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走向現代中國之路》為作者呂正惠用二十多年的時間,透過有系統的大量閱讀,並且儘可能走遍中國的每一個角落,沉潛思索與印證後的讀書心得,述說著他如何從書本中所知道的中國走向現在實際上的中國。本書就其主要目的來講就是要「重認中國」――重新認識中國文化的價值、重新認識中國革命的道路。
呂正惠,1948年生,台灣嘉義人。台灣大學中文系學士、碩士,東吳大學中文系博士。
台灣清華大學、淡江大學榮譽教授,重慶大學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著有《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詩聖杜甫》、《小說與社會》、《戰後台灣文學經驗》、《殖民地的傷痕》、《台灣文學研究自省錄》、《CD流浪記》。
呂正惠是在歷經七八十年代台灣種種變化以後開始找到接近中國的道路,但就像作者自己所說的那樣:他並不是因社會主義認同而接近中國,這與林書揚和陳明忠那些曾參與第二期台灣左翼運動的前輩先烈不一樣,這與陳映真和藍博洲這些受影響於五十年代白色恐怖的左派的人不一樣。呂正惠講的統一並不是以台灣走向社會主義作為綱領,而是以經濟主義的形式或文化崛起的形式爭取兩岸統一,但是讓利這條道路在香港或台灣都已經被證實行不通。問... 呂正惠是在歷經七八十年代台灣種種變化以後開始找到接近中國的道路,但就像作者自己所說的那樣:他並不是因社會主義認同而接近中國,這與林書揚和陳明忠那些曾參與第二期台灣左翼運動的前輩先烈不一樣,這與陳映真和藍博洲這些受影響於五十年代白色恐怖的左派的人不一樣。呂正惠講的統一並不是以台灣走向社會主義作為綱領,而是以經濟主義的形式或文化崛起的形式爭取兩岸統一,但是讓利這條道路在香港或台灣都已經被證實行不通。問題不是右派認不認自己是中國人,如果認繼續讓他們賺錢,而是這些人最真實的一面是親帝國主義非中國革命。糟糕的是現在主導統一運動的不是台灣左翼運動傳承下來的夏潮派系,而是沒有社會主義認同的民族主義統派。一九年末人間出版了由台社帝左和香港青年合寫的香港特刊,我只是想,如果陳映真在的話一定不會讓這件事情發生。 (展开)
很多都是老文。吕终究是中文系出身,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偏于感性。台版的文章比三联版少。
7.5/10:終於終於終於趕在約定前看完第一本,為什麼我的一天沒有72h啊啊啊啊;個人感覺是,閱讀難度確實不高,老文居多;序非常有必要仔細閱讀,提出的三大主題是他思索問題的起始點,還沒有總結感覺觀點的呈現是比較靈活的;好,誰幫我寫論文?
有趣的怪朋友,终究感到隔着一层。反省了一下,大概是「历史人」和「文学人」的不同——就算每个人都是历史进程的小小棋子,我还是冥顽不灵地觉得个体经验和情感有不可化约的意义。
> 2人在读
> 12人读过
> 70人想读
订阅关于走向現代中國之路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康一來 2021-02-06 18:28:29
呂正惠是在歷經七八十年代台灣種種變化以後開始找到接近中國的道路,但就像作者自己所說的那樣:他並不是因社會主義認同而接近中國,這與林書揚和陳明忠那些曾參與第二期台灣左翼運動的前輩先烈不一樣,這與陳映真和藍博洲這些受影響於五十年代白色恐怖的左派的人不一樣。呂正惠講的統一並不是以台灣走向社會主義作為綱領,而是以經濟主義的形式或文化崛起的形式爭取兩岸統一,但是讓利這條道路在香港或台灣都已經被證實行不通。問... 呂正惠是在歷經七八十年代台灣種種變化以後開始找到接近中國的道路,但就像作者自己所說的那樣:他並不是因社會主義認同而接近中國,這與林書揚和陳明忠那些曾參與第二期台灣左翼運動的前輩先烈不一樣,這與陳映真和藍博洲這些受影響於五十年代白色恐怖的左派的人不一樣。呂正惠講的統一並不是以台灣走向社會主義作為綱領,而是以經濟主義的形式或文化崛起的形式爭取兩岸統一,但是讓利這條道路在香港或台灣都已經被證實行不通。問題不是右派認不認自己是中國人,如果認繼續讓他們賺錢,而是這些人最真實的一面是親帝國主義非中國革命。糟糕的是現在主導統一運動的不是台灣左翼運動傳承下來的夏潮派系,而是沒有社會主義認同的民族主義統派。一九年末人間出版了由台社帝左和香港青年合寫的香港特刊,我只是想,如果陳映真在的話一定不會讓這件事情發生。 (展开)
0 有用 9 de Julio 2021-03-09 16:22:42
很多都是老文。吕终究是中文系出身,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偏于感性。台版的文章比三联版少。
0 有用 最近喜欢灰蓝 2023-02-20 21:22:24 北京
7.5/10:終於終於終於趕在約定前看完第一本,為什麼我的一天沒有72h啊啊啊啊;個人感覺是,閱讀難度確實不高,老文居多;序非常有必要仔細閱讀,提出的三大主題是他思索問題的起始點,還沒有總結感覺觀點的呈現是比較靈活的;好,誰幫我寫論文?
0 有用 Simonoth 2019-12-02 01:43:36
有趣的怪朋友,终究感到隔着一层。反省了一下,大概是「历史人」和「文学人」的不同——就算每个人都是历史进程的小小棋子,我还是冥顽不灵地觉得个体经验和情感有不可化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