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记述了张国宝在担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期间,亲历的一些被称为世纪工程的重大工程项目的决策建设情况,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谋划和科学民主决策这些项目的过程。全书收录作者写给国务院的相关报告、给中央领导同志的相关建议和发表的相关文章共62篇,并配插了许多珍贵历史照片。这一时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走过的历程,这些文稿翔实记录和反映了这一时期辉煌的建设成就。收录的文稿全部为其自己撰写。这些文稿以历史真实为宗旨,生动展现了张国宝作为亲历者参与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及行业发展情况,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上海洋山深水港、首都机场扩建、杭州湾跨海大桥、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湛江钢铁工业基地、特高压输变电、金沙江水电开发等一大批世纪工程以及建设全国互联互通的统一大电网、...
本书记述了张国宝在担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期间,亲历的一些被称为世纪工程的重大工程项目的决策建设情况,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谋划和科学民主决策这些项目的过程。全书收录作者写给国务院的相关报告、给中央领导同志的相关建议和发表的相关文章共62篇,并配插了许多珍贵历史照片。这一时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走过的历程,这些文稿翔实记录和反映了这一时期辉煌的建设成就。收录的文稿全部为其自己撰写。这些文稿以历史真实为宗旨,生动展现了张国宝作为亲历者参与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及行业发展情况,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上海洋山深水港、首都机场扩建、杭州湾跨海大桥、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湛江钢铁工业基地、特高压输变电、金沙江水电开发等一大批世纪工程以及建设全国互联互通的统一大电网、城市轨道交通、天然气事业、新能源、船舶、汽车、钢铁、装备制造业等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决策论证建设过程及思考。通过对这些世纪工程决策论证建设实施过程的回顾与梳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实践总结了这些重大工程项目从动议比选争论到决策实施运营的曲折历程、宝贵经验和深邃思考。这些经验和思考对中国未来重大工程项目和关键行业更好地科学规划与决策实施,具有启迪借鉴意义。同时,本书从决策实施者的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关键重大工程项目进行纪实性回顾与总结,也具有历史文献价值。
作者简介 · · · · · ·
张国宝,男,1944年生,浙江绍兴人,历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正部级)。负责能源、交通基础司、工业司、高技术司、国防动员办公室工作。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兼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办公室主任,2008年兼任国家能源局局长。2003—2010年兼任武警黄金部队第一政委。曾兼任西气东输领导小组组长、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成员、首都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领导小组组长、三峡工程输变电工程国家验收小组副组长、宝钢二期工程国家验收小组组长、浦东国际机场工程国家验收小组组长。直接参与制定和推动实施了溪洛渡、向家坝金沙江梯级水电站开发,上海洋山深水港、上海外高桥船厂、长兴岛船厂、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国家重大建设工程。负责制定了船舶工业、汽车工业、软件产业、装备国产化等一系列行业规划和政策。...
张国宝,男,1944年生,浙江绍兴人,历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正部级)。负责能源、交通基础司、工业司、高技术司、国防动员办公室工作。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兼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办公室主任,2008年兼任国家能源局局长。2003—2010年兼任武警黄金部队第一政委。曾兼任西气东输领导小组组长、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成员、首都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领导小组组长、三峡工程输变电工程国家验收小组副组长、宝钢二期工程国家验收小组组长、浦东国际机场工程国家验收小组组长。直接参与制定和推动实施了溪洛渡、向家坝金沙江梯级水电站开发,上海洋山深水港、上海外高桥船厂、长兴岛船厂、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国家重大建设工程。负责制定了船舶工业、汽车工业、软件产业、装备国产化等一系列行业规划和政策。牵头制定了中国第一个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在国务院领导下,他还是中俄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缅原油天然气管道等国际能源合作的主要谈判者、组织者。曾任世界能源理事会副主席。2011年后任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低碳实验室主任。
目录 · · · · · ·
自 序
一、能源综合篇
西气东输工程决策建设始末
西气东输工程意义重大
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起步和发展
开启中国天然气时代
中国天然气事业发展之路
新能源决策
塞北布新局
“一石三鸟”的工程典范
加快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
中国能源变革之路
抓住历史机遇,建立中国原油期货市场
祖国内地为香港持续繁荣稳定提供能源保障
中亚天然气管道谈判及决策
中俄原油管道十五年谈判
中缅油气管道十年磨一剑
二、电力与新能源篇
西藏电力建设与青藏联网工程
西电东送工程的决策和实施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一个草根产业在中国的崛起
打造“风电三峡”
建设河西走廊世界级清洁能源基地
风力发电,功莫大焉
中国新能源大踏步走向国际市场
再为风电鼓与呼
庆祝白鹤滩水电站全面开工
特高压输电在争论中前行
关于我国发展核电的认识和建议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实践与经验
及早建设跨区域特高压输变电线路
世界规模最大的互联互通大电网是怎样建成的
三、交通运输篇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记建设青藏铁路的伟大决策
上海洋山深水港建设论证和决策
杭州湾跨海大桥论证中的小故事
第一个铁路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和修改
上海几个重大工程项目的争论、比选和决策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历史性跨越
以世界一流标准建设好首都机场扩建工程
拉日铁路决策往事
同江铁桥架虹霓
支线航空,大有可为
九寨沟机场建设争论和决策
舟山连岛工程
四、工业与装备制造篇
将我国建设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装备强则国力强
花钱买不来高端装备制造核心技术
装备自主化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汽车工业的喜与忧
我国机械工程学科百年的辉煌历程
发展海洋经济、开发深海能源和海洋工程装备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与思考
艰难抉择
走精品钢材之路
中国工业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决策往事
深入开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
中国靠什么解决14 亿人口的穿衣问题
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读傅志寰回忆录《我的情结》
五、民生篇
放长假决策始末
赣江风雪弥漫处——随吴仪副总理江西抗冰雪灾害纪实
汶川大地震10 周年祭——国务院四川前线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实录
瀑布沟水电站群体性事件和水利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出台
往事并不如烟
后 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第二,别的国家采用什么体制不是我们衡量体制和改革正确与否的标准;在电力体制改革中“一张网”还是“几张网”也不是电力体制改革正确与否的标准。衡量一个体制、一项改革正确与否的标准是看该体制和改革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与该国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就像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一样。而我们有些人习惯拿外国是怎么做的来批评我们的体制,尤其喜欢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体制为参照衡量我们的体制。但是美债、欧债危机的发生,美东大停电的事实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十全十美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实践与经验 -
10年时间,中国风电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产业,跃升到全球较领先的地位。“一是做大‘蛋糕’,二是引人竞争,三是推行国产化,使得这个行业获得井喷式发展。" 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更多要依靠市场力量。在起步阶段,政府一点不给政策、不给鼓励也是不对的,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市场,提升自身竞争力,这样才能长久地维持旺盛的生命力 一个行业在初期发展阶段国家应该给予支持,但这种支持最好放在科研或者税收上。其实美国也是这样,他们对风电的支持政策放在税收方面,不收税或者少收税,用税收优惠这种方式进行补贴,而不是直接给资金。如果直接给财政补贴,将来发展的规模越大,补贴的规模就越大,到一定程度财政也无法承受。所以我主张风电行业还是要走提高竞争力、提高科研水平、降低成本的发展之路。还有一点,就是把“蛋糕”做大,完全靠国家补贴是长久不了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新能源决策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筚路蓝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筚路蓝缕"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 9.5
-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二卷) 8.8
-
-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上卷 8.5
-
- 叶飞回忆录 8.8
-
-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9.4
-
- 从战争中走来 9.2
-
- 李光耀观天下 9.2
-
- 邓小平时代 9.3
-
-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第二版) 9.3
-
- 筚路维艰 9.5
筚路蓝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 更多书评 2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党政资治书目 (阿童木可乐)
- 霍公子藏书之经济学 (hots)
- 让阅读成为习惯(存档) (无心恋战)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 阿煦书单 (赵佰金)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筚路蓝缕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昨夜星辰昨夜风 2019-10-26 12:44:16
涉及面比较广,看得出来作者知识面比较丰富。遗憾的是本书类似于文章合集,信息量参差不齐,很多文章都是概括为主,点到为止,难以写出深度。
3 有用 怀沙why 2021-02-09 21:09:26
发改委官员的书,非常有格局和高度,让人知道高层是怎么运作和决策的。全书明里暗里吐槽,却只有两处点了名:蒋*敏和刘*军。汶川地震一章提了一句“在我之前,华能公司董事长李小鹏就已经到达四川救灾,但他突然接到工作调动的命令,提前返回北京了”。“白头到此同休戚,世味咸酸我亦谙”
3 有用 日森 2019-04-12 23:43:49
给四颗星,不为文采,为格局。
30 有用 伊卡洛斯 2019-07-05 17:35:19
改革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能不能解放生产力——用竞争发现价格,项目在质疑声中推进,做大蛋糕比政策补贴更有效。
3 有用 老地方相见 2020-03-29 04:25:48
致敬伟大发展建设路上的国民。//领导干部“文稿集”,两大好处:1.窥探高层决策幕布的一角,2.数据很丰富,历史上的情况很有价值。不足:毫无逻辑的拼凑,缺乏时间轴,前后重复可怕(重点是你先读几个核电不足4%,突然发现3.8%,然后章末尾一篇告诉你1.9%,大部分时间都是“今年”),问题是你不能跳过去,因为好处们藏在中间,把你难受的很难相信这有人校稿,出版前根本没读过吧,反正是领导干部反正知道是散装的... 致敬伟大发展建设路上的国民。//领导干部“文稿集”,两大好处:1.窥探高层决策幕布的一角,2.数据很丰富,历史上的情况很有价值。不足:毫无逻辑的拼凑,缺乏时间轴,前后重复可怕(重点是你先读几个核电不足4%,突然发现3.8%,然后章末尾一篇告诉你1.9%,大部分时间都是“今年”),问题是你不能跳过去,因为好处们藏在中间,把你难受的很难相信这有人校稿,出版前根本没读过吧,反正是领导干部反正知道是散装的。改掉这点绝对五星。//最近发现散集装的这个风气多的可怕,难怪有人只读日本写中国的。//有一条暗线—金融措施贯穿始终,咨询有个主角中国国际工程咨询。 (展开)
0 有用 打倒袋鼠 2023-09-20 06:24:04 浙江
阅读建设者的记录文字,真是畅快!
0 有用 空心豆 2023-09-14 21:53:43 江苏
当我们摁下开关电灯亮起,当我们拧开龙头水流流出,当我们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我们会感觉这一切如同呼吸空气一般自然而然,殊不知这背后是一大批人付出了怎样的心力和努力。 在自己角色转变的时期看到这本书真是恰如其时,至少让我知道我应该怎么做了,虽然我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没有什么影响,但还是要勤思勤做。
0 有用 临淄 2023-09-12 17:31:30 湖北
好书,我要再看一遍。
0 有用 铁岭托雷斯 2023-09-08 12:18:18 广东
书如其名。雕栏玉砌应犹在。
0 有用 littlemendor 2023-09-05 13:44:47 四川
顶层视角和思维方式,很有收获。改革开放后的回忆录,不知道还有没有类似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