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之书 短评

热门
  • 4 2018-11-17 18:11:49

    很不错的科普,就是最后一章黑洞热力学写着急了,必须要查一些资料才能理解。

  • 1 陈赖汉 2019-02-21 17:44:00

    作为一本科普书,行文其实有点枯燥。

  • 0 Phaedo 2023-11-02 15:23:30 福建

    我还记得初读费曼,大师总能用最直观的形象理解来解释现实的深刻物理规律。 可数学世界并不能被直观。 对于艰深的理论和复杂的宇宙,数学是唯一能够对话的语言,甚至公式都无法被理解,因为我们无法领会其意义。 可黑洞一样能给人最美妙的想象。 我想:“如果黑洞是能量守恒的,那么它就是宇宙的永动机,旋生旋灭、无增无减”

  • 1 寒凌旭 2022-11-19 12:13:12 北京

    扎实,全面,科学。但是,作者不是一个好的科学写作者。

  • 0 一颗杨杨杨杨梅 2024-02-21 21:44:12 天津

    翻译辛苦,一本专业性极强的书,没点基础知识还真看不懂的那种。我,作为没看懂的一员也说不出来什么,总是就是蛮好的,推荐,算是满足好奇心了。

  • 1 密室行者 2018-11-30 10:47:51

    最后写给小爱同学的信很有趣。

  • 0 若尘 2019-03-02 22:41:03

    麻痹已经看不懂了,哭

  • 1 书茗 2019-07-07 17:58:31

    2019.7.8 从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开始,再到史瓦西黑洞。黑洞的视界处时间停止,包括光子的所有物质都无法逃逸。黑洞的奇点会将物质撕碎成最小的夸克,然后从另一侧的白洞抛出。 黑洞分为不旋转的史瓦西黑洞,旋转的克尔黑洞和带电荷的黑洞。无毛定理让黑洞更平整,而黑洞的研究让广义相对论除了数学意义外,更有了物理解。后两种黑洞如果自旋和电荷达到极限,也称为极端黑洞。 克尔黑洞的能成具有奇特怪异的特性,比如负势能,彭罗斯指出利用测地线轨道粒子具有非常大的负势能,向视界内抛射物体可以获得更多的能量。极端情况下,可以从克尔黑洞提取黑洞的29%能量(核裂变也只能提取千分之一的静止质量当量的能量)。 黑洞及其吸积盘(由被吸入黑洞的恒星旋转进入黑洞视界前,在黑洞周围形成的光环)观测的困难主要来自于其遥远的距离

  • 0 Rorrie 2025-07-15 20:09:00 新疆

    确实是黑洞之书,没有啥趣味性就是了

  • 0 fufu 2024-11-19 18:01:37 北京

    很催眠,没有睡不着的

  • 0 嘟嘟噜 2025-03-20 09:54:15 北京

    看不懂😭

  • 0 bjdtm2001 2022-10-24 21:14:44 福建

    从相对论到克尔黑洞,再到黑洞碰撞,最后到霍金辐射,作者向我们系统展示了黑洞的入门知识。阅读过程虽然感觉有一定难度,但借助百度百科,并且多读两遍,还是能建立一些基本概念的。

  • 0 伊冯 2019-04-28 19:14:36

    好书,但是物理烂的我读不懂

  • 0 小风 2019-07-07 20:42:24

    写的很专业,没有读完

  • 0 微尘 2018-12-18 11:27:58

    一本酷酷又迷人的小可爱

  • 1 文酱~ 2019-01-31 19:32:35

    其实作为科普读物来说不算做得很好,内容在读不懂的地方还是没有没有科普向的解读,也就是说以前懂了的现在更加不懂,以前不懂的读了还是不懂,普通读者能从书中获取的知识其实百度上都有。 不过关于人们探索黑洞的历程的内容还是很有读事。 作为普通人来说,总体上如果你对黑洞以及研究发展史感兴趣的话可以读着玩,但如果单纯的想了解科学,作为科普读物的话作用不是很大,还是不要买的好。

  • 0 10 2025-01-18 12:48:13 北京

    Gubser的黑洞写的太好了,形象又清楚,每一章都感觉学到了很多,比很多不知所云的科普强太多了

  • 0 微波烤炉C 2022-05-16 11:06:30

    作为科普书来说有点难度。对于学习物理的人来说可能刚刚好。文字精炼,可惜我不能完全吸收,大学后不接触理论物理,读起来已经非常吃力。也证明了一件事,学物理的人要有想象力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