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知识是什么?苏格拉底在这篇对话中主要否定了关于知识的三种定义:思想在语言中的影像并不能形成知识;贯穿各元素而达整体的路径也不能将我们引向知识;辨别物与物的差异同样不意味着定义了知识,因为差异性是一种特殊的知识,换言之用知识解释知识没有意义。事实上苏格拉底到最后也没有对“知识是什么”作出准确的回答,然而印象深刻的是文末,苏格拉底对泰阿泰德说“假如你还是空空如也,那么你会对与你在一起的人少一些粗暴,变得温和一些,因为你有了自知之明:不认为认识自己不认识的东西。”
柏老师我真的服了
#泰阿泰德篇# 1、苏格拉底年届70,而泰阿泰德是16岁的少年。泰阿泰德认为知识即是感觉。苏格拉底认为这一理论和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见解一致。不过因为普格塔格拉的理论仅仅适用于感觉,因为人可能看见他所看见的却未曾认识的事物,或者可能认识他所认识却未曾看见的事物,所以这个理论难以让人满意。2、处于形成过程中的世界是变动不居的,人的感觉是个人的。一个人不可能尝到另一个人所尝到的苹果的味道,任何人也不可能看到与他的同伴看到的同一棵特殊的苹果树。直接感官材料显现的就是其真实状况。人可以品尝苹果。但倘若他没有评价感觉经验的标准,则他不可能断定苹果是甘甜的,而这一标准并不是最初的苹果的味道,在他能确定苹果尝起来是甘甜的之前,他必须知道甜是什么,这一标准是绝对的不变的真实的,这一标准是指甘甜的理念。
受教了
Plato从本体论转移至认识论的著作,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
三次主线上的论证结论的否定都主要只是在主观引起的错误方面否定。 苏对于模糊问题,往往剔杂去珍,显得很狭隘。 苏泰之间可能 1)苏引导泰(可能苏对泰的思想把握到位) 2)苏引诱泰(呸) 3)苏无意走入狭隘 还有泰,嗯,我知道也只是为了书服务,但是,那么,嗯。。虽然不少地方我也反复看了几遍,但是我觉得这是绕口问题,而看泰的发言,我就。。emm这样说不好,春虫虫 个人肤浅的认为(驳斥原因都标注在书上) 柏拉图(苏格拉底说)过分随意的扩展自己需要的定义的定义,又过分细分不需要的定义中的定义。这绝对不是译文的问题啊,这是词语定义涉及的范围的问题,不是词语定义精确性的问题。 也可能是我错了,我反思 说实话,有一种琐的感觉,就觉得很“弥” 长评在mac上
真正的助产师,但是是智慧意义上的,爆杀某些东方圣人。
#柏拉图 9th 由中期到晚期的过渡之作,类似于早期的“试探性”作品,本作试图对“知识”进行定义,先后给出四种答案:“技艺”、“感觉”、“真信念”和“带有logos的真信念”,明线是对知识本身的探究,但暗线却是对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们有关本原学说的清算,即以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流变”和巴门尼德、麦里梭的不动的“整全”。对前者的反驳夹杂于对“知识即感觉”的反驳(151e-186e)之中,连同着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一起狠批。另一方面,柏拉图在本作里出于敬畏和谨慎拒绝了对巴门尼德学说的探讨。信念部分(187a之后),提出了蜡板喻和鸟笼喻,以表明信念有“真假”之分;此外在206c-210a通过对logos的三种表示的论述和分析以诘难“知识是带有logos的真信念”的说法尤为精彩。精神助产士也被明确提出。
伽达默尔谈到《智者》和《泰阿泰德》,于是回头再读这两本。《泰阿泰德》开宗明义两件事,第一、只有心中渴望真理,或对事物存疑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第二、所谓知识,可能只是学会判断“真”与“假”。苏格拉底笑称:当他企图拿掉许多人心里的谬误时,“他们随时准备咬我”……
二刷泰阿泰德篇。
原来“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以及大名鼎鼎的“助产术”都是出自这本书
受审前一晚也没得出结论
可以归入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博弈,处理认识论和语言学问题略显粗糙。
非常精细的探讨,可以看到胡塞尔现象学和当代知识论的影子(而且早就把jtb模式给否掉了)
复读的第三遍,它实在太困难了....
精神助产士
关于所有教育都在启发已知,关于知识的讨论。
60岁的柏拉图拥有的 强劲的思考能力 仍然惊人
译者和王太庆、陈康有差距。本篇,苏格拉底与泰阿泰德探讨知识的定义,苏格拉底继续把PUA功底展现地淋漓尽致(著名的“灵魂助产术”),导致同天晚场那场辩论泰阿泰德直接开摆(即《智者》)。鉴于译者前言已经把本书的三个论证介绍地很详细,我就提两点别的:(i)本篇对“运动”的讨论,对理解《巴蒙尼得斯篇》有帮助;(ii)从本篇开始,柏拉图的晚期作品对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提及越来越多,关于这一点,可以结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一卷去看待。另外:柏拉图并没有支持JTB啊...
> 泰阿泰德
22 有用 芳煙 2020-07-06 10:10:11
知识是什么?苏格拉底在这篇对话中主要否定了关于知识的三种定义:思想在语言中的影像并不能形成知识;贯穿各元素而达整体的路径也不能将我们引向知识;辨别物与物的差异同样不意味着定义了知识,因为差异性是一种特殊的知识,换言之用知识解释知识没有意义。事实上苏格拉底到最后也没有对“知识是什么”作出准确的回答,然而印象深刻的是文末,苏格拉底对泰阿泰德说“假如你还是空空如也,那么你会对与你在一起的人少一些粗暴,变得温和一些,因为你有了自知之明:不认为认识自己不认识的东西。”
8 有用 之神 2019-06-05 16:30:45
柏老师我真的服了
8 有用 非虛構 2021-06-12 14:42:16
#泰阿泰德篇# 1、苏格拉底年届70,而泰阿泰德是16岁的少年。泰阿泰德认为知识即是感觉。苏格拉底认为这一理论和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见解一致。不过因为普格塔格拉的理论仅仅适用于感觉,因为人可能看见他所看见的却未曾认识的事物,或者可能认识他所认识却未曾看见的事物,所以这个理论难以让人满意。2、处于形成过程中的世界是变动不居的,人的感觉是个人的。一个人不可能尝到另一个人所尝到的苹果的味道,任何人也不可能看到与他的同伴看到的同一棵特殊的苹果树。直接感官材料显现的就是其真实状况。人可以品尝苹果。但倘若他没有评价感觉经验的标准,则他不可能断定苹果是甘甜的,而这一标准并不是最初的苹果的味道,在他能确定苹果尝起来是甘甜的之前,他必须知道甜是什么,这一标准是绝对的不变的真实的,这一标准是指甘甜的理念。
4 有用 Γλώσσα 2020-06-06 15:04:01
受教了
2 有用 Mansion 2020-08-19 18:22:35
Plato从本体论转移至认识论的著作,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
2 有用 [已.注销] 2020-01-26 10:25:01
三次主线上的论证结论的否定都主要只是在主观引起的错误方面否定。 苏对于模糊问题,往往剔杂去珍,显得很狭隘。 苏泰之间可能 1)苏引导泰(可能苏对泰的思想把握到位) 2)苏引诱泰(呸) 3)苏无意走入狭隘 还有泰,嗯,我知道也只是为了书服务,但是,那么,嗯。。虽然不少地方我也反复看了几遍,但是我觉得这是绕口问题,而看泰的发言,我就。。emm这样说不好,春虫虫 个人肤浅的认为(驳斥原因都标注在书上) 柏拉图(苏格拉底说)过分随意的扩展自己需要的定义的定义,又过分细分不需要的定义中的定义。这绝对不是译文的问题啊,这是词语定义涉及的范围的问题,不是词语定义精确性的问题。 也可能是我错了,我反思 说实话,有一种琐的感觉,就觉得很“弥” 长评在mac上
1 有用 lcsyu 2022-10-17 17:41:38 中国香港
真正的助产师,但是是智慧意义上的,爆杀某些东方圣人。
1 有用 Grubby Shinoda 2024-06-05 22:37:00 陕西
#柏拉图 9th 由中期到晚期的过渡之作,类似于早期的“试探性”作品,本作试图对“知识”进行定义,先后给出四种答案:“技艺”、“感觉”、“真信念”和“带有logos的真信念”,明线是对知识本身的探究,但暗线却是对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们有关本原学说的清算,即以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流变”和巴门尼德、麦里梭的不动的“整全”。对前者的反驳夹杂于对“知识即感觉”的反驳(151e-186e)之中,连同着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一起狠批。另一方面,柏拉图在本作里出于敬畏和谨慎拒绝了对巴门尼德学说的探讨。信念部分(187a之后),提出了蜡板喻和鸟笼喻,以表明信念有“真假”之分;此外在206c-210a通过对logos的三种表示的论述和分析以诘难“知识是带有logos的真信念”的说法尤为精彩。精神助产士也被明确提出。
2 有用 天真和感伤的你 2020-05-17 22:05:28
伽达默尔谈到《智者》和《泰阿泰德》,于是回头再读这两本。《泰阿泰德》开宗明义两件事,第一、只有心中渴望真理,或对事物存疑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第二、所谓知识,可能只是学会判断“真”与“假”。苏格拉底笑称:当他企图拿掉许多人心里的谬误时,“他们随时准备咬我”……
0 有用 error2288 2020-12-25 00:54:30
0 有用 潜潜 2020-08-04 23:59:13
二刷泰阿泰德篇。
0 有用 Ruinart 2021-06-14 08:10:05
原来“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以及大名鼎鼎的“助产术”都是出自这本书
0 有用 Erio 2020-12-23 23:27:24
受审前一晚也没得出结论
0 有用 姜白 2022-03-29 00:44:40
可以归入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博弈,处理认识论和语言学问题略显粗糙。
0 有用 Atomic 2022-02-22 11:02:36
非常精细的探讨,可以看到胡塞尔现象学和当代知识论的影子(而且早就把jtb模式给否掉了)
0 有用 南极旅行家 2022-02-12 22:01:32
复读的第三遍,它实在太困难了....
0 有用 kw 2022-02-12 20:37:52
精神助产士
0 有用 白昭 2022-02-08 08:24:01
关于所有教育都在启发已知,关于知识的讨论。
0 有用 Crazy Dia 2022-02-04 12:57:10
60岁的柏拉图拥有的 强劲的思考能力 仍然惊人
0 有用 Ammonoid 2022-02-02 17:36:15
译者和王太庆、陈康有差距。本篇,苏格拉底与泰阿泰德探讨知识的定义,苏格拉底继续把PUA功底展现地淋漓尽致(著名的“灵魂助产术”),导致同天晚场那场辩论泰阿泰德直接开摆(即《智者》)。鉴于译者前言已经把本书的三个论证介绍地很详细,我就提两点别的:(i)本篇对“运动”的讨论,对理解《巴蒙尼得斯篇》有帮助;(ii)从本篇开始,柏拉图的晚期作品对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提及越来越多,关于这一点,可以结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一卷去看待。另外:柏拉图并没有支持JTB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