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米亚•科托(Mia Couto),莫桑比克诗人、小说家,当今非洲葡萄牙语文学的中坚力量。十四岁开始在报刊发表诗歌,已出版作品三十多部,译成二十三种语言,长篇小说处女作《梦游之地》入选“20世纪最伟大的12部非洲小说”,2013年获葡语文学最高奖项卡蒙斯文学奖,与萨拉马戈同等殊荣;2014年击败村上春树,获得有“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2015年凭《耶稣撒冷》入围布克国际文学奖,2017年,最新作品《母狮的忏悔》入选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被认为是近年来诺贝尔奖最有力竞争者之一。他开创性地将葡萄牙语与莫桑比克民族性相融合,使非洲文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新生机。
译者简介
樊星,北京大学葡萄牙语专业助理教授。201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葡萄牙语专业,2012年至2017年赴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学习,先后取得文学硕士与文学博士学位。译有《巴西:未来...
米亚•科托(Mia Couto),莫桑比克诗人、小说家,当今非洲葡萄牙语文学的中坚力量。十四岁开始在报刊发表诗歌,已出版作品三十多部,译成二十三种语言,长篇小说处女作《梦游之地》入选“20世纪最伟大的12部非洲小说”,2013年获葡语文学最高奖项卡蒙斯文学奖,与萨拉马戈同等殊荣;2014年击败村上春树,获得有“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2015年凭《耶稣撒冷》入围布克国际文学奖,2017年,最新作品《母狮的忏悔》入选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被认为是近年来诺贝尔奖最有力竞争者之一。他开创性地将葡萄牙语与莫桑比克民族性相融合,使非洲文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新生机。
译者简介
樊星,北京大学葡萄牙语专业助理教授。201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葡萄牙语专业,2012年至2017年赴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学习,先后取得文学硕士与文学博士学位。译有《巴西:未来之国》《奇迹之篷》《金卡死的两次死亡》等作品。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233也不想认出地点・甚至不想认出与他人联结的语言 。正因为这样,在耶稣撒冷我才觉得舒服:一切都是陌生的,不会注意到谁是谁,也不会关心要选择怎样的终点,在那冷,我的灵变得轻盈,失去了骨骼,就像鹭鸟的姊妹。 这一切都得益于你的爸爸,希尔维斯特勒・维塔里希奥。我曾怪他将你们带到一片荒芜之地。但事实却是,他开创了自己的领地。恩东济会回应说,耶稣撒冷建立在一位病人编造的谎言之上。是谎言,没错。不过,如果我们一定要生活在谎言之中,那最好是自己的谎言。毕竟,在关于末日的视角方面,老希尔维斯特勒也并非全是欺骗。因为他说得对:当我们失去了爱的能力世界就终结了 疯狂并不总是疾病。有时则是勇气的展现。你的爸爸,亲爱的姆万尼托,有我们所没有的勇气。当一切都失去时,他让一切重新开始。即使这种一切在其他人看来什么也不是。 这是我在耶稣撒冷学到的一课:生命被创造出来,并非为了变得渺小与短暂。世界被创造出来,并非为了能够被度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不动的树 -
我们的生命似乎消耗在了一场贫乏无趣的叙事之中。我们的故事情节可以如此精确地概括:曾发生的事情很少;将发生的永远不会到来。 这部小说讲述的是重新开始的不可能性,在我们体内无法开始一次全新的存在。这种失落感延伸到我们每一个人和每一片大陆。人类从未像当下这般生活富足。我们也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现在的时间并不属于我们。我们全都生活在一种当下之中,而这种当下过多地被它自身占据。这是一种不允许我们在场的现在。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Jerusalem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世界没有死,毕竟世界从未出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整本书大量的隐喻,若隐若现的魔幻现实主义,如同卡尔维诺的意象般精妙。作者米亚·科托本身的诗人身份,也为文字也蒙上了一层显而易见的诗性:掺杂着如波德莱尔一般对生命与存在的哲思,也如索菲娅·安德雷森笔下的美和伦理——“就像一朵不真实的花”。 译者在开篇即写道:“... (展开)
我们首先是我们曾是的人
>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中信出版社 (2018)8.2分 776人读过
-
Imprint unknown (2009)暂无评分 4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Jerusalem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