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之后,向来很少读国内女性作家的书,老一辈写的书只仔细读过杨绛的,再往下数,我也不愿意读了。
过去这一年才有兴趣把沪上女作家的书找来读,包括毛尖,程乃珊,是想了解下这座城市,毕竟,在这里生活了十三年了,而且不出意外的话,会在这里渡过后半生。
王安忆的书应该没怎么读过,所以基本上无从和她的旧作比较优劣,也就正好就这部作品而论吧。
语言质量没问题的,可圈可点,不具体评价了。
就整体阅读感来讲,觉得仿若隔着一层毛玻璃看人,大致的轮廓,历程是能辨别的出的,虽然不能更深地打动人心,但隐隐觉出在这种平淡叙事语言中,处处有若有若无的象征,处处有隐藏包裹着的内核。这种叙事风格吸引我以最快速度一口气读完,生怕读到中途断掉了什么似的,读完之后却若有所失,尽管不喜欢这样的结局,但实际生活中多少事情的状况不都如此么?
书中主人公阿陈的天性温和偏柔弱,深知自家的缺点,虽然才能不出众,但心地仁厚,在能力范围之内的,他都去承当。
阿陈这种敏感胆小的人,是不适合去当开拓者,去当风口浪尖的人物的;阿陈实在,他没有实力也就不逞强糊弄人了,天性是向善要好的,为了生存,委屈求全,只求心里宁静。
阿陈一点儿不强悍,也许也不太聪明,可是他的善良守分,天生的责任心和柔韧,帮他平安渡过了乱世,承担起传承与看护老宅的实际责任,风雨中于事无补地又尽其所能地保护着前人的遗珍。
王安忆在这本书中努力书写着,回顾着,属于上海小市民的近现代生存状态,也在努力思考着造成这种状态的种种历史缘由。
奇怪,我读这本书,仿若在读老子《道德经》中的一些话:柔弱胜刚强,和光同尘。和阿陈祖父说的"一动不如一静",和弟弟说的"顺其自然"混成了一体。
写得很好。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