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第一章 从南京大屠杀的发生看日军的战略时机选择——以日方思虑为中心的考察
一、选择战争
二、选择南京
三、选择屠杀
第二章 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影响及其国际传播
一、南京大屠杀的展开
二、大屠杀的后果和影响
三、战时各方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
第三章 南京大屠杀的“德国视角”——以德国外交档案为中心
一、“德国视角”的人员组成
二、“德国视角”的核心: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三、“德国视角”与英美人士的互动
四、“德国视角”与德国利益
第四章 “美国视角”中的南京大屠杀
一、“美国视角”的人员构成和留宁动机
二、“美国视角”的文本及其传播
三、“美国视角”的核心:大屠杀的真相
四、“美国视角”与美国利益
第五章 南京大屠杀受害者PTSD初步研究
一、PTSD概念的引入
二、南京大屠杀受害者PTSD诸症候
三、魏特琳个案
第六章 从南京大屠杀看中国抗战前途——南京西方人士的观察和预判
一、仇恨心态和抵抗意志的激发
二、日本国家形象的恶化和对中国的同情
三、中国抗战必胜的前途
第七章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南京大屠杀案”审判中的辩护及其“遗产”——以控、辩双方质证为中心的考察
一、辩护方对起诉方出庭证人和宣誓证词的质证
二、辩护方的证人、宣誓证词及控方的质证
三、松井石根的宣誓证词和质证
四、日本右翼对东京审判辩护方遗产的继承
第八章 死神面前的“不平等”——南京大屠杀期间国际安全区中国难民的内部分层
一、“特殊”难民
二、“普通”难民
三、异样的“平等”
四、中外人士的“不平等”
第九章 无尽的追问:史料的连环解读——以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爱德华·施佩林为例
一、第一重追问
二、第二重追问
三、第三重追问
第十章 历史书写中的“七个W”——以南京大屠杀史的书写为例
一、谁来书写
二、写什么
三、空间
四、时间
五、如何书写
六、为什么
七、为谁书写
第十一章 如何进一步深化南京大屠杀史研究
一、资料方面
二、理论方法方面
三、问题意识方面
附录
一、国殇永怀志难忘——写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80周年之际
二、从历史学家到历史亲历者:贝德士传略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 · · · · (
收起)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