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个人觉得这篇很美:动物的故乡(加精)

夜之俄尔甫斯 2018-10-22 17:04:15

乌托镇不只是人类的村庄,而是动物的故乡。

走出乌托镇的人,当你想念那片土地,以前生息在村庄上的动物就一个一个跑出来,不停干扰着你的思维……

村庄里多的是牛、骡子、驴。马比较少,马是一种高贵的动物,它的志向和忠诚在战场上,在英雄的跨下。田地里琐碎的劳作只会埋没了它高贵的秉性,使它陷入平庸,甚至不如驴。

村庄人皆尽知的秘密是:牛眼看人要比正常人大得多,所以牛服人,以庞大之躯心甘情愿地供人驱使;鹅眼中的人要比正常人小,像一只只可以吃掉的虫子,所以鹅不怕人,见了人就直扑过来,狂妄地叫着要把人吞下去。这无知却无畏的胆量让人一直害怕鹅——人总是怕想法比自己胆大的动物。驴的眼睛看人最真实,它不小看人,也不会看大,却是斜眼看人,心怀鬼胎,边吃草边用驴脑子揣摩人的心思。

还有骡子,它是马和驴的杂交产物,高贵的马,落魄在民间,自降身段配了驴,生的叫马骡。驴配马生的叫驴骡。马骡高大,驴骡矮小。骡骡相配,却生不出后代,它是一块长不出粮食的土地。

总之,在村庄中,牛和骡和驴是最累的动物,牛是人情感中最可靠的牲畜,为人劳瘁一生。牛以它的忠厚、顽韧,能吃苦世世代代赢得人心,成为村庄人劳动伙伴的主体,家家门口都拴着牛。不能生育的骡子却有力气,天生是干活机器,没有天伦之乐的它一门心思只知干活。驴子的累是心累,因为它总是偷听着人的话,脑子思虑着人的事情。

村庄另外较多的动物是笨狗,村里人家家养狗,狗成为村庄生活的一部分。在村庄长时间的沉睡状态下,狗不会说话,但它什么都明白。相比人,狗更善于辨识对方的面部表情、肢体信号,还能判断对方做出某种动作的真实意图。

但是,狗也有失去智慧的时候,这里流传这样的一句话,就是“狗咬穿整齐衣服的”,狗少见多怪,看见的就是穿破烂衣服的,因此见了穿新衣服的,就觉得事情不正常。

整个乡村基本都养的是“笨狗”,这个品种的狗个头大、干净,最重要的是对主人绝对的忠诚。好汉照三庄,好狗看三家。它们看家护院,生人是进不了村子的。这些狗在村庄里的砖窑里、土场上、麦子地里成群追逐,嬉戏、撕咬、交媾,给这个静谧的村庄平添一些声响和生气。

村上曾有一只忧郁的另类的狗,它年轻时英勇地从狼嘴里抢下了村东头的邢老汉的小儿子,小儿子当时和大人睡在晒麦场上,狼悄悄地来了,学女人嘤嘤呜呜地哭,然后突袭男孩,被这只狗拦路夺回。这男孩后来一辈子的小名就叫“狼剩”,长大后脖子上还留下狼爪的痕迹。

虽然救下了人命,被邢家的人当做恩人,不再当做畜生。但奇怪的是,这狗却一改以前的骁勇、凶悍,变得暮暮腾腾,迟迟疑疑,毛色干涩,动辄嘤嘤呜咽。

村里人都说,狗被狼摄去了魂。它经常低眉顺眼,满眼泪光盈盈地走出村庄,忧郁地站在村边的地里,迎着夕阳,失神落魄,一站半天。

这只在白天里低着头在厕所找屎吃的狗,被小孩追打着仓惶逃窜的失魂之狗,一到晚上,却蹲坐在高处的土丘上,仔细舔干净自己的脸和爪子,理好自己杂乱的毛。然后,头朝上,对着月亮,旺旺地空洞地叫,月光一样干净神秘的长吠。

终于有一天,邢家的人在废弃的砖瓦窑一处荒僻的草窝里找到了安详死去的它,人们从他的肚子里取出了昂贵的狗宝。

村庄在夏季也有蛇,村庄人不叫蛇,叫“长虫”。村人相传,树荫下的三岁小孩曾经捏死过一条小蛇。三岁小孩睡在树荫的凉席上,父亲正在碾麦子,母亲在厨房忙乎,一条蛇爬上了凉席。三岁小孩的手只有两种状态,一是摊开一是攥紧,他攥着冰凉的蛇,以为是母亲的身体,越攥越紧,最后竟然把这条小蛇攥死了。

村西头的沟里还有成群的野鸡,野鸡的多少与年份有关,哪一年雨水多,第二年的野鸡就少。原因是野鸡幼崽最怕雨水,这雨水会呛死尚未在雨水中学会呼吸的它们,同时野水也会冲了野鸡的蛋,让野鸡无蛋可孵。

村上曾经有一只大奶羊,当时邻居高家富贵的小儿子病恹恹的,走路摇摇晃晃弱不禁风,差点夭折,富贵就从西山里买了这只羊来。十三岁的他不上学,每天的任务是牵着山羊去田野里放,他一拐一拐,右手提着一个大的搪瓷茶缸,时不时地钻到羊肚子底下挤奶,白的发蓝的奶嗤嗤地射进空洞的搪瓷茶缸里,形成一个黏稠的漩涡,这时因为长久地弯曲着身体,他小而苍白的脸盘会散发出一丝血色。然后,他就站在野地里,喝得很贪婪。就是这只和善恬静的羊,这只眼圈湿润眼神平平静静,温温柔柔的羊,硬是把一个差点夭折的男孩养成了一个高大威武,雄赳赳的大男人。他最后当了兵上了军校,成了一名团级军官。当他回到家乡在田野麦茬地里转悠时,他是否是在寻找让他喝了整整三年奶的羊呢。

村庄的另外一种小动物,是虱子,因为缺水,那个时代村庄的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长着虱子。

人人身上长虱子,所以互相不见怪不嫌弃,平等友善。

关于虱子的经典镜头是村上的光棍老田,他总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靠着大场的麦秸积子上捉虱子,边捉边笑,很陶醉地笑,这是一个老人在晚年的暖阳下最享受的娱乐。

关于虱子最触目惊心的回忆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经常轮流给我们农村的学校做报告,报告中最精彩不是与敌兵的战斗,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记忆之中最清晰的却是那个特殊年代的虱子。他说当时红军战士虽然缺吃少喝,但是身上虱子却挤堆生息,每逢休息,战士们就脱下衣服用一块石头垫着砸,噼噼啪啪砸完了,另一块青石的一侧也就被斑斑点点的血迹染成了红色。

村庄在长满虱子的年代,物质清贫生活简朴而情感丰富友善,在文明到不长虱子的年代,村庄的人的脑子里却长满了虱子,时时不得安宁,都寻摸着抛弃自己得心应手的土地,走出去。


赞
转发
回应 查看所有回应

> 我来回应

> 去泼烦(精)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准确地说,它就像高原臃臃肿肿的褶皱里被遗忘的...(夜之俄尔甫斯)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