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英)艾·阿·瑞恰慈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20世纪欧美文论丛书
译者: 杨自伍
出版年: 1992.2
页数: 283页
定价: 13.50
装帧: 平装
丛书: 20世纪欧美文论丛书
ISBN: 9787805799421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20世纪欧美文论丛书
译者: 杨自伍
出版年: 1992.2
页数: 283页
定价: 13.50
装帧: 平装
丛书: 20世纪欧美文论丛书
ISBN: 9787805799421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世纪欧美文论丛书 (竹马笃笃)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周宪师《文学理论导引》所引书目 (剧旁)
- 英语考研 (蝉说禅语)
- 北大文艺理论参考书 (寒空流)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文学批评原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辛克萊筆記 2021-11-28 21:48:24
半个月前就读完,一直没有想好怎么评价。想着想着,居然明天就要Pre了,那就:请瑞恰慈和文学批评原理赐予我力量吧!
0 有用 牛奶路 2020-04-24 15:06:14
看完了,虽然不难读但还是想说不容易……心理学概要那边连着的几章不错。感觉瑞恰兹人蛮好的,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2021.3补记,重读一遍,特别好,以前匆匆忙忙,好些地方没关注到。
0 有用 幺幺 2013-01-16 11:30:58
这套书选得特别好,有很多之前没翻译过的经典~但是,印刷和翻译得真心烂,实在忍不住上来吐槽,很多常用术语都翻译得一塌糊涂。。。
1 有用 Maria敏祎 2018-05-10 17:47:39
把艺术欣赏这种无法抛弃主观能动性加之感性话语多于理性话语的解释活动完全放置在诸如心理学、伦理学、价值学等纯理论解释之中不是没有好处,但似乎丢掉了些人类主体性带来的人文气息,已经不是读了啃起来也是干瘪瘪,生巴巴的。即使是理论个人觉得也不能这么写,多一些与读者交流的情感文字在里面可能会好很多,也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总的来说,这部书的翻译不是很喜欢。不过瑞恰慈的交流理论、价值理论的观点还是很有独到的创新之... 把艺术欣赏这种无法抛弃主观能动性加之感性话语多于理性话语的解释活动完全放置在诸如心理学、伦理学、价值学等纯理论解释之中不是没有好处,但似乎丢掉了些人类主体性带来的人文气息,已经不是读了啃起来也是干瘪瘪,生巴巴的。即使是理论个人觉得也不能这么写,多一些与读者交流的情感文字在里面可能会好很多,也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总的来说,这部书的翻译不是很喜欢。不过瑞恰慈的交流理论、价值理论的观点还是很有独到的创新之味。可以再细读一遍。 (展开)
0 有用 Mr.Wembley 2022-09-03 01:27:54 北京
心理学方向的文学批评,瑞恰慈开宗立派式人物,可以感受到作者试图将心理学的科学性和文学的艺术性进行结合并保持某种平衡状态进行阐述的努力,但结果未免沦于既无完全系统的科学理论,又无直击心灵的美学体验,作为入门读物可以一看。当然,此书难懂深奥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译介水平的低下,许多语句文理不通,也有部分明显的错译,希望有志之士能够付诸重译,以显其真容。
0 有用 Mr.Wembley 2022-09-03 01:27:54 北京
心理学方向的文学批评,瑞恰慈开宗立派式人物,可以感受到作者试图将心理学的科学性和文学的艺术性进行结合并保持某种平衡状态进行阐述的努力,但结果未免沦于既无完全系统的科学理论,又无直击心灵的美学体验,作为入门读物可以一看。当然,此书难懂深奥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译介水平的低下,许多语句文理不通,也有部分明显的错译,希望有志之士能够付诸重译,以显其真容。
0 有用 聽見月光 2021-12-09 00:50:45
读过,又仿佛并没有。先标记了,以提示未来的自己,我确实physically地“读过”。
0 有用 辛克萊筆記 2021-11-28 21:48:24
半个月前就读完,一直没有想好怎么评价。想着想着,居然明天就要Pre了,那就:请瑞恰慈和文学批评原理赐予我力量吧!
0 有用 杜鹏 2021-08-12 13:07:48
新批评奠基之作
0 有用 眼睛 2021-06-21 19:51:17
“文学批评原理”即“心理学”。人对客体事物的认识,即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包含着多个层次,是多义的、复合的。而我们对一个文学文本的读解,也是这样的一个心理过程。因此,文学批评应遵循心理学的分析原理,既注重心理活动本身的组织性,同时将艺术作品视作是一种系统的、组织的、协调的客体,并阐明这一系统如何协调一致(文学作品本身即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的精密组织)。而这种系统性、组织性作为心理学基础,又构成了瑞恰慈的... “文学批评原理”即“心理学”。人对客体事物的认识,即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包含着多个层次,是多义的、复合的。而我们对一个文学文本的读解,也是这样的一个心理过程。因此,文学批评应遵循心理学的分析原理,既注重心理活动本身的组织性,同时将艺术作品视作是一种系统的、组织的、协调的客体,并阐明这一系统如何协调一致(文学作品本身即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的精密组织)。而这种系统性、组织性作为心理学基础,又构成了瑞恰慈的语义学前提,即对复义的强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