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ridge over the abyss of the absence of meaning can take many forms: falling in love, ten-derness, collective creation, hallucination, and movement……Meaning is not a presence, but an experience.”
a very humanitarian concern with the abstraction constructed by the nonhuman, of both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spects, but still doubting the poetry part been too romanticized to deal with chaos
每次看讲当今社会的书都很难受。
一种新的脆弱和愚蠢非常普遍。在找到和试验自己的呼吸和时间性前,人已经被迫落入了迷幢的,技术自治的丛林,和身份政治的把戏,那都是无声的友好魔鬼。在“幸福”无处不在的时候,就很难再定义和找到幸福了。
竖立一种自己的伦理生活是更难且必要的事。
The knots tied by colonial violence cannot be loosed without trauma.
1 有用 Adieudusk 2019-01-12 11:10:17
虽然我不满意第一章讲诗就是过度、超越常规的简单看法,但是这本谈论当前世界的书实在很好看。看到最后一章作者猜测为什么地球上1%的人聚敛82%的财富,说这1%的人并非出于贪婪,而是他们已经看到地球无可救药,准备抛下99%的人类逃离地球了,所以需要这么多钱。又提到有人谈论怎样方便地干掉地球上40亿人-这些都是现在分崩离析暴力世界后面的一些东西。基本上作者很悲观,这世界没有希望,只是地狱,那么人活着唯一的意义就是:人和人亲近,人和人联系,人和人友爱,诗意地在我们的地狱生活。他是认真的吧😂
3 有用 Parrr 2019-05-18 06:00:27
相继读了Bifo的好几本。明显感到当他写到这一本时,心里应该是特别苍凉的悲观吧。在书末呼喊人和人之间的亲近体验,还有诗意地生活,我看着心里有点儿难受。
2 有用 倪湛舸 2019-04-16 07:03:53
又过了一遍talal asad的secular translations之后想起来手头还有Berardi的这本还有前头那本the uprising。奇妙的是Asad黒哈贝马斯时提到了Eliot的inspiration论(虽然我很困惑为啥大大不提柏拉图那条线上的possesion);中间讲sensible body的ritualistic displine又引了一次Eliot谈metaphysical poets,就是感性理性被强行分离之前的诗(我又困惑大大为啥不接着把Eliot的tradition and individual talent拿出来说discursive tradition);最后那章分析securitization大大彻底忘了谈诗(我开始狂呼Berardi,这是他的地盘啊!)
3 有用 Muraveinik 2022-10-01 23:13:41 四川
我收回原来评价他的话。这本书还是写得挺共鸣的。研究了他的生活,68一代,后来跟Gattari他们学习了一段时间。让这样一位老革命见证我们的时代也真是遭罪。不过老同志写的书反而都挺接近时代的,只是看了以后是真的抑郁,真的是不能呼吸。诗意的生活,生命的亲近,一阵剧烈的痉挛才能摆脱痛苦的制度……做不到啊,真的做不到。都能感觉到作者的无奈,想给他佬写封信,两个人一起哭一场了。
0 有用 Ruoooooo 2023-08-31 21:35:46 美国
补
0 有用 R 2023-07-07 22:47:39 浙江
其实还行,但对和瓜哥混的人最后是这副样子略感无语
0 有用 汤井 2024-01-31 21:22:19 广东
“The bridge over the abyss of the absence of meaning can take many forms: falling in love, ten-derness, collective creation, hallucination, and movement……Meaning is not a presence, but an experience.”
0 有用 ᏕᏕ 2023-10-28 17:14:08 荷兰
Baseless European liberal romanticism
0 有用 Adanta 2025-04-08 23:35:10 湖南
纯郁风。看得兄弟我喘不过气来。原来以为他佬要给诗歌赋予某些革命潜能,结果却是直接走向了否定与虚无的深渊。 面对充斥着算法治理、金融资本、特朗普主义的当下,我们只能如2017年的激进分子一样喊出那句口号:欢迎来到地狱。 还能做些什么呢?去对话,去拥抱,去爱,就这样吧
0 有用 一颗糖 2020-11-08 05:30:34
读着很顺 很简单 但有点不是我的兴趣点 说实话我对当下世界/政治 一点也不感兴趣
0 有用 Marine Florick 2020-02-28 23:50:23
a very humanitarian concern with the abstraction constructed by the nonhuman, of both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spects, but still doubting the poetry part been too romanticized to deal with chaos
0 有用 蟾宫 2025-01-03 20:09:03 马耳他
比韩炳哲略好。如果无法打败混沌就和混沌结为盟友,以诗去说出权力意志外的世界。左翼哲学家得出偏中间派立场的观点即经历世间的意义即是幸福,算尽力了。
0 有用 夜行帕丁顿 2022-10-23 01:51:20 奥地利
每次看讲当今社会的书都很难受。 一种新的脆弱和愚蠢非常普遍。在找到和试验自己的呼吸和时间性前,人已经被迫落入了迷幢的,技术自治的丛林,和身份政治的把戏,那都是无声的友好魔鬼。在“幸福”无处不在的时候,就很难再定义和找到幸福了。 竖立一种自己的伦理生活是更难且必要的事。 The knots tied by colonial violence cannot be loosed without trauma.
0 有用 Aphroce 2022-02-08 19:14:17
比佛写作中的跨专业方法论让我着迷,即颠覆学术正统又改变了功能上的可行性。诅咒与祝福同时发生,对当今人类社会的窒息感绝望,在诗歌里摸索着找回呼吸的方法,可始终没有解决方案。可诗人,创建那持存的东西。充满劳碌的人从而得以诗意地栖居。 (意外的收获是读的过程中会更好的理解荷尔德林和海德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