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同游美利坚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中信大方 2018-12-14 10:08:23

    中国当代重量级母女作家茹志鹃、王安忆唯一合璧之作

  • 5 苏木 2019-03-03 14:39:09

    早年曾在中国书店见过香港三联书店版,那时尚未涉台港文学,翻阅而未购。看母女两人特别是王安忆观察七等生、陈映真、李欧梵等一众文学史人物,确实填补了所学所知的一些空白。阅读两人对于同一件事、物、景观察而不同的判断、结论,是颇微妙、奇妙的感觉,王安忆以小说笔法记日记,比其母亲较冷静的情绪更多、倾向更多、色彩也更多。也在一众交往之中窥得如关良、潘耀明、聂华苓、郑愁予等的侧写,或为文学史增添些趣事。

  • 6 Athumani 2019-05-11 10:13:25

    茹志鹃女士在最后一篇日记里写道:自己发现“记来记去,无非是记一个陌生过客徘徊在五花八门的橱窗外的所见所闻”,“当然,橱窗要比谜实在,它很具体,明码标价,多少多少”。而匆忙记录这些橱窗景致的,还是王安忆。那时的世界饱经风霜,那时的世界又风华正茂——连笔端的稚嫩都弥足珍贵。看到聂华苓、陈映真、七等生、陈丹青这些名字自然亲切,但最惊喜的地方却是看到鹿桥先生短暂出场。

  • 4 FermeFaon 2019-02-27 12:56:53

    很简单的游记。茹志鹃的日记一如其小说风格,清新淡雅,简短,透出历练后的思考。王安忆的日记则比其小说平实许多,事无巨细一一写明,着重细节。母女二人日记摊开,可见她们的心境与阅历,是很好玩的对比。

  • 3 2020-03-05 21:16:58

    茹志鹃的文字很朴素简短,或许正如王安忆所说的,她的母亲茹志鹃是惜墨的,不是什么都记录的人。不像她自己,随笔起来就很琐碎,什么都会舍不得删掉。但是我却喜欢王安忆这份繁杂和琐屑,因为只有这样,读她的文字时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那些我刚到美国时也曾有的感想,也曾涉足的风景,让我顿觉温暖。

  • 1 五反田 2019-09-08 21:58:25

    挺有意思的游记,事无巨细碎碎念,也能看出母女二人日记的着眼点和观念的差别。八三年美国与中国生活水平差异极大,这三十多年一点点的追上了。

  • 1 佩弦 2021-05-22 16:05:44

    因为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作品,读来还是有些意思的。零星的几张照片也看出了深深的年代感,感觉原来那个时候在美的华人文人真多。两三个月异国半工半游,处处有人招待,这种体验真棒。

  • 1 Amarcord 2019-12-30 00:50:25

    真是有点舍不得读完它,这两个月一直放在床头,睡前十几页,跌入那个时空去。

  • 1 大头小蟹 2020-04-28 16:36:25

    前两月追读完方方的《武汉日记》,今天在单向空间又读了王安忆与她母亲的《美国日记》p.s.书里的日记体内容叫作这个名字也挺合适。只不过这是1983写的日记,联想到那时的国内生活,读起来分外新鲜。美国老早就是现在的样子,而我们不久之前才刚刚步入现代化生活。今年春节站在纽约帝国大厦的顶层吹夜风时,莫名心酸,心酸这近百年中国人民付出了多少努力和血汗,撕裂贫穷与封闭的皮囊,才一步步走到今时今日的生活

  • 0 饼豆阿猪 2019-11-19 23:08:12

    母女的书写高下立判!

  • 1 远树 2019-08-15 13:41:39

    看到了《乌托邦诗篇》之外更丰富的内容

  • 0 松果腺 2019-04-14 15:43:24

    开头50页有点失望,觉得只有王安忆斯托卡才会看这种书(虽然我就是),中期开始变得好看。最茹志娟的地方是对海盗船的抗拒:我不玩这种东西不是因为不相信科学,相反,我太相信科学,明白它算得准人类的极限,不把你逼到那个份上不会罢休。最王安忆的地方,是以看地图为借口买了份冰淇淋坐下来吃,结果冰淇淋吃了两份地图还没看懂,十分王氏小确丧。另外这书真是潘耀明和陈映真的大型安利现场。。应该打上#八卦#tags

  • 0 面子里子 2022-03-28 18:36:04

    看书名以为是自驾海岸线能看到波澜壮阔的自然绝景和不同的人生感悟,看了三分之一仍感觉是在写流水账般的会议纪要。

  • 0 晨歌 2021-12-18 23:13:42

    母女不同的视角写的日记,想到了异国的那些日日夜夜

  • 1 outlier 2021-12-14 20:36:05

    挺流水账的,也不太深入深刻…不过这样的机会在当时应该挺难得的吧。

  • 0 真_夜叉丸子 2022-01-12 20:14:52

    在朱屺瞻艺术馆的一个女性向展览上,看到这本书。只看了开头和结尾,大概一半,没有完全看完。太直白太流水账。却是朴实的可爱。

  • 0 最近喜欢灰蓝 2022-11-24 17:51:40 北京

    8.5/10:非常有趣的對照讀本,茹志鵑的觀察角度和王安憶的差別是非常明顯的有交集的兩個世界,但很有意思;擇取了其中涉及到陳映真的部分,怎麼說,我的心情有些複雜,在這本日記中展露出來的他依舊是對立的/博愛的/觀察世界的/焦慮的/痛心的,也有其可愛的(每次都做不紅的紅燒肉!)生活的(沒見過的❄️的近熱帶人belike),但怎麼說看到日記用“满面春风的样子,十分得意”來形容得獎後的陳映真,我覺得覺得很奇怪和複雜,是要開心的,但是還是很,肯跟是因為這兩次帶貶義也可能是因為我的stereotype覺得他一定要苦大仇深😅

  • 2 北溟有鱼 2022-10-18 22:55:38 河南

    正如王安忆在跋中说道“母亲的依然是好,她能够准确地窥察并且表达美国,还有她自己,一个观看美国的人。我的,依然不好,冗长、拉杂、琐碎、无趣,要说有什么价值,大概就是老实,老实地记录了那段生活,其中的人和事正超时速地退去,退去,退成历史。” 女儿的并不是不好,母亲比较简洁,女儿更细碎,互相对比看,有意思 记录了真实的文学现场,一众熟悉的名字聂华苓 陈映真 七等生 李欧梵 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出现 活色生香 … 那篇描写一个在纽约的中国画家,看对话就想这该是陈丹青,再翻下一篇 妈妈直截了当的说 陈丹青接安忆去画廊 哈哈 有趣

  • 0 哈萨克阿依努尔 2024-01-30 22:49:20 北京

    勉一下,希望也成为那个写到老的人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