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孔子不愧圣人,梁启超也是真大家,感佩之至
第二次读,领悟又不一样
只看了下半部分,前面的在另一本书看完了。
尽力了
除了谈儒学的发展演变史,也有儒家关于善恶、性命、心体等关键概念的论述,非常好。
讲的很系统,跟论语译注比起来,补充了很多知识。分为上下两部,上部讲了儒学的变迁,儒学研究方法和意义,对于一些问题做了解读。可以了解一下儒学的大体框架。下部讲了孔子的事迹和年代,根据材料,哲理,结论等。
大体是尚未受到西哲范式笼盖下的儒家简史,意外“天真”。真是大智慧,何必繁复艰深。
对比之下梁启超写的清晰太多了 而且深感梁启超的学术之精研究之深 至于儒学 个人觉得先秦就是巅峰了 后人只能沿着先秦的老路来回踱步 宋儒更是融合玄佛徒增虚无缥缈之言 大概又与孔子主张相悖 总之再没什么真正思想突破 从这个意义上春秋战国真是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吧
梁学问真大,但是书我读不进去
简洁明了,不愧大家。
拜读先生论作,感触颇深。儒学衰微非儒之过,是不学也。我今沿读,学孔子知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一面要安命,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一面要立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吾人处世应当取的态度。”才思广博,文力深深,古今儒学变迁,力透纸背,末段《春秋》阐述令人费解,只感愚生笨钝,《论语》半阅,《春秋》未翻,实在惭愧。
上部相当粗略,不甚了了。下部极见功力,可为参考
知仁勇
很浅。
以史学的角度 介绍的清晰 每个朝代儒学的特点都讲的很好 值得多研读
长在中国,谁能免受儒家的教养?仔细读来,书中的儒学义理都早已渗透在日常中。梁任公说,偌大中国几千年历史,若有文化,则它在儒学上。复兴国学讲了几十年,过程还只是几本百家姓、三字经的捡捡放放。我看,不如拿梁任公这几本儒学当课本去开课,最好必修。 // “一面要安命,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一面要立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吾人处世应当取的态度。”真是好话。
到底是清晨读书,最得我心。
可能需要再读
非常快地翻完,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梳理。涉足的问题很广,要求对孔子或修订或编写的六经比较熟悉,外加《论语》。
当真见识何为大师,字字珠玑而全在要处。
> 儒学六讲
1 有用 鱼木小脑袋 2022-09-04 12:49:49 广东
孔子不愧圣人,梁启超也是真大家,感佩之至
1 有用 书香辟雍 2021-12-24 16:05:38
第二次读,领悟又不一样
0 有用 Aestheticist 2023-11-06 21:18:02 浙江
只看了下半部分,前面的在另一本书看完了。
0 有用 徐旷来 2022-04-21 22:22:32
尽力了
0 有用 觉梵花 2023-02-15 15:53:34 云南
除了谈儒学的发展演变史,也有儒家关于善恶、性命、心体等关键概念的论述,非常好。
0 有用 枫 2022-06-24 18:25:12
讲的很系统,跟论语译注比起来,补充了很多知识。分为上下两部,上部讲了儒学的变迁,儒学研究方法和意义,对于一些问题做了解读。可以了解一下儒学的大体框架。下部讲了孔子的事迹和年代,根据材料,哲理,结论等。
0 有用 装腔 2022-06-18 18:57:50
大体是尚未受到西哲范式笼盖下的儒家简史,意外“天真”。真是大智慧,何必繁复艰深。
1 有用 白卷°|Oranje 2022-05-06 00:09:39
对比之下梁启超写的清晰太多了 而且深感梁启超的学术之精研究之深 至于儒学 个人觉得先秦就是巅峰了 后人只能沿着先秦的老路来回踱步 宋儒更是融合玄佛徒增虚无缥缈之言 大概又与孔子主张相悖 总之再没什么真正思想突破 从这个意义上春秋战国真是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吧
0 有用 武大良 2024-01-12 17:15:08 北京
梁学问真大,但是书我读不进去
0 有用 reton3 2023-11-25 08:49:24 北京
简洁明了,不愧大家。
0 有用 Yoho 2024-01-09 23:59:22 贵州
拜读先生论作,感触颇深。儒学衰微非儒之过,是不学也。我今沿读,学孔子知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一面要安命,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一面要立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吾人处世应当取的态度。”才思广博,文力深深,古今儒学变迁,力透纸背,末段《春秋》阐述令人费解,只感愚生笨钝,《论语》半阅,《春秋》未翻,实在惭愧。
0 有用 白昼华烨 2024-01-01 17:02:13 河北
上部相当粗略,不甚了了。下部极见功力,可为参考
0 有用 Theodora 2024-12-13 10:45:16 陕西
知仁勇
0 有用 尤三 2022-10-25 19:50:24 广东
很浅。
0 有用 Leo 2024-01-19 21:06:27 江苏
以史学的角度 介绍的清晰 每个朝代儒学的特点都讲的很好 值得多研读
0 有用 sky liu 2020-02-02 20:57:19
长在中国,谁能免受儒家的教养?仔细读来,书中的儒学义理都早已渗透在日常中。梁任公说,偌大中国几千年历史,若有文化,则它在儒学上。复兴国学讲了几十年,过程还只是几本百家姓、三字经的捡捡放放。我看,不如拿梁任公这几本儒学当课本去开课,最好必修。 // “一面要安命,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一面要立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吾人处世应当取的态度。”真是好话。
0 有用 郁小cc 2019-04-04 04:57:25
到底是清晨读书,最得我心。
0 有用 胖墩墩的露茜茜 2019-04-13 21:45:11
可能需要再读
0 有用 yiyunxin 2019-02-11 17:28:12
非常快地翻完,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梳理。涉足的问题很广,要求对孔子或修订或编写的六经比较熟悉,外加《论语》。
0 有用 泰恩河谷 2019-07-03 01:18:22
当真见识何为大师,字字珠玑而全在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