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海外搜奇,斗智斗勇,有捡漏得手时的欣喜若狂,失之交臂时的遗憾惆怅,更有打眼后的懊恼与抗争,收藏不仅仅在得失之间,也反映出种种人性。书中有故事,也有对藏品的探究、考辨,值得一读。
海外拾珍记的创作者 · · · · · ·
-
常罡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常罡 生长于北京,现居美国。文学写者,音乐学人, 文物藏家。从事考据鉴赏有年,著有《沧海遗珠:掐丝珐琅鼻烟壶研究》等。
喜欢读"海外拾珍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海外拾珍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 更多书评 2篇
-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十分冷淡存知己)
乾隆三十二年,丁观鹏奉敕绘《法界源流图》长卷,远摹北宋南诏画家张胜温梵像图笔意,近咨章嘉国师以正讹舛,帝释以下佛国列尊,无不具备,端是正赅典核之本。卷中观音变相,凡十六相,并无“送子”一相。而擎多子石榴、怀揽小儿、哺乳嬉戏妇人,实乃诃梨帝母及梵天众女。 宋沙门宗晓《金光明经照解卷下》“鬼子母及五百鬼子毗奈那杂事”,述诃梨帝母本迹:“昔王舍城有二药叉①,一曰婆多,一曰半遮罗婆多,生女曰欢喜遮罗,生...2023-11-10 09:44:10
-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十分冷淡存知己)
乾隆三十二年,丁观鹏奉敕绘《法界源流图》长卷,远摹北宋南诏画家张胜温梵像图笔意,近咨章嘉国师以正讹舛,帝释以下佛国列尊,无不具备,端是正赅典核之本。卷中观音变相,凡十六相,并无“送子”一相。而擎多子石榴、怀揽小儿、哺乳嬉戏妇人,实乃诃梨帝母及梵天众女。 宋沙门宗晓《金光明经照解卷下》“鬼子母及五百鬼子毗奈那杂事”,述诃梨帝母本迹:“昔王舍城有二药叉①,一曰婆多,一曰半遮罗婆多,生女曰欢喜遮罗,生...2023-11-10 09:44:10
-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十分冷淡存知己)
乾隆三十二年,丁观鹏奉敕绘《法界源流图》长卷,远摹北宋南诏画家张胜温梵像图笔意,近咨章嘉国师以正讹舛,帝释以下佛国列尊,无不具备,端是正赅典核之本。卷中观音变相,凡十六相,并无“送子”一相。而擎多子石榴、怀揽小儿、哺乳嬉戏妇人,实乃诃梨帝母及梵天众女。 宋沙门宗晓《金光明经照解卷下》“鬼子母及五百鬼子毗奈那杂事”,述诃梨帝母本迹:“昔王舍城有二药叉①,一曰婆多,一曰半遮罗婆多,生女曰欢喜遮罗,生...2023-11-10 09:44:10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年06月01日)暂无评分 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8待购新书 (看闲书)
- 2018年图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 省图待借 (赵怀柔)
- 绿园(铭和山房) (世界和平)
- 读书2018 (风之影)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海外拾珍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金刚大笑 2019-12-03 15:43:14
一手古文写得流丽雅驯,风趣横溢,俨然古士大夫再来。因眼光老到,品位高卓,能写出东西真正好在哪里,写至传神处直入古人之心,引发深邃的情感共鸣。考据时思路清晰,体例严密,一文能贯通多方面的知识。不意王世襄、朱家溍等老一辈故后仍有此等人物!真好真好!
0 有用 熙微微微喂 2023-12-11 19:46:55 北京
爱者自然爱之。
0 有用 飞翔的虎头鹰 2019-11-10 23:00:49
深圳图书馆借阅,很有意思,喜欢如下:春宫图,鼻烟壶,雀金裘。其实现在人设计衣服,完全可以参考古代智慧。
0 有用 风之影 2018-10-21 09:56:25
身在国外,身有余财,小店拍卖,偶有所得,也是羡煞旁人。收藏这东西,既要有财力,又要有眼里。看起来作者二者都具备了。在类别上作者收藏多为杂项,集中于工艺精巧类的东西居多。这些东西为己所有,确实颇可赏玩,养眼怡心。阅读本书的过程,基本上就是一个欣赏的过程,好东西确实让人心动。不过就书来说,遗憾有三:一是部分图片黑白,魅力顿失;二是对于宝贝获得过程介绍太少,让读者不过瘾,这一点就不如韦力早期作品可读性强... 身在国外,身有余财,小店拍卖,偶有所得,也是羡煞旁人。收藏这东西,既要有财力,又要有眼里。看起来作者二者都具备了。在类别上作者收藏多为杂项,集中于工艺精巧类的东西居多。这些东西为己所有,确实颇可赏玩,养眼怡心。阅读本书的过程,基本上就是一个欣赏的过程,好东西确实让人心动。不过就书来说,遗憾有三:一是部分图片黑白,魅力顿失;二是对于宝贝获得过程介绍太少,让读者不过瘾,这一点就不如韦力早期作品可读性强;三是书用半文言写就,基本上对于宝物全是溢美之词,看多也就倦了。当然,文言写法只是作者习惯,不过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有蛇足之嫌…… (展开)
0 有用 樗里子 2024-07-05 14:58:27 江苏
古文及文物功底深厚,所述之事娓娓道来,受益匪浅。但中间近一半为文物考据,实于本书无关,因内容巨量,怒减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