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定一战 短评

热门 最新
  • 101 虫虫 2018-12-17 16:44:09

    希望美中关系成为和平解决自身问题的第五个案例,而不是导致战争的第十三个案例。

  • 64 xvcangcang 2019-03-09 22:57:13

    封面是希腊黑像画法大师埃塞吉亚斯在陶罐上画的爱阿斯和阿克琉斯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刚巧在看剑桥艺术史第一册🙈

  • 39 鎮長 2018-11-29 18:27:56

    翻過。簡單來說,彼此要互相了解,然後避免零和,最後先管好自己家務事,就可以和平共處。結案。

  • 52 这里 2018-12-22 13:06:05

    我觉得作者写这本书的重点并非为了论证中美是否会陷入战争,而是为广大美国人民科普中国的。然而作为平时不关心时事政治的我,居然借此书加深了对国家的了解,看来我对国家的了解还不如一个美国人。

  • 20 -4⁰♨ 2019-03-12 22:47:05

    在一个夺人眼球的书名下我看到的是一章章似是而非东拉西扯的言说和毛料,间或推销一下自己和同事的事业。或许真要说的已藏在历史分析的逻辑里去了,但第二部分的“关系的近期发展”吞吞吐吐、第三部分的“各自想要什么”含含糊糊,给人一种“修昔底德木马,特洛伊陷阱,红杏入墙来草船借箭”的感觉。不过书中散落的一些零部件倒是值得放进收藏夹慢慢揣摩的。站在宇宙中唯一的这颗有机星球上,我想说:笨蛋,问题是馅饼!不是陷阱!!!

  • 11 天威 2018-12-20 16:42:43

    翻译质量很差,而且对目前的中美关系而言,除了书中提及的战前日美关系之外,其他关系真的没有什么参照意义

  • 8 鸟枪换炮 2019-06-13 22:02:20

    感觉就是起源于提了个概念就强行写了本为了销量既要内容劲爆又要两边不得罪的书。

  • 13 顺顺 2018-12-23 21:42:54

    【豆瓣鉴书团】我一直以为自己不适合看这种书,但没想到竟然有种停不下来的感觉。常常听人说中美关系,可是觉得自己很遥远,但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能在中国很好,能成为崛起国很好 有朋友问,你读得懂这种书吗? 我想说,没有什么懂不懂,而在于用没用心,我很用心地在读,所以很喜欢

  • 13 青衿不是青筋 2020-03-24 21:11:15

    根据我的方法论,这样的研究就是伪科学。我们要时刻警惕滥用结构主义的荒唐研究。

  • 9 战斗时代 2019-07-22 18:31:29

    书一般,但我觉得中美之间一战基本是肯定的。问题在于某方内部有通过对外战争来解决内部政局危机的动机。

  • 10 阿丁丁 2019-05-14 10:59:06

    牢记五种可能引发战争的条件,南海摩擦,台湾问题,第三方挑逗,朝鲜问题,贸易战升级。然后做好完全准备。

  • 11 The Chosen One 2020-07-09 15:59:14

    秦晖: “我觉得格雷厄姆·艾利森是一个很蠢的人,甚至我也怀疑他是不是读过修昔底德的书。” “但这个人在zhong guo很受欢迎,因为他的讲法符合了一些人的愿望,现在我们就是想把zhong mei关系理解为老大容不下老二。我觉得这个说法不能说全错,因为老大肯定不希望老二超过自己,但是把它作为主要的因素用来解释zhong mei关系肯定是不对的,扯什么文明的冲突当然就更不行。” 我:“什么鬼乱七八糟的。我若要看历史,还需要看你这本破书吗?”

  • 3 王广涛 2019-03-04 09:30:36

    写了一篇读书笔记,有些观点可以用在新论文的写作上。

  • 6 yusen 2018-12-26 23:15:37

    对当代美国高官怎么看中国的一扇很好窗户

  • 4 经济人读书会 2019-04-09 21:46:13

    修昔底德陷阱,在中国已是个耳熟能详的词。看完Graham Allison的书,惊诧之余,颇有感慨。惊诧的是,作者总结的16个崛起国与守成国之间修昔底德式的结构性对抗中,14个最终以“不宣而战”或“擦枪走火”而告终,这概率数字看起来真的冰冷。感慨的是,对于这样一个涉及中美命运的重大命题,书中频频引用的却是陆克文和李光耀等的洞见,中国的专家学者基本上缺席了(除了引用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之外)。更加感慨的是,作者提出这个概念之后,中美关系竟然完全朝着这一面向在迁移,说一语成谶似乎也不为过了。当然,这应该不是作者的错,他只是提出了一个经验观察而已,那究竟又是谁的无心插柳或蓄意而为呢?这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也许无解的问题。

  • 4 espionage 2018-12-24 17:03:01

    美国人视野和角度。提出应用历史,对中国外交特性有所掌握,但深度不足。16个案例仍有局限,对中国跟随德、日脚步的假想考虑因素单一。附录2承认案例文件不够全面,基于研究探索目的有参考价值。印刷错误:1.推荐序 p5,注释1中引号问题;2.正文 p73,1948年禁运令应为1941年。

  • 6 尼克维嘉 2021-02-28 18:46:44

    拥抱熊猫派既不懂美国,也不懂中国、苏联。可怕的是这帮呆毛垮特还不讲逻辑,更可怕的是书中真假掺杂,如果任何开明人士想了解两国,读这东西会让他们进坑。 作者的论据可谓信手拈来(我有个很牛的朋友说),其中夹着左煤的私货。这人给谁当顾问谁倒霉,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 3 Chat Noir 2020-04-30 20:16:20

    作者无法想象到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 3 Die Katze 2020-04-23 13:27:31

    發生「隨機」性事件,大泡泡一下子爆了。

  • 3 慢慢走 2019-12-17 18:18:47

    渐入佳境,推演的有点意思。 “当国家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能为了真正的国家利益而采取行动时,这往往是因为其政府内部各方没有达成一致,而只能制定出反映各方妥协结果的政策,而不是因为某个连贯一致的高见。”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