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陈少文(陈虎),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博士后,香港大学法律学院访问学者,多所高校兼职教授。著有《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研究》(2015)、《心能转境》(2017)、《不激不随》(2018)、《刑事程序的深层结构》(2018),译有《吉迪恩的号角》(2010)、《审判故事》(2012)、《法律工具主义》(2016)、《穷人能否获得公正审判》(2018)等,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科研课题,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政法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 · · · · ·
法律人的世界观
我知道光在哪里
读着读着就老了
我有屠龙之术
快乐高于责任
伟大的生活都有无趣的阶段
常思本来我无,方知人生皆得
“学一行”就得“干一行”吗?
未选择的路
法律人的知识沙文主义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思想背后的利益
人在江湖,身要由己
作为知识生产机制的教与学
法律人的方法论
解释和辩护只有一线之隔
发现你的不爱
正确不等于妥当
从经验到经典
结构化做事是最好的时间管理
如何坚守底线?
我们怎样和父母沟通?(上)
我们怎样和父母沟通?(下)
如何读一本传记?
怎样选择一本好书?(一)
怎样选择一本好书?(二)
怎样选择一本好书?(三)
怎样选择一本好书?(四)
法律人的自处之道
因上努力,才能在果上随缘
碎片化学习是一种次优选择
如何进行“结构化娱乐”?(上)
如何进行“结构化娱乐”?(下)
当你摇摇欲坠时,别人早已倒下
真正的学习场景是日常
面向未来的决策
片面的真实等于全面的虚假
思想的回归就是进步
你可以脱靶,但不能没有目标
巧舌如簧又如何?
可不可以不勇敢?
法律人的专业之道
劝君多读判决书
你为何不会提问了?(上)
你为何不会提问了?(下)
你所说的,你自己懂吗?
追求结构的力量
网络是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什么才是有效的论证?
附录1:我为何选择成为一名法学教师?
附录2:少文老师的推荐书单
后记:得天下英才而不陪之
· · · · · · (收起)
我知道光在哪里
读着读着就老了
我有屠龙之术
快乐高于责任
伟大的生活都有无趣的阶段
常思本来我无,方知人生皆得
“学一行”就得“干一行”吗?
未选择的路
法律人的知识沙文主义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思想背后的利益
人在江湖,身要由己
作为知识生产机制的教与学
法律人的方法论
解释和辩护只有一线之隔
发现你的不爱
正确不等于妥当
从经验到经典
结构化做事是最好的时间管理
如何坚守底线?
我们怎样和父母沟通?(上)
我们怎样和父母沟通?(下)
如何读一本传记?
怎样选择一本好书?(一)
怎样选择一本好书?(二)
怎样选择一本好书?(三)
怎样选择一本好书?(四)
法律人的自处之道
因上努力,才能在果上随缘
碎片化学习是一种次优选择
如何进行“结构化娱乐”?(上)
如何进行“结构化娱乐”?(下)
当你摇摇欲坠时,别人早已倒下
真正的学习场景是日常
面向未来的决策
片面的真实等于全面的虚假
思想的回归就是进步
你可以脱靶,但不能没有目标
巧舌如簧又如何?
可不可以不勇敢?
法律人的专业之道
劝君多读判决书
你为何不会提问了?(上)
你为何不会提问了?(下)
你所说的,你自己懂吗?
追求结构的力量
网络是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什么才是有效的论证?
附录1:我为何选择成为一名法学教师?
附录2:少文老师的推荐书单
后记:得天下英才而不陪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学生对我说,老师,大家都能自由地发表观点,整社会呈现多种价值观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这一次的公共讨论不正是社会多元化的最佳体现吗?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啊! 这话总体不错,但你也不要教条地理解这些道理。多元化有两个可能的发展方向:一是多元化后通过协商形成底线共识(如通过这件事探讨如何强化整个社会的规则意识,这对当下社会尤其重要);二是多元化后导致社会撕裂。但是,如果没有一种机制帮助我们形成共识,则多元化的结果更可能是后者而非前者,因而福祸难料。很多时候,不要认为,出现了历史之因,就必然会出现历史之果转换的机制至关重要。 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这种通过公共论域的讨论凝结社会共识的转化机制? 你我都应该承认,其实在当下中国,暂时还没有。所以,这个时,你那句看似正确的道理放在这个语境下就有些不太妥当 第一,不是所有的言论都有公共价值。言论自由的真帝是思想自由。经过严肃论证的言论通过在思想市场上的充分竟争,并最终为社会凝聚底线共识,这是言论自由重要的价值所在。而如果一些言论仅仅是仇恨情绪的宣,根本无法与其他言论形成合力,并最终凝聚成有价的共识的话,最终只会加深社会撕裂,你可以去看看,任何一个国家,会不会保护这种仇恨言论。 第二,在一个尚缺乏公共论域(如严肃的电视政论节目、严肃的政经杂志)的转型社会中,所谓意见领袖、公共知识分子的作用更为特殊。一且在公共领域发声,他就应该为公共讨论尽力凝聚共识,并在技术层面提供不同观点的深入论证,而不应抓住公众情绪无限放大,将自己定位为分贝更高的骂街角色。反观这次网络论战,很遗憾,最激烈的言辞往往出现在这些意见领袖的文字之中,诚如位学者所言,我们的公知,公共太多,而知识太少。 前些天参加北大法学院一个教学会议,被人称为“左派”的强世功教授的发言内容让我非常感动。他说,作为北大主管教务的负责人,他不会按照所谓的立场标签决定谁能上...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正确不等于妥当 -
放弃一个你并不喜欢的东西,它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你能因此换取到别的什么东西。 放弃本身就价值。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未选择的路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写给法科生的信"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法律相对论 7.8
-
- 不激不随 8.2
-
- 三思而行 7.9
-
- 心能转境 7.9
-
- 傅鼎生讲物权法 9.5
-
- 刑法公开课 9.5
-
- 《民商法实务技能手册(第二版)》 8.3
-
- 艰难与希望 8.9
-
- 跨越 8.3
-
- 行政诉讼法(第二版) 9.6
写给法科生的信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后悔大一的时候不知道这本书,(后附)少文老师推荐的电影、书籍和文章
竟然已经有书友不约而同地列好了少文老师推荐的书单,哈哈哈哈哈。那我这篇就加上了电影片单和少文老师提到的/引用的/推荐的书籍和文章作为补充。片单和书目在本文最后。 关于选书,少文老师有独特的方法,以后再找关于历史的书和传记类的书,我会有意识地参考他介绍的方法。之...
(展开)

一本关乎“一般认知力”的书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这本书中的一些内容不止面向法律工作者,同样可以面向其他社科从业人员,许多话题都对一般认知力的提升具有启发意义。令我印象比较深的篇目为《快乐高于责任》《立场决定逻辑?》《历史之真与逻辑之真》《找到父母的真实需求》《结构化做事是最好的时间管理...
(展开)

那些法学教科书无法解答的疑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是陈少文教授给法科生答疑解惑的“信”(其实也包括少数老师),在结构上分为四块,分别为法律人的世界观、方法论、自处之道以及专业之道。第一部分“法律人的世界观”更多的是“如何面对和看待”的问题,如何面对不公(是否妥协)、行善以及想早日成名的心态,如何面对不... (展开)>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22)8.4分 206人读过
-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20)9.0分 17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麦读书单 | 麦读出品 (柳如婳)
- 法律 (特立独行的猪)
- 法学基础 · 阅读 (momo)
- 想读 (徐小凯)
- 我最爱的图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2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写给法科生的信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八爪🦑 2023-09-23 18:32:14 广东
多思考,在生活中也能学到不少东西。这本书还是挺好看的,涨了见识,醍醐灌顶~就差打通任督二脉了!!
0 有用 Earhole Master 2020-08-11 16:09:16
瑕不掩瑜
0 有用 wmwq2000 2020-05-07 10:42:26
有点苏力的风格,不错~
0 有用 飞天小天马 2019-09-30 19:40:14
刚刚听完,受益匪浅,之后要再补一遍书版
9 有用 酱酱土土 2019-01-19 16:50:44
如果你觉得不快乐了,就不要承担自己想象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