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荷] 爱德华·戴克斯特霍伊斯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De mechanisering van het wereldbeeld
译者: 张卜天
出版年: 2018-10
页数: 782
定价: 79.00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
ISBN: 9787100164269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De mechanisering van het wereldbeeld
译者: 张卜天
出版年: 2018-10
页数: 782
定价: 79.00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
ISBN: 9787100164269
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戴克斯特豪斯(1892—1965)为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科学史家。本书是一部享誉世界的经典科学史名著,以机械论观念的产生和对自然的数学描述为主线,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从古希腊到牛顿两千多年的科学思想发展,鞭辟入里地分析了使经典物理科学得以产生的各种思想脉络和源流。本书所论是科学史上的重要问题,更为当代的哲学和历史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视角。
世界图景的机械化的创作者
· · · · · ·
-
张卜天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爱德华·扬·戴克斯特豪斯,著名荷兰科学史家,曾任乌特勒支大学和莱顿大学精密科学史教授,1952年当选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962年获得科学史研究的最高奖萨顿奖章。其代表作有《世界图景的机械化》、《下落与抛射: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的力学史研究》、《阿基米德》、《西蒙•斯台文》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作为井然有序、等级分明的中世纪社会的象征,整个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宇宙体系将被一举摧毁:原先的体系非常稳固和清晰地介于静止的中心地球和同样静止的最外层天球之间,静止和运动被精确地指定和分配于其中,任何事物都知道自己的等级,知道哪个位置是其凭借本性所应有的位置;现在,取代这个体系的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观念:一个无限的宇宙空间,没有任何一点是固定的,万物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运动,根本谈不上等级秩序。虽然这一观念令人困惑,但它未必会引起后来帕斯卡面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所感受到的那种【战栗】,因为这个世界图景与【一种无所不包的哲学—神学体系(上帝是无限的)】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它也满足了人的【宗教需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25页 -
其实,如果更深人地理解亚里土多德的科学著作,就会看出们有更大的价值。只要不带偏见地阅读这些著作,就必定会承认,作为息然的研究者,亚里土多德拥有关于物理现象的广博知识,对解释它们有极大兴趣,并力求基于纯粹的物理理由给出这些解释。如果将他与柏拉图进行比较,便立即可以看出,《蒂迈欧篇》所传递的那种通过预想的原理构建一个想象中的自然的倾向,现在被一种纯经验的态度所代替,因为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真正的自然知识只有通过认真收集经验材料才能获得。 …… 首先,虽然亚里士多德认识到,经验在研究自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感官必须提供材料供思想作进一步加工…… ‖ 柏拉图,预设图景;亚里士多德,经验图景。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希腊自然哲学思想的主要流派 4-58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共327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健全的思想》《论有学识的无知》《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实践理性批判》
等
。
喜欢读"世界图景的机械化"的人也喜欢 · · · · · ·
世界图景的机械化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转】胡翌霖:为“机械自然观”追根溯源——评戴克斯特霍伊斯的《世界图景的机械化》
【作者简介】胡翌霖,男,1985年生于上海,2004年至201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获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2017年起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技术史与技术哲学。已出版著作有《科学文化史话》、《过时的智慧:科学通史十五讲》、《媒介史强纲领》、《技术哲学导论》、...
(展开)

超验与经验碰撞之下的经典科学观
综述:科学方法论的路径 机械科学的思维路径有自然哲学构造派的毕达哥拉斯主义(柏拉图)、爱利亚派(亚里士多德),寓意着某种方法论式、倾向于经验式实在论的经验探讨(低层版本);(<)还有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倾向于形而上学,是在理念、理论、更高维度的思维建构...
(展开)

科学,新的意识形态与世界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科学,新的意识形态与世界观。 科学思想:机械世界观。实验为知识来源,数学公式描述语言,数学演绎为指导原则。寻求可由实验确诊的新现象。机械:自然事件可以借助于力学的运动。古代物理科学:米利都的泰勒斯,经典物理科学,艾沙克牛顿。现代物理科学,马克思普朗克。机械曾... (展开)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商务印书馆 (2018)9.3分 183人读过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9.0分 112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5)8.9分 8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通识/通史:多学科的视野 (🦉的瓦涅密)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2018年11、12月新书 (商务印书馆)
- 科学史 科学哲学 科学文化 科学技术 (NADPH)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哲学 (登庸)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世界图景的机械化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ooooo 2024-11-08 22:41:45 湖北
非常清晰的一本书
0 有用 利物浦幽夢 2024-11-14 21:37:30 上海
1.特别好读,译文流畅,名字也很好听,哥白尼那一章让我如痴如醉,2.物理学的历史分期:古代物理学(米利都的泰勒斯,BC 6世纪;亚氏、阿基米德)→经典物理学(牛顿《原理》,1687年)→现代物理学(普朗克的量子,1900年)
1 有用 闇闇 2022-02-21 23:37:33
一直读到最后才反应过来,作者是用全书解答了为什么,近代科学的决定性特征是自然的数学化。 他说写这书的目的在于沟通科技与人文,以科学的世界观结合人的生存理解,确实做到开了个头,但这路到底会走成什么样子,为什么要走呢? 我想会有不少人和我一样看到公式那儿直接跳过,读完了再回头拿着笔慢慢推演弄懂。似乎要顺延着理解文字和公式很难,像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精神容易沉迷于毫无根据的思辨里,而对物理过程的关... 一直读到最后才反应过来,作者是用全书解答了为什么,近代科学的决定性特征是自然的数学化。 他说写这书的目的在于沟通科技与人文,以科学的世界观结合人的生存理解,确实做到开了个头,但这路到底会走成什么样子,为什么要走呢? 我想会有不少人和我一样看到公式那儿直接跳过,读完了再回头拿着笔慢慢推演弄懂。似乎要顺延着理解文字和公式很难,像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精神容易沉迷于毫无根据的思辨里,而对物理过程的关心则潜藏着被物质奴役的风险。” 对观察附加结论、质疑、归纳演绎、结合实验验证、超理性思索、数学化,科学一步一步摆脱了亚里士多德、宗教、言语表达、纯粹理性思辨,一直走到极为高深专注的领域,然后,又反过来结合人文,沟通两者。 粘在一起而起源,一步步彻底分离出去,又回望。 也许这书就是为此而写。 (展开)
0 有用 最原終一 2025-03-05 22:18:35 天津
世界图景的机械化😅
1 有用 阿卡 2019-10-17 13:22:34
文笔相当人文化的科学史。近代物理学的到来之前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