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地带发展论(第二版)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南飞 2018-11-11 11:44:53

    本书介绍东南亚区域发展历史和发展动力,是王老师当年的博士论文。王老师是目前国内IPE的领军人物之一,其课也是旁征博引,本书并未能完全展现他目前的学术成果,但是材料掌握的扎实程度和数据考究的严瑾,还是很值得我辈学习,论文当如此。

  • 3 Duke_Luxemburg 2022-03-25 12:46:04

    世界体系视角下的东南亚发展研究,从区域的形成、世界地缘结构的变动、主权国家、经济结构和社会系统五个方面入手,全景展示了东南亚作为世界体系边缘地带的概况。王老师是国内较早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关注亚洲地区主义的学者,本文最后一部分“东亚国际体系何以可能”体现了其对地区一体化的关照。曾听闻王老师治下的IPE专业毕业门槛非常苛刻。正如布罗代尔形容communist是“反体系运动”那样,布罗代尔-沃勒斯坦为代表的这一支IPE学派力求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治学模式,学术传承精而窄,研究作品少而厚,在当下学术流水线化的潮流中也是一种“反体系运动”吧。

  • 1 不顾。 2021-12-17 19:29:52

    作为期末论文参考书还是很合适

  • 0 Ludmilla 2022-09-15 21:40:33 北京

    4.5 数据确实很扎实,讲经济的几章很受用。

  • 0 Polestar 2023-10-31 15:20:12 湖北

    作者的核心观点就两条:突出东南亚区域历史演进的独特性;突出区域外因素对东南亚区域历史演进的影响。这本书严格意义上讲作为知识普及的作用更大,作为入门者快速了解东南亚的背景知识很有作用。但问题在于,这本书写的太像教材了,和海外东南亚研究的成果比显然有不小的差距。

  • 1 BLZY 2022-01-07 22:19:26

    11.7-1.7//本书将东南亚的发展与世界体系的进程相结合分析,东南亚的发展不仅与世界地缘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紧密联系,也和自身所处的区域体系变化息息相关。东南亚在独立后主要面临疆域与疆界、工业化产业布局发展、以及社会系统重建的问题。总结来看,东南亚国家战后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外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投资和市场,即便在东盟自贸区和东盟经济共同体等努力下,比起内部往来,东盟国家贸易和投资的主要对象仍是域外大国。冷战后东南亚面对全球化区域化,以及世界体系的变革趋势,力图通过在功能和成员国范围上不断优化的“东盟方式”来提高自身在东南亚乃至东亚地区的独立性和话语权。然而“东盟方式”自身的脆弱性、两面性和复杂性也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来,与各国间的分歧差异一同成为东南亚区域一体化最大的障碍。

  • 1 (ˉ▽ ̄~) 2020-10-11 15:06:47

    那时候的博士论文和现在的博士论文评价标准真是太不一样了。。。如果现在按照这样的章节安排内容,恐怕毕业有点悬

  • 0 蓝色的天 2020-12-25 19:43:36

    概括归纳总结能力一流,数据扎实

  • 0 墨竹 2019-05-19 17:56:06

    资料很详实,数据工作扎实。对二战后日本的东亚秩序分析的是比较好的,也可以用于理解如今的东南亚国家与日本的密切关系。从结论上来看,作者似乎想要把东南亚归为东亚体系的一部分,他认为自古以来东南亚国家与东亚国家联系密切,在近代以来的东南亚的世界秩序中,东亚国家占据重要地位,这个特点不仅过去是,在将来也会延续下去。有个问题就是感觉作者着墨较多的是经济联系,自然得出结论东南亚国家是东亚世界秩序的一部分,但是从其他角度看的话,印度以及东南亚国家自身的定位都与此有所不同,或者认为其自成体系。

  • 0 垚垚 2022-03-03 15:29:13

    果真我过去的书都没有白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