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副标题: 工作与生活中最有价值的认知工具
原作名: The Difference: How the Power of Diversity Creates Better Groups, Firms, Schools, and Societies
译者: 贾拥民
出版年: 2018-9
定价: 99.9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圣塔菲书系
ISBN: 9787553673851
内容简介 · · · · · ·
●《多样性红利》创造性地提出多样性视角、启发式、解释和预测模型四个认知工具箱框架,并得出惊人结论:一个人是否聪明不是由智商决定的,而取决于认知工具的多样性!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应用工具箱中的工具,用多样性创造更多的红利。
●查理?芒格的认知工具箱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智能等于智商吗?人和计算机相比谁拥有更多样性的视角?多样性和能力谁更重要?拥有Z优秀问题解决者的群体和由多样性人群组成的群体谁会更好地解决问题?在本书中,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答。
●多样性视角、启发式、解释和预测模型让人们找到了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让人们的预测更有价值。
●多样性在4个条件下比能力更重要!
●人生一切难题,视角给你答案。好的视角可以让问题变得更简单、更容易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存在一个可以让答案脱颖而出的视角。
作者简介 · · · · · ·
斯科特·佩奇
● 广受欢迎的“模型思维课”主讲人
● 圣塔菲研究所复杂性与多样性研究专家
● 密歇根大学教授
●以对社会科学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研究和建模而闻名。
●于2011年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获得多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奖金。
目录 · · · · · ·
引 言 解剖多样性
礼来公司的故事
多样性猜想
本书的结构
第 1 部分 多样性认知工具箱
01 多样性视角
让所有人各尽其能鼎力相助
什么是视角
多样性视角的好处
三个游戏的启示
构建新视角
视角越多,找到全局高峰的机会越大
喜忧参半的相同视角
好视角可以化难为简
02 多样性启发式
什么是启发式
旅行商问题
四种常见的启发式
多样性启发式有助于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03 多样性解释
给物品分类的故事
什么是解释
高架列车线路问题
归并,找到更好解释的妙方
04 多样性预测模型
什么是预测模型
经验模型
理论模型
多样性预测模型的力量
05 智能,取决于智商还是认知工具箱
智能=?智商
工具箱框架
三个模型:扑克牌、梯子和树
掌握更多独特的工具很重要
智能=认知工具多样性
第 2 部分 多样性工具的价值
06 多样性与解决问题
难题 , 多样性视角和启发式的用武之地
5 万棋手对战卡斯帕罗夫
个体多样性与问题解决团队
三个重要结论
多样性> 能力
“自然选择”是把双刃剑
个人贡献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人机之争:谁的视角更多
多样性的好处
07 信息集结
群体的智慧
信息集结的四大模型
多样性让群体预测更准确
08 多样性与预测
一个关于“群体智慧”的例子
多样性预测定理
群体的疯狂
多样性的免费午餐
群体 VS 专家
能力很重要,多样性也很重要 /244 芒格是怎样做决定的 /247
第 3 部分 多样性总是好的吗
09 多样性偏好
偏好的排序
空间偏好
手段 VS 目的
没有偏好,就不会有更多的认知工具
10 偏好集结的四个可能结果
结果 1:群体偏好可能根本不存在
阿罗不可能定理
结果 2:“一对一投票”中没有胜利者
麦凯尔维循环定理
结果 3:投票过程可能被操纵
结果 4:多样性导致公共资源短缺 /295 基本偏好多样性和工具偏好多样性的差异
11 工具箱与偏好的互动
偏好不同,选择解决的问题也不同
多样性“碰撞”
多样性导致的偏好循环
益处多多的多样性
第 4 部分 认知多样性红利
12 认知多样性的起源
训练与经验
身份
意外发现的能力
13 用数据说话
如何解读数据
戴蒙德的新观点
多样性的收益
城市生产力与多样性
让认知多样性为我所用
第 5 部分 实现“多样性优于能力”
14 获取多样性红利的 12 个干法
干法 1:用“超可加性”创造神奇
干法 2:兼容并蓄
干法 3:多听外部声音
干法 4:既关注多样性,也关注能力
干法 5:激励多样性的公民
干法 6:让员工参与市场预测
干法 7:鼓励跨学科研究
干法 8:区分基本偏好与工具偏好
干法 9:利用好基本偏好多样性
干法 10:坚定“多样性优于能力”的信念
干法 11:将多样性逻辑应用于招生、招聘和任命
干法 12:在神秘事物面前保持谦卑 、
结 语 多样性就是更多的机会
致 谢 永不停歇的人生
附 录 英文版再版前言
注 释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多样性红利"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多样性红利"的人也喜欢 · · · · · ·
多样性红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理论与实际的割裂太多,以至于,很难用于指导实践

Grasshopper的Galapagos插件几种算法的理论支撑

【每天一本书】20210524,D105,《多样性红利》,评分4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01 这本书中提到一个结论:一个人是否聪明不是由智商决定的,而取决于认知工具的多样性。这本书讲的是如何应用工具箱中的工具,用多样性创造更多的红利。 02 我们要追求的不是信息多样性,因为这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网站来解决信息多样性的问题,我们要考虑的是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 (展开)
多样化红利,不但是投资中的圣杯,也是生活中的
> 更多书评 16篇
-
First reading: 本章探讨的主题是衡量智能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结论是智能构成无比复杂,压缩成一个或几个数字的衡量方法损失了绝大部分信息,没有参考意义;所以智商测试以及一些多维度智能测试均不能作为智能衡量标准,多样性是智能的本质,工具箱框架是衡量智能的最好方式。 作者的写作思路: 1.传统智能衡量标准-智商维度,分析弊端,只是一个维度或一个人的某一方面的测试,不能概括真实的这个人的全部能力; 论点:智能包...
2020-02-20 12:00:09 1人喜欢
First reading:
本章探讨的主题是衡量智能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结论是智能构成无比复杂,压缩成一个或几个数字的衡量方法损失了绝大部分信息,没有参考意义;所以智商测试以及一些多维度智能测试均不能作为智能衡量标准,多样性是智能的本质,工具箱框架是衡量智能的最好方式。
作者的写作思路:
1.传统智能衡量标准-智商维度,分析弊端,只是一个维度或一个人的某一方面的测试,不能概括真实的这个人的全部能力;
论点:智能包括了智商,但智商高低无法反映智能水平
论据:
2.多维度智能衡量标准-8维度、3维度;xxx提出的三维度智能构成: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是普遍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是对待利用经验里的不同组合解决新问题或者创造性利用新思路解决旧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操作的能力;
论点:多维度智能测试结果也不能完全反映智能水平
论据:“兵力博弈模型”说明没有绝对的胜利者,没有最优策略;球队排名说明不了各支球队的实力,面对面的比赛输赢什么都代表不了,构建了一个***模型证明了输赢是个循环,不存在绝对的赢家。
3.分析认知工具箱是否能作为智能衡量标准
论点:可以
论据:构建了20岁的芭比和15岁的卡尔模型,去推演芭比是否一定比卡尔智能高。先假设工具箱可以衡量智能,在这个假设之下,更高的智能代表拥有更多的视角、启发式、解释和预测模型,同时,更高的智能所拥有的认知工具必然包含了更低的智能拥有的认知工具(此处有疑问)。模型推演结果是芭比虽然拥有比卡尔更多的认知工具,但是芭比的工具包含卡尔的可能性极低,因此不能说芭比比卡尔更聪明。然后从扑克牌模型、梯子模型和树模型去深入分析工具数量轻微变化造成的由于超可加性而构造出来的工具组合数量的庞大,工具组合的多样性符合人们的智能表现(构成复杂多样),但是扑克模型存在的问题是忽视了不同工具之间的联系性,正常人掌握不同的工具的顺序是不一样的,掌握高阶工具的前提是必须得掌握低阶工具,所以,由此扑克牌模型就会演变为梯子模型,但是,梯子模型的问题是,顺序太绝对了,只有唯一的方向,也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最后,演变出树模型,无数的分支。
Second reading:
主题:刻画智能的更好方法是工具箱法还是测量棒法
part1 更深入的认识工具箱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自己的工具箱,这个工具箱里装满了各种不同的认知技能;工具箱是真实大脑运行机制的简化版;工具箱让每个人都与众不同,工具箱定义、约束、引导我们,工具箱决定了我们是谁,我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我们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每个人的工具箱里的工具构成都来自四个来源:天赋(基因)、身份(家庭/学校/社会环境)、训练和经验。天赋决定了我们生来就更擅长某些事而对另外一些事则明显比其他人要迟钝,天赋在赋予我们某种工具潜能的时候也限制了另外一种工具潜能;身份决定了我们接触到的人和环境,而正是从小到大周围的人和环境塑造了我们的认知工具,我们基本无法选择身份;经验让我们可以从自身经历里面反思总结蒸馏出新认知工具;而训练则涉及到了我们如何更好的使用工具的问题,因为拥有工具跟使用工具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拥有很多的认知工具,但是却不能很好的在实际问题上灵活使用工具,这种人就是常说的书呆子,脑子里面理论一套一套,可处理实际问题却很差;还有一种人虽然所拥有的认知工具不多,但是却能熟练自如的去使用每一种工具,这种人往往都是实干家,直接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如果能够拥有足够多的工具并且会利用这些工具创造新的工具组合并能熟练灵活(直觉)使用,才是真正的大师和天才。
从工具箱框架出发去考察智能这个主题,有三点价值:一是可以以一种新方式去思考这个主题;二是可以更合理的对智能进行排序;三是可以计算群体的能力。
假设:重新定义智能,
假设一个人的智能取决于他的工具箱,以及获取、生成工具并应用工具去解决问题、应对环境的能力。那就意味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人拥有的工具越多,解决问题、构建理论、完成其他认知任务的能力就越强。 引自 05 智能,取决于智商还是认知工具箱 由此定义可以得出两个可能性:1.从工具的复杂度和难度来看:智能更高的人拥有比智能低的人更复杂更高级的认知工具和工具组合,以及应用能力,但是并不一定拥有低智能的人的所有认知工具,就像一个天才再牛也不可能全能,而一个傻子再笨也都有一技之长;2.从工具的数量上来看:智能高的人拥有比智能低的人更多的工具,而且涵盖了所有智能低的人的工具,所以,才能在一些问题上比智能低的人做的更好。
part2 工具箱方法 v.s 测量棒方法(智商分数或多维度智能测验)
从排名这个角度出发去对比智商法和工具箱法的优劣,智商法是将所有的智能信息都压缩成了一个数字,存在大量的信息损失,因为我们习惯智商数字了,所以拿城市得分比较就会知道有多荒谬,任何人都知道北京比上海得分高不代表北京全面领先上海,只能代表更有优劣,
所以论据1就是根据分数进行的排名都不可靠。
论据2是,智商和工具箱都将人解释为一个集合,智商解释是200以内的数字集合,工具箱解释是各类工具的集合,可以看出,工具箱解释包含了更大的多样性,更符合现实。
论据3是,智商得分差异会掩盖住真正的认知差异,两个智商得分相同的人,对社会的贡献可能天壤之别。
由此得出结论:智商法不如工具箱更好的刻画智能
紧接着再考察多维度智能测试方法,一般有两种: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八大智能维度测量法,语言的、逻辑的、音乐的、空间的、运动的、人际的、内省的、自然观察的;每一种维度对应大脑的某一区域;罗伯特斯滕伯格提出的三维度测量法,分析性智能、创造性智能、实践性智能。
多维度智能测试距离工具箱更进一步,但是还远远不够。多维度智能测试无法进行排序,除非对不同维度设定不同的权重,但是各维度的权重无法确定,因为不同的维度智能都存在环境依赖现象。论据一:多维度测试存在排序循环悖论;论据二:即使两两面对面PK,但是仍然无法确定强弱,赢家不一定就是最强的,通过兵力分配博弈模型进行说明。存在多维度的情况下,是不存在明确的赢家的。
结论:多维智能测试法存在各种难以解释的困惑和悖论,无法根据其结果定义智能
part3 工具箱框架
作者设计了一个模型比较两个人的智能水平,前提假设是A的工具数量比B多一些,要求解的问题是是否说明A比B更聪明呢?转换下问题就是,判断A所拥有的工具是不是覆盖了B的所有工具,求覆盖概率。
分三种情况:
假设1:各个工具之间独立不相关。
扑克牌模型:算出覆盖概率只有3亿分之1,可见,基本不可能。由此说明,A不一定比B聪明
假设2:各个工具之间强联系,而且是有顺序的
梯子模型:如果只有一架梯子,则覆盖概率=1;随着梯子数量增加,覆盖概率急剧下降。由此说明,A不一定比B聪明
假设3:各个工具有联系,顺序不一定。更贴近真实
树模型:如果只有一棵树,覆盖概率只有16w分之1,两棵树就更多了;所以说明,A不一定比B聪明
结论:一个人知道另一个人所知道的所有工具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part4 总结
容量:工具箱里的工具数量
梯子和数的数量决定了容量不能产生排名,因此产生了不同领域的群体对是否存在衡量智能的客观指标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数学、物理、工程学领域就只有很少的梯子/树,而社会科学、商学、文学、哲学领域就存在很多的梯子/树,因此,数学家物理学家可能更倾向于认同一套智能衡量指标;而文学家哲学家则根本不认为有这样的衡量方法。
用工具箱刻画智能的思考带给我们的启发是 1.对任何的排名都保持怀疑和谨慎的态度;2.要对未来抱有更大的信心,因为工具箱是会不断变化的。
end
回应 2020-02-20 12:00:09 -
聊这本书之前,我先聊一聊认知。认知是什么?我的定义,认知是外在世界在大脑中的一个投影。举个例子,对于生活在二维世界的纸片人来说,它对球体的认知就是一个圆圈。但不同的纸片人对于球的认知也是不同的,纸片人小白可能看到了一个椭圆,纸片人小黑可能看到了一个正圆。好像盲人摸象一样,位置决定了认知,屁股决定的脑袋。而这都来自于我们受限的有限基因组。个体认知的天花板固然有限,但绝大部分人并没有达到过他的天花...
2022-01-08 09:09:05
聊这本书之前,我先聊一聊认知。认知是什么?我的定义,认知是外在世界在大脑中的一个投影。举个例子,对于生活在二维世界的纸片人来说,它对球体的认知就是一个圆圈。但不同的纸片人对于球的认知也是不同的,纸片人小白可能看到了一个椭圆,纸片人小黑可能看到了一个正圆。好像盲人摸象一样,位置决定了认知,屁股决定的脑袋。而这都来自于我们受限的有限基因组。个体认知的天花板固然有限,但绝大部分人并没有达到过他的天花板。
《多样性红利》提出了从多样性的角度总结了一套认知工具箱(即多样性视角,多样性启发式,多样性解释以及多样性预测模型。)来帮助个体/群体提升认知。想象我们在一片森林中寻找最高的那棵水杉,好的视角可以让我们从空中去俯视直接找到答案。当我们求解神经网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模拟退火的方式,也可以用基于梯度的方式,来以最小的资源寻找到一条达到更小loss的路径。而我们与人相处遭遇纷争的时候,也要多从当事人的立场出发看看他关注的点是什么,凡事没有对错只有价值观不同,多样性的解释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宽容。当我们做预测的时候,多模型预测的效果永远好于单个模型。我们的认知工具箱的大小决定了我们的认知。而认知工具箱则是由我们的基因(智力,心力,男女 etc),成长环境(种族,宗教 etc),经验(在构建经验模型的过程是对其进行分类并使之结构化的过程)以及训练(接受教育,接受培训)一步步积累而来。基因和成长环境先天而来,个体没有选择的能力,这部分造成了个体的基本偏好,基本偏好可以被后来的生活经历以及教育培训所改变,但难之又难。而我们能把握的就是训练。作者建议我们平日里多读书,多看报,多和各种有对应能力的专家交流,我们常说的“妙手偶得”也是得益于多样性的充分准备。在做决策或者预测的时候,拖延一下,花点时间,从多种角度多研究,再做判断。现代社会由于知识的溢出效应以及技术的外部性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也同样是受益于多样性的广泛传播和采纳。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也是这个道理。
现代社会越来越离不开团队。一个人的能力有上限,脑袋里的神经元和轴突的数量上限有限;但是群体的上限远比个人的高。横跨多个不同视角进行工作的能力,是人类相比于计算机的一大优势。当然多样性可能会导致沟通障碍、基本偏好冲突以及群体动力学等方面的问题。当我们面对沟通障碍的时候,可能会面临“协调”失调的不适应,如果我们可以克服这种不适应,就会让有天赋的“我”和有天赋的“他”一起成为更好的“我们”。
回应 2022-01-08 09:09:05 -
聊这本书之前,我先聊一聊认知。认知是什么?我的定义,认知是外在世界在大脑中的一个投影。举个例子,对于生活在二维世界的纸片人来说,它对球体的认知就是一个圆圈。但不同的纸片人对于球的认知也是不同的,纸片人小白可能看到了一个椭圆,纸片人小黑可能看到了一个正圆。好像盲人摸象一样,位置决定了认知,屁股决定的脑袋。而这都来自于我们受限的有限基因组。个体认知的天花板固然有限,但绝大部分人并没有达到过他的天花...
2022-01-06 18:57:06
聊这本书之前,我先聊一聊认知。认知是什么?我的定义,认知是外在世界在大脑中的一个投影。举个例子,对于生活在二维世界的纸片人来说,它对球体的认知就是一个圆圈。但不同的纸片人对于球的认知也是不同的,纸片人小白可能看到了一个椭圆,纸片人小黑可能看到了一个正圆。好像盲人摸象一样,位置决定了认知,屁股决定的脑袋。而这都来自于我们受限的有限基因组。个体认知的天花板固然有限,但绝大部分人并没有达到过他的天花板。
《多样性红利》提出了从多样性的角度总结了一套认知工具箱(即多样性视角,多样性启发式,多样性解释以及多样性预测模型。)来帮助个体/群体提升认知。想象我们在一片森林中寻找最高的那棵水杉,好的视角可以让我们从空中去俯视直接找到答案。当我们求解神经网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模拟退火的方式,也可以用基于梯度的方式,来以最小的资源寻找到一条达到更小loss的路径。而我们与人相处遭遇纷争的时候,也要多从当事人的立场出发看看他关注的点是什么,凡事没有对错只有价值观不同,多样性的解释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宽容。当我们做预测的时候,多模型预测的效果永远好于单个模型。我们的认知工具箱的大小决定了我们的认知。而认知工具箱则是由我们的基因(智力,心力,男女 etc),成长环境(种族,宗教 etc),经验(在构建经验模型的过程是对其进行分类并使之结构化的过程)以及训练(接受教育,接受培训)一步步积累而来。基因和成长环境先天而来,个体没有选择的能力,这部分造成了个体的基本偏好,基本偏好可以被后来的生活经历以及教育培训所改变,但难之又难。而我们能把握的就是训练。作者建议我们平日里多读书,多看报,多和各种有对应能力的专家交流,我们常说的“妙手偶得”也是得益于多样性的充分准备。在做决策或者预测的时候,拖延一下,花点时间,从多种角度多研究,再做判断。现代社会由于知识的溢出效应以及技术的外部性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也同样是受益于多样性的广泛传播和采纳。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也是这个道理。
现代社会越来越离不开团队。一个人的能力有上限,脑袋里的神经元和轴突的数量上限有限;但是群体的上限远比个人的高。横跨多个不同视角进行工作的能力,是人类相比于计算机的一大优势。当然多样性可能会导致沟通障碍、基本偏好冲突以及群体动力学等方面的问题。当我们面对沟通障碍的时候,可能会面临“协调”失调的不适应,如果我们可以克服这种不适应,就会让有天赋的“我”和有天赋的“他”一起成为更好的“我们”。
回应 2022-01-06 18:57:06 -
适兕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分权型组织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因素是文化。文化有数百个定义,在这里,我所说的“文化”的含义是规范和行为模式。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对于分布式问题求解方法在开源软件和ATLAS项目中所取得的成功,实在不值得惊讶。他们都形成了共同体,且建立了分享和协作的规范。分布式认知在未来的成功,部分取决于分享产生“正和”这种思维方式的广泛传播。我们必须做到,不要把分享看作付出和放弃,而要把分享想象成一起打造撬动整个世界的...2021-07-14 07:11:44
-
00 (Here & Now)
在实践中,要想让内含多样性的团队发挥作用,团队中的所有人必须相处融洽。否则,他们之间的认知差异可能永远停留在断断续续、杂乱无章的想法和思路上。 不同人在一起,既可能绝缘,也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但反应结果可能是结晶,也可能是爆炸…… 形成有利于自组织、产生积极反馈的团体结构和动力,也就是成员之间能相互激发的关系和互动模式,才是更重要的问题。2018-11-30 10:11:16
-
00 (Here & Now)
-
【英子树读知识共享】 Ⅱ.案例S(定位) Ⅲ.金句P(定义) 一个有天赋的我,加上有天赋的他们,可以组成更有天赋的我们。 多样性视角和启发式可以成为快乐的引擎,孩童之所以能够给沉闷的世界带来更多的快乐,原因就在于采用了多样性视角和启发式,他们试图以一种成人无法想象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Ⅳ.模型M(定向) 可能是由于经济平均化效应的存在,使城市更有生产力:更大的市场能够提供小市场无法提供的保险和转售机会,根据大...
2018-12-29 21:41:00
【英子树读知识共享】 Ⅱ.案例S(定位) Ⅲ.金句P(定义) 一个有天赋的我,加上有天赋的他们,可以组成更有天赋的我们。 多样性视角和启发式可以成为快乐的引擎,孩童之所以能够给沉闷的世界带来更多的快乐,原因就在于采用了多样性视角和启发式,他们试图以一种成人无法想象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Ⅳ.模型M(定向) 可能是由于经济平均化效应的存在,使城市更有生产力:更大的市场能够提供小市场无法提供的保险和转售机会,根据大数定律,市场越大,平均值就越可预测。 72法则 以百分之x的利率进行投资,翻倍所需的年数大约等于72除以x Ⅴ.清单L(定性) 对实施分布式联合创造的适当时机,可以这样描述: 1,组织必须感受到改进是有可能的,但被卡在某些观点上 2,同时,组织还必须相信,应该鼓励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看法,有能力去尝试新出路的所有人都去思考这个问题 3,理想情况下,问题本身应该是既可以被量化又可以被模块化的,而且,必须有一些快速的,低成本的,有效的方法来比较各种解决方案 4,对问题本身的陈述绝不能泄露有商业价值的信息,例如成本结构或专有数据。
回应 2018-12-29 21:41:00 -
聊这本书之前,我先聊一聊认知。认知是什么?我的定义,认知是外在世界在大脑中的一个投影。举个例子,对于生活在二维世界的纸片人来说,它对球体的认知就是一个圆圈。但不同的纸片人对于球的认知也是不同的,纸片人小白可能看到了一个椭圆,纸片人小黑可能看到了一个正圆。好像盲人摸象一样,位置决定了认知,屁股决定的脑袋。而这都来自于我们受限的有限基因组。个体认知的天花板固然有限,但绝大部分人并没有达到过他的天花...
2022-01-08 09:09:05
聊这本书之前,我先聊一聊认知。认知是什么?我的定义,认知是外在世界在大脑中的一个投影。举个例子,对于生活在二维世界的纸片人来说,它对球体的认知就是一个圆圈。但不同的纸片人对于球的认知也是不同的,纸片人小白可能看到了一个椭圆,纸片人小黑可能看到了一个正圆。好像盲人摸象一样,位置决定了认知,屁股决定的脑袋。而这都来自于我们受限的有限基因组。个体认知的天花板固然有限,但绝大部分人并没有达到过他的天花板。
《多样性红利》提出了从多样性的角度总结了一套认知工具箱(即多样性视角,多样性启发式,多样性解释以及多样性预测模型。)来帮助个体/群体提升认知。想象我们在一片森林中寻找最高的那棵水杉,好的视角可以让我们从空中去俯视直接找到答案。当我们求解神经网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模拟退火的方式,也可以用基于梯度的方式,来以最小的资源寻找到一条达到更小loss的路径。而我们与人相处遭遇纷争的时候,也要多从当事人的立场出发看看他关注的点是什么,凡事没有对错只有价值观不同,多样性的解释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宽容。当我们做预测的时候,多模型预测的效果永远好于单个模型。我们的认知工具箱的大小决定了我们的认知。而认知工具箱则是由我们的基因(智力,心力,男女 etc),成长环境(种族,宗教 etc),经验(在构建经验模型的过程是对其进行分类并使之结构化的过程)以及训练(接受教育,接受培训)一步步积累而来。基因和成长环境先天而来,个体没有选择的能力,这部分造成了个体的基本偏好,基本偏好可以被后来的生活经历以及教育培训所改变,但难之又难。而我们能把握的就是训练。作者建议我们平日里多读书,多看报,多和各种有对应能力的专家交流,我们常说的“妙手偶得”也是得益于多样性的充分准备。在做决策或者预测的时候,拖延一下,花点时间,从多种角度多研究,再做判断。现代社会由于知识的溢出效应以及技术的外部性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也同样是受益于多样性的广泛传播和采纳。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也是这个道理。
现代社会越来越离不开团队。一个人的能力有上限,脑袋里的神经元和轴突的数量上限有限;但是群体的上限远比个人的高。横跨多个不同视角进行工作的能力,是人类相比于计算机的一大优势。当然多样性可能会导致沟通障碍、基本偏好冲突以及群体动力学等方面的问题。当我们面对沟通障碍的时候,可能会面临“协调”失调的不适应,如果我们可以克服这种不适应,就会让有天赋的“我”和有天赋的“他”一起成为更好的“我们”。
回应 2022-01-08 09:09:05
-
聊这本书之前,我先聊一聊认知。认知是什么?我的定义,认知是外在世界在大脑中的一个投影。举个例子,对于生活在二维世界的纸片人来说,它对球体的认知就是一个圆圈。但不同的纸片人对于球的认知也是不同的,纸片人小白可能看到了一个椭圆,纸片人小黑可能看到了一个正圆。好像盲人摸象一样,位置决定了认知,屁股决定的脑袋。而这都来自于我们受限的有限基因组。个体认知的天花板固然有限,但绝大部分人并没有达到过他的天花...
2022-01-08 09:09:05
聊这本书之前,我先聊一聊认知。认知是什么?我的定义,认知是外在世界在大脑中的一个投影。举个例子,对于生活在二维世界的纸片人来说,它对球体的认知就是一个圆圈。但不同的纸片人对于球的认知也是不同的,纸片人小白可能看到了一个椭圆,纸片人小黑可能看到了一个正圆。好像盲人摸象一样,位置决定了认知,屁股决定的脑袋。而这都来自于我们受限的有限基因组。个体认知的天花板固然有限,但绝大部分人并没有达到过他的天花板。
《多样性红利》提出了从多样性的角度总结了一套认知工具箱(即多样性视角,多样性启发式,多样性解释以及多样性预测模型。)来帮助个体/群体提升认知。想象我们在一片森林中寻找最高的那棵水杉,好的视角可以让我们从空中去俯视直接找到答案。当我们求解神经网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模拟退火的方式,也可以用基于梯度的方式,来以最小的资源寻找到一条达到更小loss的路径。而我们与人相处遭遇纷争的时候,也要多从当事人的立场出发看看他关注的点是什么,凡事没有对错只有价值观不同,多样性的解释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宽容。当我们做预测的时候,多模型预测的效果永远好于单个模型。我们的认知工具箱的大小决定了我们的认知。而认知工具箱则是由我们的基因(智力,心力,男女 etc),成长环境(种族,宗教 etc),经验(在构建经验模型的过程是对其进行分类并使之结构化的过程)以及训练(接受教育,接受培训)一步步积累而来。基因和成长环境先天而来,个体没有选择的能力,这部分造成了个体的基本偏好,基本偏好可以被后来的生活经历以及教育培训所改变,但难之又难。而我们能把握的就是训练。作者建议我们平日里多读书,多看报,多和各种有对应能力的专家交流,我们常说的“妙手偶得”也是得益于多样性的充分准备。在做决策或者预测的时候,拖延一下,花点时间,从多种角度多研究,再做判断。现代社会由于知识的溢出效应以及技术的外部性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也同样是受益于多样性的广泛传播和采纳。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也是这个道理。
现代社会越来越离不开团队。一个人的能力有上限,脑袋里的神经元和轴突的数量上限有限;但是群体的上限远比个人的高。横跨多个不同视角进行工作的能力,是人类相比于计算机的一大优势。当然多样性可能会导致沟通障碍、基本偏好冲突以及群体动力学等方面的问题。当我们面对沟通障碍的时候,可能会面临“协调”失调的不适应,如果我们可以克服这种不适应,就会让有天赋的“我”和有天赋的“他”一起成为更好的“我们”。
回应 2022-01-08 09:09:05 -
聊这本书之前,我先聊一聊认知。认知是什么?我的定义,认知是外在世界在大脑中的一个投影。举个例子,对于生活在二维世界的纸片人来说,它对球体的认知就是一个圆圈。但不同的纸片人对于球的认知也是不同的,纸片人小白可能看到了一个椭圆,纸片人小黑可能看到了一个正圆。好像盲人摸象一样,位置决定了认知,屁股决定的脑袋。而这都来自于我们受限的有限基因组。个体认知的天花板固然有限,但绝大部分人并没有达到过他的天花...
2022-01-06 18:57:06
聊这本书之前,我先聊一聊认知。认知是什么?我的定义,认知是外在世界在大脑中的一个投影。举个例子,对于生活在二维世界的纸片人来说,它对球体的认知就是一个圆圈。但不同的纸片人对于球的认知也是不同的,纸片人小白可能看到了一个椭圆,纸片人小黑可能看到了一个正圆。好像盲人摸象一样,位置决定了认知,屁股决定的脑袋。而这都来自于我们受限的有限基因组。个体认知的天花板固然有限,但绝大部分人并没有达到过他的天花板。
《多样性红利》提出了从多样性的角度总结了一套认知工具箱(即多样性视角,多样性启发式,多样性解释以及多样性预测模型。)来帮助个体/群体提升认知。想象我们在一片森林中寻找最高的那棵水杉,好的视角可以让我们从空中去俯视直接找到答案。当我们求解神经网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模拟退火的方式,也可以用基于梯度的方式,来以最小的资源寻找到一条达到更小loss的路径。而我们与人相处遭遇纷争的时候,也要多从当事人的立场出发看看他关注的点是什么,凡事没有对错只有价值观不同,多样性的解释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宽容。当我们做预测的时候,多模型预测的效果永远好于单个模型。我们的认知工具箱的大小决定了我们的认知。而认知工具箱则是由我们的基因(智力,心力,男女 etc),成长环境(种族,宗教 etc),经验(在构建经验模型的过程是对其进行分类并使之结构化的过程)以及训练(接受教育,接受培训)一步步积累而来。基因和成长环境先天而来,个体没有选择的能力,这部分造成了个体的基本偏好,基本偏好可以被后来的生活经历以及教育培训所改变,但难之又难。而我们能把握的就是训练。作者建议我们平日里多读书,多看报,多和各种有对应能力的专家交流,我们常说的“妙手偶得”也是得益于多样性的充分准备。在做决策或者预测的时候,拖延一下,花点时间,从多种角度多研究,再做判断。现代社会由于知识的溢出效应以及技术的外部性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也同样是受益于多样性的广泛传播和采纳。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也是这个道理。
现代社会越来越离不开团队。一个人的能力有上限,脑袋里的神经元和轴突的数量上限有限;但是群体的上限远比个人的高。横跨多个不同视角进行工作的能力,是人类相比于计算机的一大优势。当然多样性可能会导致沟通障碍、基本偏好冲突以及群体动力学等方面的问题。当我们面对沟通障碍的时候,可能会面临“协调”失调的不适应,如果我们可以克服这种不适应,就会让有天赋的“我”和有天赋的“他”一起成为更好的“我们”。
回应 2022-01-06 18:57:06 -
适兕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分权型组织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因素是文化。文化有数百个定义,在这里,我所说的“文化”的含义是规范和行为模式。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对于分布式问题求解方法在开源软件和ATLAS项目中所取得的成功,实在不值得惊讶。他们都形成了共同体,且建立了分享和协作的规范。分布式认知在未来的成功,部分取决于分享产生“正和”这种思维方式的广泛传播。我们必须做到,不要把分享看作付出和放弃,而要把分享想象成一起打造撬动整个世界的...2021-07-14 07:11:44
论坛 · · · · · ·
英文原版于2010年 | 来自喵呜 | 2019-04-29 14:18:24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批判思考与创新 (如山似火)
- 西西弗斯的奥德赛__思维与心智模式 (睡眠兄弟)
- 经管:定位/产品/组织/运营等2 (alenwg_cn)
- 高评分kindle电子书 (人闲桂花落)
- 经济人书单 (经济人读书会)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多样性红利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临晨既白 2019-10-01 09:33:57
外国人写书都是稍微有点水的
0 有用 cress 2019-05-19 15:09:36
Scott Page老师新书
4 有用 rainbug 2019-07-22 22:53:01
其实,除了梳理一遍思路,等于什么也没说。
2 有用 yusen 2019-04-30 05:51:15
翻译实在是晦涩,读得头疼。
1 有用 王逗比 2019-07-04 08:12:20
人的智能并不取决于智商,智能取决于认知工具箱。教给我们的正是这种生活与工作的多元思考方式,不偏颇而又开放包容。
0 有用 Fei 2022-08-06 11:05:53
标题五个字就概括了全书内容,花太长篇幅阐述多样性是好的,冗长。获得多样性红利的方法和研究表述却很浅。
0 有用 爱读书的可达鸭 2022-06-29 16:25:37
感觉很多东西都可以在统计学习中找到更严谨的数学证明……很多推导或者说明着实有点没必要……
0 有用 1562ml 2022-06-27 18:59:38
评分竟然这么低
0 有用 Dustin 2022-05-18 08:12:27
核心思想和研究都是好的,唯一的问题是不易读。希望能够见到一本国产的以经验为主的实践指导,从经验的角度去符合研究结果,接受性更好,同时容易实践。
0 有用 Leo____L 2022-05-08 14:03:25
多样性从视角、启发、解释、预测模型四个纬度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