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
副标题: 美国大迁移史
原作名: The Warmth of Other Suns: The Epic Story of America's Great Migration
译者: 周旭
出版年: 2019-1
页数: 560
定价: 98
装帧: 精装
丛书: 他山之石
ISBN: 9787514221435
内容简介 · · · · · ·
当生活无以为继的时候,他们继承了人们数百年来的传统,继续抗争下去——就像反抗英国暴政的清教徒一样,就像俄克拉荷马州风沙弥漫时,移居美国的苏格兰和爱尔兰人一样,就像没有东西可以充饥时,奋起反抗的爱尔兰人一样,就像纳粹肆虐时,不甘屈服的欧洲犹太人一样,就像在俄国、意大利失去土地,远赴重洋寻求更好生活的人一样。这些故事的共同点是,故事中的人物都面临走投无路的困境,虽然一万个不情愿,但他们仍希望到新世界开创更好的生活。他们和历史上那些前赴后继追求自由的勇士并没有什么两样。
所以,他们离开了南方。
20世纪的黑人大迁徙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它对非洲裔美国人和美国的意义不亚于南北战争中林肯解放黑奴,这次大迁徙重新塑造了美国的历史,不仅改变了北方,也改变了南方。它迫使南方人重新寻找自己的灵魂,并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当今美国的社会和种族面貌,都可以从这次大迁徙中找到根源...
当生活无以为继的时候,他们继承了人们数百年来的传统,继续抗争下去——就像反抗英国暴政的清教徒一样,就像俄克拉荷马州风沙弥漫时,移居美国的苏格兰和爱尔兰人一样,就像没有东西可以充饥时,奋起反抗的爱尔兰人一样,就像纳粹肆虐时,不甘屈服的欧洲犹太人一样,就像在俄国、意大利失去土地,远赴重洋寻求更好生活的人一样。这些故事的共同点是,故事中的人物都面临走投无路的困境,虽然一万个不情愿,但他们仍希望到新世界开创更好的生活。他们和历史上那些前赴后继追求自由的勇士并没有什么两样。
所以,他们离开了南方。
20世纪的黑人大迁徙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它对非洲裔美国人和美国的意义不亚于南北战争中林肯解放黑奴,这次大迁徙重新塑造了美国的历史,不仅改变了北方,也改变了南方。它迫使南方人重新寻找自己的灵魂,并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当今美国的社会和种族面貌,都可以从这次大迁徙中找到根源。
芝加哥、纽约、洛杉矶、费城……一个个美国城市因为南方黑人移民的到来发生了改变。经济、政治、音乐、体育,黑人移民的影响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祖父和祖母、父亲和母亲考虑再三决定离开,孩子的命运也随之改变,他们或许不需要去黑人的专门学校,甚至有机会进入大学,也不会再看到自己的父母受辱,免除不知何时到来的可怕私刑,但也可能和家人在拥挤不堪的阁楼里长大,在泛滥的毒品中迷失自己,丢失南方的传统又变不成北方人。虽然如此艰难,但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促使移民们跨越了许多障碍,让他们得以在陌生的土地上生存下去,甚至战胜了许多早已在那里生存的人。
不管个人的力量表面上看上去多么无力,至少大迁徙浪潮证明了个人决定拥有巨大的力量。“成千上万的非裔美国南方人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也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历史。”
伊莎贝尔·威尔克森的写作不仅掀开了历史的一角,同时也让我们跟随三位移民——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本来绝不会在历史书上留下名字——一起走过漫长、艰辛、苦恼、迷茫甚至混乱的旅程,为了追求自由和新生活前往完全陌生的新城市,只有道听途说的只言片语来做决定,他们没想到去改变历史、改变美国,他们想的只是为过好自己的生活去打拼,最终“拥有的每一天都是一种恩赐,每次呼吸都是上天赠予的礼物”。
他乡暖阳的创作者
· · · · · ·
-
伊莎贝尔·威尔克森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伊莎贝尔·威尔克森(Isabel Wilkerson,1961-),美国新闻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特稿奖的非裔美国人,也是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黑人女性;她还曾获得乔治·波尔克奖、古根海姆奖、全国黑人记者协会年度记者奖(1994年);现为波士顿大学新闻学教授。她的父母在大迁移中从佐治亚和南弗吉尼亚来到华盛顿特区,她在那里出生、长大。
目录 · · · · · ·
离开
大迁徙浪潮,1915-1970年
第二章‖开端
艾达·梅·布兰登·格拉德尼
日益积攒的不满
乔治·斯旺森·斯塔林
罗伯特·约瑟夫·珀欣·福斯特
繁重的劳动
觉醒
逃离
第三章‖涌离
他们在指定的时间到来
穿越边界
第四章‖更善良的女主人
芝加哥
纽约
洛杉矶
背井离乡
移居他乡
分裂
伴着他乡的暖风摇曳
约旦河对岸
并发症
奔流不息的河水
挥霍者
幻灭
巨变
不断成熟的移民
第五章‖巨变之后
他们离开的地方
损失
比起南方,他们更适应北方和西部的生活
救赎
或许,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生命中的冬天
艾达·梅的解放
结语
方法论札记
编后记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P7 从20世纪初期一直到中叶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南部的所有黑人家庭,甚至整个美国的所有黑人家庭,都要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黑人佃农拿不到自己应得的那份收益,打字员面临着失业的风险,种植园里的童工每天都战战兢兢,他们害怕种植园主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动用私刑,将他们吊死在橡树上。他们都深受种姓制度之苦,而这个制度就像佐治亚州的红土地一样坚硬,一样牢不可破。他们都需要做出抉择,他们当时的处境和那些渴望横渡大西洋或格兰德河的人没有什么两样。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股大迁徙浪潮就悄无声息地在美国各边境揭开了序幕。处于这股浪潮之外的人并没有接到任何警示,他们甚至都不了解这股浪潮兴起的原因。这股浪潮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牵涉其中的人们一开始也没有料到,它会对美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股迁移浪潮终其一生都没有停止。 历史学家后来将其称为大迁徙浪潮,这或许是20世纪最被低估的事件。这股浪潮是自发形成的,牵涉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它兴起的这段漫长日子里,发生了数以万计的热点事件,但媒体却难以真切地捕捉到这股浪潮的任何影像。 在60多年的时间里,大约600万南方的黑人离开他们世代居住的故土,为了一个难以预测的未来,迁徙到这个国家的其他地方。这次大迁徙浪潮成为一个历史转折点,它改变了美国城市的面貌,重建了美国的社会和政治秩序。它迫使南方人重新寻找白己的灵魂,并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这股浪潮之所以兴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在南北战争之后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而这次浪潮产生的影响,也直接推动了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的发展。 在这段时间里,相当一部分黑人离开弗吉尼亚州的烟草农场,离开南卡罗来纳州的水稻种植园,离开密西西比州和得克萨斯州东部的棉花种植园,离开剩余南方各州——阿拉巴马州、阿肯色州、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肯塔基州、路易斯安...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大迁徙浪潮,1915-1970年 -
P10 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留下了这次移民迁徙大浪潮的痕迹,众所周知的城市外观,黑人和白人社区的社会地理,房屋工程的推进,衣着光鲜的黑人中产阶级的崛起,白人移居郊区和郊区的城市化,这都是移民大浪潮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随着移民潮的到来,美国城市的语言和音乐开始受到蓝调音乐元素的影响,至今仍在我们的电视广播中占据绝对优势。如果没有移民大浪潮,一些人或许都不会存在,另外一些人则不会变成他们现在的样子。不管是诸如詹姆斯·鲍德温、米歇尔·奥巴马、迈尔斯·戴维斯、托尼·莫里森、斯派克·李、丹泽尔·华盛顿等著名人物,抑或是老师、商店职员、炼钢工人、内科医生等默默无闻的小人物,都是移民大浪潮的产物。因为父母或祖父母思虑再三后做出的离开的决定,他们孩子的命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移民大浪潮结束的时候,南方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所有白人专用的标志都被推倒,白人专属的学校也向所有人开放,所有人都获得了投票权。到那时为止,大约47%的美国黑人居住在南方以外的地方,而在移民大浪潮开始之前,这个比例只有10%左右。 “在大部分时间里,出走是唯一的办法,”研究20世纪30年代南方状况的耶鲁学者约翰·多拉德说,“如果表达不满的通道被堵塞,出走是一个人可以选择的最勇敢的方式,这也是他们为数不多的纾解压力的方式之一。” 到移民大浪潮结束的时候,北部和西部的城市无一不发生了变化。仅以芝加哥为例,在移民大浪潮开始之初,黑人的数量只有44103人(仅占全部人口的3%),到移民浪潮结束时,这一数量已激增至100万人。到21世纪初,黑人已经占到这座城市所有居民的1/3,比整个密西西比州的黑人总数还要多。 “这是在不可预料的时刻发生的一场自发运动。”麦克米伦说。 除此之外,这是这个国家的黑人在没有请求许可的情况下迈出的重大的第一步。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大迁徙浪潮,1915-1970年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他乡暖阳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Isabel Wilkerson

You have no idea how long this journey has been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This is am impressive work, taking me through the 20th century in America with long stories of three souther African immigrants. It reveals how they lived a struggling life down south under injustice and misery, how they made up their minds to move north,... (展开)> 更多书评 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Random House (2010)9.3分 57人读过
-
Brilliance Audio on CD Unabridged (2011)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尚不能在亚马逊买的新书 (全金属小棉袄)
- 好奇心日报的推荐书单2019 (Dao里个Dao)
- 冷门佳作(少于10人评论) (37°暖)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22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他乡暖阳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小朋友 2020-02-12 21:07:41
不管个人的力量表面上看上去多么无力,至少大迁徙浪潮证明了个人决定拥有巨大的力量。
18 有用 disguiser 2019-01-04 20:36:44
一开始还以为从宏观上剖析美国黑人的大迁移,没想到只是对其中三个人进行跟踪调查写成的纪实报告文学作品,有点失望,严重被书名误导,ps:各位书友,选书是个技术活,买之前一定要详细了解书的内容再下单,别花冤枉钱
0 有用 zizi 2022-02-10 13:13:41
看了三分之一看不下去了…
0 有用 Akhmato 2024-07-25 07:36:20 广东
DNF于100页,故事实在太flat了,好像在看高中生作文,过于简化美化,对话有种很强的伪造感(?)。稍微能维持我兴趣的是作者收集来的关于国内移民的各种报导,但是一回到三个移民的故事又乏味得读不下去。跟《二手时间》相比,阿列克谢耶维奇记录下来的是苏联人没有答案的叩问,而这本书读起来像是作者自己的想象补充而不是真实记录
0 有用 智术师 2021-12-16 16:48:41
内容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