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 短评

热门 最新
  • 35 敏锐帝 2019-02-04 01:11:17

    牵强附会的太多,是其一;史观过于单薄,是其二;习惯性的把历史往江南地区讲,是其三。这三条对一个学者来说,肯定是硬伤。

  • 19 您老朋友王狗熊 2018-12-24 13:41:05

    从物质遗存和流动着眼,书还是不错的,如果什么故宫、国宝那种二逼节目能讲出本书的十分之一就提高不少档次,另外矮大紧那种瞎逼逼的节目可以关停了,有空看看书不好么。

  • 19 维舟 2018-12-27 09:44:28

    从作者一贯注重的生产和消费入手,把握中国历史变动的结构。用语浅白,但新见迭出,颇能成一家之言。不过有几分历史决定论的味道,也相当的唯物主义,似乎这些历史变动中的向心力和离心力都取决于物质流动,思想观念、群体意识、文化认同之类都是附着其上的泡沫,遑论个别决策与自由意志。当然,为了突出新见,可能也不得不如此。

  • 12 辄馨 2018-11-02 22:49:27

    等不及想看《从神仙到祖先》的可以先从这本番外篇看起

  • 11 庚桑野 2018-12-26 21:16:53

    以物讲历史,是要冒一点风险的。钱穆先生在《历代政治得失》中提到,人事和制度是最需要关注的。通过一类器物推测出的历史,对于这个时代的风貌的复原,是管中窥豹还是盲人摸象,不太好评论。按照时间节点选取的文物,实际上他们的使用者的阶层是从统治者逐层降低到一般民众的。这样的话,呈现的社会阶层是有所区别的。

  • 5 Para 2018-12-24 11:21:41

    没想到“李将军”传奇的轮回串起了历朝兴衰。

  • 4 David 2019-01-11 20:29:23

    作为少见的文博科普题材,张公子的文笔还是很吸引人的。博山炉、东汉壁画让人印象深刻,秦、楚二国构建的“铜马体系”令人耳目一新,恍惚想到了不远处的布雷顿森林…但是像茶叶、蓝染布还是不够具象,瓷器本应是主角,茶叶却喧宾夺主,也没有过多探讨茶与瓷的关系,反而对茶马交易更感兴趣。尽管很精彩,但越写越跑题,甚至连文物图片也懒得放了。如果能够回归文博主题,瓷器和火器可以写的更出彩。

  • 2 sub rosa 2019-01-17 20:53:28

    非常适合过年回家送给小盆友们!辣么多彩页,这个价格真是良心了!

  • 2 五拙 2019-12-06 07:30:41

    有别开生面之处,也有武断疏漏之处

  • 3 阿道克 2019-03-30 22:59:15

    写物质生产和物质流动,更适合博物馆的人类学家。问题还是很多推断和结论比较草率了,即是是普及读物,把可能性变成肯定性也不太好吧。

  • 3 摸鱼居士 2019-01-19 22:15:11

    有几篇怎么有种知乎体的感觉_(:з」∠)_

  • 4 sweetxiao 2019-06-06 22:42:36

    很多东西都太牵强了,角度还算有趣

  • 0 子文东🤪👻 2019-01-28 20:05:04

    很好读又好看(彩页印刷质量很好)的一本书,从各个朝代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关系或审美取向的事物入手来谈兴衰,对“简明”的度把握得非常好,又在附注中穿插了一些参考书目可以用来拓展阅读,看得出非常用心。唯一的缺点是有些地方有点儿重复,可能是怕读者错过重点(为读者操碎了心的作者甚至在最后一章完整回顾了全书全部线索)。但这种拍黑板强调划重点的方式,的确让人看完不再那么容易忘了。作者辛苦了😂

  • 5 鱼夹肉 2018-12-23 19:58:13

    此书的内容和印刷字体一样,散。就单篇内容而言,更像是一篇篇头条号百家号那样的标题党。

  • 5 椒盐豆豉 2019-04-03 19:28:45

    同样是博物馆讲解员出身,张经纬讲故事的功力就比河森堡略逊一筹了,本书未读进去时稍显平淡。然而一旦接受了以消费和物质为线索疏通历史的这种设定,就打开了全新视角,行云流水地读完还不过瘾。干货比河森堡那本《进击的智人》多多了(那本比较好看 though)。现在搞得我想读北亚/蒙古史了,把自己破碎断裂的东西方文化印象串起来,友邻们有没有什么通俗读物推荐啊?

  • 2 一个马甲 2019-01-13 18:37:49

    有趣但是比较浅和泛泛而谈。

  • 3 小米 2019-06-30 15:16:36

    #2019第17本# 不是很readable,非百科全书面面俱到,面广又不深入,也不适合饭后轻阅读。主要是我没耐心吧…

  • 1 此生暂住于世 2018-12-29 21:45:13

    对不起,我没法给好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