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博雅好书的推送,对这场长达数月之久的辩论很感兴趣,下面简要谈谈我的看法。 张竞生的观点显然抛弃了“爱情神圣”的观念,并且明显受到了进化论的影响(我们知道,进化论在那时是很流行的思想),同时也可看出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因此,这样一种完全颠覆传统和现代一般观点的看法受到保守派和革命派的围攻也是不足为奇的。但问题在于,对于一场认认真真的辩论,我们过快的选择站队是否不妥。或者说,张竞生的观点即使令人难以接受,但是否又有可取之处。当然,我认为是有的 1.他认为爱情是有条件的,而且条件也不尽然都是世俗的标准,这对于一部分过分迷恋罗曼蒂克式空想爱情者未尝不是一种修正 2.他将夫妻关系本质上降低为一种友谊关系,认为爱情是可变的。这作为一种事实可能性的揭示,平心而论,并无问题。因为即使我们都愿意相信爱情的永恒,但就像古老智慧《易经》所揭示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爱情关系的改变(背叛或变心)实际上符合人性的特点。因此,我们与其将其视若仇雠,在面临不幸时咬牙切齿抱头痛哭,倒不如提早做好心理准备接受这种“改变”(但这并不意外着我们对爱情持一种无能为力的态度,更不意味着鼓励背叛)。这就正如我常常认为社会在鼓励追求成功之前,先要让人们学会接受失败一样。惟其如此,或许才不会有那么多因失恋引发的悲剧发生。 3当然,目前来看,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伦理层面肯定和维护婚姻的长久仍将是社会的基本共识。但同时影响婚姻不稳定的因素又在成倍增加,那这时张在第四种观点中“不断奋斗,完善自身,以抵挡竞争”的看法便显得极具提示性。现代社会,我们看到,有太多人将人生的重心过多的放在爱情身上,但同时又缺乏维护保养和完善自身的意识,将一方的无条件付出视为理所当然,或者是一味的依赖对方,以至于失去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特别是后一种情况,依赖一方在面临爱情大厦的轰然倒塌时,其绝望痛苦手足无措之感是不难想象的。因而,这样的爱情观念显然不健康的,由此带来的爱情关系也是很难长久的,而张的观点正可看做对此种认识的一种纠偏。 回顾历史,思考今日,历史的价值或许正在于此。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