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Visible Bruises 短评

热门 最新
  • 6 No memories 2020-03-28 00:05:30

    从典型案例分析到各种反家暴组织及其运行模式,和家暴背后深层次问题的反思,总之是一本美利坚的反家暴百科,读了能让蒋劲夫的脑残粉恢复理智。等翻译出来了,你们会喜欢!

  • 6 穿堂风 2019-09-04 06:55:45

    作者最后强行hopeful了一把。我还是很悲观。 现在有反家暴法很好,但是仔细想想施暴者的行为如果是在第三方身上,很容易就被会定罪了;但就因为是施加在亲密伴侣身上,包括警察、法院等整个系统都倾向于downplay暴力。 非常敬佩致力于帮助保护家暴受害者的人和机构。

  • 5 fugue 2020-09-18 06:12:55

    重要的议题,采访做的挺好。我实在喜欢不起来她的文风,很啰嗦,没什么逻辑,时不时会讲来回话或者扯一些无关的信息。但是讲家庭暴力的非虚构真的太少了,她提供的信息需要被更多的人了解,念及这点,又觉得忍着文字的不通达也值得读读。

  • 2 Vveronica薇 2020-04-28 07:59:27

    一周多时间读完这本书,作者是一位很会讲故事的journalist, 通过几个鲜活的例子和故事为我们阐明了这三个问题: 1为什么受害者不离开?2. 施暴者是怎样的人,他们可以被教育成不施暴的人吗?3. 现今(美国的)一线反家暴工作人员都做了哪些从政策方面到评估方面到合作方面的种种努力来去为受害者们争取权益,帮助她们建立新的生活和希望?作为一个咨询师,看完受益良多,也希望通过阅读,自己以后如果有来访者是家暴受害者的话,我可以有多一点的同理心和知识去支持他们。https://www.thehotline.org/2020/03/13/staying-safe-during-covid-19/ 分享美国反家暴全天24小时可以随时在线或者打电话咨询的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资源。愿每一个人都被善良对待。

  • 2 金牙驴 2020-11-19 16:14:42

    非常感动,并且因为负罪感而特别有力量。Everyone should bear this same guilt, both as a survivor and also as a member of the malfunctioning society who have failed to make it a little better for Dorothy to survive. 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跟狱警对峙之后的那段自省,希望我也可以更频繁地自省。

  • 1 抵挡太平洋 2021-02-09 13:26:23

    这种书才应该列为必备读物啊

  • 0 Baristina 2020-10-11 23:21:35

    关于亲密关系暴力最全面的一本书 读到familicide那章刚好看到网飞美国谋杀案 那个求死不得的虔诚教徒 希腊悲剧式惨烈

  • 0 摄氏233度 2022-01-25 16:16:43

    2022已读12: 年度十佳预定!这是一本关于家庭暴力的书,作者采访了受害者家属,施暴者,幸存者,相关防止家暴的组织者和介入者,从多个纬度向读者呈现家暴的起因,带来的影响,如何评估,如何阻止等。每起因家暴导致死亡的案例虽然细节上有些不同,但却可以归纳出一些固定的模式(一见钟情,经济贫穷,不让另一半接触外界,有孩子的束缚,跟踪,有过勒颈窒息等暴力行为等)。作者文笔流畅,让人感同身受,期待中文版。(都2019年的书了,中文现在还不出版吗!)

  • 0 2021-12-29 15:59:21

    太可怕了,以至不敢细读

  • 0 悖论入侵 2022-11-15 12:30:45 中国香港

    Focus on the logic behind abuses.

  • 0 花藏花 2024-01-23 12:15:03 美国

    英文电子书。DNF。没看出来太多的逻辑和条理,所以没感觉有什么insight。可能是因为我读得太不认真。

  • 0 左岸单行道 2022-05-10 13:43:51

    domestic violence eduction.

  • 0 timesawastin 2022-08-28 18:42:09 上海

    为何家会杀人。一边看一边回忆美剧《女佣》,可以说这部剧很写实了。书里揭露的现实让人绝望,但志愿机构、政府、警方做出的努力还是让人看到希望。

  • 0 Crimson Ray 2023-04-19 13:56:51 新加坡

    一本让想当然地觉得自己离家暴很远彻底改变观点的书,作者作为一名记者采访过家暴受害者、施暴者、两方的家属以及司法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用几个典型也轰动的案例提出问题:为什么受害者不离开?关于反家暴的立法和对受害者的保护现状又是如何?如何判断有家暴倾向的red flags?案例都是发生在枪支合法的美国,枪支泛滥是不是也是各种家暴死亡案件的因素之一?觉得作者很诚恳地希望自己的这本书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可以对推进反家暴起到积极的作用。

  • 0 wild alice 2023-04-27 23:40:02 上海

    2023年第2本书。作为一本分析记录男性打着“家庭”“感情”名号而对女性实施恐怖主义行为的书(别说什么家暴也有男性受害者,首先他们是少数中的极少数,其次这本书就是记录男性杀害女性的案例),我强烈推荐。看这本书,没有一刻内心是平静的,几乎每时每刻都是愤怒的。书的最后,作者说在美国,应对家暴的系统性沟通已经建立,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从轻量级行为开始预防,阻止女性被家暴致死。可是,在我看来,还差的太远,因为男权社会注定无法消灭男性对女性的暴力,仅仅只是降低致死率,让人觉得女人业太卑微了。

  • 0 安之若素 2020-06-28 09:19:20

    虽然讲的是美国的故事,但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读的一本书!

  • 0 saudade 2020-03-17 17:27:20

    穿插案例与研究数据,通过受害者、施暴者、受害者家属、警察、避难所工作者等人物个体不同的视角,剖析了家暴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更好的防止家暴严重化的发生。之前从未将家暴与terrorism恐怖主义联系起来想过,但是读了书中案例中受害者所经历的身体与精神创伤,觉得最严重的家暴真的和恐怖主义中的态势有相似之处。不要再问“为什么她没有离开?为什么她留下了?” 更好的提问方式是:“我们可以如何保护她?”

  • 0 beausourire 2019-05-12 09:53:25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與枷鎖 (16~17年 中國境內家暴導死638起 789名成人和兒童死亡 家暴致死超過1 人/day 大部分…為女性

  • 0 小桦桦 2021-01-21 13:21:22

    有空准备今年再读一遍

  • 0 AngelalaNan 2020-10-27 09:36:28

    看完了整本书之后,尤其看到那么多遭受家暴的悲剧之后,这个问题真的任重道远,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女性意识的觉醒是最重要的,当然社会各种相关机制、制度、法律法规、援助项目的建立也是刻不容缓。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