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 短评

热门
  • 16 Sokko 2019-09-14 16:11:51

    十三邀许知远采访唐诺 写台北最好是朱天心古都 又没忍住又买来看了 前年读过三十三年梦 今天看还是不喜欢 说话啰嗦 掉书袋 太自我 难道也是因为南北差异的原因么🤔

  • 11 铅笔后面有橡皮 2019-03-08 21:44:24

    烈日当空照得你一无所觉,心脏太新,血管够韧,汗水湿透前胸后背都未有任何异味,那时天人还未五衰,你是四条大桥桥头四时不动如清凉地的巡旅僧,心如止水。

  • 10 南云禾Dagny 2019-11-11 19:55:03

    匈牙利之水是真的好

  • 2 列那 2024-07-18 17:26:19 广东

    最喜欢的是帝凡内的早餐

  • 3 夜半汽笛声 2020-01-07 17:05:57

    像是一场游荡,又像是一场有着孤绝背景音的独幕剧。

  • 2 Zzz 2023-12-06 18:57:30 广东

    想法很好,想把国族命运、城市脉络和私人记忆用漫游脚步和互文串联起来,但大部分篇目落到纸上,只是景观式的意识流和令人生厌的掉书袋。匈牙利之水倒是落实得不错,还有点她姐姐的意思

  • 1 cinvro 2023-01-29 03:30:42 美国

    人果然还是活在年轻时的记忆里的。《古都》一篇对于经历过殖民时代的台湾人来说可能有价值,但我实在忍不了朱天心精神分裂般的语言(一边是极致西化、过度展开的长难句,一边对风雅的古诗文进行疯狂的挪用),以及藏都藏不住的阶级虚荣心(「现在榕园的咖啡好贵,你在心底汇兑了一番,贵过你在其他国家所喝过的(只除了莱特盖的帝国饭店的蓝山)」。第二人称叙事、时空交错的平行蒙太奇或许是很像《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没错,但和故事内核中的「殖民」和「东方」元素完全地割裂了。她和唐诺大概都是我无法欣赏的那类文化人。

  • 2 不開花的樹 2021-01-03 16:49:18

    寫作功力比起她姐姐差了一大截,猶記得讀淡江記的暢快。反觀這流水帳一樣的碎碎念,毫無誠意的敘事,唯一精彩的部分發現全部都是引用。胡蘭成是誰的師傅都好,三姐妹出身怎樣的世家也罷,他人的名望掩蓋不了功底的硬傷,和柯裕棻的作品相比,這種文字簡直糟糕。

  • 4 风筝 2022-02-23 11:14:29

    我自认为朱天心写的不是小说,而是把平时思维片段时而冠以第二人称,时而冠以第三人称拼接在一起类似散文的东西,字里行间依然保留着她一贯的自我感觉良好和莫名其妙的矫情,在之前《三十三年梦》的阅读过程中,我已经见识过她自视甚高的一面。

  • 1 辰光只开一刻钟 2025-02-24 14:48:43 陕西

    《古都》还不错,前面几篇一个女性作家以男性第一人称叙述写的男本位故事,爹味太浓,该淘汰了。

  • 1 左叔 2019-01-01 21:35:47

    悲凉的底色

  • 1 沉山泥🐇 2020-07-12 16:41:59

    朱天心写小说没有朱天文那么意识流,但这种骆以军说的百科全书式写法真的很让人头疼。不过好在故事隐于叙述中,把感官情绪放到最大,故事情节成为陪衬。最爱《古都》,把川端康成名篇里的两位女主角引入故事,对比台北与京都,阐述文化的侵入与历史的荒诞。

  • 0 H2o 2020-12-31 14:12:09

    “威尼斯之死”戏谑中包裹一点点硬,“第凡内早餐”和“匈牙利之水”用不同的叙述语调讲故事,但同样又讽刺犀利又不乏温柔。“古都”在繁复的语言修辞、文本引用之下确实有非常直给的立意,但这立意本身是否足够实在足够深,暂时存疑。

  • 1 Sigma von Zeta 2019-12-08 12:21:48

    古都真心太难读了,最喜欢匈牙利之水。

  • 3 八妹 2020-02-19 22:50:52

    我可以说,我几乎没看懂吗!

  • 1 Scarlett S 2020-08-22 18:59:32

    以前觉得朱家姐妹的小说,天心的比天文的容易读,因为文字密度较低。但是这一本却也读得有些累了,非得字字句句仔细读才行。

  • 0 Kassy 2021-04-26 18:51:16

    有一种天气是你喜欢的,草木鲜烈,天空蔚蓝,阳光炫目,而你恰巧在空调凉飕飕的室内、车内或咖啡馆或临窗的屋里,便容易让人失去现实感,以为外面也是如此的气温,冷,再加上反差极大的光影,就以为自己置身在某个你想去或曾去过的国度。

  • 2 李松石Linden 2020-04-25 20:00:59

    有趣的叙述方式,陌生化的语言细节。“怨毒的老灵魂”形容恰当。

  • 3 明白吗? 2021-03-31 17:12:31

    坚持不下去,其实看第一篇《威尼斯之死》还蛮惊喜的,第二人称的虚构,时空的错乱,以及虚构和现实,甚至惊叹过好奇妙,怎么完成的。 可是到了后几篇,甚至于颇负盛名的古都,我的天,那种不好的阅读经验又来了,连篇累牍的字,每个字都认识,可是每句话都不知道在干什么,情绪思路进不去,遂——放弃 还是没有缘分啊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