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故事》的原文摘录

  • 思维模式和个人行为的潮流,就像衣服的流行时尚一样,很容易走向极端。当时那个极端虚伪造作的社会,很自然会对所谓的“简朴生活”产生极大的兴趣。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1 20:17:14
    —— 引自章节:52. The French Revolution
  • 在此,容我给你们一点小小的提醒。在读一本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小说,看一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戏剧或是电影时,你们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印象一这场革命似平是法国贫民窟里的乌合之众闹起来的。事实绝非如此。革命舞台上出现的经常是暴民,但毫无例外是中产阶级专业人士在背后煽风点火,他们利用饥饿的群众作为自己有力的盟军,向国王及其朝臣开战引发革命的根本思想是由少数的精英头脑构想出来的。他们起初被介绍进到“旧制度”中迷人的上流社会,以供国王宫廷中那些百无聊赖的绅士、贵妇消遣解闷。然后这些生活愉快、无忧无虑的人玩起了社会批判这种危险的烟火,直到四溅的火星落人地板的缝隙,而整栋建筑就像那些地板一样老旧腐朽。不幸的是,火星落在地下室那堆庞大混乱的旧垃圾堆上,于是,传来了失火的惊叫声。可是,对什么都感兴趣的房子主人偏偏无心打理房产,不知道该如何扑灭这小小的火苗。火焰迅速蔓延,最终整栋建筑都被大火吞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法国大革命。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1 20:26:42
    —— 引自章节:52. The French Revolution
  • 野心是他人生的主要动力。他对自我的坚信,对大写字母“N”的崇拜(他在所有信件末尾都会签上“N”,在他仓促建成的王宫中,“N”也反复出现在各种装饰上),正是这种一心要让“拿破仑”这个名字在世界上的重要性仅次于上帝的执念,正是这些欲望,将拿破仑带上了过去从未有人触及的名望巅峰。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1 20:57:30
    —— 引自章节:53. Napoleon
  • 拿破仑是个最伟大的演员,而整个欧洲大陆都是他的舞台。无论何时何地,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能精准地做出最能打动观众的姿态,他明白怎样的话能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无论是在埃及沙漠里的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前的演说,还是在寒露浸透的意大利平原上向冷得发抖的士兵讲话,效果都一样动人。在任何时候,他都能掌控局势。即使到了最后,他成了一个被流放到大西洋小岛上的病老头,任凭一个无趣又可恶的英国总督摆布,直到那时,他依旧是舞台上的焦点。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1 21:04:03
    —— 引自章节:53. Napoleon
  • 大革命时期的可怕激情,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影响着那个时代的人的个性。在焦虑和恐惧中度过了20个年头的男男女女都不再是正常人。就连门铃声都会把他们吓得跳起来,因为那有可能是他们的独子“光荣战死沙场”的噩耗。大革命所呼喊的“自由”和“兄弟的博爱”这类口号,在饱受痛苦的农民的耳朵里,都是空洞无意义的。在生命可怕的苦难中,他们会抓紧任何能给他们新的把握的东西。身在悲痛与不幸当中,他们很容易受到为数甚众的骗子的欺骗。这些骗子以先知的模样出现,到处宣讲他们从《启示录》那些含糊难解的经文里挖掘出来的奇怪的新教义。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2 00:00:22
    —— 引自章节:54. The Holy Alliance
  • 你大概会问我为什么要这么详细地讲这个故事?十九世纪的社会变迁难道不比一个精神不稳定的女人更重要吗?把她遗忘不是更好吗?那些事当然重要,不过,市面上已经有许多书籍能精确又详细地告诉你那些历史大事。我却希望你们从这段历史中学到比一连串的事实更多的东西。我希望你们在接触所有的历史事件时,都能带着“不把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的令态。千万别满足于“某时某地发生了某件事”这样简单的陈述,而是努力去发据藏在每个行动背后的动机。如此一来,你会更了解你所处的世界,也会有更多机会去帮助他人:当你身体力行之后,就会知道这才是唯一能让生活得到真正满足的方式。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2 00:06:15
    —— 引自章节:54. The Holy Alliance
  • 英国始终没签字,因为卡斯雷尔认为这东西通篇都是废话。教宗没签字,因为他僧恶一个希腊东正教徒和一个新教徒插手他的事。士耳其苏丹也没签字,因为他完全不知道这件事。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2 00:09:31
    —— 引自章节:54. The Holy Alliance
  • 英国再次破坏了他的计划。英国最值得称赞之处,不在于她广大的殖民地,不在于她的财富或她的海军,而在于她每一个公民身上那种独立自主的精神和隐而不显的英雄主义。英国人守法,因为他们知道,文明社会与野蛮的区别,在于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不过,他们也拒绝别人干涉自己思想的自由。如果国家做了某种他认为不对的事,他会挺身而出,大声说出来,而被他批评的政府会尊重他,给他完全的保护,让他免于遭受大量盲目群众的迫害。自苏格拉底的时代开始,盲目的群众就爱攻击那些在勇气和智识上超群的人。世上的善义之举,无论多么势单力薄,距离多么遥远,其忠诚拥护者当中都能见到英国人的身影。英国的一般群众和其他国家的人民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也是抓紧日常生计,没时间去搞那些不切实际的“冒险活动”。但是,不同之处在于,他们非常欣赏那些抛下一切、背井离乡去为亚洲或非洲一些底层百姓奋斗的古怪邻居,并且,如果这位邻居为此丢了性命,他们会为他举行庄严的公祭和葬礼,并以他的英勇和骑士精神为榜样来教育孩子。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2 15:38:41
    —— 引自章节:56. National Independence
  • 正如我在本章开头所言,机器的广泛应用实际上对国家大有好处。社会财富迅速增加。机器可以让单一国家,比如英国,凭一己之力承担与拿破仑征战耗费的全部巨资。资本家(那些出钱购买机器的人)收获了庞大的利润,他们变得更具野心,开始有兴趣参与政治。他们尝试与那些拥有土地的贵族竞争,而迄今为止在欧洲绝大多数国家的政府中,贵族依旧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2 19:50:26
    —— 引自章节:57. The Age of the Engine
  •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巨大进步,不是单靠一个人的努力。为了把世界从突然问世的机器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中拯救出来,接连两个世代都有最聪明的人献身其中。他们并不想摧毁资本主义体系。那么做太愚蠢,因为少部分人累积的财富,如果运用得当,也许能给全人类带来极大的福祉。他们真正挑战的概念是:当工厂主拥有工一可以随时关门也不会冒挨饿之险;劳工则得必须接受工作(无论工资多低),否则自己和妻小就得挨饿,这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平等?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2 19:59:11
    —— 引自章节:59. Emancipation
  • 不过,望着黑烟滚滚的高大烟囱,听着火车驶过铁轨的隆隆声,看着仓库里堆满各种剩余的物资,有些人不禁陷入了沉思,好奇这巨大的能量会在未来把人领向什么终极的目的。他们记得人类曾经在没有商业与工业竞争的情况下生活了几十万年。他们能改变事物的既定秩序,废除那个经常为了利润而牺牲人类幸福的竞争制度吗?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2 20:00:55
    —— 引自章节:59. Emancipation
  • 具有这种构想——模糊企盼着一个更好的未来一的人,不仅限于一个国家。在英国,拥有许多棉布厂的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建立了一个所谓的“社会主义社区”,获得了成功。但是,当他去世以后,新拉纳克(New Lanark)社区的成功也就结束了。法国记者路易斯·布兰克(Louis Blanc)在法国各地建立“社会主义工作社”的尝试,也成效不彰。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作家很快就察觉到,在规则的工业生活之外所建立的个别小社群,永远做不成任何事。在能够提出真正有用的解决方案之前,他们必须先研究整个工业和资本主义社会所仰赖的根本原则才行。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2 20:02:20
    —— 引自章节:59. Emancipation
  • 马克思相信,人类全部的历史就是一部“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漫长斗争的历史。机器的问世与普遍使用,在人类社会创造出一个新阶级,也就是资本家。资本家用他们剩余的财富丢购买设备,然后劳工操作这些设备生产出更多的财富,这些财富再拿去建造更多的工厂等等,如此循环,无休无止,直到时间的尽头。同时,根据马克思的看法,由于第三阶级(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第四阶级(无产阶级)将会越来越贫穷。因此,他预测,到了最后,全世界的财富会集中在一个人手上,其他所有的人都沦为他的雇工,要仰赖他的善心过活。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2 20:04:33
    —— 引自章节:59. Emancipation
  • 在欧洲各地,社会主义者的人数稳定增长,大家很快就明白,社会主义者并不打算进行一场暴力革命,而是想利用他们在各国国会里逐渐增加的力量,来促进工人阶级的利益。社会主义者甚至担任起内阁部长,他们也和思想进步的天主教徒及新教徒合作,消除工业革命所造成的伤害,把随着机器问世与财富增长所创造的许多利润,做出更合理的分配。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2 20:05:24
    —— 引自章节:59. Emancipation
  • 那些总是诋毁远见卓识者,认为他们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家的人,到头来也跟广大的群众一起享受了各种科学发现与发明带来的益处。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2 23:25:32
    —— 引自章节:60. The Age of Science
  • 随着古老教会的没落和社会新阶级的兴起,绘画艺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改变也反映在所有其他的艺术形式上。印刷术的发明让作家通过为广大读者写书而声名大噪,于是专职小说家和插画家应运而生。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2 23:36:05
    —— 引自章节:61. Art
  • 我为什么省略爱尔兰、保加利亚、暹罗这些国家不谈,却扯进其他比如荷兰、冰岛、瑞士这些国家?我的答复是,我没把任何国家扯进来,是时局使然,是这些国家自己挤进来的,我无法将其排除在外。为了让读者理解我的论点,请容我先陈明,我是依据什么原则来筛选可被纳入这本史书的会员资格。 审查标准只有一个:“某个国家或某位个人?是否提出过创新的思想或有创造性的作为,使得整个人类的历史没有它就会不同?”这就不是个人品味的问题,而是冷静、几近数学计算之判断的问题。历史上,没有任何民族比蒙古人所扮演的角色更多彩多姿,但是从正面成就或智识进步的角度来看,也没有任何民族比蒙古人对全人类更无价值。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2 23:46:54
    —— 引自章节:62. Colonial Expansion and War
  • 这个人(孔多塞侯爵)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却没有得到任何回报,他有充分的理由对人类感到绝望。但他曾写过一段话,这些话今天听来,就像在130年前一样真实。我在此引用他这段话,以飨读者。 “自然界不曾对我们的希望设下任何限制,”他写道,“如今摆脱了桎梏的人类,正在通往真理、美德和幸福的道路上坚定地前行。这样的图画为哲学家提供了一幅光明的前景,纵然谬误犹存,纵然罪恶和不公仍然污染、折磨着这个世界,他也可以从这光明的前景中得到安慰。”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2 23:51:53
    —— 引自章节:63. A New World
  • “我越思考我们人生中的问题,就越相信我们应该选择‘讽刺’与“怜悯’担任我们的陪审团与法官,就像古代埃及人为他们的死者求告“女神伊西斯和奈芙蒂斯’祈福一样。” “‘讽刺’与‘怜悯’都是一流的导师。前者用她的微笑使人生愉快,后者用她的泪水涤净人生的罪孽。” “我所祈求的讽刺并非残酷之神。她既不嘲弄爱,也不嘲弄美。她既温柔又仁慈。是她用欢笑解除人的武装,是她教导我们对流氓和蠢货发出笑声,若没有她,我们将软弱到只会蔑视和憎恨他们。” 我就用这位极其伟大的法国人的智慧之语,作为给你们的临别赠言。 纽约,巴罗街8号 1921年,7月26日,星期六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2 23:57:58
    —— 引自章节:64. As It Ever Shall Be
  • 但是,对我们这些生活在今天的人,有一个且只有一个严肃的问题就是依照经济原则,而不是陈旧过时的政治原则,进行全球性的重组。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3 00:05:34
    —— 引自章节:65. After Seven Y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