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uried的书评 (31)

Ms Cellophane 2019-08-26 05:08:20

失败的革命各有各的失败

跑个题,看这本书前半段的时候我一直隐隐记挂着何伟他太太Leslie。Leslie跟何伟是同行,也是记者,何伟出了书,那Leslie呢?不会是忙于照顾幼小的双胞胎女儿牺牲了事业吧?不会是因为埃及社会对女性太不友好所以没法像何伟那样出去跑采访开展工作吧?一直看到何伟说他们俩在紧...  (展开)
2019-08-02 08:06:03

一本非常温柔感人的书

断断续续花了10天读完了何伟的这本新书。在他和老婆离开中国后,在美国生了一对双胞胎,然后举家来到埃及。他们于2011年10月来到埃及开罗,此时正是阿拉伯之春会后10个月。何伟这本书记录了他在埃及的五年,其中见证了从阿拉伯之春之后对未来一片乐观的态度,到整个革命破产,...  (展开)
猪头妖怪 2019-08-22 16:37:28

混沌之国的回响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开门见山地说,我喜欢何伟的这部新作,甚于他的“中国三部曲”。 对中国读者而言, “中国三部曲”里的描写对象和环境背景都再熟悉不过,新鲜的是何伟提供的那个局外人的视角;而在这部新作里,何伟带来了更多的东西:他要求我们跟随他的脚步,去往另一片甚至比中国还要混沌不...  (展开)
mindpixel 2020-02-17 17:11:39

跟随何伟,寻路埃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0621补充全文思维导图,见文末 一 在四大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这唯一的延续是政治、地理、经济、民族性格等多重因素合力的结果,但时间观也提供了一个思考维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子站在河堤上,将时间比喻成滚滚逝去的河水,这个比例反映出古...  (展开)
隐形的人 2020-04-12 16:58:08

“循环”与“永恒”中的不变永恒

何伟离开中国之前,我曾经见过他。当时是那本《行路中国》(Country Driving)的分享会,那是五六月份的光景,初夏黄浦江传来阵阵汽笛声。那个宁静美好的夜晚,他分享着在东部沿海驾车采访的故事,我也是在那次有些意外地得知了他即将前往埃及。后来几个月后他便动身前往了,在...  (展开)
一位少男 2019-07-28 16:38:32

翻译了一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个人爱好,仅做练习,请勿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住在这栋装饰着蛛网铸铁栅栏的楼房期间,我对它的历史一无所知。女房东也不知道这些蛛网装饰的意义,说自己也没有第一任主人的记录。其他住户也都不够年长,不知道这栋建筑是何时修建的。顶上的几层显然是后来加盖的,...  (展开)
luyao 2021-04-05 21:39:01

了解埃及社会的入门书籍

前两个月开始计划五月份去埃及的旅行(现在看来要泡汤了!),这促使一直犹犹豫豫要不要读英文版的我毫不犹豫地在法亚上下了单,顺带还买了英文版的《甲骨文》。 有好几年没有读何伟的作品了,中国三部曲是大学期间读完的,在他没出新作的几年间,断断续续看一些他为纽约客撰写...  (展开)
april 2019-05-29 12:11:54

生活在别处

Peter Hessler的新书看了一半了,看得挺慢的,一共30章,每天基本看一章。他离开中国以后就不习惯叫他何伟了,何伟像是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的一个人格。去年看恶魔奶爸的帖子才认识这位作者,去年底到今年初看完了他之前的四本书,那是97年到2007年十年他在中国的生活。而PH其实...  (展开)
hus🌈 2019-08-09 06:54:50

关于埃及,关于Peter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三年前偶然读到Peter写的country driving从此对这个在90年后通过peace corp来四川交流的作家新生了兴趣,一口气读完他的三部曲,包括后来的strage stones,再到偶尔的new yorker文章,可以说追随着他的脚步一刻不离,究其原因,不过是他用准确且犀利的目光描绘着与他生长环境截...  (展开)
ᕙ(⇀↼)ᕗ 2019-08-03 22:58:45

埃及问题

和何伟的其他作品一样,书中涉及的人物都是他所接触的埃及社会的普通个体。对这些人的观察,还是一如既往的体谅又尖锐。这种发自内心的真诚和谦逊在西方记者群体里并不多见。而对于人情世故的体察之深,即得益于他的态度,也反映出他的天赋。 和这些人有关的故事,大多曾专文在...  (展开)
路过蜻蜓 2019-05-09 15:25:11

不变的埃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07年,何伟离开中国,回到美国,2011年10月他来到埃及,那时候正好是阿拉伯之春发生的时间,穆巴拉克被推翻,当地经常爆发示威并发生当局发生流血冲突。 在去埃及之前,他便被告知,埃及十分停滞,不象中国这样日新月异,世界改变很多,但埃及基本什么也不会变,他想,也好,...  (展开)
theSkywalker 2024-05-31 11:45:19

卧游埃及

这么多年了,终于下了决心在今年把这本书看完了。相比起过去的作品都是围绕着更熟悉的祖国,埃及这个遥远神秘的国度显然有更多的新鲜感,前半本对埃及人均社牛P人国民性的不动声色的讽刺调侃令人莞尔。最爱看的就是把中埃两国人民性格行为方式的对比,从语言教材都能可见一斑。...  (展开)
momo 2019-10-28 16:29:23

在期望中失望

断断续续的读这本书有一个月,中间还去了趟巴基斯坦,今天全部看完。看短评里有读者说感动的想哭,我心想看这个都想哭,那读完甲骨文还了得。在这个阴霾的下午,写下这篇东西记录此刻的心情。 很喜欢读何伟的书,在他们一家去了埃及以后,还时不时的在网络寻找他的动向。关于Sa...  (展开)
爱上苹果pie 2023-02-14 10:06:58

The Nile is the timeline of the Egypt

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埃及不甚了解。南京博物院之前展示过埃及法老,印象最深的就是法老王朝在尼罗河上绵延了三千年,克利奥帕特拉离我们比距离首位法老的时间还要更近些,不得不承认埃及古文明比华夏文明要早很多。而对于近现代的埃及,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Peter Hessler通...  (展开)
伊恩ian 2022-04-13 12:26:42

The Buried 读书笔记(陆续更新中)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目前阅读了前三个章节,下面是一些读书摘要: 第一章 1,来自布朗大学的Laurel Bestock领导了在Abydos的考古工作,当时正值2011年1月25号,是阿拉伯之春的日子。 2,The buried中有已知的最早的埃及坟墓,还有最早的泥砖建筑,公元前2660年,在埃及当地,它的名字叫作Shunet al...  (展开)
笑笑遙遙 2024-02-20 08:08:19

革命中的普通人故事

本书描述了阿拉伯之春期间埃及社会的变化,但这本书的重点,就像何伟书写中国一样,是关于他在埃及这个革命时期遇到并成为朋友的人。 在他笔下,我可以看到每个生动的人,他的语言老师、垃圾收集员和他的妻子、同性恋翻译、经营第一家塑料回收业务的中国夫妇,以及作者遇到的形...  (展开)
几时 2021-09-08 15:33:26

A page-turner as usual

I became a faithful reader after reading his book River Town. Hessler's way of writing is so coherent and vivid that once you start reading, it is impossible to stop. He is outstanding at sewing the little things in life into a bigger picture, the little th...  (展开)
拇指儿 2021-08-24 19:44:24

跨文化者的谦卑

假期的尾巴终于读完了何伟Peter Hessler 2019年发表的长达400多页的新书The Buried。 书详细记叙了“阿拉伯之春”前后几年间埃及社会、政治、人民生活的变化。 作者最令人折服的,是在描写宏大话题和刻画小人物之间的行云流水:政治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穆巴拉克和穆斯林兄弟...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1条)

订阅The Buried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