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战国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手痒痒心痒痒 2022-02-11 11:06:04

    入门书,通俗易懂

  • 0 枫白狼 2024-02-13 21:40:52 江苏

    算是很好的梳理吧。不过说讲荆轲等的是盖聂有点绷不住

  • 0 酥皮 2019-08-30 10:21:27

    非常好读,可以作为历史入门书。

  • 0 加可木南 2020-02-20 10:48:47

    【在 @雨枫书馆 翻书848】摘抄:后人之所以夸大秦始皇“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的破坏作用,主要是因为西汉末年以后儒学成为中国的主流国家意识形态。对于儒学在秦代的遭遇,儒生一直耿耿于怀,所以竭力强调秦始皇的残暴,特别是对先秦典籍的灭绝。其实,秦始皇并未灭绝典籍,因为先秦典籍仍然完好地保存在宫廷。当项羽攻入咸阳时,放火焚烧秦的宫殿,宫廷里的藏书也付之一炬。所以灭绝先秦典籍的主要责任人是后起的项羽,秦始皇只负次要责任。而先入咸阳的刘邦,本来有机会挽救典籍,但是小官吏出身的刘邦、萧何等人对典籍文化丝毫没有兴趣,所以他们率先抢走了秦朝政府的地图版籍,而对宫廷藏书置之不理,从而丧失了保存先秦典籍的最后机会。

  • 0 Yun 2021-08-20 00:44:09

    战国篇就比春秋篇有趣的多了。由于周日益衰落,各诸侯国力量壮大,随着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代表着各诸侯国都想积极扩张,打仗就要有经济支撑,各家都开始进行各种变法改革,发现经济,各个能人志士就都涌现出来了,比如熟悉的商鞅变法壮大秦国经济,孙膑改革军事壮大齐国。自然这里也有一些“跟不上时代不能任人唯贤的昏君”,也有如赵武灵王这样能够胡服骑射的贤君(中原文化少有战胜北方游牧民族的人物)。 国家强大,其实也是周朝分治到权利再次集中的过度。各种国家规章制度也就随之而来,职业官僚产生,也就产生俸禄制,代表权利的玺符制也就产生。权利上,分封制解体,代替的就是郡县制。还出现了齐民和受田,就是有了户籍制度的雏形。 战国最有名的是规模宏大的战争,但是战争背后的确是大发展带来的各种变革,这一篇着实有趣。

  • 0 桃酱酱酱酱 2024-05-08 18:22:38 英国

    梳理得细致,文笔平实且流畅,以时间序列为纵轴,社会发展变迁为横轴,把战国史展现得较全面。好。

  • 0 冰心钰湖 2020-11-14 10:46:42

    战国是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各国间的互动与征战催生了军事力量的强大和思想文化的华丽绽放!很多学说思想受用至今,非常作者于凯的解读,宏观大格局看战国。

  • 0 逃离乌托邦 2021-06-09 11:32:44

    波澜壮阔的战国历史结束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一个能人辈出的时代,从李悝、申不害、商鞅,到韩非、李斯,变法强臣改变了千年来的分封祖制;吴起、孙膑、白起等“杀神”名将从尸山血海中杀来;庄子、孟子、荀子在稷下学宫讲经论道;地处西垂的秦王朝则暗暗蓄力,奋六世之余烈,以图天下。 但最令我感动的,还是其中《两千三百年前的家信》一章。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正是无数类似黑夫和惊这样的农家子弟,组成了所向披靡的秦国军团。他们爬冰卧雪,争城野战,死不旋踵,从令如流,经常捐甲免胄,身穿布衣,在战场上与敌搏杀,创造了秦国军队的辉煌战绩,同时也书写了历史的沉重篇章。

  • 0 REBECCAFFANY_ 2019-07-31 17:45:43

    讲的很细节具体像高中的教科书却又不乏味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