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帝国的阴影下 短评

热门 最新
  • 6 文在兹 2018-11-24 18:52:12

    不知所云。过时的二手研究串讲。

  • 2 草木明明 2018-10-20 15:49:43

    题目恰如其分的反映了南朝初期的士人心态,令人联想到“影响的焦虑”学说,文献资料丰富,值得一读。

  • 2 豆友46369297 2018-11-28 12:21:27

    我以为这个题目下能发明多少东西,结果都写了些什么鬼啊!

  • 3 惟文字间 2018-11-11 21:49:29

    很重要的问题,很糟糕的讨论,对读者造成了极大阴影。

  • 4 DRYJIAYOU 2018-11-09 15:46:59

    本书抓住了整个南朝(其实作者主要讨论的还是东晋一朝)最为关键的士族问题,作者认为士族拥有两个特点,一是地方共同体,这构成了他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消解了汉帝国的中央集权;二是意识形态,尽管表现为反儒学的玄学,但实际上他们是将之作为更高层级的元素注入到儒家思想体系之中。从理论关怀上来说作者的观点实际上类似于后来田余庆先生的观点以及寄生官僚制的融合。不过,很多问题在后来也有更多的研究面世,但是作者的观点基本上还是站得住脚的,这是殊为不易的,也证明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

  • 1 或曰 2019-09-02 09:53:15

    虽然写得流畅可读,但主要是融汇各种说法,新的思考似乎不多。

  • 1 长信的夏天 2019-01-26 00:04:31

    卢先生的文笔可谓信雅达、何先生的文章要放在学术史上评价、总之、好书、

  • 1 殷顽民 2019-05-11 21:09:48

    虽然是二十五年前的“旧作”,却出乎意料地精彩,作者对当时已出的中、日、西三地研究做了极好的批评性整理与综述,运用了西方学者擅长的各种文化理论来阐释南朝的社会和文化机制,颇具启发(除了昨天提到的部分:https://www.weibo.com/6539767762/HtAtxBpNn?type=comment#_rnd1557580166666 “士族文化”一章也是极见功力)。相对而言,国内学界对西方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关注不足,事实上,许多中古史研究的“旧题”,例如“地方共同体”理论、玄学论战中的“崇有”与“贵无”,结合西方的文化理论与哲学传统,往往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

  • 0 黄老童 2019-02-19 17:26:31

    对孤陋的我了解海外汉学有帮助,当然从友邻们的评价来看,这些也都过时了吧…

  • 0 zhuhuanghao 2021-10-28 18:54:52

    “士人思想”主要是玄学 其他部分就是一个简明剑桥东晋史 西方与日本主流观点总结。优点是思想与社会是有关联的 不是纯粹的哲学 试图阐释思想如何影响社会或者说政治。做入门书还挺好的

  • 0 未读信息 2024-02-28 13:45:41 上海

    时间太久了。今天看来似乎有些不异人意,总感觉和日本对南朝贵族制时代的研究有些共鸣…?

  • 0 2023-03-13 16:26:14 浙江

    可以拿来当中日英的研究综述读。 在论证思想史研究的意义时,为驳斥思想只是权力附庸而财富和军队才是权力的核心的说法,认为这种说法本质上也是一种思想,循环论证式的自我辩护。

  • 0 远方ai^ 2023-02-27 18:29:35 甘肃

    本书的优点在于他语言明快晓畅,带领读者很快地回顾六朝史上的重要命题;缺点嘛就是严重文不对题,和其他豆郵感受一致。本值得三星,因译者加一星,不但翻译的好,封面配图也有心了…

  • 0 milanpirlo 2019-05-01 11:26:48

    虽然经典,但是翻译过来的时候已经落后于时代很多……

  • 1 genie 2019-04-29 23:40:56

    这书翻译得太晚,对中国学界而言是过时了的参考文献。另,这个题目引起很大兴趣,结果却是入门级别,作者受日本人影响甚大,现在的研究比这不知深入到何处了。

  • 0 菅原舜水 2020-10-24 20:54:45

    东拉西扯……糟糕……

  • 0 逸轩博雅 2021-04-12 10:53:19

    一本较好的西方学者六朝史研究综述,但作者对中国古代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肤浅的表面,与其批判的教科书式的古代史没什么区别,写作思路很飘,常常会飘到毫不想干的问题方面。

  • 0 Perserkatze 2021-04-18 20:22:14

    不知所云……感觉给讨论士族套了个皮……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