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多罗之歌 短评

热门 最新
  • 211 芦哲峰 2018-11-01 21:01:55

    “啊,不可思议的肛-交者,用不着我来向你们的漏斗形肛-门投去轻蔑……我会把我的阴-茎插进他流血的括约肌,用猛烈的动作击碎他的骨盆内壁……这样,我粘稠的精-液形成的河流就会找到一片直泻其中的汪洋……当寒风在枞树林中呼啸时,造物主在黑暗中开门放进一个肛-交者。”读到这样的文字,必然会产生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作者不仅是一个天才,还是一个把宇宙视为天堂的肛-门并且狠狠操之的狂狷之徒。

  • 125 海带岛 2018-10-27 16:47:02

    令人眩晕,令人窒息,令每一个信奉语言之美的原教旨主义者感到灵魂净化,或者不是净化,而是饱饮毒汁后瘾癖舒缓的快感。被瞬间拉拽进纯粹的愉悦中,久未体会的,公羊的血浇淋后的教徒所能体会的,隐秘而甘美的愉悦。不仅是华丽,还有肮脏、泥泞、邪魅、恶心……凑一凑鼻尖,就能从纸张上闻到硫磺的气味。一场浪漫主义颓废派的最高仪式。

  • 65 GINI🐱 2018-10-23 15:58:42

    后浪这本书做得真美,我特别喜欢封面设计。六支歌的密度之大就好似无数淌着鲜血的黑色语块垒在一起互相挤压,变形,扭曲,对人类发出咯咯咯的嘲笑声,但又有一种使人中毒的魔力和异样的美。。。这些意象互相承接,互相怀疑,互相攻击,全部融入马尔多罗的体内,组成一个复杂矛盾奇美又极致危险暴力的生物体。。它是章鱼🐙吗?或许是比章鱼还更先进的海怪(比如水形物语里那一只)?? 毕竟大海可能是唯一可以包容这些奇妙又不可定义不可言喻的诗句的载体了吧~

  • 60 风满蜃气楼 2018-09-19 17:32:12

    居然出了…暴力华美的颓废派,密度太大,看得好累。

  • 47 陆钓雪de飘飘 2018-11-11 19:23:29

    越来越美了,巴塔耶那种概念上的波德莱尔之美,怪不得本科的凌老师说自己买了旧的版本之后看到新的版本虽然内容一样但是装帧、插画、气质如此诱人以至于忍不住还要再买一本。后浪更新了纸质书的意义,使得书本身具有了Lautréamont的Aura。哎呀还有一点,在三年前我曾在旧版本的短评中向车公致敬,然后车公居然成了系里为我硕士帽流苏拨穗的那个人。然后一直挚爱车公的师父排在我后面,让我给她和车公拍合影,大家都经历了好多事情,在我还没有按下快门的时候,师父便留下了眼泪。

  • 20 浮槎 2018-11-03 21:03:38

    一册彼岸之书,一首幽冥之歌,一本冥界圣经,应与之配一瓶血红色的苦艾酒一饮而尽。那定是厄瑞波斯神穿越日落西沉之方的黑暗,显世于人间混沌,然而只预设了24年的阳寿,在回归人世与冥土之间的永恒黑暗之前,写下了这恶的颂歌...波德莱尔、兰波、拜伦…他们顶多算得上是冥河上的渡神,而你“大天使般的爆破手”,是死亡之王和黑夜之母同体的转世灵童。当你自问“海洋的深度与人心的深度哪一个更容易认识”, 当你喟叹“凝视城市的废墟很美,但凝视人类的废墟更美!“, 当你预言”我知道我将彻底毁灭“…的那些当下,一定有神的光在你额间的独眼中闪灵…

  • 20 夜河 2018-10-30 18:57:01

    美与孽,罪恶和迷狂。似美杜莎缠绕般窒息的阅读快感。洛特本人就像他的诗,“忧郁得像宇宙,美丽得像自杀。” (能拥有正版真是太好了!感谢后浪!

  • 18 danyboy 2018-11-20 08:49:27

    名不虚传,很难评价。1,这个中译本不仅译得漂亮,装帧尤其特别,不体现在封面而体现在内页的印刷,字体,大小,间距,纸张比例,似乎并无异样,却传达出一种古早,影印的美感,不太好言传的感觉。2,建议阅读时能读出来,且搜一下相关论文备参,从文学史艺术史的知识层面理解意义。3,大量残忍亵渎肮脏的句子却又极美极有味道,忍不住反复阅读。诗情画意这个词意思有了新内涵,诗是恶之诗,画是恶之画。另外,这本书上学时就如雷贯耳,但没读到,真是可惜,可惜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本青春文学。

  • 21 威治魚 2018-11-09 20:31:30

    洛特雷阿蒙启发了阿瑟·克拉凡,达达和超现实主义局外的导师,此人浪荡叛乱一生,最终驶入墨西哥湾再未归来;后来又被德波复魅,“五月风暴”期间情境主义者们尽情涂鸦街头,以诗歌革命让想象力夺权。研究嬉皮年代以来,这二人其实是一条不为多数人所知的暗线,明灭间影响着六十年代一系列反叛、撞击和革命,却不曾想,统统归于洛特雷阿蒙迷狂、诡谲、繁复诗歌的脚注。

  • 17 后浪 2018-10-28 10:15:33

    加缪称他为“有罪的少年”,安德烈·纪德称“他和兰波一起,也许还超过兰波,成为了明日文学的大师。”他对超现实主义者产生了巨大影响,被称为“大天使般的爆破手”。

  • 12 陸鰅痷 2018-10-25 11:29:53

    久闻大名,先读为敬!

  • 12 冬至 2018-12-03 13:50:34

    以前读过两次,总被密度极大的词句和狂飙劲爆的想象裹挟,留下的都是泛泛的整体感受,有时觉得真牛逼,有时又觉得过誉了。这次倒能读得慢些、细些,竟有“祛魅”之感,迪卡斯对单个素材的处理上是比较清楚的,而在素材之间有不少断裂,这一点被风格弥补了。读了后面的《诗》和书信,觉得伊齐多尔·迪卡斯创造了一个完全把自己淹没了的“异名者”,要是他活得更久,说不定会塑造出佩索阿式的文学星系。新版的装帧设计真是太用心,怒赞。

  • 12 李斯本 2018-11-26 15:51:10

    凝视人类的废墟。

  • 9 三皮 2018-10-29 20:14:39

    看完了,不得不服啊。洛特雷阿蒙死的时候才二十四。天才是什么意思?不是平白无故来的,都是背地里用功,融会贯通。书自然不用说了,译文也不必说了,书拿到手后,做的真是不错呵,特别是和之前几个版本相比

  • 7 宝木笑 2018-11-27 20:55:09

    读《马尔多罗之歌》总是带着一种矛盾和焦灼,一方面是带着某种禁忌和胆怯,一方面又暗暗寄托着猎奇和兴奋。当哥特小说被称为“黑色小说”的那一刻起,也许这位诗人就注定成为那个用诗歌为小说加持的天行者。极少有人会挑战如此夸张到惊世骇俗的尺度,欧美文学理论界将洛特雷阿蒙称为“反文学”的恐怖先锋,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吸血鬼、死亡、坟墓、变异、畸形、畸恋、腐烂、密集恐惧、暴力、丑恶、残杀…人类很少如此集中地表现硬币的另一面。总有人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对于洛特雷阿蒙,他是埋在人类心灵荒漠中的一把锐利的尖端朝上的锥子,与其说是洛特雷阿蒙刺破了文学的脚掌,倒不如说是我们在那一瞬间,怀着复杂的心情感受到了一种不经常体验的快感,我们可以唾骂、遮掩、批判,但只有我们自己内心最深处明白:那快感就在那里,永远不会消逝…

  • 14 ητοςouti 2019-01-12 11:40:28

    后浪是赚钱能手,炒冷饭疯子,病了,真丑,真恶心。

  • 10 跳房子 2018-12-10 23:22:17

    年纪大了…一看到天马行空、血脉喷张的文字,浑身每个细胞都犯困……

  • 7 彼得潘耶夫斯基 2018-11-19 12:44:18

    迪卡斯本人和众多的评论家都提到了他的作品中“夸张”的文体特征,“我像密支凯维奇、拜伦、弥尔顿、骚塞、缪塞、波德莱尔等人一样歌唱了恶,当然,我把调子夸张了一点,以便沿着这种崇高文学的方向创新”,迪卡斯在写给韦尔博科旺的信中说。这是戏剧式文体的一种普遍修辞模式,主人公仅仅是作者的分身,前者的情感、观念并不等同于后者,因此,把马尔多罗、洛特雷阿蒙和迪卡斯本人所想区分开是必要的。

  • 11 后浪文学 2018-10-30 15:11:15

    请大家来看看这本书的名人推荐部分!纪德、勒克莱齐奥、罗兰·巴特、德里达、布朗肖…天才爆炸。

  • 5 大椿山 2018-12-01 21:17:05

    一个偏头痛患者,一个孤独青年,为了朝神的胯下踹上充满仇恨的一脚,热切如狂信者一般寻找着神明。与母鲨交媾那一幕确实很棒,而更多时候并没有什么超出人类的东西——酒被盛在人类这只酒杯里,剧烈晃动却仍未溢出——那是年轻人的憎恨,恨自己,恨人类,恨造物主,相应的也有怜悯,但始终是在疯狂打转,没有出口。我对这些东西(这些我也有的东西)实在已经腻烦了,仍旧是人类的,仍旧是沉湎于恶习。他为憎恶、为摆脱人类框架或为震悚他人而写恶,但似乎并不真的喜欢作恶,所以其中没有陶醉(或许是我弄错了吧)。书做得确实很美。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