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从东亚古代的政治与教育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古代从汉代初步成型,至隋唐而完备的天下秩序,以及在此秩序影响下形成的东亚文化圈。此文化圈存在了一千多年,不仅对东亚各国影响深远,而且对处理今天的国际关系也深具借鉴价值。
甚是生硬.
实习时协助审读的第一本书~~ 一些问题的检讨还是很见功力的,譬如日倭和隋朝的关系。可能在于作者熟习日、韩两文,对资料掌握的较多。附录对《好太王碑》(尤其是傅馆乙本)的整理研究相信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國文化是如何在東亞傳播的,中國是如何調教棒子倭寇倆小弟的。
天下实为中国与四夷,而非现代概念的“国际”。天下是以中国为中心所构筑的同心圆政治秩序,从圆心算起,基本上分为内臣、外臣、不臣的三层次。内臣指中国本土,外臣为臣属诸四夷,不臣即是敌国者。借助礼的亲疏原理,展开讨论中国与四夷的关系,这种关系自汉以来至隋唐而完备。
很可能是华语学界讨论东亚最优秀的成果之一,读毕上、中编,就会理解朝贡/册封不足以概括中国的对外关系,但“天下”与“天下秩序”同样也不仅是想象,而是实际被投入使用的统治手段。述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东亚关系的演变,如秦汉之不同是由于封建的复活,魏晋南北朝天下秩序走向多元化与“外臣内臣化”等,颇为精彩。下编稍显简要不过可以另外参看高老师有关东亚教育的著作。至于参考文献,完全可以直接拿着用来补课。
拼命洗白……参考文献厉害了。
> 更多短评 6 条
> 更多书评 1篇
> 10人在读
> 35人读过
> 335人想读
订阅关于天下秩序与文化圈的探索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晓洛 2013-05-29
甚是生硬.
0 有用 半隐 2008-07-18
实习时协助审读的第一本书~~ 一些问题的检讨还是很见功力的,譬如日倭和隋朝的关系。可能在于作者熟习日、韩两文,对资料掌握的较多。附录对《好太王碑》(尤其是傅馆乙本)的整理研究相信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0 有用 涒灘 2011-04-05
中國文化是如何在東亞傳播的,中國是如何調教棒子倭寇倆小弟的。
0 有用 陈小憨˙Ꙫ˙ 2020-07-28
天下实为中国与四夷,而非现代概念的“国际”。天下是以中国为中心所构筑的同心圆政治秩序,从圆心算起,基本上分为内臣、外臣、不臣的三层次。内臣指中国本土,外臣为臣属诸四夷,不臣即是敌国者。借助礼的亲疏原理,展开讨论中国与四夷的关系,这种关系自汉以来至隋唐而完备。
0 有用 Whatever 2020-04-22
很可能是华语学界讨论东亚最优秀的成果之一,读毕上、中编,就会理解朝贡/册封不足以概括中国的对外关系,但“天下”与“天下秩序”同样也不仅是想象,而是实际被投入使用的统治手段。述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东亚关系的演变,如秦汉之不同是由于封建的复活,魏晋南北朝天下秩序走向多元化与“外臣内臣化”等,颇为精彩。下编稍显简要不过可以另外参看高老师有关东亚教育的著作。至于参考文献,完全可以直接拿着用来补课。
0 有用 陈小憨˙Ꙫ˙ 2020-07-28
天下实为中国与四夷,而非现代概念的“国际”。天下是以中国为中心所构筑的同心圆政治秩序,从圆心算起,基本上分为内臣、外臣、不臣的三层次。内臣指中国本土,外臣为臣属诸四夷,不臣即是敌国者。借助礼的亲疏原理,展开讨论中国与四夷的关系,这种关系自汉以来至隋唐而完备。
0 有用 Whatever 2020-04-22
很可能是华语学界讨论东亚最优秀的成果之一,读毕上、中编,就会理解朝贡/册封不足以概括中国的对外关系,但“天下”与“天下秩序”同样也不仅是想象,而是实际被投入使用的统治手段。述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东亚关系的演变,如秦汉之不同是由于封建的复活,魏晋南北朝天下秩序走向多元化与“外臣内臣化”等,颇为精彩。下编稍显简要不过可以另外参看高老师有关东亚教育的著作。至于参考文献,完全可以直接拿着用来补课。
0 有用 素舲 2020-01-18
拼命洗白……参考文献厉害了。
2 有用 晓洛 2013-05-29
甚是生硬.
0 有用 涒灘 2011-04-05
中國文化是如何在東亞傳播的,中國是如何調教棒子倭寇倆小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