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罗茨基谈话录》的原文摘录

  • 第二章:马丽娜·茨维塔耶娃 时间是节奏的源泉。您还记得吗?我曾经说过,每一首诗都是重构的时间。一个诗人在技艺上越是多样,他与时间、与节奏源泉的接触就越亲密。——第28页 您可以说,我们接受世界的方式,就是对他们诗歌中所表达内容的一种合乎逻辑的(或许是不合乎逻辑的)总结;就是对您所提到的那些诗人创作中所表达出来的那些原则、想法和思想的一种发展。在我们了解他们之后,我们的生活中再也没有发生过如此实质性的变化了,对吗?也就是说,比方我自己,就再也没遇到过什么更有意义的东西了。包括自己的思考……这些人塑造了我们。这就是一切。就是这些东西把他们变成了我们的同时代人。——第29页 不能在“诗歌”这个词前面加上形容词。——第31页 在一个显然没有意义的地方看到意义,这一能力就是一个诗人的职业特征。——第33页 马丽娜在这种情况下的表现,比起别人教给我们的处理方式适当得多,也要自然得多!我们会怎么样?如果有什么没顺着我们的脾气,我们的第一反应和主要的反应将会是什么样的?如果我们不喜欢一张椅子,我们会马上把它扔出房间!如果不喜欢一个人,我们会马上把他赶走,让他去见鬼!出嫁,离婚,再出嫁——三番五次!简直就是好莱坞。可是马丽娜却明白,灾难就是灾难,在灾难中可以学会很多东西。——第33页 一个社会为自己对文化的漠视态度所付出的的代价,首先就是公民的自由。文化视野的狭窄,必将导致政治视野的狭窄。没有什么能像自我文化阉割那样更能导致暴政了。之后,在他们开始砍头的时候,甚至就是合乎逻辑的了。——第38页 疼痛是传记性的,而喊声是非个人的。——第46页 在文学中,就像在音乐中一样,体验是某种次要的东西。不同艺术门类所诉诸的材料,都具有各自无后坐力的线性推力。因此,形象地说,炮弹能飞多远,这取决于它的材料,而不是体验。所有人的经验都差不太多。甚至可以假设一下,有些人的体验可能比茨维塔耶娃的... (查看原文)
    Février 6赞 2013-07-15 12:12:51
    —— 引自第313页
  • 茨维塔耶娃确实是一个最真诚的俄罗斯诗人,但是这种真诚,首先是声响的真诚,就像人们因为疼痛而发出的叫喊那样。疼痛是传记性的,而喊声是非个人的。我们刚刚谈到的她那种“拒绝”,涵盖了一切,把所有的东西都遮盖住了。其中也包括个人的痛苦、祖国、异乡和国内国外的混蛋。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种音调,拒绝的音调,它在茨维塔耶娃这里是先于体验而出现的。“对于你疯狂的世界,/ 回答只有一个——拒绝。” 这里问题甚至并不在于“疯狂的世界”(只要有过一次不幸的遭遇就会产生这样的感觉),问题在于字母o这个声响,它在这行诗中起到了公分母的作用。当然可以说,那些生活事件只是验证了茨维塔耶娃最初的正确。但是,生活体验却验证不了任何东西。在文学中,就像在音乐中一样,体验是某种次要的东西。不同艺术门类所诉诸的材料,都具有各自无后坐力的线性推力。因此,形象地说,炮弹能飞多远,这取决于它的材料,而不是体验。所有人的经验都差不太多。甚至可以假设一下,有些人的体验可能比茨维塔耶娃的还要沉重。但是,却没有人能像她那样掌握材料,能让材料完全服从于她。体验,生活,身体,生平——这些东西最多只能吸收后坐力。炮弹则靠材料产生的动力飞向远处。无论如何,我并没有在茨维塔耶娃的诗中寻找和自己生活经验相似的东西。除了面对她的诗歌力量时产生的绝对的惊呆,我从没有过其他的感觉。 (查看原文)
    Incertus 3赞 2021-04-23 14:04:53
    —— 引自章节:第二章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 布罗茨基:也对也不对。事情说起来很有趣。因为我现在认为,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有用和引人入胜。例如,你在某地工作了一星期一你知道一切。确实生活中没什么坏东西,只有一种坏东西一按我的看法,就是可预见性。 沃尔科夫:预见性对于您意味着不好甚至很坏? 布罗茨基:对。当我在任何一种生活环境中开始感受到这种可预见性,我总要避开它,“重复一一学习之母”,这样的谚语并不适合我。除非它不是利希滕贝格所说的重复。他的想法大约是这样的:“当你相信上帝时是一回事,当你再相信它时一一是另一回事。”不相信的实验之后亦即走向上帝,这完全是不同的历史,不同的信念。顺便说一句,克尔恺郭尔也谈过这点。 (查看原文)
    大岛主 1回复 1赞 2020-11-11 14:41:4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在列宁格勒度过的童年和少年/?1
  • 时间是节奏的源泉。你还记得吗?我曾经说过,每一首诗都是重构的时间。一个诗人在技艺上越是多样,他与时间、与节奏源泉的接触就越亲密。 (查看原文)
    滞销书选题仙人 1赞 2011-10-17 22:02:58
    —— 引自第28页
  • 一个诗人的影响,就是一种放射或辐射,它会传递给一代人或两代人。 (查看原文)
    滞销书选题仙人 2011-10-17 22:06:36
    —— 引自第29页
  • 在一个显然没有任何意义的地方看到意义,这一能力就是一个诗人的职业特征。 (查看原文)
    滞销书选题仙人 2011-10-17 22:07:56
    —— 引自第33页
  • 一般说来,制度只能从肉体上毁掉您。倘若制度毁掉了作为个人的您,这只证明您自己脆弱。 (查看原文)
    滞销书选题仙人 2011-10-18 12:23:23
    —— 引自第94页
  • 我想,越是孤独得厉害,越是绝望,就越是优秀的诗人…… (查看原文)
    滞销书选题仙人 1回复 2011-10-18 20:17:08
    —— 引自第133页
  • 我猜想,中国的党政要员,所有的上层人士,一定吃得相当好,就象苏联时期的领导人一样。 (查看原文)
    滞销书选题仙人 1回复 2011-10-18 21:05:59
    —— 引自第162页
  • 初读伟大的诗人,总有某些令人非常激动的东西。你遇到的不仅是有趣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语言的必然性。 (查看原文)
    滞销书选题仙人 1赞 2011-10-19 10:35:12
    —— 引自第214页
  • 是的,从中国进口的避孕套得到的评价要高得多。人们认为,这些产品质量很高,因为中国人需要控制生育率。 (查看原文)
    滞销书选题仙人 4回复 4赞 2011-10-19 22:47:08
    —— 引自第300页
  • 郊区——这是世界的开始,而不是它的结束。这是习惯性世界之结束,但这是当然大得多、多得多的非习惯性世界之开始,对吗?原则上思想是这样的,来到郊区你离世界上的一切更远,来到真正的世界。 (查看原文)
    狗狗海键盘手 2017-12-04 21:36:54
    —— 引自第5页
  • 在我看来,个人应该忽略环境。他应该根据或多或少的超时间的范畴。当你开始编辑——按照今天所允许或不允许的——自己的伦理、自己的道德时,这已经铸成了悲剧。 (查看原文)
    狗狗海键盘手 2回复 2017-12-24 00:41:27
    —— 引自第98页
  • 郊区一一这是世界的开始,而不是它的结束。这是习惯性世界之结東,但这是当然大得多、多得多的非习惯性世界之开始,对吗?原则上思想是这样的,来到郊区你离世界上的一切更远,来到真正的世界。 (查看原文)
    大岛主 2020-11-11 14:39:16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在列宁格勒度过的童年和少年/?1
  • 沃尔科夫:在这个年龄一切都是第一次出现! 布罗基:也对也不对。事情说起来很有趣。因为我现在认为,不是所有经验都有用和引人胜。例如,你在某地工作了一星期一一你知道一切。确实生活中没什么坏东西,只有一种坏东西一一按我的看法,就是可预见性 沃尔科夫:预见性对于您意味着不好甚至很坏? 布罗茨基:对。当我在任何一种生活环境中开始感受到这种可预见性,我要避开它,“重复一一学习之母”,这样的谚语并不适合我。除非它不是利希格所说的重复。他的想法大约是这样的:“当你相信上帝时是一回事,当你相信它时一一是另一回事。”不相信的实验之后亦即走向上帝,这完全是不同的历史,不同的信念。顺便说一句,克尔恺郭尔也谈过这点;所罗门,原谅我说了这许多的外国名。尽管如此--重复仍然是好东西。你最后仍要习惯于某种可预见性。 ①利番膝與格(1742-1709),德国作家、评论家,被得堡科学院外籍院士。 (查看原文)
    Deenoir 2021-01-01 17:22:26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在列宁格勒度过的童年和少年/?1
  • 布罗茨基:这很重要,所罗门!因为在这儿纯弗洛伊德开始了。我想,西方知识分子中斯大林的拥护者有相当大的比例与潜伏的同性恋有关,我认为,他们真正崇拜斯大林! 沃尔科夫:我觉得,这种斯大林在人们的艺术中产生带感情的印象的证据之一,是在他死后不久巴勃罗·毕加索马上画出一幅出色的肖像画。法国共产党在这段时间徒然地攻击他。按我的看法,这是出自毕加索真正自发的创作反应。作为画家对令他大为震惊的事件作出的反应。比方说,美国诗人对约翰·肯尼迪被刺作出的反应。 (查看原文)
    啁啾啾 2023-06-25 14:07:24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在列宁格勒度过的童年和少年/?1
  • 布罗茨基:没有什么能与曼德尔施塔姆的《颂歌》处于同一水平。对于俄国文学他抓住了永恒的杰出主题一“诗人与沙皇”。最后,在这首诗里这个主题在公认的程度上决定了下来,既然那里表现出沙皇和诗人的接近性。曼德尔施塔姆运用了这个事实,他和斯大林同名。他的韵脚成了存在主义的韵脚。 (查看原文)
    啁啾啾 2023-06-25 14:12:21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在列宁格勒度过的童年和少年/?1
  • 您知道,我不能谈自己的诗作,因为我不大记得它们。 (查看原文)
    啁啾啾 1回复 2023-06-25 14:17:17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在列宁格勒度过的童年和少年/?1
  • 布罗茨基:又对又不对。这非常有意思,所罗门。全部的问题就在于,您在这些诗人的创作中所看到的世界观,已经成了我们自已接受世界之方式的组成部分。您可以说,我们接受世界的方式,就是对他们诗歌中所表达内容的一种合乎逻辑的(或许是不合乎逻辑的)总结;就是对您所提到的那些诗人创作中所表达出来的那些原则、想法和思想的一种发展。在我们了解他们之后,我们的生活中再也没发生过如此实质性的变化了,对吗?也就是说,比方我自己,就再也没遇到过什么更有意义的东西了。包括自己的思考…这些人塑造了我们。这就是一切。就是这些东西把他们变成了我们的同时代人。没有什么能像弗罗斯特、茨维塔耶娃、卡瓦菲斯、里尔克、阿赫玛托娃和帕斯捷尔纳克那样,塑造了我们,至少是塑造了我。因此,直到我们死去的时候,他们都会一直是我们的同时代人,只要我们还活着。我想,一个诗人的影响,就是一种放射或辐射,它会传递给一代人或两代人。 (查看原文)
    寂静 2023-12-28 13:30:01
    —— 引自章节:第二章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23
  • 布罗茨基:没有什么能与曼德尔施塔姆的《颂歌》处于同一水平。对于俄国文学他抓住了永恒的杰出主题一“诗人与沙皇”。最后,在这首诗里这个主题在公认的程度上决定了下来,既然那里表现出沙皇和诗人的接近性。曼德尔施塔姆运用了这个事实,他和斯大林同名。他的韵脚成了存在主义的韵脚。 (查看原文)
    寂静 2023-12-28 13:32:39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在列宁格勒度过的童年和少年/?1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