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世界性事件,这面社会主义阵营的旗帜在西方新自由主义和美式“休克疗法”指引下,改旗易帜、红旗落地、社会主义公有制迅速消亡。俄罗斯亲历“思想自由化”、“经济私有化”、“政治民主化”的痛苦变革和反思历程,进行着新的制度选择……
作者简介 · · · · · ·
张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国外社会科学》杂志主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副会长,莫斯科大学名誉教授。研究领域为国际问题、比较政治,在苏联俄罗斯问题、民主化比较、中外功勋荣誉制度等研究领域做出了贡献,先后发表论文、研究报告及文章4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20余部,代表性研究成果有:《民主化悖论——冷战后世界政治的困境与教训》(2015)、《中外功勋荣誉制度》(2011)、《当代俄罗斯政治思潮》(2003)、《过渡时期的俄罗斯社会》(2001)、《私有化是福?是祸?-俄罗斯经济改革透视》(1998)
目录 · · · · · ·
第一篇 自由化迷途
第一章 失去灵魂——指导思想的动摇
1. 缺钙与失魂:理想的丧失
2. 失去信仰、背弃信念
第二章 失去领导权——体制的失灵
1. 组织领导弱化
2. 思想钝化与队伍弱化
第三章 失去话语权——舆论阵地的坍塌
1. “里应外合”:来自西方的信息战和心理战
2. “放任自流”:舆论阵地拱手让人
3. 改旗易帜:信息战下的全面崩溃
第四章 思想蜕变与理论衰变
1. 文化建设与科学研究
2. 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
3. 崇高与毁灭
第五章 科学之殇
1. 政治引领与刻板管控
2. 地下出版物、“持不同政见者”与非政府组织
3. 两个极端:严控与放纵
4. 苏联解体——谁之罪?怎么办?
第二篇 私有化困境
第六章 从非国有化到私有化
1.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解体
2. 私有化的密谋与设计
3. 俄罗斯 “休克疗法”
4. 紧缩货币、放开价格
第七章 全盘私有化
1. 私有化的发起与实施
2. 全民私有化进行时
3. 财富转移与社会分化
4. 私有化升级版:从现金赎买到抵押拍卖
第八章 私有化乱象
1. 私有化的立法与操盘
2. 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3. 联邦财产基金会
4. 联邦破产事务总局
第九章 私有化后果
1. 私有化引发的政治争斗与寡头统治
2. 私有化的社会经济后果
3. 私有化冲击社会安全底线
4. 俄罗斯人如何评价私有化
5. 官方对私有化的评估与结论
6. 私有化的社会遗害
第十章 俄罗斯经济之困
1. 普京打击财阀寡头、掌控经济
2. 在强化国企与私有化之间纠结
第三篇 民主化陷阱
第十一章 民主诱惑与政治裂变
1. 民主梦幻及思想迷失
2. 民主溃疡与自由泛滥
3. 宪政改革与民族分裂
4. 国家裂变与经济崩溃
5. 民主迷途与亡党亡国
第十二章 民主畸变
1. 民主神话与转型研究
2. 民主幻影与政治冒进
3. 民主 : 从浪漫到毁灭
4. 民主化?黑帮化?寡头化?
5. 民主透支与治理赤字
6. 政治衰败与呼唤权威
第十三章 主权民主与威权稳定
1. 社会乱象与政治遗产
2. 寡头干政与政治困境
3. 普京的治国理念
4. 政治整顿与经济治理
5. 普京的民主观
6. 西方的政治围剿
7. 对西方的政治反击
8. 主权民主论
第十四章 民主标准与发展困境
1. 政治现代化:稳定还是竞争
2. 民主标准与法治幻想
3. 民主迷思与道路之争
第十五章 政治大国之梦
1. 转型陷阱与政治衰退
2. 反思照搬西式民主
3. 俄罗斯向何处去
4. 政治领袖与政治大国
5. 道路之争关乎国家存亡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为勃列日涅夫起草文件,并不要求有什么“新思想”,更不要说有什么“独到的思想”了。只要你善于把那些早已陈旧、无人感兴趣的思想换上新的形式,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应当说就已经体现出十分卓越的“创造性”了。 他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写作、炮制、“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阿法纳西耶夫深有体会地回忆说:为他人起草某种东西,为表明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字主义”,只能勉为其难地从自己的头脑里挤出一些词语、句子和段落。这项工作虽然十分光荣,却也令人极为头痛和疲惫。 因为当你看到、感到美好的理想崇高的言辞和信誓旦旦的许诺与事实不符时,你就会对自已的所作所为感到痛苦。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3. 两个极端:严控与放纵 -
所谓“休克疗法”,原本是医学上临床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原意是对生命垂危的某些病例,通过对病体注入大剂量的药物,杀死带有病毒的细胞使健康的细胞处于休克状态,然后得以复苏,使病人逐渐康复。 后来“休克疗法”这一医学术语被用来形容治疗经济危机“后遗症”——通货膨胀。此种经济药方的基本用意在于,采取严格从紧的金融货币政策,辅以压缩消费的手段,强行弥合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缺口,达到短时间内遏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由于上述经济措施具有很强的冲击性,社会经济会受到极大的震荡,甚至处于“休克状态”,故有了医学上“休克疗法”的比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3. 俄罗斯 “休克疗法”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俄罗斯之路30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俄罗斯之路30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0 条 )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1992年,俄罗斯物价仿佛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不断攀升。 俄罗斯官方公布的资料显示:1992年俄罗斯社会消费品的价格和服务费用比1991年高出26倍,而与1990年相比物价上涨幅度竟达6700%。 仅一年的光景,许多商品的价格便上涨了100倍,甚至更多。 1992年以前,这里曾有着世界上最便宜的地铁交通。当时乘坐一次地铁的价格为5戈比,也就是0.05卢布。当时的平均工资为250-270卢布。到1997年,地铁票价为2000卢布,平均工资为80万10...
2020-02-10 16:45:02
1992年,俄罗斯物价仿佛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不断攀升。 俄罗斯官方公布的资料显示:1992年俄罗斯社会消费品的价格和服务费用比1991年高出26倍,而与1990年相比物价上涨幅度竟达6700%。 仅一年的光景,许多商品的价格便上涨了100倍,甚至更多。 1992年以前,这里曾有着世界上最便宜的地铁交通。当时乘坐一次地铁的价格为5戈比,也就是0.05卢布。当时的平均工资为250-270卢布。到1997年,地铁票价为2000卢布,平均工资为80万100万卢布。 引自 4. 紧缩货币、放开价格 如果用月工资能全部坐多少次地铁来计算:
250卢布在1992年以前可坐5000次地铁。而到了1997年,80万卢布只能坐400次地铁。
回应 2020-02-10 16:45:02 -
所谓“休克疗法”,原本是医学上临床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原意是对生命垂危的某些病例,通过对病体注入大剂量的药物,杀死带有病毒的细胞使健康的细胞处于休克状态,然后得以复苏,使病人逐渐康复。 后来“休克疗法”这一医学术语被用来形容治疗经济危机“后遗症”——通货膨胀。此种经济药方的基本用意在于,采取严格从紧的金融货币政策,辅以压缩消费的手段,强行弥合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缺口,达到短时间内遏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由...
2020-02-10 16:25:56
所谓“休克疗法”,原本是医学上临床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原意是对生命垂危的某些病例,通过对病体注入大剂量的药物,杀死带有病毒的细胞使健康的细胞处于休克状态,然后得以复苏,使病人逐渐康复。 后来“休克疗法”这一医学术语被用来形容治疗经济危机“后遗症”——通货膨胀。此种经济药方的基本用意在于,采取严格从紧的金融货币政策,辅以压缩消费的手段,强行弥合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缺口,达到短时间内遏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由于上述经济措施具有很强的冲击性,社会经济会受到极大的震荡,甚至处于“休克状态”,故有了医学上“休克疗法”的比喻。 引自 3. 俄罗斯 “休克疗法” 回应 2020-02-10 16:25:56 -
为勃列日涅夫起草文件,并不要求有什么“新思想”,更不要说有什么“独到的思想”了。只要你善于把那些早已陈旧、无人感兴趣的思想换上新的形式,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应当说就已经体现出十分卓越的“创造性”了。 他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写作、炮制、“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阿法纳西耶夫深有体会地回忆说:为他人起草某种东西,为表明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字主义”,只能勉为其难地从自己的头脑里挤出一些词语、...
2020-02-10 15:44:39
为勃列日涅夫起草文件,并不要求有什么“新思想”,更不要说有什么“独到的思想”了。只要你善于把那些早已陈旧、无人感兴趣的思想换上新的形式,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应当说就已经体现出十分卓越的“创造性”了。 他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写作、炮制、“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阿法纳西耶夫深有体会地回忆说:为他人起草某种东西,为表明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字主义”,只能勉为其难地从自己的头脑里挤出一些词语、句子和段落。这项工作虽然十分光荣,却也令人极为头痛和疲惫。 因为当你看到、感到美好的理想崇高的言辞和信誓旦旦的许诺与事实不符时,你就会对自已的所作所为感到痛苦。 引自 3. 两个极端:严控与放纵 回应 2020-02-10 15:44:39 -
脱离实际、形式主义的典型代表当属勃列日涅夫。翻阅过勃列日涅夫档案的历史学家说:勃列日涅夫留下的个人档案主要是他生前在记事本或日历纸上写下的大量记事的便条之类的材料,每张便条上写一二行至五六行字不等,一般都无标点符号,而且有些党内的人名往往拼写错误。在这批数量相当大的材料中并未发现勃列日涅夫对什么问题提过什么创见,或出现过什么思想火花。但是勃列日涅夫在世时,苏联却出版了9大本《勃列日涅夫文集》,这...
2020-02-10 15:37:32
脱离实际、形式主义的典型代表当属勃列日涅夫。翻阅过勃列日涅夫档案的历史学家说:勃列日涅夫留下的个人档案主要是他生前在记事本或日历纸上写下的大量记事的便条之类的材料,每张便条上写一二行至五六行字不等,一般都无标点符号,而且有些党内的人名往往拼写错误。在这批数量相当大的材料中并未发现勃列日涅夫对什么问题提过什么创见,或出现过什么思想火花。但是勃列日涅夫在世时,苏联却出版了9大本《勃列日涅夫文集》,这些文件都是他的写作班子为他写的。他晚年出版的几本回忆录,也都是专门组织作家和记者为他写的,还居然获得了苏联最高的“列宁文学奖”。他的一切讲话、报告甚至简单的致辞,都要别人起草。在他晚年的时候,即使照本宣科,也常不知句读,前后颠倒。勃列日涅夫的讲话常常是苏联社会私下里政治笑话讽刺的对象,被民众揶揄和调侃。 引自 3. 两个极端:严控与放纵 回应 2020-02-10 15:37:32
-
1992年,俄罗斯物价仿佛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不断攀升。 俄罗斯官方公布的资料显示:1992年俄罗斯社会消费品的价格和服务费用比1991年高出26倍,而与1990年相比物价上涨幅度竟达6700%。 仅一年的光景,许多商品的价格便上涨了100倍,甚至更多。 1992年以前,这里曾有着世界上最便宜的地铁交通。当时乘坐一次地铁的价格为5戈比,也就是0.05卢布。当时的平均工资为250-270卢布。到1997年,地铁票价为2000卢布,平均工资为80万10...
2020-02-10 16:45:02
1992年,俄罗斯物价仿佛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不断攀升。 俄罗斯官方公布的资料显示:1992年俄罗斯社会消费品的价格和服务费用比1991年高出26倍,而与1990年相比物价上涨幅度竟达6700%。 仅一年的光景,许多商品的价格便上涨了100倍,甚至更多。 1992年以前,这里曾有着世界上最便宜的地铁交通。当时乘坐一次地铁的价格为5戈比,也就是0.05卢布。当时的平均工资为250-270卢布。到1997年,地铁票价为2000卢布,平均工资为80万100万卢布。 引自 4. 紧缩货币、放开价格 如果用月工资能全部坐多少次地铁来计算:
250卢布在1992年以前可坐5000次地铁。而到了1997年,80万卢布只能坐400次地铁。
回应 2020-02-10 16:45:02 -
所谓“休克疗法”,原本是医学上临床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原意是对生命垂危的某些病例,通过对病体注入大剂量的药物,杀死带有病毒的细胞使健康的细胞处于休克状态,然后得以复苏,使病人逐渐康复。 后来“休克疗法”这一医学术语被用来形容治疗经济危机“后遗症”——通货膨胀。此种经济药方的基本用意在于,采取严格从紧的金融货币政策,辅以压缩消费的手段,强行弥合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缺口,达到短时间内遏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由...
2020-02-10 16:25:56
所谓“休克疗法”,原本是医学上临床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原意是对生命垂危的某些病例,通过对病体注入大剂量的药物,杀死带有病毒的细胞使健康的细胞处于休克状态,然后得以复苏,使病人逐渐康复。 后来“休克疗法”这一医学术语被用来形容治疗经济危机“后遗症”——通货膨胀。此种经济药方的基本用意在于,采取严格从紧的金融货币政策,辅以压缩消费的手段,强行弥合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缺口,达到短时间内遏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由于上述经济措施具有很强的冲击性,社会经济会受到极大的震荡,甚至处于“休克状态”,故有了医学上“休克疗法”的比喻。 引自 3. 俄罗斯 “休克疗法” 回应 2020-02-10 16:25:56 -
为勃列日涅夫起草文件,并不要求有什么“新思想”,更不要说有什么“独到的思想”了。只要你善于把那些早已陈旧、无人感兴趣的思想换上新的形式,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应当说就已经体现出十分卓越的“创造性”了。 他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写作、炮制、“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阿法纳西耶夫深有体会地回忆说:为他人起草某种东西,为表明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字主义”,只能勉为其难地从自己的头脑里挤出一些词语、...
2020-02-10 15:44:39
为勃列日涅夫起草文件,并不要求有什么“新思想”,更不要说有什么“独到的思想”了。只要你善于把那些早已陈旧、无人感兴趣的思想换上新的形式,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应当说就已经体现出十分卓越的“创造性”了。 他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写作、炮制、“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阿法纳西耶夫深有体会地回忆说:为他人起草某种东西,为表明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字主义”,只能勉为其难地从自己的头脑里挤出一些词语、句子和段落。这项工作虽然十分光荣,却也令人极为头痛和疲惫。 因为当你看到、感到美好的理想崇高的言辞和信誓旦旦的许诺与事实不符时,你就会对自已的所作所为感到痛苦。 引自 3. 两个极端:严控与放纵 回应 2020-02-10 15:44:39 -
脱离实际、形式主义的典型代表当属勃列日涅夫。翻阅过勃列日涅夫档案的历史学家说:勃列日涅夫留下的个人档案主要是他生前在记事本或日历纸上写下的大量记事的便条之类的材料,每张便条上写一二行至五六行字不等,一般都无标点符号,而且有些党内的人名往往拼写错误。在这批数量相当大的材料中并未发现勃列日涅夫对什么问题提过什么创见,或出现过什么思想火花。但是勃列日涅夫在世时,苏联却出版了9大本《勃列日涅夫文集》,这...
2020-02-10 15:37:32
脱离实际、形式主义的典型代表当属勃列日涅夫。翻阅过勃列日涅夫档案的历史学家说:勃列日涅夫留下的个人档案主要是他生前在记事本或日历纸上写下的大量记事的便条之类的材料,每张便条上写一二行至五六行字不等,一般都无标点符号,而且有些党内的人名往往拼写错误。在这批数量相当大的材料中并未发现勃列日涅夫对什么问题提过什么创见,或出现过什么思想火花。但是勃列日涅夫在世时,苏联却出版了9大本《勃列日涅夫文集》,这些文件都是他的写作班子为他写的。他晚年出版的几本回忆录,也都是专门组织作家和记者为他写的,还居然获得了苏联最高的“列宁文学奖”。他的一切讲话、报告甚至简单的致辞,都要别人起草。在他晚年的时候,即使照本宣科,也常不知句读,前后颠倒。勃列日涅夫的讲话常常是苏联社会私下里政治笑话讽刺的对象,被民众揶揄和调侃。 引自 3. 两个极端:严控与放纵 回应 2020-02-10 15:37:32
-
1992年,俄罗斯物价仿佛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不断攀升。 俄罗斯官方公布的资料显示:1992年俄罗斯社会消费品的价格和服务费用比1991年高出26倍,而与1990年相比物价上涨幅度竟达6700%。 仅一年的光景,许多商品的价格便上涨了100倍,甚至更多。 1992年以前,这里曾有着世界上最便宜的地铁交通。当时乘坐一次地铁的价格为5戈比,也就是0.05卢布。当时的平均工资为250-270卢布。到1997年,地铁票价为2000卢布,平均工资为80万10...
2020-02-10 16:45:02
1992年,俄罗斯物价仿佛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不断攀升。 俄罗斯官方公布的资料显示:1992年俄罗斯社会消费品的价格和服务费用比1991年高出26倍,而与1990年相比物价上涨幅度竟达6700%。 仅一年的光景,许多商品的价格便上涨了100倍,甚至更多。 1992年以前,这里曾有着世界上最便宜的地铁交通。当时乘坐一次地铁的价格为5戈比,也就是0.05卢布。当时的平均工资为250-270卢布。到1997年,地铁票价为2000卢布,平均工资为80万100万卢布。 引自 4. 紧缩货币、放开价格 如果用月工资能全部坐多少次地铁来计算:
250卢布在1992年以前可坐5000次地铁。而到了1997年,80万卢布只能坐400次地铁。
回应 2020-02-10 16:45:02 -
所谓“休克疗法”,原本是医学上临床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原意是对生命垂危的某些病例,通过对病体注入大剂量的药物,杀死带有病毒的细胞使健康的细胞处于休克状态,然后得以复苏,使病人逐渐康复。 后来“休克疗法”这一医学术语被用来形容治疗经济危机“后遗症”——通货膨胀。此种经济药方的基本用意在于,采取严格从紧的金融货币政策,辅以压缩消费的手段,强行弥合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缺口,达到短时间内遏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由...
2020-02-10 16:25:56
所谓“休克疗法”,原本是医学上临床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原意是对生命垂危的某些病例,通过对病体注入大剂量的药物,杀死带有病毒的细胞使健康的细胞处于休克状态,然后得以复苏,使病人逐渐康复。 后来“休克疗法”这一医学术语被用来形容治疗经济危机“后遗症”——通货膨胀。此种经济药方的基本用意在于,采取严格从紧的金融货币政策,辅以压缩消费的手段,强行弥合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缺口,达到短时间内遏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由于上述经济措施具有很强的冲击性,社会经济会受到极大的震荡,甚至处于“休克状态”,故有了医学上“休克疗法”的比喻。 引自 3. 俄罗斯 “休克疗法” 回应 2020-02-10 16:25:56 -
为勃列日涅夫起草文件,并不要求有什么“新思想”,更不要说有什么“独到的思想”了。只要你善于把那些早已陈旧、无人感兴趣的思想换上新的形式,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应当说就已经体现出十分卓越的“创造性”了。 他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写作、炮制、“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阿法纳西耶夫深有体会地回忆说:为他人起草某种东西,为表明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字主义”,只能勉为其难地从自己的头脑里挤出一些词语、...
2020-02-10 15:44:39
为勃列日涅夫起草文件,并不要求有什么“新思想”,更不要说有什么“独到的思想”了。只要你善于把那些早已陈旧、无人感兴趣的思想换上新的形式,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应当说就已经体现出十分卓越的“创造性”了。 他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写作、炮制、“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阿法纳西耶夫深有体会地回忆说:为他人起草某种东西,为表明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字主义”,只能勉为其难地从自己的头脑里挤出一些词语、句子和段落。这项工作虽然十分光荣,却也令人极为头痛和疲惫。 因为当你看到、感到美好的理想崇高的言辞和信誓旦旦的许诺与事实不符时,你就会对自已的所作所为感到痛苦。 引自 3. 两个极端:严控与放纵 回应 2020-02-10 15:44:39 -
脱离实际、形式主义的典型代表当属勃列日涅夫。翻阅过勃列日涅夫档案的历史学家说:勃列日涅夫留下的个人档案主要是他生前在记事本或日历纸上写下的大量记事的便条之类的材料,每张便条上写一二行至五六行字不等,一般都无标点符号,而且有些党内的人名往往拼写错误。在这批数量相当大的材料中并未发现勃列日涅夫对什么问题提过什么创见,或出现过什么思想火花。但是勃列日涅夫在世时,苏联却出版了9大本《勃列日涅夫文集》,这...
2020-02-10 15:37:32
脱离实际、形式主义的典型代表当属勃列日涅夫。翻阅过勃列日涅夫档案的历史学家说:勃列日涅夫留下的个人档案主要是他生前在记事本或日历纸上写下的大量记事的便条之类的材料,每张便条上写一二行至五六行字不等,一般都无标点符号,而且有些党内的人名往往拼写错误。在这批数量相当大的材料中并未发现勃列日涅夫对什么问题提过什么创见,或出现过什么思想火花。但是勃列日涅夫在世时,苏联却出版了9大本《勃列日涅夫文集》,这些文件都是他的写作班子为他写的。他晚年出版的几本回忆录,也都是专门组织作家和记者为他写的,还居然获得了苏联最高的“列宁文学奖”。他的一切讲话、报告甚至简单的致辞,都要别人起草。在他晚年的时候,即使照本宣科,也常不知句读,前后颠倒。勃列日涅夫的讲话常常是苏联社会私下里政治笑话讽刺的对象,被民众揶揄和调侃。 引自 3. 两个极端:严控与放纵 回应 2020-02-10 15:37:32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公众号“月鹿山”推荐的电子书 (Lbpcsu)
- 世界政治 (Hi_thereronnie)
- 苏俄 (懒残僧)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俄罗斯之路30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黑色鬱金香 2021-06-21 23:36:25
只有總結,沒有展望。對蘇聯時期的改革分析依舊是老一套,沒有新意;對俄羅斯當下改革也沒有指出可能的未來發展方向,草草分析概括了事。不得不懷疑這是不是作者的真是水平,還是這就是應和之作。
0 有用 快乐修勾 2021-07-06 16:47:44
这本书废话好多…前后大量重复,摸不着头脑
1 有用 十V先生 2019-11-05 21:26:49
所言多是表面现象、未触及深层次原因,未免过于偏激,纵是有万般不是也不至于一无是处、全面否定。对当下中国还是有反思、警醒和借鉴意义的。
0 有用 Sai-pok Mu 2021-03-20 11:55:48
同样是中国道路丛书学术 为什么就没有隔壁刘兆佳敢写呢 刘兆佳让我看到这套书值得一读 这本书让我读不下去
0 有用 司马蚕 2020-02-16 22:40:34
泛泛而谈,大面积复读的一本略无趣官书。以简单了解俄史为目的,倒不如看百科词条。
0 有用 momomo 2022-05-18 20:23:46
了解一下国际政治 很多东西正在中国重新上演 至于说不好的 大概都是西方精神跪物
0 有用 长风 2022-03-28 15:57:26
大段的重复表述!感觉在凑字数
0 有用 王明 2022-01-08 03:01:36
不会用到
0 有用 等等等等 2021-11-15 15:56:23
仿佛是停留在表面的一些分析,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否定,但是看完了也不知道戈尔巴乔夫为什么要做这一系列的蠢事。想看原因深层分析啊
2 有用 Pridezero 2021-10-27 14:58:04
以中国官方意识形态解读苏联以及俄罗斯现当代历史,尤其解释戈尔巴乔夫时期俄罗斯之变的历史缘由,从体制,意识形态,舆论场地等方面解读俄罗斯民主化之“殇”,整体基调对列宁及普京之间的历史存在一定的批判,即批判苏联的腐败的官僚制度以及不健康的科教环境乃至于后期意识形态的僵化,又批判戈尔巴乔夫以后抛弃科学社会主义奔向西方的民主与自由市场,最终归于普京的实用派强人政治(即无法以左右二分法来区分,一切以所谓国情... 以中国官方意识形态解读苏联以及俄罗斯现当代历史,尤其解释戈尔巴乔夫时期俄罗斯之变的历史缘由,从体制,意识形态,舆论场地等方面解读俄罗斯民主化之“殇”,整体基调对列宁及普京之间的历史存在一定的批判,即批判苏联的腐败的官僚制度以及不健康的科教环境乃至于后期意识形态的僵化,又批判戈尔巴乔夫以后抛弃科学社会主义奔向西方的民主与自由市场,最终归于普京的实用派强人政治(即无法以左右二分法来区分,一切以所谓国情以及实践为根据,政治上强硬对外,中央权力更趋集中,实行所谓“可控民主”经济上打击寡头,控制私有资本的发展),导出一个结论——人民需要秩序,国家需要稳定(但内容较为拖沓,前后重复反复较多)(丛书名为中国道路丛书,相信书中赞同的俄罗斯之路也另含有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