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与东亚 短评

热门
  • 21 咸南海東 2019-06-08 22:07:16

    本书集结了作者自硕士以来全部的精华。一些看起来比较浅的文章,成文时年龄肯定不大,行文却非常老道。比较深的文章更是直接站在中古东亚世界研究的中国最高水准。冯老师最厉害的就是极为熟练的韩语,并且有思考地介绍分析了许多韩国的学术成果。我记得去年在地铁里看他的一篇文章,说中国学者动不动就因民族偏见的刻板印象否定韩国学者的成果,殊不知人家比你强的地方多的是。这种现象值得警惕。本书的问题意识多是中日学者关注比较少的内容,因为中古东亚史的话语权长久以来都在日本学者的手中,中国学人也多趋之若鹜,作者能够引入一些韩国的问题意识,出版成书,对中国正视韩国研究有帮助。本书最好的在于前言中的宏观梳理,第一章对贸易机构的考证,第三章对渤海对外关系的总结,以及第四章学术史的写法。希望冯老师不忘初心,为学界带来更好的文章

  • 13 芦苇 2019-08-27 15:52:58

    文献综述做的比较扎实。唐罗日三国的外贸机构的对比、唐明辽东经略体制的对比、渤海国史的梳理等,也算得上有趣。然而作为一部学生时代论文集,在如此宏大的标题下竟不加副题,颇有误导之嫌。内容方面,作者非常重视韩国的研究,重视新罗、百济的历史作用,到了有些激进的地步。行文随处可见尊韩贬日的用语(例如对崔致远和阿倍仲麻吕的区别对待),甚至采用“据说”之表述而不示明出处。为了“纠正对韩国的轻视”而到忽视学术规范的地步,引人不得不发笑。

  • 6 中世与近世之间 2019-06-05 22:24:24

    论文集,一部分文章载于澎湃,也杂入了一些书评,另一部分则是作者硕士期间及近期发表的文章。关于西嶋“册封体制论”的讨论,更侧重于日本与中国方,缺少对韩国研究的介绍,显然是一大缺失。本书有两个特色,一个是籍由作者对于日韩语言的掌握,对于相关学术史(中国韩国学、百济史研究、天圣令研究)的梳理极为细致,可供查阅。另一方面则是继承李宗勋氏的比较研究,如在论述东亚贸易时,对比了唐朝押新渤两藩使、新罗清海镇、日本大宰府三个对外贸易机构的差异;唐代辽东经略部分,则对比了唐安东都护府与明朝奴儿干都司的异同。关于汉字文化圈,作者特以新罗的汉字文化作为个案,作了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考察,作为西嶋说的修正。另外通过对渤海新罗关系多面性的讨论,批判了半岛学界“南北朝”的说法。不过总体看,作者未能提供出有体系的观点。

  • 4 2019-09-24 21:55:41

    主要是关于唐朝与东亚(尤其是朝鲜半岛)的研究,是作者第一部专著,代前言部分的学术史梳理非常到位,关于《圣火令》的评价以及撒马尔罕壁画呆羽史臣身份的推测令人印象深刻。正文部分浅显易懂,对初学者了解相关历史脉络挺有意义!

  • 4 Zephyr 2022-10-18 19:13:32 江苏

    李门学生共同点: ①都爱谈理论 ②都谈不过自己导师 ③于是开始东拉西扯卖弄文采 ④最后仓促加几篇澎湃私家历史 ⑤觉得那算发表的作品

  • 5 人造天堂 2020-01-28 23:24:31

    文集,中规中矩,没有新的信息量和观点。局限于有唐一代,是没法理解海东诸国与天朝的逻辑。作者也强调要有“东北亚视野”,但民族主义史学的辉格解释,就是割裂的。看到棒子学者“东方的罗马帝国百济”,把我逗乐了,那灭了百济的巨唐算啥呢?天顶星人?

  • 2 书香辟雍 2019-12-18 17:39:05

    不论是中国史,韩国史还是东亚史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分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通识教育。而非某个学科的单独的孤立的学习。例如历史中会参杂着文学,地理,政治等学科。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整体的角度或者是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学科,而不能让他们孤立的存在。

  • 3 清风不堪酬 2020-11-21 09:57:54

    1.由于语言优势,作者对东亚学术史的梳理相当深入。切入点也不是日语翻译机(中外关系史常见弊病),而是有着韩国学术界带来的启发和思考。 2.对中日韩(新罗)三国在同时代的外交机构的比较研究是很有创见的。 3.超越民族视角的“新古代东亚史”,可能只是作者美丽的梦想了……

  • 2 悉补野真姬 2019-11-01 09:33:54

    就...当资料书用吧,如果我买了实体,这会肯定要打两星了(笑)

  • 3 廢肥匪·老🐰 2022-03-21 09:35:58

    對事不對人,儘管選題和功底都在線,但誠如跋云:「付梓一部如此拙稚的論集,恐怕需要相當大的勇氣」,結果還是拿自己研究生時代以及發表在各大期刊甚至澎拜上的文章湊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校級優秀學術著作出版基金成果,真的很有勇氣,根本配不上書名,第二章漢字文化圈到底在說什麼?!序是什麼鬼?!只想退錢⋯⋯#讀而愛#031

  • 1 夜鹿寻 2023-12-07 17:13:49 湖南

    我只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 1 素舲 2024-01-25 16:43:52 浙江

    收录的文章完全没有出书的价值……

  • 1 秋山雪見🍁 2023-01-25 23:35:41 福建

    从唐代东亚区域贸易比较研究、东亚汉字文化圈、东北亚区域中的辽东以及学术史等领域展开 。亮点在于作者详尽的学术史部分与文献综述,非常有参考学习价值,以及比较研究方法,如贸易比较研究下唐代使职差遣之押新渤两蕃使、新罗张保皋之清海镇、日本九州大宰府三个对外贸易机构的差异比较与辽东部分唐代安东都护府与明代奴儿干都司的比较研究,对渤海与新罗关系的多面性一节也很有参考性。作者认为针对9世纪东亚贸易性质以“官商贸易”代替以往的非朝贡下的“民间贸易”(以及韩日学者的“私贸易”)说法,以凸显唐末东亚贸易的官方色彩的提法值得思考,清海镇、大宰府已经具备官方协调管理民间贸易的特征,与10世纪之后的税收性管理不同,因此这个概念定位也需要重新思考。

  • 1 四处观望 2021-04-15 14:14:08

    已发表论文与文章集。对中韩两国学术史很熟悉,几篇综述写得好,登载于澎湃的几篇收进来有些怪异,导致定位不明。

  • 2 双木成林 2019-10-24 16:52:47

    看到你们给六分我就放心了。

  • 0 Fal Conde 2020-12-15 17:14:28

    叫“唐朝与东北亚”或者“唐朝与朝鲜半岛”更贴切,对其他地区涉猎很少,更像是短文集的汇编

  • 0 李清厚 2022-01-22 15:39:57

    我为什么想不开来看一本论文集?

  • 0 ay 2023-02-24 18:38:09 北京

    题目托大了,《长安之东:唐代丝绸之路的延伸》颇有见识

  • 0 千寻 2023-11-09 16:32:45 湖北

    唐朝与周边关系的分析,但是没有新的观点,中规中矩

  • 0 Whatever 2022-04-24 21:20:19

    在东亚世界论、贸易机构与贸易圈(这一段是作者硕论原文)、安东都护府、新罗渤海关系等方面可资入门,学术史部分可当工具书。但收文类型参差(澎湃......),脚注混乱有错字,hmm。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