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到位,很清澈,但还是只点了水,指出了问题,但还是没有超越对经济学的逻辑分析。森的逻辑只是希望伦理学辅助经济学解决一些经济学的困境,而不是主张平分秋色的融合。尽管作者在协调双方的思维区别,但对利己主义没有真正的克服和跨越。
参考文献是真多。主要是福利经济学的内容。 主流经济学对自利行为的假设(assumption of self-interested behaviour)的滥用,已经严重损害了经济分析的性质。 当代的经济学与伦理性出现的严重的分离,因为经济学的标准行为假设(人类被假设能够理性地行事),与实际的情况往往偏离。 而经济学所关注的应该是真实的人,而冷静的理性分析范例充满了我们的教科书,但是现实世界往往更加丰富多彩。 经济学可以通过更多、更明确地关注构成人类行为和判断的伦理思考而变得更有解释力。
本书作者通过对人的本能与理性的分析,用伦理学说明了人类的经济行为;用经济学阐释了社会的道德规范,从而深刻揭示了伦理学、经济学及其社会福利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十七辑“汉译名著”
作者的主要观点:现实中经济学与伦理学割裂太过严重,以致影响两者(主要是经济学)的发展,应该加强两者的联系,双方的研究方法也可互相借用。 但至于这种观点的论证过程,不知是作者讲的不够清楚还是我相关知识太过匮乏,总之完全没读懂。不像上一本罗宾斯的论证那么清晰有力。
方向是对的,但是感觉作者还没想明白
非常适合刚入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本科生阅读。其实只讨论了一个问题(毕竟书很薄):理性经济人假设是否是真正的理性?作者的很多质疑也是我作为初学者的困惑,阅读本书还是需要一定的伦理学基础的。不过,作者并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是扩充了对理性的阐释。
心惊胆战的看完这本书,因为作者毕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而他的获奖原因和当下的名声在于福利经济学,自己担心在他的著作中出现对奥地利学派思想的质疑和责难,好在并没有。森在这本小书(在加州大学的讲稿)中强调了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导致了福利经济学的贫困,指出根本原因在于狭隘而不真实的自利行为假设。其实森对人的行为的复杂性的分析其实恰恰证明了米塞斯先生关于人的行为的理论的超前性,可惜森在这本书里虽然重新梳理了亚当.斯密的思想,却没有在文献中对米塞斯的论述有所引用,本书最后一个小标题是:行为、伦理学和经济学,体现了森对人类行为特别是伦理影响的重视,其实他应该加上一句:伦理学描述的道德同样是人类漫长的社会进化中一点点长成的,以此避免对道德的滥用。
开始对这本小书的idea很感兴趣,把伦理考虑加入经济学模型使之更真实,以及把经济学的逻辑方法加入伦理思考使分析更加深入。但感觉对第一部分讨论较多,第二点我完全没有印象;在阅读过程中也感觉很多概念没有定义清楚就开始使用(虽然也可能是我不熟悉福利经济学的领域),比如“福利”“自利”“效用”“主观能动”都是比较模糊的词,并不适合入门阅读;里面的论证读起来也常常戛然而止,感觉讨论的点很trivial论证的也不精细。我和这本书八字不合,看得我心烦。
翻译大概是不太懂集合论,看得很痛苦。有机会找原版吧。书本身很好
硬得可以把牙崩掉,语言论理方式看得脑仁疼。
森真是勤奋,一篇演说,引用量大到惊人
康德:我不得不限制知识以便为信念留地盘 森:理性应当留有一个可以偏离的空间 四星是翻译有点问题,比如莫名其妙的贬义倾向、关联词的误用和主语遗漏很容易误导逻辑,得多读两遍才能发现过来怎么回事
需要补充好伦理学(or福利经济学)的基础再重看一遍
略浅,通读了一遍。
算翻完了,仅此而已。
自由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借助它而取得的福利,自由本身就具有价值,而经济学中自由是工具性的。重新考虑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关系对两者都好。
作者对当代主流的经济学倾向提出了质疑,认为经济学家们把重心过多地放在“工程学”上,有意识地忽略了“伦理学”。作者从多个层面分析理性人假设的局限性,并最终抛出了问题——未来的经济学如何看待人类的行为。至少,经济学家们应该将伦理学与工程学两个层面并重。
经济学原本有着工程学和伦理学两大源头,但现代经济学只关心基本的逻辑和工程问题,忽视人类复杂多样的伦理考虑,简化了人类行为的动机,把经济学带上了一条偏狭的道路。阿玛蒂亚•森试图重新激活经济学中的伦理学成分,以改变经济学理论日益贫困化的状况。在伦理学的眼光下,人有着不可约减的“二元性”——一个人既会因纯功利的目的而行动,也会因某种价值和意义而行动。解释人的行为,既要从主观能动方面来衡量他,也要从福利方面来看待他。功利主义的主要问题在于把不同的东西压缩成可描述的同质数量,许多基本的权利都只是被当作获取其它东西的工具,而不认为它们本身具有内在的重要性。极为狭隘的自利行为假设的广泛使用,严重限制了预测经济学研究的范围。森强调的是,福利并非唯一有价值的东西,权利、自由和实际存在的选择机会本身就是重要的
经济学方面的东西有点看不太懂。但森的一些批判,比如对功利主义的批判,“说人们总是现实地追求他们的自利最大化要比说说理性要求他们必须追求自利最大化要少一些荒谬。把所有人都自私看成是现实的可能是一个错误;但把所有人都自私看成是理性的要求则非常愚蠢。”森的态度立场十分鲜明,他强烈反对契约论,反对假设状态下的抽象人,认为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去解决问题,“建立一套理想的制度构想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是一个妄想,减少现实的不平等和不公正本身就是一个大难题。第二个精彩的点在于森对主观能动与福利的反思,森认为大部分人都轻易地相信了二者之间表面上的相互依赖性,却忽视了它们是有区别的联系。“主观能动成就的重要性不完全取决于这已成就所间接导致的福利增加。”选择与福利之间的关系对于思考平等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
> 伦理学与经济学
3 有用 神性的流动 2018-12-30 00:38:08
到位,很清澈,但还是只点了水,指出了问题,但还是没有超越对经济学的逻辑分析。森的逻辑只是希望伦理学辅助经济学解决一些经济学的困境,而不是主张平分秋色的融合。尽管作者在协调双方的思维区别,但对利己主义没有真正的克服和跨越。
4 有用 小马过河 2020-05-05 22:59:14
参考文献是真多。主要是福利经济学的内容。 主流经济学对自利行为的假设(assumption of self-interested behaviour)的滥用,已经严重损害了经济分析的性质。 当代的经济学与伦理性出现的严重的分离,因为经济学的标准行为假设(人类被假设能够理性地行事),与实际的情况往往偏离。 而经济学所关注的应该是真实的人,而冷静的理性分析范例充满了我们的教科书,但是现实世界往往更加丰富多彩。 经济学可以通过更多、更明确地关注构成人类行为和判断的伦理思考而变得更有解释力。
1 有用 经济人读书会 2020-06-07 22:14:55
本书作者通过对人的本能与理性的分析,用伦理学说明了人类的经济行为;用经济学阐释了社会的道德规范,从而深刻揭示了伦理学、经济学及其社会福利之间的内在联系。
0 有用 恶夫 2019-01-16 19:15:56
第十七辑“汉译名著”
0 有用 JANE 2022-02-08 15:47:19
作者的主要观点:现实中经济学与伦理学割裂太过严重,以致影响两者(主要是经济学)的发展,应该加强两者的联系,双方的研究方法也可互相借用。 但至于这种观点的论证过程,不知是作者讲的不够清楚还是我相关知识太过匮乏,总之完全没读懂。不像上一本罗宾斯的论证那么清晰有力。
0 有用 wheating 2022-01-21 20:13:37
方向是对的,但是感觉作者还没想明白
0 有用 靡非非非 2022-05-28 11:09:07
非常适合刚入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本科生阅读。其实只讨论了一个问题(毕竟书很薄):理性经济人假设是否是真正的理性?作者的很多质疑也是我作为初学者的困惑,阅读本书还是需要一定的伦理学基础的。不过,作者并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是扩充了对理性的阐释。
1 有用 老了的老豹子 2022-04-24 15:45:57
心惊胆战的看完这本书,因为作者毕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而他的获奖原因和当下的名声在于福利经济学,自己担心在他的著作中出现对奥地利学派思想的质疑和责难,好在并没有。森在这本小书(在加州大学的讲稿)中强调了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导致了福利经济学的贫困,指出根本原因在于狭隘而不真实的自利行为假设。其实森对人的行为的复杂性的分析其实恰恰证明了米塞斯先生关于人的行为的理论的超前性,可惜森在这本书里虽然重新梳理了亚当.斯密的思想,却没有在文献中对米塞斯的论述有所引用,本书最后一个小标题是:行为、伦理学和经济学,体现了森对人类行为特别是伦理影响的重视,其实他应该加上一句:伦理学描述的道德同样是人类漫长的社会进化中一点点长成的,以此避免对道德的滥用。
0 有用 未白 2022-12-08 23:56:35 浙江
开始对这本小书的idea很感兴趣,把伦理考虑加入经济学模型使之更真实,以及把经济学的逻辑方法加入伦理思考使分析更加深入。但感觉对第一部分讨论较多,第二点我完全没有印象;在阅读过程中也感觉很多概念没有定义清楚就开始使用(虽然也可能是我不熟悉福利经济学的领域),比如“福利”“自利”“效用”“主观能动”都是比较模糊的词,并不适合入门阅读;里面的论证读起来也常常戛然而止,感觉讨论的点很trivial论证的也不精细。我和这本书八字不合,看得我心烦。
0 有用 letdown 2024-03-16 18:49:05 湖南
翻译大概是不太懂集合论,看得很痛苦。有机会找原版吧。书本身很好
0 有用 许黑羊 2022-08-07 20:39:17
硬得可以把牙崩掉,语言论理方式看得脑仁疼。
0 有用 Gestirn 2023-05-01 02:47:18 广东
森真是勤奋,一篇演说,引用量大到惊人
0 有用 Wafflebowl 2020-02-01 02:16:35
康德:我不得不限制知识以便为信念留地盘 森:理性应当留有一个可以偏离的空间 四星是翻译有点问题,比如莫名其妙的贬义倾向、关联词的误用和主语遗漏很容易误导逻辑,得多读两遍才能发现过来怎么回事
0 有用 Silhouette 2020-11-09 23:06:27
需要补充好伦理学(or福利经济学)的基础再重看一遍
0 有用 汉堡增肌又减脂 2020-10-20 15:12:29
略浅,通读了一遍。
0 有用 震蹦灰🤭 2020-10-21 15:56:45
算翻完了,仅此而已。
0 有用 不错子 2019-11-20 21:10:04
自由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借助它而取得的福利,自由本身就具有价值,而经济学中自由是工具性的。重新考虑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关系对两者都好。
0 有用 一位用户 2018-12-30 00:34:11
作者对当代主流的经济学倾向提出了质疑,认为经济学家们把重心过多地放在“工程学”上,有意识地忽略了“伦理学”。作者从多个层面分析理性人假设的局限性,并最终抛出了问题——未来的经济学如何看待人类的行为。至少,经济学家们应该将伦理学与工程学两个层面并重。
0 有用 狄狄 2021-05-18 00:00:21
经济学原本有着工程学和伦理学两大源头,但现代经济学只关心基本的逻辑和工程问题,忽视人类复杂多样的伦理考虑,简化了人类行为的动机,把经济学带上了一条偏狭的道路。阿玛蒂亚•森试图重新激活经济学中的伦理学成分,以改变经济学理论日益贫困化的状况。在伦理学的眼光下,人有着不可约减的“二元性”——一个人既会因纯功利的目的而行动,也会因某种价值和意义而行动。解释人的行为,既要从主观能动方面来衡量他,也要从福利方面来看待他。功利主义的主要问题在于把不同的东西压缩成可描述的同质数量,许多基本的权利都只是被当作获取其它东西的工具,而不认为它们本身具有内在的重要性。极为狭隘的自利行为假设的广泛使用,严重限制了预测经济学研究的范围。森强调的是,福利并非唯一有价值的东西,权利、自由和实际存在的选择机会本身就是重要的
0 有用 Edmundnot 2021-09-14 21:49:00
经济学方面的东西有点看不太懂。但森的一些批判,比如对功利主义的批判,“说人们总是现实地追求他们的自利最大化要比说说理性要求他们必须追求自利最大化要少一些荒谬。把所有人都自私看成是现实的可能是一个错误;但把所有人都自私看成是理性的要求则非常愚蠢。”森的态度立场十分鲜明,他强烈反对契约论,反对假设状态下的抽象人,认为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去解决问题,“建立一套理想的制度构想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是一个妄想,减少现实的不平等和不公正本身就是一个大难题。第二个精彩的点在于森对主观能动与福利的反思,森认为大部分人都轻易地相信了二者之间表面上的相互依赖性,却忽视了它们是有区别的联系。“主观能动成就的重要性不完全取决于这已成就所间接导致的福利增加。”选择与福利之间的关系对于思考平等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