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权、公法 短评

热门
  • 3 319 2016-01-04 22:37:40

    在 网路技术 全面渗入全球化、经济贸易的现阶段, 知识产权 新观念,已经不仅仅 关乎 贸易自由, 而是关乎 公共利益、公平机会、人权。。。私人利益是如何通过“推销”,变成法律的。。。 支撑这样薄薄一本书的各类研究资料 也许达 百倍的数量。。。 此外,可与《著作权之道》结合参考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309111/。。。 此外,作为 美国为历史分析基础的材料,可以和《现代知识产权的历史演进——英国的历程[1760-1911]》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68223/ 对比参考。。。不过这本是 着眼于“全球化”,与英国知识产权历史 有阶段性的差异。。。差异中寻找 推动知识产权变化力量的共性。。。

  • 1 空想家 2011-10-22 23:11:09

    TRIPs的前世今身。作者的行动-过程分析的方法运用有些僵硬。必读。

  • 1 大壮摸着鱼说 2015-04-12 15:15:56

    “增加时间的尺度使我们将当代问题的分析置身于历史的视角”,顺便用文末这句话总结一下最近看的一堆相关。支持也好反对也罢,先得知道它是怎么来的。

  • 1 亚历山大超浪人 2018-07-10 08:26:41

    理解更多了一些,增加一颗星。哈哈。

  • 0 缺月看将落 2023-07-27 21:44:00 江西

    翻译稀碎,句式不通,不加甄别地直译概念,开头读几页就看不下去了。

  • 0 pleb 2021-03-02 15:59:26

    知识产权长期以来被当作垄断特权和自由贸易的对立面,背后受公共政策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为了安抚印刷工人联盟美国的著作权法规定外国作品必须在美国最先出版并印刷才能受法律保护,这与伯尔尼公约相违背,专利一直被法院当作垄断不予保护,宽松的专利环境导致美国新技术商业化落后于日本,直到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诞生才改变了这一局面。知识产权从垄断特权变成私人产权并最终成为国家战略这背后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七八十年代的美国衰弱和对贸易逆差的恐惧使私人企业得以游说政府改变竞争政策,自由贸易不再是追求的目标,取而代之的是公平贸易,支持者认为必须以更强硬的法律来减少贸易壁垒,其中知识产权不断被纳入到制定贸易政策的议程中,并在TRIPs的谈判中,以传统产业的牺牲为代价换取各国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最终知识产权成为国家战略。

  • 0 溪诚 2016-11-15 08:29:14

    思考方式比较特别,感觉学到一个新的视角和维度,从更大的层面看trips的历史,利益,与未来。

  • 0 旺仔小丸子 2020-12-27 10:46:02

    最后还是没读完就还了

  • 0 陈咸鱼 2024-07-11 13:23:38 天津

    用七章论述“私人部门活动家试图消除知识产权是垄断特权的观点,通过游说政府在世界范围内推行TRIPs协议从而合法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并加强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执行。”此前对知识产权有着盲目的滤镜,以至于默认TRIPs协议服务于人类知识进步,作者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提供一种认识知产保护的全新视角:知产保护的背后一直有着被忽略的阴影,TRIPs从诞生之初起就从不公正。

  • 1 落小驿 2014-02-01 15:16:37

    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感觉有点像美国知识产权的发展史,从Trips到后Trips时代,专利的垄断到接纳,案例有点意思,观点很中立,没有谬赞也没有很明显的贬义言辞。

  • 0 wfxy 2017-12-18 23:14:05

    立法动力学的观点和方法很有启发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