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与真相 短评

热门 最新
  • 12 宁静的童年 2019-02-06 19:08:13

    对福柯来说,“真相”话语不是对现实的单纯反应、不是意识形态的理想化或规避、不是对现实的理性化处理,而是一系列自我治理的技术,形塑和改变着主体的体验~ 婚姻的去社会性,快感的降格,同性恋去爱欲化,婚姻的爱欲化,欲望作为对象的出现~ 1通过对最初性梦文本的分析,提炼出两个性伦理: a和社会关系的同构性。所以可以接受夫妻、主人对奴隶、年长男对年轻男,不能接受奴隶对主人、通奸 b主动性。只有作为主动插入的男子可以有好的性快感。所以可以接受男男,不能接受女女和女对男,因为女性不能插入,女主动就是反自然 2两个变化:对婚姻关系的过度推崇,打破了性与社会之类的同构和连续,社会地位男性与性主动男性分离,公私伦理机制分化;对快感的降格,主体的快感也可能被动化,当其被快感趋势时。主动性的主体化,表现为自我驾驭…

  • 16 LarryWho 2019-11-19 20:35:26

    支持翻译下岗

  • 10 zzcc 2019-04-24 00:48:08

    看到这个真相我就惊了,这是什么神仙?

  • 9 年方十八发如雪 2019-05-13 00:21:29

    内容五星,性快感的知识考古学,从大象的性生活讲到自我治理,套路依旧风骚;译文方面,仅专名而言就已经是大型车祸现场,得找英译本回过锅。而且诚心诚意的疑问,为什么是“真相”而不是“真理”……

  • 11 DivineHcx 2019-11-26 02:31:54

    被众人吐槽的翻译,居然还得了第11届傅雷翻译奖,呵呵

  • 4 Anabasis 2019-06-02 09:12:30

    翻译水平的确一般,不如同系列其他几本。从序言开始,文字组织给人的感觉就不是那么绵密。

  • 6 hecatequattro4 2020-02-26 00:00:45

    翻译实力降低阅读体验感…

  • 1 罗西载夜 2019-02-09 22:08:11

    1981年2月4日,福柯成为一个理解主体性的锚点

  • 1 མིག་དམར་དོན་གྲུ 2020-05-12 15:50:48

    主体如何建构自身的问题。现实与话语的现实之间的张力建构了主体的体验。福柯把“性”作为主轴来探讨主体建构的问题,我们也能看到他对“主体哲学”(先验主体)的某种偏离。

  • 4 布洛 2021-10-03 02:27:02

    福柯完美展现其方法论的一本,简直可以说是福柯在手把手教你他是怎么做学术的,特别是最后几讲。 内容本身比较简单,揭示的是性话语从古典时代到罗马帝国时代转变的真相游戏。以同构性和主动性为核心的贵族价值体系,是怎样在哲学家手里变得和新的行为模式一致的。核心在于建构出自我技巧,把同构性拆成地位和关系两部分,把主动性变成自我驾驭,消灭欲望,而不是抑制欲望。 在这里出现了主体性与真相,这里的真相不是真理,而是真相游戏。在自我技巧要求主体去自我驾驭时,欲望诞生了,它成为主体要消灭的对象。真相游戏与主体性关联上,真相游戏的部分就是自我技巧,也就是自主体构建自己的步骤,即主体性。

  • 1 Vincent 2019-04-09 10:21:39

    围绕着性问题和生活艺术两大问题来探讨个人的主体性。主要内容包括对萨勒的大象寓言的解读,阿尔特米多尔对梦的解析,性的伦理觉察,婚姻伦理等。

  • 5 kanny 2020-01-20 15:14:30

    这样的翻译,太糟糕了!建议读英文版的,会顺畅很多!

  • 1 F 2019-02-12 13:37:18

    好看好看好看

  • 1 Desargues 2021-03-22 12:11:29

    福柯六星,翻译扣两星(

  • 1 長澤研一 2020-07-31 20:56:30

    套词太多了,翻译是个问题。

  • 0 通风口的床 2022-03-27 23:09:10

    其实译者看不懂不需要硬翻的。英译虽然流畅,但些许地方似乎也不靠谱。从《主体性与真相》到《主体解释学》,从欲望主体到伦理主体,放弃《性史》是顺理成章的。与之相对应,也从强调基督教的欲望解释学,到法律。

  • 1 社会正义武士 2022-01-25 22:41:20

    基本和性史第二卷差不多,多了一些福柯对于自己方法上的叙述。术语翻译问题上印象最深的是译者把pédérastie相关的词都翻译成了恋童癖。当看到“她是受人尊敬的恋童癖”和“你可曾见过恋童癖的狮子吗”的时候真的是笑逐颜开了。

  • 0 异乡人 2021-12-23 19:53:26

    福柯的真相不是逻辑形式的真假,而是关涉现实效应的话语运作,主体是如何通过这些说真的话语确立起不同的主体化模式的。一开始性行为是社会现实的隐喻,随后,婚姻成为性行为唯一被接受的场所,这其中对男性主体的伦理规范发生了变化,自我与自我的关系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希望翻译把拉丁语翻出来,不要大片大片直接放上去呀)

  • 1 螻蛄花 2022-06-01 19:02:53

    在古希腊社会具有同构性,因此主动性性关系被提倡,它与城邦社会建构关系才能评价好坏。然而到了斯多葛学派,性和家庭被视为了城邦生活的根基,因为它混合了城邦的延续、家庭的再生产和财富的累积,所以变得独特,社会由此开始不再同构。而到了基督教社会对古希腊的继承时,家庭便转变为一种独立的部门,并进一步推动了10世纪发生的规范(第三次变化)。在这里,福柯的分析重点指出的是从斯多葛学派开始相同的内容背后产出了不一样的真理游戏,话语并不仅仅是表征同时也行使权力。它使得一样的内容表达不一样的主体。从斯多葛后,新的欲望被生产,主体被更改。那个曾经的主动性主体转变为了一种可被治理的客体化主体,从而于是了基督教的问题。因此斯多葛是激进的头,它让并置的主体与客体有了先后顺序,改变了游戏规则。此外不是什么锅都是基督教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