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三柳书屋谭往》中的所记,或是作者对启功、黄裳、贺友直、章汝奭等文化老人交往的印象,或是见出性情与观点的书画评论,或在对谈中追忆往事与文脉,如作者所说:“中国本来的文化人应该是怎样的,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是怎样的,这些就是活的标本,且可直接体会中国文化与文脉的鲜活与流转。”
顾村言,《澎湃新闻·艺术版》主编、上海书画院画师,曾策划“上海山水画邀请大展”等展览,著有《在水边》、《人间有味》等。
顾村言君是《澎湃新闻·艺术版》主编、上海书画院画师,也曾是天涯闲闲书话的书友,我看过他的《人间有味》和《人间优游》等书,文章清新可读,他的散文秉承汪曾祺的文字风格。本书所记是作者对文化老人交往的印象,见出性情与观点,提倡艺脉文心。书中既有朴素生动的寻访记,又有丰厚扎实的访谈录,文字间流露出朴质的韵味。他深念黄裳、启功,追忆朱新建,白描贺友直,对话白谦慎、班宗华,评论高居翰,谈傅雷、林风眠、关良……... 顾村言君是《澎湃新闻·艺术版》主编、上海书画院画师,也曾是天涯闲闲书话的书友,我看过他的《人间有味》和《人间优游》等书,文章清新可读,他的散文秉承汪曾祺的文字风格。本书所记是作者对文化老人交往的印象,见出性情与观点,提倡艺脉文心。书中既有朴素生动的寻访记,又有丰厚扎实的访谈录,文字间流露出朴质的韵味。他深念黄裳、启功,追忆朱新建,白描贺友直,对话白谦慎、班宗华,评论高居翰,谈傅雷、林风眠、关良……在更为广阔与深厚的文化背景下,给读者提供了一扇窗口,静观传统文人如何展开心灵。特别是记录并不经常出现在大众视线的文化老人,对其艺术成就、人物品格进行探索,体会中国文化与文脉的鲜活与流转,可谓为艺界留真,深蕴文化内涵。多数文章写的是从事艺术的老人们,其中好几篇写到的黄裳尤其让我有印象,仔细地读过一遍。 (展开)
对艺术界不是太了解,文字是有感觉的
“中国本来的文化人应该是怎样的,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是怎样的,这些就是活的标本,且可直接体会中国文化与文脉的鲜活与流转。”
中国文人书画本来就是读书人的事,也是性情之事。这本书所谈的往事,多与文脉相关,与书画相关,也与有意无意地“泡老”相关。像书中所记的启功、黄裳、章汝奭等。
> 更多书评 2篇
> 1人在读
> 10人读过
> 15人想读
订阅关于三柳书屋谭往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季米 2021-11-01 11:13:57
顾村言君是《澎湃新闻·艺术版》主编、上海书画院画师,也曾是天涯闲闲书话的书友,我看过他的《人间有味》和《人间优游》等书,文章清新可读,他的散文秉承汪曾祺的文字风格。本书所记是作者对文化老人交往的印象,见出性情与观点,提倡艺脉文心。书中既有朴素生动的寻访记,又有丰厚扎实的访谈录,文字间流露出朴质的韵味。他深念黄裳、启功,追忆朱新建,白描贺友直,对话白谦慎、班宗华,评论高居翰,谈傅雷、林风眠、关良……... 顾村言君是《澎湃新闻·艺术版》主编、上海书画院画师,也曾是天涯闲闲书话的书友,我看过他的《人间有味》和《人间优游》等书,文章清新可读,他的散文秉承汪曾祺的文字风格。本书所记是作者对文化老人交往的印象,见出性情与观点,提倡艺脉文心。书中既有朴素生动的寻访记,又有丰厚扎实的访谈录,文字间流露出朴质的韵味。他深念黄裳、启功,追忆朱新建,白描贺友直,对话白谦慎、班宗华,评论高居翰,谈傅雷、林风眠、关良……在更为广阔与深厚的文化背景下,给读者提供了一扇窗口,静观传统文人如何展开心灵。特别是记录并不经常出现在大众视线的文化老人,对其艺术成就、人物品格进行探索,体会中国文化与文脉的鲜活与流转,可谓为艺界留真,深蕴文化内涵。多数文章写的是从事艺术的老人们,其中好几篇写到的黄裳尤其让我有印象,仔细地读过一遍。 (展开)
1 有用 wandering 2022-05-12 13:37:37
对艺术界不是太了解,文字是有感觉的
0 有用 西山碧 2018-12-05 11:49:04
“中国本来的文化人应该是怎样的,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是怎样的,这些就是活的标本,且可直接体会中国文化与文脉的鲜活与流转。”
0 有用 勇敢的兔子 2018-12-05 12:20:25
中国文人书画本来就是读书人的事,也是性情之事。这本书所谈的往事,多与文脉相关,与书画相关,也与有意无意地“泡老”相关。像书中所记的启功、黄裳、章汝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