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窗四纪》与《小窗幽记》(即《醉古堂剑扫》) (转)
文/许贵文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探讨晚明吴从先《小窗四纪》与《小窗幽记》(即《醉古剑扫》)之关系。
一 研究《小窗四纪》与《小窗幽记》,就是研究它与《醉古堂剑扫》的关系
清风先生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小窗幽记》的《前言》中,把《小窗幽记》考定为伪书。先生从版本学、目录学的角度,对《醉古堂剑扫》自明天启四年(1624)问世以后在国内外的流播情况,考镜源流,结论为:署名为陈眉公陈继儒著的《小窗幽记》,就是陆绍珩的《醉古堂剑扫》。此论甚确,可信据。同一时期,李斌《陈眉公著述伪目考》(载《学术交流》2005年第五期)亦考定《小窗幽记》为伪书,非陈继儒之作。我于2006年5月发表的《小窗幽记浅论》一文,用内证法从《小窗幽记》的内容与陈继儒同辈作家作品的关系、与陈继儒晚辈作家作品的关系以及同陈继儒诸书的关系,进一步论证了《小窗幽记》并不是陈继儒所著。综上,我认为,《小窗幽记》即《醉古堂剑扫》。因此,研究《小窗四纪》与《小窗幽记》,就是研究它与《醉古堂剑扫》的关系。
二 吴从先《小窗四纪》非陆绍珩《醉古堂剑扫》之仿作
认为吴从先《小窗四纪》(即《小窗自纪》、《小窗艳纪》、《小窗清纪》、《小窗别纪》)是《小窗幽记》(即《醉古堂剑扫》)之仿作的,有三种代表性说法。
其一,1935年,上海中央书店出版的襟霞阁主人平襟亚在“国学珍本文库”本《小窗幽记》“提要”中说:“本书为陈继儒先生手抄本,内容语语峭丽,字字珠玑,弥足珍贵,爰为刊印藉公同好。查坊间尚有刻本《小窗清纪》、《小窗艳纪》、《小窗别纪》,采取杂芜,选辑较逊,系后人仿效之作,非出眉公手笔。”
其二,1999年,吴言生先生在陕西旅游出版社《佛缘丛书序》中说:“明末文学家陈继儒名重当世,不但写了《小窗幽记》,而且还写了《岩栖幽事》、《安得长者言》、《模世语》、《太平清话》、《狂夫之言》等一批清言类著作,而倍受称誉。”又说:“明末文人吴从先,与陈继儒交往甚笃,所著《小窗自纪》书名即是受了《小窗幽记》的启发。《小窗自纪》中也屡屡称引、阐述陈继儒的观点。”
其三,2000年,罗立刚先生在他校注的上海古籍出版社版《小窗幽记》一书中说:“《小窗清纪》等皆为清人吴从先所著,显然是受《小窗幽记》影响之作。”他认为《小窗清纪》等是根据《小窗幽记》敷衍而成的仿作。
现在看来,这些关于《小窗四纪》与《小窗幽记》之关系的观点显然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小窗幽记》非陈继儒所作,而是《醉归堂剑扫》已见上述,因此,《小窗自纪》、《小窗清纪》等是不可能仿效《醉古堂剑扫》的。从书的出版时间来说,是不可能的。吴从先的〈〈小窗四纪〉〉是万历甲寅(1614年)出版的。其中〈〈小窗清纪〉〉、〈〈小窗自纪〉〉等单行本问世的时间可能还要早些。而〈〈醉古堂剑扫〉〉的初刻本是天启四年(1624),至少要晚出十年,说前者仿效后者是没有可能性的。
其次,吴从先的《小窗四纪》,《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有著录,〈〈提要〉〉中未有该书仿效〈〈小窗幽记〉〉(即〈〈醉古堂剑扫〉〉)的记载。其卷一百四十四 子部五十四·小说家类存目二载:
小窗自纪四卷艳纪十四卷清纪五卷别纪四卷 明吴从先撰 从先爵里未详。《自纪》皆俳谐杂说及游戏诗赋,词多儇薄。《艳纪》采录汉至明杂文,分体编录,踳驳殊甚。《清纪》模仿《世说》,分“清语”、“清事”、《清韵》、“清享”四门。《别纪》兼涉志怪,总明纪纤诡之习也。
其三,说“吴从先所著《小窗自纪》的书名即是受了《小窗幽记》的启发”,是没有根据的。考吴从先,字宁野,号小窗,嘉靖年间(1522-1566)延陵(今江苏常州)人。(一说歙县人。)平生潦倒,爱好山水,有游侠之风,与焦竑(1541-1620)、黄汝亨(1558-1626)、陈继儒(1558-1639)等文学名士交往甚密。喜作俳谐杂说及诗赋文章,所作小品文成就颇高,见识超群,“妙绝一时”。有《小窗自纪》、《小窗艳纪》、《小窗清纪》、《小窗别纪》,亦称《小窗四纪》,有万历甲寅(1614年)刻本。另著有《草堂诗馀集》、《茗说》、《书宪》。他如《拟合德谏飞燕书》、《金小品传》、《徐郎小传》、《顿子真小传》、〈〈姬虎传〉〉、〈〈香本传〉等,为香艳之属。(见〈〈明清清言小品〉〉、〈〈作家背景〉〉、〈〈语文学习·书宪〉〉等)
“小窗”二字与陈继儒无涉,乃是吴从先的室名别号。何伟然《小窗清纪序》说:“燕园,宁野之别业,小窗,燕园之别窦;清纪,小窗之别述也。”据此可知吴从先的号和室名以及《小窗四纪》书名中的所谓“小窗”乃是指他的别墅燕园之别窦。吴从先对“小窗” 二字情有独钟,在《小窗自纪》中有好几条清言使用过这个词儿。如:“石上藤萝,墙头薜荔,小窗幽致,绝胜深山。加以明月照映,秋色相侵,物外之情,尽堪闲适。”又如:“小窗偃卧,月影到窗,或逗留于梧桐,或摇乱于杨柳,翠华扑被,俗骨俱仙,自从竹里流来,如自苍云吐出。”(后一条被陆绍珩集入《醉古堂剑扫》)怎么能说“吴从先所著《小窗自纪》的书名即是受了《小窗幽记》的启发”呢?
其四,〈〈小窗四纪〉〉对陈继儒观点多有引用,但是惟独没有〈〈小窗幽记〉〉(即〈〈醉古堂剑扫〉〉的书名。这里应当指出,明朝人辑著的清言小品书,多数不注出处,而吴从先的〈〈小窗自纪〉〉则多数条目都标注出处。引用陈继儒的都在开头标明:“眉公云”、“眉公曰”等等,不胜枚举。《小窗清纪》卷前的〈〈采用书目〉〉中,明确列出有《陈眉公集》、《品外录》、《珍珠船》、《太平清话》、《安得长者言》、《岩栖幽事》等。而没有〈〈小窗幽记〉〉(即〈〈醉古堂剑扫〉〉)。因为吴从先与陈继儒交往甚密,眉公的这些书可能对吴有所影响。但是,说〈〈小窗四纪〉〉是仿效陈继儒〈〈小窗幽记〉〉(即〈〈醉古堂剑扫〉〉)则是无稽之谈。
因此这种说法是把〈〈小窗四纪〉〉与〈〈醉古堂剑扫〉〉的关系搞颠倒了。事实与这种说法恰恰相反。
三 〈〈醉古堂剑扫〉〉从〈〈小窗四纪〉〉中采录和使用了大量的条目和内容
1、《醉古堂剑扫》是博采群书之编著,不只是《小窗清纪》之仿作。
有的学者认为“《小窗幽记》(即《醉古堂剑扫》)实际上是吴从先《小窗清纪》的仿作”。我认为此说有一定道理,但不够确切。一是因为,从文体的角度看,陆绍珩编纂《醉古堂剑扫》的时候,清言小品作为一种文体已经成熟,精于此种文体的作家辈出,名作层出不穷,他不只是模仿《小窗清纪》一种,而是博采众长。二是纵观《醉古堂剑扫》一书,是博采群书之编著,是有明一代清言小品的集大成者。《醉古堂剑扫》全书1500个条目,均采自先秦至晚明的诗、词、歌、赋、文,包括对联、俗语等,重点是采录宋、明杂文小品。笔者初步考证,采自陈继儒《安得长者言》、《岩栖幽事》、《太平清话》、《读书十六观》、《茶董小序》等计约50条,采自屠隆《娑罗馆清言》、《续娑罗馆清言》计34条,采自洪应明《菜根谭》计约120条。还有采自吕坤〈〈呻吟语〉〉,曹臣〈〈舌华录〉〉等。而以吴从先的《小窗四纪》为最。
2、〈〈醉古堂剑扫〉〉采录〈〈小窗四纪〉〉之概说
陆绍珩在〈〈剑扫采用书目〉〉中明确列有〈〈小窗四纪〉〉。这是确证。但是由于该书条目中不注出处,对具体的采用情况初读此书者是不易知晓的。考〈〈醉古堂剑扫〉〉采自〈〈小窗自纪〉〉者计约120条,散见于各卷。
一是全文照录。共有70条。(例略)
二是摘录精华内容。多是根据各卷主题需要进行取舍。如〈〈自纪〉〉有一条云:“和冷香韵:幽人到处烟霞冷,仙子来时云雨香。霜封夜瓦鸳鸯冷,花拂春帘翡翠香。妆临水境花俱冷,曲奏霓裳月亦香。雪罥层峦山骨冷,花随飞浪水痕香。”〈〈醉古堂剑扫〉〉卷十二〈〈倩〉〉第109条作:“幽人到处烟霞冷,仙子来时云雨香。”又如〈〈自纪〉〉云:“前辈有云读诸葛武侯〈〈出师表〉〉而不惰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惰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惰泪者,其人必不友。夫如此方为真读书,今人非不日读可涕可泪之书,且看何人惰泪?固知忠孝友道之难。”〈〈醉古堂剑扫〉〉卷八〈〈奇〉〉第6条作:“读诸葛武侯〈〈出师表〉〉而不惰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惰泪者,其人必不友。”
三是以己意改原文。①,删除原文之出处,掩盖其原貌。此种作法最为不可取。对〈〈自纪〉〉中吴从先指明出处的,陆绍珩采录时一概予以删除。如〈〈自纪〉〉:“〈〈鹤林〉〉云: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回门花者不能绘其馨,绘泉者不能绘其声,绘人者不能绘其情。······”〈〈鹤林〉〉,指南宋罗大经所撰〈〈鹤林玉露〉〉。〈〈醉古堂剑扫〉〉卷六〈〈景〉〉第73条作:“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回门花者不能绘其馨,绘泉者不能绘其声,绘人者不能绘其情。”又如,〈〈自纪〉〉:“唐伯虎云:‘满腹文章难骂鬼,措身无地反忧天。’”〈〈醉古堂剑扫〉〉卷10〈〈豪〉〉第30条将“唐伯虎”删去。②,割裂原文内容,改易、增删个别字句,拼凑、捏合,进行翻造的条目颇多。如〈〈自纪〉〉:“雅乐所以禁淫,何如溪响松声,使人清听自远;黼黻所以御暴,何如竹冠兰佩,使人物色俱闲。”〈〈醉古堂剑扫〉〉将此条割裂开来。一作卷五〈〈素〉〉第33条:“溪响松声,清听自远;竹冠兰佩,物色俱闲。”删除两个“使人”。二置于卷三〈〈峭〉〉第66条与另三条拼凑为一条:“奇曲雅乐,所以禁淫也。锦绣黼黻,所以御暴也。缛则太过,是以檀卿刺郑声,周人伤北里。(案:此七句语本宋玉〈〈笛赋〉〉,〈〈自纪〉〉本此)静若清夜之列宿,动若流慧之互奔。(案:此两句语本晋·蔡洪〈〈围棋赋〉〉)振骏气以摆雷,飞雄光以倒电。(案:此两句语本南齐·张融〈〈海赋〉〉)”
〈〈醉古堂剑扫〉〉采自〈〈小窗清纪〉〉的目前笔者仅见卷六〈〈景〉〉之一条。其他及采自〈〈艳纪〉〉、〈〈别纪〉〉者均待考。
原文链接:
论《小窗四纪》与《小窗幽记》(即《醉古堂剑扫》)_许贵文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e93560100886m.html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