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 陈德文
出版年: 2020-6
页数: 174
定价: 43.00元
丛书: 三岛由纪夫作品系列(典藏本)
ISBN: 9787020145904
内容简介 · · · · · ·
《假面的告白》是三岛由纪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写于作者二十四岁时。本书是作者正式迈入长篇小说文学殿堂的自画像与宣言书。书名“假面的告白”,意思是“戴着假面具,诉说心里话”。作者借助自己的家庭出身、人生经历为素材,涉及的事项大多为作家自己,当然也经过了作者的艺术加工,强调虚构,表达真实。作品中“我”的身上,时时闪现着作者的身影,堪称三岛由纪夫的半自传性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 · · · · · ·
三岛由纪夫(1925-1970),日本作家。本名平冈公威,出生于日本东京,日本小说家、戏剧家。三岛由纪夫是日本战后文学大师之一,在日本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一九四九年,以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假面的告白》确立了作家地位。主要作品还包括《潮骚》《爱的饥渴》《金阁寺》,“丰饶之海”四部曲——《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以及散文《阿波罗之杯》。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近一年多来,我十分苦恼。那是收到奇形怪状的玩具的孩子所感到的苦恼。那年我十三岁。这玩具一有机会就增加它的容积,暗示它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法而变成相当有趣的玩具。可是,什么地方也没有写明使用法。玩具开始想同我玩的时候,我不由地无所措手足。有时,这种屈辱和焦躁越来越厉害,甚至让我想要损坏这玩具。结果,我还是被这告知我甜蜜的秘密的玩具、这不顺从的玩具所折服,只好无所作为地凝望着它那放肆的样子。于是,我更想虚心地倾听玩具所向往的地方。我产生这种想法,仔细观察的时候, 发现这玩具早已具备一定的实实在在的嗜好,也可以说是秩序了。嗜好的系列,与我幼年时代的记忆联系在一起,诸如夏天海边所看到的裸体青年、在神宫外苑的游泳池畔所看到的游泳选手,同堂姐结婚的肤色浅黑的青年,还有许多冒险小说中的勇敢的主人公,接连不断……迄今为止,我将这些系列,与其他的诗性系列都混杂在一起了。玩具也仍然是向着死亡、热血和结实的肉体,抬起脸来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页 -
元禄时期的浮世绘,常把相爱的男女的容貌画成惊人的酷似。希腊雕刻的美的普遍理想,也接近于男女相貌相似,内里难道就没有爱的一种秘密含义吗?在爱的深处难道就没有流动与对方相似得一模一样的不可能的热望吗?难道不正是这种热望在驱使人们从不可能的、相反的极端,企图变成达到可能的导向悲剧的背离吗?就是说,相爱的人既然不可能变成完全相似的人,毋宁说宁愿努力做到相互之间毫不相似,就让这种背离原封不动地有效运用在媚态上。也许其中就有这样的心理,不是吗?而可悲的是,相似在瞬间的幻影中终结了。因为纵令恋爱着的少女变得果敢、恋爱着的少年变得腼腆,他们也只能希望彼此相似,有朝一日超越彼此的存在,飞向彼此——早已没有对象的彼方。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假面的告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假面的告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5 条 )



三岛由纪夫:如果有读者说它很美,他一定是最理解我的人

有时候我想象着另一个我,过着另一种生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红楼梦》中凤姐毒设相思局,好色的贾瑞主动入瓮,因此坐下了病根儿,随后的情节引出了“仙物”风月宝鉴。风月宝鉴是一面镜子,正面照出的是令人神魂颠倒的凤姐,反面照出的则是骇人的骷髅。 《假面的告白》恰如这面风月宝鉴,一面是真相,另一面则是假面。翻译家陈德文先生在... (展开)-
“我是一个无益而精巧的逆说。这部小说就是生理学上的证明。我虽然认为自己是诗人,但或许更是诗的本身。因为诗本身抑或只能触及人类的耻部。” 这是三岛由纪夫第一部长篇小说,写于二十四岁时的一九四九年。是作者正式迈入长篇小说文学殿堂的自画像和宣言书。借助“假面”,掩蔽“素颜”,强调虚构,表达真实。作品中涉及的事项大都是作家自己的人生经历,当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经历。作品中“我”的身上,流贯着作者的血液,时...
2021-04-28 10:02:39 1人喜欢
“我是一个无益而精巧的逆说。这部小说就是生理学上的证明。我虽然认为自己是诗人,但或许更是诗的本身。因为诗本身抑或只能触及人类的耻部。” 这是三岛由纪夫第一部长篇小说,写于二十四岁时的一九四九年。是作者正式迈入长篇小说文学殿堂的自画像和宣言书。借助“假面”,掩蔽“素颜”,强调虚构,表达真实。作品中涉及的事项大都是作家自己的人生经历,当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经历。作品中“我”的身上,流贯着作者的血液,时时闪现着作者的影像。从这一意义上讲,这部作品堪称三岛由纪夫的半自传性长篇小说。 《假面自白》奠定了三岛的明星地位。精装本售出两万册,在1949年可算得上是畅销书了,而且经夏历秋,所有报纸和文学月刊都在讨论这本书。三岛的直言不讳使许多书评人感到震惊或者甚至憎恶。但是,那些举足轻重的人一致承认——有些人是不由自主地承认——这是一部绽放异彩的重要作品。有几位评论家坦承此前低估了三岛,中村光夫就是其中之一。川端康成说出了文学界的心声,他在12月发表的一篇短文的标题是“三岛:1950年的希望”。 有关塞巴斯蒂安那部分,不知道读了多少遍……
读书标记不知怎么删除了,只好在这里发一个动态。
回应 2021-04-28 10:02:39 -
非典型废爷 (死coder,爱写字儿)
我算不上书痴,更谈不上三岛迷,然而,《假面的告白》却成了我的今生第一次:第一次一口气读完,续一口气又读一遍的书;第一次读完后想要写点什么的书;第一次觉得没有看很明白但已经十分震撼的书。这种震撼是丝丝入味、环环相扣的,从生涩开始的饶舌不适,到渐入佳境后的欲罢不能,至最终释卷后的万里虚空,而后是久久的不能释怀以及不得不一吐为快。 (1)变态的我 书的引言即阐明“美是一种十分可怕的东西!”,这初读特别不...2020-09-05 20:01:35 1人喜欢
我算不上书痴,更谈不上三岛迷,然而,《假面的告白》却成了我的今生第一次:第一次一口气读完,续一口气又读一遍的书;第一次读完后想要写点什么的书;第一次觉得没有看很明白但已经十分震撼的书。这种震撼是丝丝入味、环环相扣的,从生涩开始的饶舌不适,到渐入佳境后的欲罢不能,至最终释卷后的万里虚空,而后是久久的不能释怀以及不得不一吐为快。
(1)变态的我
书的引言即阐明“美是一种十分可怕的东西!”,这初读特别不起眼的话奠定了整个故事的基调,以致读完全书后你才幡然醒悟,作者似乎早就写好了谜底展示给众人,只不过读者总是后知后觉。美,之于常人谓之美,之于变态则为可怕的物件。不得不说,书中的“我”从小便与周遭格格不入,从他荒诞的言论(“他见过自己出生时的情境“)到他怪异的行径(异于常人的自渎方式及不时冒出的自杀念头),都在直接或者欲说还休地告诉你:”我是变态“,而这也是”我“所存在的基础,所以我可以得一些奇怪的病,喜欢上奇怪的人然后又快速地否定,成为这个奇怪的故事的主人公。我所看到的美,是父亲从国外带回的艺术品,也是班级里荷尔蒙爆棚的同性,更是性格喜人、身子奥妙的朋友家的少女,而我却无法正视这些美,在这些美的面前,我必须通过自渎或者自欺欺人的方式来获得勇气,将那些所谓的美贬成一文不值,我在这种病态之中仿佛可以找到自己,找到与世界和平共处的方式。
变态是这个故事成立的基础,也是三岛书中主角通常自带的标签(虽然作者没有明说),从调动读者的胃口来看,诚然是一种猎奇途径,但变态往往区别于傻子和疯子,变态可以富足感情,狡黠无比,特立独行,也可以大隐隐于市,遁形于物,难以辨别。
(2)可怕的美
美会让我更加自惭形秽、不忍直视,且她也在时时刻刻诱惑着我,让我时刻不能忘记自惭形秽,痛苦就源于此类,一如书中所写“天生的血液不足,培植了我梦想流血的冲动。但那冲动使血液更加从我体内丧失,这样一来,就越来越使我渴望血液“。而痛苦疏解的方式,只有两种:毁灭痛苦抑或毁灭自己,所以我才不断期盼被无心预见的大炮弹毁灭肉身,陈尸于废墟中,所以我会与婚后的园子重启一段看似枯燥实则包藏祸心的约会。书中的我,努力迎合着一些不痛不痒的东西的同时,又会抗拒着一些不清不楚的机会。如果我是“我”,也许我会想,他妈的,我活的如此小心翼翼,却仍然得不到我想得到的。
是不是会想起“读过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凄凉,或者是”人间不值得“的扼腕。其实,道理很简单,在美面前,先失去了欣赏美的勇气,而后就会失去获得美的能力,同样,在生活面前,先失去了面对生活的勇气,而后就会失去生活。因为懦弱,便无法消受心中的美,只能任无边的寂寞随时随地的对自己巧取豪夺。所以,美全然一丁点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自认卑微的你。
如果说三岛是在以日记的形式写的这本书,那么以上便是我第一遍偷窥了别人的日记后的所感所想,既有一丝发现别人秘密的小激动,又有一点对于主人公的懦弱所不齿,还有些难以名状的情愫。而基于这些情愫,加之作者故作高深又耐人寻味的词句,我又鬼使神差般地读起了第二遍。
(3)卑伤的你
事实上,在发现“卑伤“这个词非我首创而是网上当红用语的的时候,我有些接近书中的”我“,而当我第二次掩卷冥思的时候,才明白我就是书中的”我“,只是换了时空,换了民族,可我却神奇般的成为了”我“。所以,卑伤的你,因可怕的美,成了变态的我。隐约中,你也可以记起那个哗众取宠的你,你做过的难以启齿的、激动人心的、后悔不已的、怅然若失的那些事,都一一跳上心头,你也曾为了讨好谁,说些范式般的话语。你也曾因为喜欢谁,鼓起了勇气,最终却又强制般地告诉自己,她实在不是你的理想型。你可能也意识到,面对生活,你一直是个演员,演小丑、演英雄、演路人甲、演男女主角,有的角色你可能演的很好,有的演的很糟,但你明白你的心里其实是想做个导演。而你却不够胆去找个自认为好的剧本,更不敢挑选自己中意的演员。
自卑,伤己,伤人。你自认为身不由己的戴上掩饰自卑的假面,对人、物、生活去做真心抑或假意的告白,然后游刃有余的往下表演。可你知道自己卑微、狭隘、自私、无趣,所以你担心戏剧落幕,演员卸妆,被一巴掌拍回生活,重新面对不堪。你想起你的合群、你的搞笑、你的悠然、你的爱慕全然敌不过别人无心的一句话或者一个眼神,你想起你的奔溃就足以让你再次奔溃,所以你会在最放松的关系中突然变得面目可憎,你会在和某些人形同陌路时又恋恋不舍,你通过伤己伤人来让自己心安,让自己自卑的心心安理得地继续跳动。
书里的故事在曾经的恋人识破诱惑的谜后戛然而止,作者也在二十年后用切腹交出来属于他的执念。而其实,变态的我,也会有让人可怕的美,也会成为卑伤的你。但是,纵然你自以为懦弱自卑,也要有欣赏、接受甚至创造美的勇气,去迎接黑暗或者光明的生活,你可以星星点灯,照亮自己,也可以光芒万丈,与日同辉。但请记住最为重要的是,你就是你,最真的你。
回应 2020-09-05 20:01:35 -
单独一个人时,我总是被一种威胁我的阴郁的焦躁所折磨,再加上今早见到园子时撼动我存在的根柢的悲戚,再次鲜明地浮现于我的心中。它揭穿了我今天一言一句、一举手一投足的虚伪。这种对于虚伪的断定,比起误以为全部都是虚伪那种痛苦的断定,总觉得宽慰一些,因此,进一步揭露这种虚伪的方法,对于我来说随即变得心安理得了。逢到这种时候,我对于所谓人的根本条件、所谓人心的根本组织的那种执拗的不安,只能将我的内省堂皇地...
2022-08-02 08:48:32
单独一个人时,我总是被一种威胁我的阴郁的焦躁所折磨,再加上今早见到园子时撼动我存在的根柢的悲戚,再次鲜明地浮现于我的心中。它揭穿了我今天一言一句、一举手一投足的虚伪。这种对于虚伪的断定,比起误以为全部都是虚伪那种痛苦的断定,总觉得宽慰一些,因此,进一步揭露这种虚伪的方法,对于我来说随即变得心安理得了。逢到这种时候,我对于所谓人的根本条件、所谓人心的根本组织的那种执拗的不安,只能将我的内省堂皇地引向没有任何结果的循环。别的青年是怎样的感觉呢?正常的人们是怎样的感觉呢?这种强迫观念苛责着我,将我自以为确实获得的幸福的躯壳,猝然打得粉碎。 那种“演技”已经化为我的一部分组织,它早已不是演技了。将自己装扮成正常人的意识,侵蚀着我心中本来的正常,似乎一一数落着它,使它也变成那种装扮起来的正常。反过来说,我正在逐渐变成一个只相信虚假的人。若是这样,我对园子内心的接近,从一开始就认为是虚假的。这种感情,或许实际上是想变成真实的爱的一种欲求,戴着假面而出现了。 回应 2022-08-02 08:48:32
-
单独一个人时,我总是被一种威胁我的阴郁的焦躁所折磨,再加上今早见到园子时撼动我存在的根柢的悲戚,再次鲜明地浮现于我的心中。它揭穿了我今天一言一句、一举手一投足的虚伪。这种对于虚伪的断定,比起误以为全部都是虚伪那种痛苦的断定,总觉得宽慰一些,因此,进一步揭露这种虚伪的方法,对于我来说随即变得心安理得了。逢到这种时候,我对于所谓人的根本条件、所谓人心的根本组织的那种执拗的不安,只能将我的内省堂皇地...
2022-08-02 08:48:32
单独一个人时,我总是被一种威胁我的阴郁的焦躁所折磨,再加上今早见到园子时撼动我存在的根柢的悲戚,再次鲜明地浮现于我的心中。它揭穿了我今天一言一句、一举手一投足的虚伪。这种对于虚伪的断定,比起误以为全部都是虚伪那种痛苦的断定,总觉得宽慰一些,因此,进一步揭露这种虚伪的方法,对于我来说随即变得心安理得了。逢到这种时候,我对于所谓人的根本条件、所谓人心的根本组织的那种执拗的不安,只能将我的内省堂皇地引向没有任何结果的循环。别的青年是怎样的感觉呢?正常的人们是怎样的感觉呢?这种强迫观念苛责着我,将我自以为确实获得的幸福的躯壳,猝然打得粉碎。 那种“演技”已经化为我的一部分组织,它早已不是演技了。将自己装扮成正常人的意识,侵蚀着我心中本来的正常,似乎一一数落着它,使它也变成那种装扮起来的正常。反过来说,我正在逐渐变成一个只相信虚假的人。若是这样,我对园子内心的接近,从一开始就认为是虚假的。这种感情,或许实际上是想变成真实的爱的一种欲求,戴着假面而出现了。 回应 2022-08-02 08:48:32 -
人人都说人生像舞台。但像我一样,少年时代行将结束时即被“人生是舞台”的意识所左右的人,不会很多。这虽然已成为一个确定的意识,但由于同十分朴素而肤浅的经验混合在一起,使我在心中总抱着怀疑:人们大概不会像我这样走向人生吧?不过有七成坚信,人人都是这样开启自己的人生。我乐天地认为,一旦演技终了,人生随即闭幕。我的早天的假设,即来自此种认识。然而到后来,这种乐天主义,更进一步说是梦想,遭受了残酷的报复。
2022-08-02 08:47:54
-
豆友12070409 (言承旭 河图 旭吧)
…看着看着,我蓦地不安起来。那是一种坐卧不宁的难解的不安。似乎是摇荡的浪桥引起的眩晕,但又不是。可以说,这是精神的眩晕,抑或是我内部的均衡,因看到他危险的一举一动而被打破所带来的不安吧。这眩晕之中,依然有两种力量争夺霸权。自卫的力量和欲望的力量。后者更深刻更激烈地欲图瓦解我内心的平衡,这是常使人无意识委身其中的某种微妙而又隐秘的自杀的冲动。2022-06-18 15:41:48
-
单独一个人时,我总是被一种威胁我的阴郁的焦躁所折磨,再加上今早见到园子时撼动我存在的根柢的悲戚,再次鲜明地浮现于我的心中。它揭穿了我今天一言一句、一举手一投足的虚伪。这种对于虚伪的断定,比起误以为全部都是虚伪那种痛苦的断定,总觉得宽慰一些,因此,进一步揭露这种虚伪的方法,对于我来说随即变得心安理得了。逢到这种时候,我对于所谓人的根本条件、所谓人心的根本组织的那种执拗的不安,只能将我的内省堂皇地...
2022-08-02 08:48:32
单独一个人时,我总是被一种威胁我的阴郁的焦躁所折磨,再加上今早见到园子时撼动我存在的根柢的悲戚,再次鲜明地浮现于我的心中。它揭穿了我今天一言一句、一举手一投足的虚伪。这种对于虚伪的断定,比起误以为全部都是虚伪那种痛苦的断定,总觉得宽慰一些,因此,进一步揭露这种虚伪的方法,对于我来说随即变得心安理得了。逢到这种时候,我对于所谓人的根本条件、所谓人心的根本组织的那种执拗的不安,只能将我的内省堂皇地引向没有任何结果的循环。别的青年是怎样的感觉呢?正常的人们是怎样的感觉呢?这种强迫观念苛责着我,将我自以为确实获得的幸福的躯壳,猝然打得粉碎。 那种“演技”已经化为我的一部分组织,它早已不是演技了。将自己装扮成正常人的意识,侵蚀着我心中本来的正常,似乎一一数落着它,使它也变成那种装扮起来的正常。反过来说,我正在逐渐变成一个只相信虚假的人。若是这样,我对园子内心的接近,从一开始就认为是虚假的。这种感情,或许实际上是想变成真实的爱的一种欲求,戴着假面而出现了。 回应 2022-08-02 08:48:32 -
人人都说人生像舞台。但像我一样,少年时代行将结束时即被“人生是舞台”的意识所左右的人,不会很多。这虽然已成为一个确定的意识,但由于同十分朴素而肤浅的经验混合在一起,使我在心中总抱着怀疑:人们大概不会像我这样走向人生吧?不过有七成坚信,人人都是这样开启自己的人生。我乐天地认为,一旦演技终了,人生随即闭幕。我的早天的假设,即来自此种认识。然而到后来,这种乐天主义,更进一步说是梦想,遭受了残酷的报复。
2022-08-02 08:47:54
-
豆友12070409 (言承旭 河图 旭吧)
…看着看着,我蓦地不安起来。那是一种坐卧不宁的难解的不安。似乎是摇荡的浪桥引起的眩晕,但又不是。可以说,这是精神的眩晕,抑或是我内部的均衡,因看到他危险的一举一动而被打破所带来的不安吧。这眩晕之中,依然有两种力量争夺霸权。自卫的力量和欲望的力量。后者更深刻更激烈地欲图瓦解我内心的平衡,这是常使人无意识委身其中的某种微妙而又隐秘的自杀的冲动。2022-06-18 15:41:48
论坛 · · · · · ·
实体书第一版有个字竟然无法正常显示 | 来自monsoon | 2021-02-28 11:15:56 | |
快出!快出! | 来自内河之内 | 14 回应 | 2020-11-22 19:31:48 |
其他版本在豆瓣书店有售 · · · · ·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4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8.4分 10389人读过
-
New Directions (1958)8.1分 61人读过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0)8.7分 3511人读过
-
每满100-50
-
北京出版社 (2003)8.3分 209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 (无心恋战)
- 图书收藏阅读计划 (shuliguo2008)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文新思 (森森)
- 2020 读书 (于夕)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假面的告白的评论:
feed: rss 2.0
短评 · · · · · · ( 全部 297 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