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刘易斯·芒福德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副标题: 起源、演变与前景
译者: 宋俊岭 / 宋一然
出版年: 2018-12
页数: 700
定价: 13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刘易斯·芒福德文集
ISBN: 9787542664907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副标题: 起源、演变与前景
译者: 宋俊岭 / 宋一然
出版年: 2018-12
页数: 700
定价: 13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刘易斯·芒福德文集
ISBN: 9787542664907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美国著名城市理论家、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重要著作之一,着重从人文社会科学系统阐述城市起源和发展,并展望了远景。内容包括:史前时代的城市,城市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诞生,古埃及城市,古希腊—罗马城市,中世纪基督教、巴洛克和商业城市,近代和现代工业城市。作者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综合研究城市发展的历史,对今后城市发展提出战略性意见。本书史料丰富,为提高实用性,书后加编中文索引,便于读者检索。本书获得1962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本书可供从事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城市地理、城市规划与建筑、城市管理等工作者研究参考,也可供有关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城市发展史的创作者
· · · · · ·
-
刘易斯·芒福德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1895年10月19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市长岛的芙拉兴镇。在其60年写作生涯中完成了三十多部专著。1972年获得美国国家文学奖章,1962年他的《城市发展史》一书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芒福德先生是美国哲学学会会员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圣地,村庄,要塞
第二章 城市的逐步形成
第三章 先古的形式和典范
第四章 古代城市的本质
第五章 城邦的出现
第六章 市民与理想城市
第七章 希腊化时代的主义和都市状况
第八章 大都市变为死亡之城
第九章 修道院与社区
第十章 中世纪的城市状况和城市规划
第十一章 中世纪的瓦解,对现代的期待
第十二章 巴洛克的权力结构
第十三章 宫廷,广场和首都
第十四章 商业的扩张和城市的解体
第十五章 19世纪工业技术的天堂:焦炭城
第十六章 郊区及其前途
第十七章 特大城市的神话
第十八章 回顾与展望
· · · · · · (收起)
第二章 城市的逐步形成
第三章 先古的形式和典范
第四章 古代城市的本质
第五章 城邦的出现
第六章 市民与理想城市
第七章 希腊化时代的主义和都市状况
第八章 大都市变为死亡之城
第九章 修道院与社区
第十章 中世纪的城市状况和城市规划
第十一章 中世纪的瓦解,对现代的期待
第十二章 巴洛克的权力结构
第十三章 宫廷,广场和首都
第十四章 商业的扩张和城市的解体
第十五章 19世纪工业技术的天堂:焦炭城
第十六章 郊区及其前途
第十七章 特大城市的神话
第十八章 回顾与展望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 圣地、村庄、要塞 游动和定居,人类生活就在这两种极端形式之间摇摆不定。 总之,远在活人形成城市之前,死人就先有城市了。 ……古代社会的社会性和宗教性推动力;正式在这两种推动力的协同之下,人类才最终形成了城市。……所有这些原始的感情形式便被艺术活动进一步渲染…… ……在城市成为人类的永久性固定居住地之前,它起初只是古人类聚会的地点……这些地点是先具备磁体功能【吸引人定期返回/造访】,而后才具备容器功能的。 村庄的秩序和稳定性,连同它母亲般的保护作用和安适感,以及它同各种自然力的统一性,后来都流传给了城市……城市正是吸收了这些村庄习俗,它才形成了自身强大的活力和爱抚养育功能;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人类的进一步发展才成为可能。 简要地说,人类改造大地正是后来形成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先于城市而进行的。 城市的许多成分固然潜伏于村庄之中,有些成分甚至已经明显可变,但村庄毕竟像一个未受精的卵,而不是已经开始发育的胎盘……【村庄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有守成的静止惯性】 远古时代城堡和要塞的形成,并未引发相对立的社区之间的战争和冲突【集团性的】,但由少数人统治大群人这种单方面的统治关系,却是由此开始的。 这时【旧石器文化与新石器文化的碰撞】,社会权力变得过分庞大,孤立的村庄——即 使有一千个孤立的村庄——支配不了这样庞大的权力结构。……虽然如此,城市本身那些起源因素【村庄】却从未消失;而且,这些因素都根据自己的权力继续生长繁荣,即使其存在形式有些被城市融合吸收了。 2. 城市的逐步成形 ……村庄原来那些构成因素都被保存下来……但在一些新的外来因素作用之下,这些因素又被重新组合,成为比村庄更复杂更不稳定的形式,然而这种形式却能促成进一步的过渡和发展。……城市正是凭借这样的复杂多样性,创造出了更高的统一体。 ……城市从其起源时代开始便是一种特殊的构造,它专门用来贮...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 -
那些收入较高的艺术家和职员,住在较为体面的居住区里,也许住在一排排的住房里,或者在半独立式的住宅里,宅前有一小块不大干净的草地,或者在狭窄的后院有一棵树,整个居住区虽然较为干净,但有一种使人厌烦的灰色气氛───这种体面几乎与穷人居住区里那种干脆直率的安葬邋遢一样地抑郁沉闷。说真的,它还不如穷人聚居区呢,因为在穷人聚居区里至少还有一点生活的气息和乐趣:街上时不时有个耍木偶戏的,摊贩们的闲聊,小酒店或小餐馆里哥们儿义气和同伙友谊的喧闹声,一句话,在穷人们居住的街道上有更多的相互交往和友好生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7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刘易斯·芒福德文集(共5册),
这套丛书还有
《机器神话(上卷)》《生活的准则》《机器神话(下)》《刘易斯·芒福德读本》
。
喜欢读"城市发展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城市发展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 条 )




从《城市发展史》到《巴黎,十九世纪的首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下意识的理解中,城市的繁荣似乎宣告着工业文明的全面胜利,也预示着同田园牧歌般昔日往昔的挥手作别。城市生活,以其特有的开放、自由、新颖、丰富以及伴生的冲突、混乱、紧张、不安,居于现代性的核心部分。由古至今,无数的思想家从各不相同的侧面,对不同历史切面上的城... (展开)
去中心化和有机城市主义
由于人口的过分增长造成的城市过分扩张和密度增加一直是芒福德对于现代城市的根本焦虑。基于他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的分析,如果说城市增长无法被控制,城市终将毁灭,正因如此,芒福德畏惧那些正在兴起的大都会,例如纽约和东京。 芒福德对于中世纪城市和田园城市模型的...
(展开)

评论 第四章——古代城市的本质
第四章 古代城市的本质 一.城市功能的发展 (p101-p105) 本节总结了古代早期城市的一些性质。 首先是,作者提出城市的发展过程是漫长的,很有可能物质外形的很大部分都先于王权制度而出现。城市最初的目的,如同一种工具,用来统治人和自然,使城市社区本身服务于神明。而当城...
(展开)

> 更多书评 30篇
论坛 · · · · · ·
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比哪版更好? | 来自ZsayY | 2022-01-04 23:13:3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9.2分 1338人读过
-
Harcourt (1968)8.9分 67人读过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9.2分 421人读过
-
建築與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4)暂无评分 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建筑/景观/园林/城市设计】 (爱玛·包法利)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city! (Dingkle F)
- 购书单-自用 (亥伯龙)
- 社科 (上海三联书店)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89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城市发展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静候轮回 2024-01-17 23:46:15 河北
不怎么愉快的一段阅读体验,基本没达到预期。一则是五六十年代的书写方式,过于繁琐了,一些观点重复表达了多次、时间线跳跃;二则下结论的方式又略显武断,缺乏必要的逻辑推进。对于非专业读者而言,我是看了译者在前面大篇幅的对本书学术地位的颂扬,才鼓起勇气啃这70万字的大部头的,但总感觉译者的工作不太对得起他自己对本书的评价,明显的不流畅甚至错误、几乎每章都有。当然,对作者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城市人文主义的坚守... 不怎么愉快的一段阅读体验,基本没达到预期。一则是五六十年代的书写方式,过于繁琐了,一些观点重复表达了多次、时间线跳跃;二则下结论的方式又略显武断,缺乏必要的逻辑推进。对于非专业读者而言,我是看了译者在前面大篇幅的对本书学术地位的颂扬,才鼓起勇气啃这70万字的大部头的,但总感觉译者的工作不太对得起他自己对本书的评价,明显的不流畅甚至错误、几乎每章都有。当然,对作者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城市人文主义的坚守,还是认同的,也希望这能给自己“中观”思维的建立,开一个头 (展开)
0 有用 鱼干Q 2022-12-12 15:24:57 江苏
错别字减一星。。。才读了三分之一,就遇到4个明显的错别字,还有几处句子明显不通顺的。。。。
0 有用 爱飞的小蠢才 2022-07-26 08:16:49
【听书】从城市文明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可以发现,城市的发展,与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秩序相紧密关联。城市从生长、扩张到崩溃瓦解,周而复始,这背后的动因在于人类文化的变迁。有时城市的改朝换代似乎遥不可及,可新生的萌芽已然在看似坚不可摧的铁幕下连片生长;有时虽然连一块城砖还没有崩落,堕落的权力就已经先从城市的内部扼制住了它的咽喉。
2 有用 羽毛鲁滨 2020-03-01 23:35:17
冷战影子。作者极为推崇古希腊的城市模式,想必也是因为其中蕴含的人文主义吧。
0 有用 噫 2019-12-03 16:25:42
十分丰富。与其说这是一部学术专著,更像是一本散文集,逻辑性可能没有那么周密,但是不经意间就会从某个地方发现无比闪光的思想!另外还是比较喜欢05年建工的那个版本,写笔记的地方特别爽。但是注释放进正文里真的有些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