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窟东来 短评

热门
  • 39 柚君 2019-12-04 17:08:57

    比上一本精彩,但一张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巨像,把居中的佛像按左右开页劈成两半。太煞风景了!

  • 16 阿宅 2018-11-24 10:22:36

    这本实在太好读,五万言一气呵成,合上书页才发现五小时的车程刚刚过去三分之一,后面我该怎么办?! 书里远眺永宁寺塔、佛宫寺塔地平线上高耸浮图壮伟无匹的幻境犹在眼前,扭头看向车窗外却只有一片片施工中的住宅小区,梦想照进现实,也太残忍了一点。 138-139页卢舍那佛庄严宝相隐于装订中线不得而见,扼腕。 永宁寺塔与减法建筑是最喜欢的两节,永宁寺塔火焚后重现于海上,形灭神存既是幻望又颇有流传。关于石窟开凿施工的想象,则是这册中最让我感动几欲落泪的部分,匠师泉下有灵,也会欣喜有王老师这样的知音吧。

  • 14 O 2019-11-28 22:51:00

    3.3。挑个刺儿,书名叫作塔窟东来似不妥当,东来指从东面来,东有向东,东行的含义,一般用为东去,放在此处也不合本义,作西来较合义。

  • 11 loddit 2019-12-14 09:21:52

    由塔、窟、像、画看佛教艺术由西向东的演变。还是说,这个系列除了插图和文字离得太远,其它都挺好。

  • 8 Miss我要改个名 2019-07-12 22:36:21

    王南文笔太好了!清华建筑系毕业文笔怎么能这么好!沉稳又灵动,大气又细腻,爱了爱了。

  • 4 yuziyuzi 2019-11-19 10:12:23

    好书,没有什么废话,干货多

  • 2 小车 2019-04-07 11:16:38

    全书组织相对而言逻辑性不如《营造天书》强。但是把塔窟合讲,能够感受到王南想要表达的印度对中国影响、及中国对外来佛教艺术表现形式的改造这条线索。

  • 2 北欧海盗 2019-12-24 19:26:04

    云冈凿岩和敦煌绘壁这两章实在写得太好了。石窟的开凿与土木建造相反,是属于“负建筑”,做减法,并且雕凿过当就难以补救了,王南文字功力了得,看完特别想去云冈石窟和莫高窟。飞天乘风的部分真是绝妙,飞天发展到后来真是具备高度的美感。莫高窟简直是集大成的艺术宝库。

  • 2 汤川小熊猫 2020-07-23 11:51:45

    这一本真的是完完全全在我的兴趣点上。印度佛教艺术的佛塔与石窟是如何传到中国进行本土化演进的,从开凿支提窟到中国古建阁楼式塔的演绎,这样的本土化简直不能更机智。后面莫高窟飞天的朝代形变实在太美了,疯狂标记洞窟数,有机会下次去好好看一看。王南简直不能更全能了,专业强文笔好,后记又是填词又是油画,膝盖都拿去!永宁寺大火哀转久绝。【要去云冈石窟了,20240816再读,兼具专业性艺术性和文学性,能够写出这样水平的小册子,王南真的是太牛了】

  • 2 经济人读书会 2020-02-05 22:04:58

    王南在读库的“建筑史诗”系列,这一本讲的是佛教遗存,造像、石窟、塔,与印度源流的关系等等。最近流行走着读历史,王南有眼界,思路清晰,说话也直,读来畅快。

  • 0 木汐 2019-11-08 16:32:30

    买了舍不得读系列

  • 1 恶鸟 2019-12-09 07:06:29

    早课:王南《塔窟东来》,这本讲了印度佛教文化东传中,保留和遗失的部分在建塔和凿石窟中的呈现,一个增建筑,一个负建筑,以及印度佛教中的香艳部分也被东来过程中移除,全书重点在塔的演变和洞窟演变。

  • 2 傻冒叔 2020-03-18 18:50:27

    王南的文字看得很舒畅,简简单单四五万字,佛塔和石窟的形制及来龙去脉讲得专业又清楚,尤其不少地方去过,结合他的文字,有豁然开朗甚至醍醐灌顶之功效。这套小书真是打发休闲时光的好读物。接着看第三本《六朝遗石》。

  • 1 peterpan 2023-03-11 14:51:41 北京

    其实强烈推荐拍一个中国古建的纪录片

  • 4 沾_寻径林间版 2019-03-31 01:22:05

    这本真是优秀了!一本小册子,可以看出中国人是怎么翻译印度的佛教语言,我们用木做佛骨,因此呈现佛像的微屈自然状态,我们不喜欢过于哀伤严肃的事物,所以我们不会给飞天画上翅膀,而是让翩飞的衣袂去除身体的重量感,这种吴带当风的姿态才是飞翔的状态。

  • 1 席一二三四 2019-08-30 15:56:12

    小而精的建筑与艺术之美!

  • 2 聚洲 2019-05-07 22:09:29

    52。挺基础的…被封面和装帧吸引过来了… 主要介绍了佛塔和石窟寺从印度传入中国并中国化的过程,泛及雕塑、壁画、绘画等。中国佛塔主要有楼阁式佛塔和单层密檐塔两种。楼阁式佛塔由印度的窣堵波传入中国后,结合中国的楼阁式建筑演变而成(北魏洛阳永宁寺),单层密檐塔出现的较为突兀(河南登封嵩岳寺塔)、还有其他种类如喇嘛塔、金刚宝座塔等。云岗、龙门、敦煌三大石窟中不同时期开凿的石窟、雕像、壁画亦体现了同一个过程。 北魏洛阳永宁寺塔居然有应县木塔两倍高…岑呐…(发出不学无术的叫声)

  • 1 哈米 2019-07-04 15:10:03

    看不太懂,囫囵吞吧

  • 2 四囍 2018-11-25 13:29:48

    读罢掩卷,不禁长出一口气!真是精彩绝伦!用文字呈现建筑之美,足见建筑造诣与文字水平之功底!

  • 1 绫野蓝 2019-12-14 21:18:28

    佛塔和石窟都是随着佛教的传入一并被“翻译”过来的。丰富的古印度文明与当时的中国文明碰撞出了强烈的火花,留下了浮图万千、窟龛无数。作者从浩繁的建筑里介绍了几个重要的,最震撼的是云冈石窟和敦煌壁画,无数不在历史留名的匠人以“情专穿石之殷,志切移山之重”的意志凿出石窟,凿出“山前看山”般壮观的佛像,太震撼了,以及无数无名艺术家在敦煌留下的作品,太好看了。另:对印度文化里崇尚肉感的艳情味和充满悲悯的苦行精神,产生了浓厚兴趣。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