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中国的“近代” 短评

热门 最新
  • 21 青铜脸的大天使 2019-06-15 23:45:02

    与其说欣赏孙老师的智慧,不如说欣赏他的认真。只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做这么精到的学术。

  • 9 大甜甜~~ 2021-02-11 22:51:57

    每一篇论文都是经得起推敲的扎实作品,像细小的钻石。用教来翻译Religion是不合适的,这一点我过去从来没有想过;人种五分背后的观念因素,其实更告诉了我们20世纪的头10年,中国人头脑中的世界图景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个人却最喜欢橘朴和鲁迅那一篇。只有一个非常细腻的学者才能捕捉到鲁迅和橘朴之间,若即若离的那种感觉吧。彼此的知识底线非常接近了,但在一点点关键的问题上错开了,后来似乎碍于社交,又没有深入下去。作者能把这样一种关系描摹出来,我非常佩服。大概是鼠年的最后一点阅读了。

  • 9 一只小企鹅 2020-06-09 19:47:29

    在中国人民大学听过一次作者的记忆专题讲座。另:要向作者学习如何写论文的标题~

  • 2 Derridager 2021-06-05 21:00:28

    学术灯塔。每次读孙江老师的论文都能让你息心,并觉得做学术是件自然且幸福的事情。

  • 2 星河 2020-05-20 23:55:22

    概念史方法研究中国社会的案例合集,第一章“想象的血”通过叙述盟誓的发展历程强调站在中国本位立场研究古代宗族社会不能套用西方的“摹拟血缘”;随后对明季纪念崇祯而设置的太阳诞辰日到近代逐渐失去记忆主体支撑,可见概念的本相随着记忆建构过程中的忘却而发生变化。包括后面对“东洋”地理概念的知识建构过程的考辨也是如此。正如评论所言,主题很有意思,可读性强。

  • 3 既和且徐 2019-07-30 17:16:50

    1.是因为张寿安主编的《晚清民初的知识转型与知识传播》而知道的这一系列的书,当时就觉得收入的几篇文章各显神通,风格迥异,让人眼界大开。 2.这本书主要讨论近代知识的生产,传播,接受再到再生产的几个环节,这种概念史的理论要有非常扎实的文本考证和分析能力,孙教授的论证让我叹服,各种表格,图画穿插在逻辑严密的考察中,尤其是跨语言文本的对比让我叹服,作者究竟懂几种外语,咱也不敢猜不敢问,看了你就知道了。 3.这种概念史的理路无疑是受到了后现代主义史学尤其是福柯思想的影响,孙教授极力避免本质主义的直线论述,将目光投向民众的生活层面,将知识生产的权力话语给透视出来,这些理路都与思想史的大背景转向有关。 4.有趣的个案概念考察却可以映射出近代中国社会和思想、政治的变迁,概念史虽难却大有可为。

  • 0 王安息 2022-03-18 19:23:55

    此前已经读过《太阳的记忆》《黄帝自巴比伦来》,这次又选读了《想象的血》《东洋的变迁》《表述宗教》,在知识考古、文化记忆的考证里,最感到有意思的反而是《表述宗教》里彭光誉的中英文对比:P297“彭的英文本是给欧美人阅读的,将英文本和中文本进行对照,有助于理解作者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下使用religion一词的。”用另一种语言翻译自己的母语,实际就是一种“把内在思想说出来”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往往还是无意识的,这简直是了解一个人的思想世界最好的路径。

  • 0 俯仰千年 2022-02-26 23:42:46

    支持孙老师!正义必胜!

  • 0 zvjbxbm 2022-02-22 18:29:58

    我也开始这样了,一下午翻一本书…… 知识考古,概念演变。

  • 1 后商 2022-01-09 03:18:46

    将概念史贯彻到底的节点性著作

  • 0 无明 2023-11-02 19:22:15 上海

    挺认真对待的。

  • 0 阿狸狸啦啦啦 2022-05-20 15:39:07

    几篇文章看完还是有收获的

  • 0 朱颐钊 2022-07-09 20:30:29

    同样是有关历史记忆与概念史的必读书,适可以看出有关研究之深入可到什么程度。比如关于秘密社会的一篇,就明显超越了此前一个世代。而太阳的记忆一篇,除了本书作者外,赵世瑜、赵园等学者也都从不同理路讨论过,三者对比恰窥见三类不同的方法。

  • 0 Plancton 2023-07-29 10:39:41 河北

    历史记忆与概念史

  • 1 游叙弗伦 2023-04-15 22:39:48 江苏

    文章功力深厚,这种驾驭多种语言以及多种史料的能力值得学习,是一本值得反复细读、学习文笔的书。但我好奇这个四部分分类的标准,作者似乎是用秘密社会、心性史和概念史来分类,但是第二、三编感觉更像是介于概念史和思想史、社会史之间的产物

  • 0 Marganis 2023-03-21 20:56:40 湖北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 1 gudetama 2023-05-21 21:09:14 福建

    孙江老师yyds,从偶然拜读《布鲁门巴哈在东亚》就成了粉丝!看上去不厚,实际上字字珠玑,极有分量。

  • 0 大马士革玫瑰 2022-07-12 15:07:48

    视角和方法论在国内比较新,但论述过程有些逻辑问题,而且似乎对历史建构和社会记忆的分析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思考。

  • 0 鲁鲁猪 2023-08-04 17:02:56 江苏

    又重读了橘朴等文章,闯入我脑际的形容词是迷人。fascinating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