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 短评

热门
  • 5 宁静致美 2021-08-17 23:15:46

    从朝鲜的壬午之乱讲到甲午海战后的马关条约。 作为历史小说,战争寥寥几段篇幅,却把中日双方在朝鲜的政治博弈梳理的事无巨细。 对袁世凯等人物的刻画在历史事件的基础上用作者自己虚构的语言和内心活动虽然丰富了人格塑造。但修辞手法使然却也让人物独白都有些絮絮叨叨的日本风格。

  • 2 绿 2019-12-01 23:26:26

    陈舜臣这本著作最让人尊敬之处是不把历史割裂为封闭的片段,而是以小小的朝鲜为触点,展示了19世纪中国日本朝鲜的生存与发展实况。纵有纵的条理,横有横的视野。

  • 1 ZZMZ 2021-06-26 19:12:30

    陈舜臣的特殊身份并没有影响到他写这部小说时的立场,平静的叙述口吻几乎没有偏向任何一方。 青年袁世凯作为主角,串联起甲午战争的前前后后。在这个漩涡中,棋子朝鲜努力挣扎试图谋求独立;清政府内忧外患大厦将倾,在李鸿章等人的周旋下勉力维持着最后一丝尊严;蠢蠢欲动的日本也不得不顾及世界局势,行动小心翼翼。 《甲午战争》中夹杂了大量的虚构情节,自然无法被当做正经资料对待,但也并非空中楼阁。这本书是陈舜臣写给大众的小说,是写给自己一个人的推理。

  • 2 双宝饭 2020-08-02 00:11:40

    很好奇陈舜臣写本书的心境,是日本人的自豪多一些,还是中国人的愤恨多一些,或者只有历史家的置身事外。今天在威海刘公岛看炮台,百年前北洋的舰船在港内被击沉、被俘虏,甲午战争是国耻,但也用最激烈的方式唤醒了一些国人,青山不改,绿水长流#5420

  • 0 告别悲伤 2019-05-24 10:09:58

    李长声的翻译,很适合这部书

  • 0 逆风的蔷薇cere 2022-03-29 07:27:46

    重点在朝鲜,也算一个角度吧

  • 0 西西弗斯 2021-12-26 20:53:22

    20211220-20211226:陈舜臣的历史小说,从朝鲜“壬申之乱”写起至直“马关条约”签订,其中绝大部分篇幅来叙述的是“甲午战争”的缘由,中日朝三方的纠葛。战事起源于朝鲜却对于清政府而言是改变国运的一场战争,可以说最后一块遮羞布随着北洋水师的覆没而被日本无情的撕下。陈舜臣的历史小说风格与之前读司马辽太郎的有些类似,都是最为历史鸟瞰者对整个事件脉络清晰的娓娓道来,大有说书人的风范。

  • 0 3PDay 2021-12-01 22:43:08

    重点不是描述甲午战争本身,而是导致战争的背景。由于朝鲜内乱,日本的插手,以清朝对朝鲜的宗主权作为引子,最终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致使李鸿章签订历史上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袁世凯在前半部几乎作为了主角,一个没有获取任何功名的“平民”(当然有父亲和叔父这些靠山),凭借自己的能力爬到二品,周旋于朝鲜,日本和列强之间;后半部则讲述了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 0 永延散人 2021-11-03 12:33:32

    一般最关注和熟知的海战只有两页内容 从朝鲜内斗着手穿针引线 确实像原名一样 那刻历史波澜恰似大江不动 之后则是滚滚波涛~颇多插叙倒叙 使时间线看着有点乱 另外日式的人物描写心理描写有时候会觉得奇怪

  • 0 Y-Selene 2022-12-15 21:26:18 广东

    2016.6.12(整理记录自己看过的书)

  • 0 凉秋 2023-12-22 17:16:32 上海

    同一段历史,一个新的视角,史料也不再是国内的千篇一律。从本书看到了朝鲜在甲午战争前为摆脱宗主国求独立的努力,在大国扩张中寻求夹缝生存的尝试,国内亲清、亲日等各派轮番用计,或激烈如政变、暗杀,或想在政治外交上左右逢源。最终引得日清大决战。弱国无外交,整个过程朝鲜都只是棋子任人宰割,如同日俄战争中的清朝。清朝面子和里子已不相符,作为宗主国在决策上缩手缩脚,派驻朝鲜士兵无动员无方向无战斗力,在气势上完全输给日本。反观日本,对朝对清态度,目标明确意志坚强战略推进步步紧逼,从《天津条约》和清廷约定如派兵朝鲜需互相知会;到以北洋舰队为锚大力发展海军,从装备到数量再到战士素养都全面超清。东学党叛乱对清廷是个麻烦,对日本却像是个送上来的出兵借口。没有朝鲜之乱,日清战争也迟早会发生

  • 0 哈哈哈 2023-09-23 19:43:23 甘肃

    通过这本书,甲午战争发生的脉络算是弄清楚了。

  • 0 鹿泽柏 2023-08-23 09:05:48 辽宁

    从朝鲜内部发生巨变到甲午战争爆发,陈舜臣先生尽量不加“偏向”地把日清甲午战争双方各方面的斗争展现给读者。可以说,甲午战争是一场清帝国必败的战争,因为相比日本的未雨绸缪以及紧锣密鼓的准备,清帝国各方面都是仓促应对,自然会被按在地上摩擦。 不过我还是更喜欢描写战争中清军士兵的对话,尤其是那句“这里是旗人的国家,和咱们有啥关系?”这句话搁在今天也适用———这里是怹的国家,和韭菜有啥关系?

  • 0 碧纱窗影下 2022-07-24 17:27:49

    视角选择很独特,至少对我而言,看到了清廷之外十分丰富的内容。但是不太像小说,而像纪实报告,或许是日本文学本身的原因吧。

  • 0 飞鸟空鱼 2023-10-22 19:33:04 北京

    一本甲午书给甲午前十年的朝鲜本身分配了大量笔墨已属可贵。刻画最好的三点:袁世凯、金玉钧和迂而不愚的朝鲜宫廷。

  • 0 ABCDEFU-CK 2023-01-24 02:22:13 北京

    垂垂老矣的晚清遭遇青春萌发的明治,中日韩的近代恩怨,中朝的近代屈辱,从壬午之乱写到马关条约,重点描写时代洪流之下的袁世凯、竹添进一郎、金玉均、李鸿章。青山沉睡,大江不流。

  • 0 eien99 2023-04-26 16:00:00 江西

    作者:著名、4; 装帧开本手感:平装大开本、3; 画面图像清晰度:无图、1; 印刷字体:清楚、4; 内容:甲午之疼、4; 厚度:厚、3; 价格:合适、2;总体不错,值得一阅

  • 0 主要靠喝水养生 2022-11-03 12:23:12 湖北

    了不起的历史纪实小说,如此入木三分的好书,在居然有一堆人打出三星评价,可见豆瓣中人已经堕落到了何种程度。作者虽然是华裔日本人,但是完全站在了反帝国主义、反侵略、反封建的立场,言辞之间对时之英雄也有所褒贬,对风云一时的投机者、政客、冒险家,也给予了相对客观的评价。对甲午大战的直接导火索,东学党起义,充满了同情和理解。让那些所谓客观中立见鬼去吧,不站在最苦难的大众立场,任何客观中立都是把屁股歪在军国主义者的立场上。

  • 0 杨枝甘甪 2020-03-15 21:05:00

    陈舜臣以创作推理小说发迹 号称历史小说与推理小说有相通处 而本书在诠释东学党 天地会 刘永福 金玉均等人和事时 多次 多章节赘述 这是推理小说的风格吗 这是电视台制作电视剧前情提要的方式 不是写小说 编教材的方式 不懂陈舜臣为何这么写作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