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差不多是我看过最早的种田文,对于我们这个种族天赋是种菜的民族而言,这本必读书目可能是小时候最受欢迎第一本。直到现在,我还沉迷于各种模拟经营类游戏,沉迷开荒种田摘果放牧,沉迷于饥荒星露谷等等。很难说这其中没有鲁宾逊漂流记对我的启蒙和影响。小时候看只享受于物资的丰富和收集的喜悦,现在再看,其实作者更想表达的可能是宗教对人心灵的指引和命运的难以揣测吧。
参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鲁滨逊的故事仿佛是一部西方世界殖民拓荒史的缩影。只不过,并非所有的“鲁滨逊”与“星期五”们都如书中和谐。
这版翻译比较易读,但错误也较多。
时隔二十余年重读,如今读来,它更像一则寓言:一个中年人如何与幽闭,孤独,平凡又危机四伏的生存状态抗争,并不断为之寻求意义。
一本迟读了十几年的书,真的很精彩啊,跟着robinson去流浪 人可以把所经历的一切简单的归于命运或者上帝,这样就少了很多审视自身的机会 由于理性是数学的实质和源头,所以,只要用理性去陈诉和整合一切事情,对事情做出最理性的判断,每个人就可以或迟或早地掌握任何一门工艺。做事以前若不考虑代价,不正确地判断自己的力量,将是十分愚蠢的。人在恐惧之中所做出的决定是多么可笑啊!恐惧使人们拒绝使用理性所提供的手段。焦虑的负担要比我们为之焦虑的坏事本身更加令人焦虑。对坏事的等待要比受难更加苦涩,尤其是当你没办法摆脱这等待或忧虑时。
通篇大白话流水账开金手指,搞不懂为啥成为经典
英国殖民者自我认知的理想形象,实干、坚韧、冷酷、重信用、对宗教虔诚
二十多年以后重读,很多情节已不大记得,困境里的人类爆发出的创造力以及不屈不挠的魄力,再次浸染心神,新收获的还有对眼前生活的珍惜和自省
初代种田文,偶尔再重新拿出来看看也挺有意思的
放在起点网妥妥的男频种田逆袭爽文,后期直接小岛当皇帝还拥有奴隶若干,殖民者那味太浓了。
启蒙主义经典作品,资产阶级在那时作为一种进步力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富于开拓进取精神的种植园主鲁滨逊因意外被困孤岛二十多年,用神性“庇护”下的理性制作工具,建立家园,二十多年后回到几乎人人诚实守信的世界,讴歌了人的理性。上帝作为自我拯救的客体化对象拯救了他的情感,而真正救赎自己的是理性、勤劳和日复一日的坚持。人在绝境中能发挥出最大潜能,影响了后来的《荒野余生》《火星救援》甚至贝爷
为工作读完 感觉还是小时候看比较好啊……
2021-12-30: 2021读过的唯一的文学类书,也是部分听部分读。
我盲猜鲁滨逊星盘里有很多射手座,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信奉赖活着不如好死,还好上帝偏爱善良的蠢崽,给了他足够的幸运
或许可以说这是一本“布道书”。 整体读来可以说简单,也可以说复杂。“简单”到如若只看故事情节,一定会有人怀疑它为什么是经典,会觉得这是一个不断开金手指的男主角的故事;但也很复杂,这个故事包含的内容极多。从“现代”意义上看,这是一部资本扩张的殖民史;从“父子”来看,这是一个俄狄浦斯式的故事;从“宗教”来看,这是一个教义(新教)与道德的故事。后半段的冒险与战斗也许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尤其是鲁滨逊的朋友竟然如此恪守承诺,这种情况真的在17世纪存在吗?可若是理解这是一种布道,笛福坚信新教徒身上拥有这些美德就不难理解了。 这里面还有文明与野蛮的对抗,作者把鲁滨逊标榜为文明,他要去驯化山羊,驯服野人,给星期五教育。可实际上,这些文明人所使用的手段却是野蛮的。这本书所谓的道德,只是殖民者所鼓吹的道德罢了。
小时候太喜欢了,满足了一个男孩的幻想,前半本讲鲁滨逊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气战胜困难,在荒岛上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后半说收服星期五,帮船长夺回大船,回家收取种植园财富,老了后再回岛上看居民。17世纪的文笔可读性一般,流水账水平吧。反应了当时英国人追求冒险,倡导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社会风气。像布道书,但在启蒙运动初期是很有力的作品。
五颗星:小时候最喜欢的小说就是鲁滨逊漂流记,经典之所谓为经典,就是其中散发着触动人性内心的悸动。
又看了一遍,一定是因为它我才这么爱玩种田游戏🤔小时候对鲁滨逊的城堡真是念念不忘。现在的感受是,噢这不就是资本主义殖民背景下笛福带着对耶稣的深沉爱意而产生的一场意淫
以流落荒岛和遇见星期五这两个节点,这本书大致可以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俄狄浦斯王式的故事,以鲁滨逊父亲的预言(宗教与道德的象征)开始,鲁滨逊受自我内在欲望(资本主义扩张欲望的象征)的牵引,去海上冒险,这是一种神启与自我的交战。第二部分是一个流浪经营式的故事,无疑是最吸引人的部分,人对于这种生存与经营的兴趣不知道是不是根植于基因里的,历经几百万年都不曾改变。在孤岛上因为不存在资本流通的内在动力,所以鲁滨逊的内在欲望也冷却下来,开始借由宗教寻求内外的平静。第三部分可以说就是一般的冒险小说,但是有着强烈的资本主义殖民的历史色彩。
如此经典在十年后二十年后读起来,别有一番滋味,更能了解鲁滨逊在绝望的情况下与天斗与地斗与野人斗其乐无穷的境况。 上帝将你逼入绝境,那就在绝境中称王。
> 鲁滨逊漂流记
38 有用 白灰 2019-03-16 09:57:55
差不多是我看过最早的种田文,对于我们这个种族天赋是种菜的民族而言,这本必读书目可能是小时候最受欢迎第一本。直到现在,我还沉迷于各种模拟经营类游戏,沉迷开荒种田摘果放牧,沉迷于饥荒星露谷等等。很难说这其中没有鲁宾逊漂流记对我的启蒙和影响。小时候看只享受于物资的丰富和收集的喜悦,现在再看,其实作者更想表达的可能是宗教对人心灵的指引和命运的难以揣测吧。
14 有用 子泉 2019-08-01 13:32:06
参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鲁滨逊的故事仿佛是一部西方世界殖民拓荒史的缩影。只不过,并非所有的“鲁滨逊”与“星期五”们都如书中和谐。
2 有用 未定义 2020-03-17 01:06:12
这版翻译比较易读,但错误也较多。
10 有用 废人王亮 2020-05-28 00:12:58
时隔二十余年重读,如今读来,它更像一则寓言:一个中年人如何与幽闭,孤独,平凡又危机四伏的生存状态抗争,并不断为之寻求意义。
4 有用 拿个杯 2019-12-29 11:52:18
一本迟读了十几年的书,真的很精彩啊,跟着robinson去流浪 人可以把所经历的一切简单的归于命运或者上帝,这样就少了很多审视自身的机会 由于理性是数学的实质和源头,所以,只要用理性去陈诉和整合一切事情,对事情做出最理性的判断,每个人就可以或迟或早地掌握任何一门工艺。做事以前若不考虑代价,不正确地判断自己的力量,将是十分愚蠢的。人在恐惧之中所做出的决定是多么可笑啊!恐惧使人们拒绝使用理性所提供的手段。焦虑的负担要比我们为之焦虑的坏事本身更加令人焦虑。对坏事的等待要比受难更加苦涩,尤其是当你没办法摆脱这等待或忧虑时。
2 有用 狂奔的蜗牛 2021-07-13 12:04:57
通篇大白话流水账开金手指,搞不懂为啥成为经典
1 有用 阿王 2021-04-13 21:30:17
英国殖民者自我认知的理想形象,实干、坚韧、冷酷、重信用、对宗教虔诚
1 有用 Pinot Noir 2022-03-31 19:07:06
二十多年以后重读,很多情节已不大记得,困境里的人类爆发出的创造力以及不屈不挠的魄力,再次浸染心神,新收获的还有对眼前生活的珍惜和自省
0 有用 荼 2022-03-29 12:27:15
初代种田文,偶尔再重新拿出来看看也挺有意思的
1 有用 呼吸秋千 2022-03-21 18:08:30
放在起点网妥妥的男频种田逆袭爽文,后期直接小岛当皇帝还拥有奴隶若干,殖民者那味太浓了。
2 有用 高迟 2022-02-26 17:24:55
启蒙主义经典作品,资产阶级在那时作为一种进步力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富于开拓进取精神的种植园主鲁滨逊因意外被困孤岛二十多年,用神性“庇护”下的理性制作工具,建立家园,二十多年后回到几乎人人诚实守信的世界,讴歌了人的理性。上帝作为自我拯救的客体化对象拯救了他的情感,而真正救赎自己的是理性、勤劳和日复一日的坚持。人在绝境中能发挥出最大潜能,影响了后来的《荒野余生》《火星救援》甚至贝爷
2 有用 zeobird 2022-02-10 16:59:39
为工作读完 感觉还是小时候看比较好啊……
0 有用 而功力不唐捐 2022-02-03 19:53:55
2021-12-30: 2021读过的唯一的文学类书,也是部分听部分读。
0 有用 新鲜野葱 2022-01-28 10:10:15
我盲猜鲁滨逊星盘里有很多射手座,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信奉赖活着不如好死,还好上帝偏爱善良的蠢崽,给了他足够的幸运
1 有用 凉小凛 2022-01-25 09:47:00
或许可以说这是一本“布道书”。 整体读来可以说简单,也可以说复杂。“简单”到如若只看故事情节,一定会有人怀疑它为什么是经典,会觉得这是一个不断开金手指的男主角的故事;但也很复杂,这个故事包含的内容极多。从“现代”意义上看,这是一部资本扩张的殖民史;从“父子”来看,这是一个俄狄浦斯式的故事;从“宗教”来看,这是一个教义(新教)与道德的故事。后半段的冒险与战斗也许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尤其是鲁滨逊的朋友竟然如此恪守承诺,这种情况真的在17世纪存在吗?可若是理解这是一种布道,笛福坚信新教徒身上拥有这些美德就不难理解了。 这里面还有文明与野蛮的对抗,作者把鲁滨逊标榜为文明,他要去驯化山羊,驯服野人,给星期五教育。可实际上,这些文明人所使用的手段却是野蛮的。这本书所谓的道德,只是殖民者所鼓吹的道德罢了。
0 有用 徐京墨 2021-12-16 15:58:55
小时候太喜欢了,满足了一个男孩的幻想,前半本讲鲁滨逊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气战胜困难,在荒岛上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后半说收服星期五,帮船长夺回大船,回家收取种植园财富,老了后再回岛上看居民。17世纪的文笔可读性一般,流水账水平吧。反应了当时英国人追求冒险,倡导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社会风气。像布道书,但在启蒙运动初期是很有力的作品。
0 有用 如斯如是 2021-11-12 01:20:28
五颗星:小时候最喜欢的小说就是鲁滨逊漂流记,经典之所谓为经典,就是其中散发着触动人性内心的悸动。
1 有用 宇宙塑料人 2021-10-30 09:53:48
又看了一遍,一定是因为它我才这么爱玩种田游戏🤔小时候对鲁滨逊的城堡真是念念不忘。现在的感受是,噢这不就是资本主义殖民背景下笛福带着对耶稣的深沉爱意而产生的一场意淫
1 有用 Vector 2021-11-20 13:10:54
以流落荒岛和遇见星期五这两个节点,这本书大致可以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俄狄浦斯王式的故事,以鲁滨逊父亲的预言(宗教与道德的象征)开始,鲁滨逊受自我内在欲望(资本主义扩张欲望的象征)的牵引,去海上冒险,这是一种神启与自我的交战。第二部分是一个流浪经营式的故事,无疑是最吸引人的部分,人对于这种生存与经营的兴趣不知道是不是根植于基因里的,历经几百万年都不曾改变。在孤岛上因为不存在资本流通的内在动力,所以鲁滨逊的内在欲望也冷却下来,开始借由宗教寻求内外的平静。第三部分可以说就是一般的冒险小说,但是有着强烈的资本主义殖民的历史色彩。
1 有用 永枫 2019-10-29 15:14:11
如此经典在十年后二十年后读起来,别有一番滋味,更能了解鲁滨逊在绝望的情况下与天斗与地斗与野人斗其乐无穷的境况。 上帝将你逼入绝境,那就在绝境中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