为宏大的理论视角。后面有关玩具和惯习的两章较为有趣,媒介化文化引导下的社会惯习是带有浓烈个人主义色彩的他人导向行为,人们一方面被分众化新媒介伺候得越发个人中心主义,一方面又因社交媒体强烈的互动属性而被赋予深刻的对外交际动机与渴望,归根到底还是自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