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巴特勒 短评

热门
  • 71 Buyaozhao 2019-06-05 03:28:29

    进入辅导书需要读辅导书的辅导书的死循环里

  • 19 Derridager 2019-03-28 11:53:02

    在GT后,BTM前读这本导读,直接让我放弃了读后者的欲望。本导读还是不错的,虽然一直说并不想用线性的方式来呈现操演性的、辩证的Butler思想,可是按年份来写难逃窠臼啊。看得很“爽”,学术黑话连连,但是除了第一章“主体”读完意犹未尽之外,其他章的介绍都让我进一步对以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者(排除福柯)以及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读多了觉得没什么意思。Nussbaum对其的批评虽严厉但不无道理:(1)学院式、精英化;(2)将物质性缩为符号的不足;(3)将语言等同于政治行动,这些点其实放在很多后结构主义者身上都合适。Spivak对此有异见,但考虑到她与德里达的渊源,就不足为奇了。当中对两者的争论呈现不够,但此书本身很值得看!

  • 16 江煙 2019-04-19 15:36:33

    对我这种哲学门外汉而言,这已经是本尽善尽美的地图书了。至少让我明白黑格尔、福柯、《性别麻烦》、《身体之重》、《权力的精神生活》对研究巴特勒与酷儿有多重要。翻译也很清晰。

  • 10 ImButaWave 2021-07-21 00:09:27

    目前读到的这个导读系列最佳。我对巴特勒有很多先入为主的印象:精英化、唯心主义、无为主义、文风晦涩,就像赫尔说的这样的理论不足以触及苦难的真正基础。但是作者让我意识到巴特勒的文风,包括看起来很个人主义的政治都是巴特勒有意为之的抵抗策略,因为巴特勒无意用一个霸权结构来取代另一个。异性恋身份建立在同性禁忌之上、生理性别总已是社会性别、不是身份做了某种语言或话语,而是语言话语做了身份、女同性恋阳具...太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洞见,“承认自身中存在着他者的痕迹,是主体存在的唯一方式,能动性正是在于放弃对自我自洽的追求。”真令人感动。作者戏仿巴特勒的文风却没有继承巴特勒的晦涩,将巴特勒与黑格尔、尼采、拉康、福柯等的关系梳理地很清楚,满分推荐。

  • 2 2019-01-26 17:26:56

    所以,黑格尔是多么不可忽略啊……

  • 3 Hier Tanze 2020-11-16 19:05:58

    对入门巴特勒十分有效。第一章对巴特勒黑格尔研究的介绍很好地总结了黑格尔在法国的接受史——在二战背景下,黑格尔哲学迅速传播,被理解为一种主体冒险历程、身份同一性建立进程,“欲望”、“他者”、“承认”成为法国黑格尔主义的关键词。而法国黑格尔主义的发展是逆版本的《精神现象学》——不断拆穿主体形成的目的性和完善性,解构主体的缺陷性和不可能性。对《性别麻烦》和《身体之重》的介绍取其重点,对巴特勒对种族、仇恨言论的研究也介绍地很深入。巴特勒认为,如果我们同意身体不能脱离性别话语而存在,那我们就必须承认所有的身体都总是已经性别化了的。这并不意味着作为物质的身体不存在,而是说,我们只能通过话语来把握身体的物质性。“作为文化诠释的场域,身体作为物质性的现实,早已处于社会脉络之中,并被社会脉络所定义。”

  • 1 寒枝雀静 2019-10-10 10:58:20

    C+/ 同为更“后”学的理论家导读,阅读体验比福柯那本稍微好一点。导读本身不错,翻译也好,但还是觉得巴特勒本身的理论结构实在太过黑格尔了(以及由此连带地让自己觉得需要重新反思福柯的路径),用阿尔都塞的话来说她仿佛一直在做简单的非结构性“颠倒”与局部修正(当然也有不可磨灭其意义的艰难整合)。最后的实践落点则似乎是葛兰西,但又显露出一种理论的畏缩?(对很多批评也十分认同了,联想到去年metoo时的事件也让人对她的理论主义倾向有了更多的怀疑。)

  • 5 叫我妖而不孽 2021-03-04 23:20:34

    巴特勒蛮有意思的。果然一路就遇到那些名字:黑格尔、拉康、福柯、阿尔都塞。确实,在主体性的流动性,全是语言的塑造物这一点上巴特勒很吸引我。可惜巴特勒是没读过中国古典文学,否则《西游记》可以她提供绝佳的例子:孙悟空是从菩提老祖得名的,你可以看成是他对菩提老祖的询唤里建立了自己美猴王以后第二层主体性,又在唐僧行者的询唤里建立了第三层——想来猪八戒的猴哥、沙僧的大师兄也建立了第四、五层。但最精彩的是,当银角大王用者行孙这个假名字询唤孙猴子的时候,竟然又建立了又一层主体性,结果就是孙猴子被吸进了紫金红葫芦。而按照巴特勒,其实孙猴子没必要用齐天大圣来分庭抗礼,他可以挪用弼马温并耗尽其屈辱意义。其实何止忧郁的异性恋需要在对同性恋的拒绝中确认自己,民族也是一样的,这就和王明珂殊途同归了。

  • 1 纳西小伙 2021-07-29 15:30:53

    2021.7.29 花一天读完,非常好!巴特勒的理论和福柯、阿甘本和鲍德里亚都有很多交集,这使得她的作品可以成为我身体权力理论和女性身体实证研究之间的重要连结点。 2023。9.5 法图三层中午完成重读。巴特勒对于性别问题(尤其是操演性和戏仿)集中于第二节社会性别当中,第三节对于生理性别的讨论则主要依托于其身体理论而展开(在文学史层面上或许很难运用,但似乎对于性别史有所启发),然而关键性的辅助概念主体、询唤、欲望等则有赖于对第一和第四节的仔细考察。第五节则彻底与实证研究无关,然而从这里出发让我萌生了阅读《权力的精神生活》的巨大兴趣hhh

  • 1 诡谲 2020-08-04 22:25:16

    挺不错的 看似应该可以跟朗西埃对话

  • 1 溯溪 2019-05-18 14:31:07

    用五个关键词(主体、社会性别、生理性别、语言、精神)串起巴特勒前期重要的五部作品,译者也增添了对04年之后著作的导读。之前仅是读了GT一部,联系起前后几本著作来读会加深理解。书后也有不少对巴特勒的批评文字,Nussbaum的批评精辟有力,而且没想到斯皮瓦克竟然维护巴特勒。总而言之是部不错的导读作品。

  • 2 沦落成美 2020-01-28 14:27:30

    导读也看不懂②

  • 2 Urpflanzeee 2019-09-11 00:48:50

    在巴特勒看来,并不存在一个预设的主体,主体在话语中建构。所谓“操演”,“操演”的“主体”并不是主体本身,而是权力与律法内在化形成的结构。这不是说主体的性别可以被任意地选择,而是主体的性别在异性恋矩阵里被重复的操演,从而固化了其性别特征。

  • 0 永苹 2020-10-22 11:00:36

    主体之死,操演性,文本中的酷儿……辩证法,巴特勒不得不读。读完居然对想接着读读黑格尔。

  • 0 袁长庚 2023-02-01 23:49:15 云南

    出版于新世纪初,因此未能涵盖后911时代巴特勒的一些重要的政治哲学论著,但是以非常清晰的方式勾勒出她的几个基础概念的脉络和意涵,同时交代了哲学家自身理论溯源的可能性。很好用的工具书。

  • 0 小波福娃 2023-09-23 20:35:07 上海

    写得早,但好用。

  • 0 张慧君 2020-11-07 11:45:24

    结构本身便具备偶然性和不稳定性

  • 0 差不多得了 2021-04-09 15:38:03

    对操演性的解释还挺有启发的,但是主体性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依然读不懂...译者说《消解性别》比起她的前作已经简明易读多了,倒也没有多简明...人生中从没有一个时刻对LGBT人群产生这么大的兴趣,但这里面的门道太多太复杂了,瑞思拜。

  • 0 米斯特里-塞斯 2022-03-23 03:17:22

    作者清晰的梳理了巴特勒的核心思想,翻译的水平也挺高的。适合搭配批判巴特勒的The Professor of Parody一起阅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