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牧师:你们要努力进窄门,因为宽门和阔路引向沉沦,进去的人很多;然而窄门和狭道却通向永生,只有少数人能找到。 杰罗姆、阿莉莎二者互为理想,互为窄门。 阿莉莎作为杰罗姆的窄门,他不得不去爱她,爱那个不断被修饰的偶像——阿莉莎,他忠于对她的记忆,也忠于她对他的回忆。 而杰罗姆作为阿莉莎的窄门,是作通向理想,神圣的承载,以牺牲自我为助力,为了成全。这涉及到信仰、永恒、原罪。 在他们的故事中,前者执拗,后者成全。杰罗姆不断靠近,阿莉莎则不断远离,她苦心经营着邻人的泡沫,不让杰罗姆轻易冒犯,同时,阿莉莎对信仰的执着,又是多么可爱、温暖。 人们在爱中所获,会在远离它时得到满足。纪德个老滑头,又把我整哭了。
披着宗教外衣的“作”
這是一本寫於一百多年前的書,即便年代如此久遠,人類所面臨的困境似乎從未變過。因為深愛而不得不遠離,害怕愛淪入世俗,被玷污,被生活消磨殆盡,她渴望永恆的愛,似乎做到了,以一種悲劇的形式。「她的手臂搭在我的肩上,既想挽留,又想遠離」。
这样一本小说,确定不是来宣扬宗教信仰与个人欲望间的纠葛的吗?恕我才疏学浅,又或是对爱情的理解过于浅薄了。
阿丽莎也太能作,太刻奇,太自我感动了吧…满脑子浪漫主义的受难情怀,把自己的牺牲强加在别人头上,也不问人乐不乐意接受,这种所谓的高尚牺牲根子上来讲不是一种自私么?2019130
引用它书里的一句话作为评语吧:“书里用词之浮夸令人咋舌,费尽心机只为证明微不足道的东西。”
我的文学修养不够,不但读不懂你们的爱情,还觉得生理不适。
一个少年和表姐搞精神异地恋 最终表姐过度精神内耗而亡 …
富有文学性,优美流畅。但是主角的爱情观用现代的眼光来看真的太烦人了。没有一种爱是以推开对方来实现的
9分 “为了你,我把人生的高度设得那么高,以至于人间所有乐事对于我来说全是失落。”
真是太悲伤了。可能不同读者会有不同的读法,我也能深深体会到阿莉莎面对爱情和美德时的心路:她既是在追求爱情的永恒,又是在追求美德的极致,但恰因如此,她放弃了唾手可得的世俗爱情,就像妹妹那样,而宁愿将美好的记忆永远留下;她惶惑自己对信仰的奉献是否真诚,但最终走过了(应该走过了吧?)这道窄门,但仍然以爱的名义。因为她的这种执着奉献,相信男主角也紧随其后走过了窄门。这个悲剧从另一个角度看,反而是两个人都获得了爱情的永恒和美德,因为"尽管在生活的摧残下,每日栉风沐雨,这爱火依然不灭。"。但,这理性的阅读分析,无法令我释怀,因书中有一句最悲怆的情话:“你在我身边时,让我的心支离破碎;但远离你时,我又不能成活。”
窄门之窄,容不下肉欲,容不下对爱情、对美德的崇拜,形体美、行为美终将灭亡,只有超越了形体美甚至行为美,才能通过窄门,达到彼岸美,引至永生。 “你在我身边时,让我的心支离破碎;但远离你时,我又不能成活。” 结合纪德创作这部作品时的个人经历,费尽周折终于在成年后娶了深爱的表姐为妻,却始终只能圄于柏拉图式的精神之爱,又在同时觉察出自己的同性恋取向及恋童倾向,少年青春、健康的形体美和对肉体的原始欲望不断吸引他,这是一个极大的撕裂感,《窄门》里阿莉莎的痛苦就是他的痛苦,杰罗姆的困惑就是他的困惑。
低情商:我有回避人格 高情商:进窄门。一部自我感动式宗教宣扬文学
“你怎么还不结婚,等什么呢?”“等着忘掉一些往事。”“你希望早些忘掉吗?”“我希望永远不忘。”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说:“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要爱生活,不要爱生活的意义。” 在这段爱情里,阿莉莎想拥有的是柏拉图式的恋爱,这段爱情里容不得一点瑕疵,她一直遵从杰罗姆理想中的样子去扮演一个思想、生活都处在高处的 追求美德的爱人,所以才会在信里说:“离你越远,我就越爱你”。当她鼓起勇气,将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在杰罗姆面前时,杰罗姆却无法接受她的平庸。 杰罗姆爱上的阿莉莎,是他自己臆想出来的形象,是一个影子。他用自己喜欢的东西去装点她,抬高她,当他发现阿莉莎的平庸时,也绝不会再爱她。 所以两个人分开才是最好的选择。但分开了,却无法释怀,唯有一死,唯有终身不娶。
本人,非常荣幸地宣布:纪德和约翰·威廉斯斩获我今年的年度双佳作者(去年是老陀和夏目漱石),而《窄门》则比肩《廊桥遗梦》一并成为最知我心的爱情。七年前我看的小说里写爱是“逆风执炬”“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而现在则是“你要努力进窄门”,要使爱不庸俗、不减损。(天……我在说些什么……觉得自己的俗言俗语配不上这个故事)
可能是因为眼睛度数不合的原因 我看时非常烦躁
翻译的语言很典雅。 童年母亲对婚姻、对家庭的不忠给阿莉莎的一生都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私以为这才是阿莉莎如此渴望非世俗非肉欲爱情的主要原因,并由此转化成对上帝对宗教的虔诚,对美德与爱情合一的近乎病态的追求。她真的是个可怜的孩子,约束克制自我,一心想为罗杰姆背负十字架。因自己心中的信条,也因罗杰姆将她塑造成偶像的压力,她既想靠近又想逃避,最后只能在疗养院孤单死去。 哎,上帝指引的道路太窄,窄到容不下两人并肩同行,阿莉莎深沉的爱使她决定并将罗杰姆推向美德之巅。 PS:摘录一段阿莉莎的日记:“如果没有进步空间,无论多幸福,也不是我想要的状态。我想象的天堂之乐,并非附丽于上帝的混沌状态,而是无限接近再接近的状态,永无止境......”。一时间感受到了高数中极限的美。
想和“真正看懂”,看哭的人展开深刻交谈。“问号”。
纪德用第一人称弄成了一种全知叙事的效果,写得硬邦邦,有一种老人给孩子讲故事时的那种“只捡重要的说”的感觉。通篇道德说教,抒情,味同嚼蜡。
> 窄门
1700 有用 席徳 2019-01-20 18:20:57
牧师:你们要努力进窄门,因为宽门和阔路引向沉沦,进去的人很多;然而窄门和狭道却通向永生,只有少数人能找到。 杰罗姆、阿莉莎二者互为理想,互为窄门。 阿莉莎作为杰罗姆的窄门,他不得不去爱她,爱那个不断被修饰的偶像——阿莉莎,他忠于对她的记忆,也忠于她对他的回忆。 而杰罗姆作为阿莉莎的窄门,是作通向理想,神圣的承载,以牺牲自我为助力,为了成全。这涉及到信仰、永恒、原罪。 在他们的故事中,前者执拗,后者成全。杰罗姆不断靠近,阿莉莎则不断远离,她苦心经营着邻人的泡沫,不让杰罗姆轻易冒犯,同时,阿莉莎对信仰的执着,又是多么可爱、温暖。 人们在爱中所获,会在远离它时得到满足。纪德个老滑头,又把我整哭了。
1494 有用 Medea_ 2019-07-14 19:54:16
披着宗教外衣的“作”
1062 有用 無我 2018-12-01 02:34:37
這是一本寫於一百多年前的書,即便年代如此久遠,人類所面臨的困境似乎從未變過。因為深愛而不得不遠離,害怕愛淪入世俗,被玷污,被生活消磨殆盡,她渴望永恆的愛,似乎做到了,以一種悲劇的形式。「她的手臂搭在我的肩上,既想挽留,又想遠離」。
945 有用 就叫我大仙女吧 2018-11-18 15:55:05
这样一本小说,确定不是来宣扬宗教信仰与个人欲望间的纠葛的吗?恕我才疏学浅,又或是对爱情的理解过于浅薄了。
811 有用 Luna3.0 2019-08-13 21:42:14
阿丽莎也太能作,太刻奇,太自我感动了吧…满脑子浪漫主义的受难情怀,把自己的牺牲强加在别人头上,也不问人乐不乐意接受,这种所谓的高尚牺牲根子上来讲不是一种自私么?2019130
385 有用 垢去 2023-12-28 15:44:56 北京
引用它书里的一句话作为评语吧:“书里用词之浮夸令人咋舌,费尽心机只为证明微不足道的东西。”
638 有用 头被门夹着 2019-01-27 20:47:38
我的文学修养不够,不但读不懂你们的爱情,还觉得生理不适。
274 有用 FunkyBunny 2024-05-15 11:01:19 云南
一个少年和表姐搞精神异地恋 最终表姐过度精神内耗而亡 …
534 有用 坏课桌 2019-01-10 00:24:45
富有文学性,优美流畅。但是主角的爱情观用现代的眼光来看真的太烦人了。没有一种爱是以推开对方来实现的
437 有用 大致若鱼 2019-07-07 16:25:13
9分 “为了你,我把人生的高度设得那么高,以至于人间所有乐事对于我来说全是失落。”
279 有用 danyboy 2019-07-02 23:40:27
真是太悲伤了。可能不同读者会有不同的读法,我也能深深体会到阿莉莎面对爱情和美德时的心路:她既是在追求爱情的永恒,又是在追求美德的极致,但恰因如此,她放弃了唾手可得的世俗爱情,就像妹妹那样,而宁愿将美好的记忆永远留下;她惶惑自己对信仰的奉献是否真诚,但最终走过了(应该走过了吧?)这道窄门,但仍然以爱的名义。因为她的这种执着奉献,相信男主角也紧随其后走过了窄门。这个悲剧从另一个角度看,反而是两个人都获得了爱情的永恒和美德,因为"尽管在生活的摧残下,每日栉风沐雨,这爱火依然不灭。"。但,这理性的阅读分析,无法令我释怀,因书中有一句最悲怆的情话:“你在我身边时,让我的心支离破碎;但远离你时,我又不能成活。”
257 有用 迅子 2019-08-15 17:47:50
窄门之窄,容不下肉欲,容不下对爱情、对美德的崇拜,形体美、行为美终将灭亡,只有超越了形体美甚至行为美,才能通过窄门,达到彼岸美,引至永生。 “你在我身边时,让我的心支离破碎;但远离你时,我又不能成活。” 结合纪德创作这部作品时的个人经历,费尽周折终于在成年后娶了深爱的表姐为妻,却始终只能圄于柏拉图式的精神之爱,又在同时觉察出自己的同性恋取向及恋童倾向,少年青春、健康的形体美和对肉体的原始欲望不断吸引他,这是一个极大的撕裂感,《窄门》里阿莉莎的痛苦就是他的痛苦,杰罗姆的困惑就是他的困惑。
150 有用 拉乌尔 2024-07-02 17:44:16 湖北
低情商:我有回避人格 高情商:进窄门。一部自我感动式宗教宣扬文学
261 有用 一只玉娇龙 2019-01-01 15:45:36
“你怎么还不结婚,等什么呢?”“等着忘掉一些往事。”“你希望早些忘掉吗?”“我希望永远不忘。”
162 有用 李比比 2024-01-22 10:40:48 广东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说:“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要爱生活,不要爱生活的意义。” 在这段爱情里,阿莉莎想拥有的是柏拉图式的恋爱,这段爱情里容不得一点瑕疵,她一直遵从杰罗姆理想中的样子去扮演一个思想、生活都处在高处的 追求美德的爱人,所以才会在信里说:“离你越远,我就越爱你”。当她鼓起勇气,将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在杰罗姆面前时,杰罗姆却无法接受她的平庸。 杰罗姆爱上的阿莉莎,是他自己臆想出来的形象,是一个影子。他用自己喜欢的东西去装点她,抬高她,当他发现阿莉莎的平庸时,也绝不会再爱她。 所以两个人分开才是最好的选择。但分开了,却无法释怀,唯有一死,唯有终身不娶。
163 有用 未遂网络暴民 2018-11-14 22:46:33
本人,非常荣幸地宣布:纪德和约翰·威廉斯斩获我今年的年度双佳作者(去年是老陀和夏目漱石),而《窄门》则比肩《廊桥遗梦》一并成为最知我心的爱情。七年前我看的小说里写爱是“逆风执炬”“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而现在则是“你要努力进窄门”,要使爱不庸俗、不减损。(天……我在说些什么……觉得自己的俗言俗语配不上这个故事)
200 有用 Yo 2019-05-08 17:57:45
可能是因为眼睛度数不合的原因 我看时非常烦躁
227 有用 没有色彩的多崎 2020-03-08 11:59:41
翻译的语言很典雅。 童年母亲对婚姻、对家庭的不忠给阿莉莎的一生都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私以为这才是阿莉莎如此渴望非世俗非肉欲爱情的主要原因,并由此转化成对上帝对宗教的虔诚,对美德与爱情合一的近乎病态的追求。她真的是个可怜的孩子,约束克制自我,一心想为罗杰姆背负十字架。因自己心中的信条,也因罗杰姆将她塑造成偶像的压力,她既想靠近又想逃避,最后只能在疗养院孤单死去。 哎,上帝指引的道路太窄,窄到容不下两人并肩同行,阿莉莎深沉的爱使她决定并将罗杰姆推向美德之巅。 PS:摘录一段阿莉莎的日记:“如果没有进步空间,无论多幸福,也不是我想要的状态。我想象的天堂之乐,并非附丽于上帝的混沌状态,而是无限接近再接近的状态,永无止境......”。一时间感受到了高数中极限的美。
168 有用 Mainefest 2019-09-10 14:14:02
想和“真正看懂”,看哭的人展开深刻交谈。“问号”。
140 有用 散押异 2019-11-25 17:59:44
纪德用第一人称弄成了一种全知叙事的效果,写得硬邦邦,有一种老人给孩子讲故事时的那种“只捡重要的说”的感觉。通篇道德说教,抒情,味同嚼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