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与禁忌的述语论理 短评

热门 最新
  • 110 牧久音 2018-10-23 12:51:00

    就算讨厌我,也不要讨厌井上老师哦。

  • 24 倒理 2019-04-22 20:27:43

    书名已经把作品的主要卖点全部揭露出来了,井上老师的确在推理解答方面有独特的风格化处理,但阅读体验真是不算友好。(PS.吐槽一下千本樱文库,实体书拿到手后有一种迷之廉价感)

  • 25 迟与缓 2019-07-13 21:16:35

    相当厉害。第一次看到一本书有四个侦探,而且四个我都讨厌。读之前一直以为啃不动会是因为数理逻辑学,因为只看简介很像我会喜欢的设定,没想到人物互动踩爆我的雷区,两分钟一页阅读体验堪称灾难级别。推理小说我通常是来看后面那个词的,但这本到一半我的状态就变成只想看推理了。尽管最后的反转很惊喜,伏线回收完全没料到,但好感度经过350页的跳楼式下跌只能抢救到及格线。《命题逻辑》双关验算,穆夏画作,违和状态,矛盾发言。《谓词逻辑》亨佩尔的乌鸦,是与否之外的第三状态,领带的用途,双重误导。《模态逻辑》二段式结构,圣彼得堡悖论,三重解答,契科夫之枪。附本篇不可能犯罪谜面:死者被钝器殴打后遭绞杀,现场只有一人往返的脚印,有人作证不同时段看到双胞胎其一来回,双子中的姐姐双手受伤,妹妹在目击时间段都和主人公在一起。

  • 21 四眼少男 2019-08-24 20:43:22

    闷与困的催眠论语

  • 13 科学少女果冻妹 2019-02-07 19:54:46

    将简单的东西用复杂的形式包装起来,作者在故弄玄虚这方面可谓做到了极致。。。

  • 9 莱昂哈德 2019-01-02 18:23:43

    支持译者,可以想象翻译时经历的痛苦,但对于读者也是如此吧。如此故弄玄虚,终归是不喜欢

  • 9 AyanoAyu 2019-04-17 21:06:07

    安乐椅侦探的连作短篇集。作者用逻辑学把相对简单的诡计包装的非常有趣!千本樱文库的书中角色都真可爱啊。希望以后会有续作。PS:题材差不多的《灵机一动的机率》用经济学包装的推理和本书比的话,就完全是反面教材了。

  • 6 柳薦棉 2019-04-29 14:42:02

    译者翻译完之后一直建议我看看这本书,最近终于看掉了,看到最后一章一下子就明白了译者的意思。井上的一些趣味读起来和我的个人趣味不谋而合:精巧的结构、追求形式的多重解答、略带恶趣味的恋情、依托于某个领域的系列串联……在这本书里能看到我想写却写不好的一些东西,被井上以一种很成熟的方式展现出来。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单个案件的核心还略显单薄,但是为了整体的美感可以给五星。另外译者的努力也值得称赞,这本的逻辑学知识太复杂了,心疼译者。

  • 8 真慧 2019-06-12 21:03:58

    一星不是冲着作者,是出版社!!这本书,从64页到97页中间哪去了?被编辑老师您吃了吗?????这是推理小说啊!!我难道要推理中间这些页数的故事????!!还是说我要在当当送货时请快递小哥等我一下,我读完看有没有缺页再考虑收货??????

  • 6 Ellery 2020-05-27 13:26:09

    套着逻辑学的壳,本质上还是本格那一套。基本流程是把各种推理条件作为命题符号化,后套用逻辑学,但结果并不出彩。案子本身与逻辑学糅合的并不充分,一开始用各种逻辑学知识来论证,到结尾时却又靠着点破一个关键信息来解释诡计,而这又和逻辑学没什么关系,就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第一个案子就是个一句话谎言,一分钟推理水平;第二个案子,很俗套的身份诡计;第三个案子,这种无足迹诡计反正我看来比较无趣;结尾的回收可能也是因为这种看的比较多了,有点审美疲劳了已经。

  • 5 暗夜大佬 2019-04-21 19:28:21

    一共四章,竟然出现了四位侦探,作者还真有野心。最后一章将前面三篇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精彩的整体,这连作不错。逻辑演算的理论部分略显乏味。其他都还好。

  • 5 十一个石质抽屉 2019-05-21 22:26:52

    这个翻译怎么说呢……就是那种第一次的感觉吧,没什么不对的地方但就是很奇怪。抛开翻译不谈,这本书的结构和行文是很具有张力的,但问题在于赋予了主人公和侦探奇怪的、没有必要的属性,导致这种张力大打折扣……诡计比较水,但这无关紧要,因为小说的高潮点根本不在推理诡计而在于揭示出新的逻辑体系,当然这也使得高潮的进入变为了福尔摩斯式的灵光一现,从而直接拉低了整个小说的格调。总之是有神作潜力的作品,可惜作者处理的不太好,逻辑学的部分浮于表面,现在这样只能说是及格了。

  • 4 羽翗 2019-04-28 00:07:41

    秋彦大佬你是真牛逼

  • 7 Luka 2018-11-13 18:14:25

    最后一章的串联兼具了恶趣味与正统伏笔,其实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人物设定惹。

  • 7 路过小卢 2019-05-09 17:48:03

    用逻辑学专业知识来包装通俗的推理小说,确实是开创性的一种尝试,文中充斥大量的专业术语,作者也尽量用通俗的语言来作科普解释,这种想法是值得的。 不过这不是主要问题,问题在于用复杂的“论文”来解谜,故事本身的设计难度与精彩程度却无法与之相配。 形式与内容之间太割裂,质量不搭。扯了一大串,实际上核心并非必须要如此拐弯抹角才能解释。比起简单老套的诡计与逻辑链,一堆学术就只显得虚有其表。 我希望看到的是,必须要靠你引用的专业知识才能解开的谜底,而非这种写了150页篇幅,其中30页讲课,实际只需要5页就能解决的小谜题。 倒是最后一章的伏笔串联很有意思,完全意料之外。男女主人设魅力加分,关系与接下来的发展让人好奇。 翻译水平不错,有难度,但仍做得用心细致,叙事与流行语运用恰到好处,不会让读者产生什么不妥。

  • 4 kylegun 2019-06-02 21:42:42

    年上性感单身精英小姨子的三堂数理逻辑课,验算对决动机论花店大姐姐推理、管理学咖啡店女王师姐推理,契诃夫式神父侦探雪地别墅推理;将案件情境条件给命题化算符化后逻辑推演,用数学建模的噱头和轻小说的后宫式人设来掩饰想象力的平庸;给出的具体计算和附录也有点简约过头,缺乏数理背景的读者估计会觉得极不友善;考虑到文中提到小栗虫太郎,可能有致敬《黑死馆杀人事件》类“变格派推理”嫌疑,这种写法与其说是科普数理常识,不如说是将昭和时期“变格派推理”的胡言乱语臆想置换成了较为严谨的数学语言,只为创造一种“天书”观感?但勇于创新总是好的,期待在此类型基础上能演化出科普性更强和故事性更强的数理侦探吧

  • 5 流星飞绊 2020-05-31 16:15:46

    这实际上是一个披着逻辑学炫学外衣的多重解答作品。但炫学作品最忌讳的是炫学内容与作品本身的情节与推理毫无关系,就像本作一样,实际上把大段的逻辑学推演删除之后,从推理小说的角度而言,作品完全没有任何的变化,甚至还有倒数第二章这样一幅图就能解决的诡计,那晦涩繁琐的逻辑学讲演就显得毫无意义。另外,正如井上真伪的另两部作品一样,即使你使用了大量的逻辑学,但在多重解答作品中也无法百分百排除其他的可能性,那么这些炫学部分就更没必要存在了。

  • 4 空吾又市 2019-04-21 20:54:26

    如果有这种小姨我的数学成绩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差了(

  • 6 清醒 2020-05-23 17:06:04

    将本书看完,总的来说推理太弱了,说白了就是披着靠逻辑学推理的外衣瞎炫学。井上真伪的书以后不会再买了。 另外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词语的注释要放在每章节最后,放在词语所在页的下面那一大片空白不好吗? 而且这也太字大行稀了吧。书设计的太不满意了,封面倒是挺有新意。

  • 3 邡承轼 2019-07-17 17:00:19

    如果不是最后的伏线收回我可能只会打三星。作者创作这本书的思路很有趣,在传统的主打严谨推导过程的逻辑流推理的基础上利用真正的逻辑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补充与强化,使之无懈可击。不过,这样也许使推理的过程足够严谨了,但在我看来却并不有趣。也许会有人觉得这样的作品有趣吧,但对我来说,比起看侦探对着简单的案子进行高数考试解题般枯燥(对我来说)的解答,还是更喜欢那些过程没有那么严谨,但是却有着飘逸的推理切入点的作品亦或是那种比起逻辑更需要想象力的不可能犯罪——至少在我看来,这些都比这种高数解题式推理要来的有趣。而最后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最终章的伏线回收部分,女主角又出人意料地没有用之前那样的推理方法,而是用更接近“正常”的方式指出真相,而作者之后的作品也更换了侦探主役,也许作者也觉得这种写法终究不能长久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