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的笔记(39)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天狼十三 (雪上狼踪或痕迹之场域)

    (VII,434)同样的说法也适用于上帝。上帝内部的意识开始于他与自己分离,自己与自己相对立。也就是说,他在自身内有一个高级部分和一个低级部分——这是我们通过“潜能阶次”概念指出的情况。在仍然无意识的状态下,上帝虽然在自身内拥有两个本原,但并没有把自己设定为其中任何一方,亦即没有在其中任何一方那里认识到他自己。伴随着意识的开端,这个认识出现了,也就是说,上帝把自己(部分地)设定为第一个潜能阶次,设定为...

    2023-11-29 06:14:17   14人喜欢

  • Walt (事必躬亲)

    VII,447 Aber, wie gesagt, im Ganzen ist hier nur die erste Potenz A = B. Und wenn auch aus der Natur selbst das A² emporgehoben wird, so entsteht es doch erst an der Grenze der Natur im Menschen. 先刚老师翻译成“边界”不合适,因为界限并不出现在边缘(Rand/Peripherie),而是出现在核心位置。或者说,边缘和界限本就没有关系。翻译成“界限”就好了。 思考界限的人抵达了思想的中心。德国古典哲学尽管不是...

    2021-07-11 16:44:31   5人喜欢

  • Walt (事必躬亲)

    德语原文360页附近 永不露面的残余物 der nie aufgehende Rest=除不尽的余数

    2021-05-24 11:49:14   4人喜欢

  • 飞天小歹徒

    (VII, 430)上帝的[自身]限制或屈尊这一行为是心甘情愿的。因此除了上帝的自由之外,世界没有别的解释根据。唯有上帝自己能够打破他的本质的绝对同一性,随之为一个启示留出空间。当然,一切真正的,亦即绝对的自由又是一种绝对的必然性。因为对于绝对自由做出的一个行为,不可能提出任何进一步的根据;它是这样的,因为它就是这样的,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绝对的、就此而言必然的行为。通常说来,人们仅仅认为,有选择的地方...   (2回应)

    2023-09-01 16:50:28   2人喜欢

  • 飞天小歹徒

    谢林的19世纪德意志乡村睡前故事之「人类补不完计划」: 上帝之爱,是逻各斯之爱,即范畴化-分类学完成归档之爱(即:分类,随后又补完)。爱乃普遍意志。 混沌之恶,是个体化之恶,即分娩新生之恶。恶乃私欲意志。 混沌之分娩运动,可以说是对爱或逻各斯的一再重塑,使之永远未完成——来自混沌母腹的人类补不完计划。 普遍意志是一坨绝对纯净的火焰,它会将一切私欲意志焚毁于空无(祛个体化的红海)。 私欲意志之所以为恶,...   (2回应)

    2023-08-27 22:28:22   3人喜欢

  • 你的美玉学姐

    国家是一个企图创造出纯粹外在的统一体的尝试,与之相对立的是一个立足于启示的机构,即教会,它的目标是创造出一个内在的统一体或心灵统一体。教会是启示的必然后果,真正说来,它仅仅是对于启示的承认。问题在于,对于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之间已经出现的分裂而言,教会不可能成为一个外在的暴力,毋宁说,只要那个分裂存在着,外在东西的权力就会把教会日益挤压到内在方面。 在早先的教权等级制度时期,教会犯下的错误不是在于...

    2023-06-10 11:07:05   1人喜欢

  • Walt (事必躬亲)

    .假若那个未成文启示的意义有朝一日被揭示出来,宗教和科学的唯一真实的体系就不会出现在一个由哲学概念和批判概念搭建起来的简陋国家里,而是同时出现在真理和自然界的完满光辉之中 ... nicht in dem dürftig zusammengebrachten Staat einiger philosophischen und kritischen Begriffe... 拙译:……就不会出现在【那个】由【某些】哲学概念和批判概念搭建起来的简陋国家里…… 因为einiger的原形einige,是“某些”、“个...   (1回应)

    2021-05-24 11:28:26   2人喜欢

  • nek

    几个问题: 1 从自然界与精神的对立过渡到必然性和自由的对立,后者何以可能 2 人的自由在一种同一体系中何以可能 3 善与恶,人格性,意志自由等问题 一些要点: 实存者与实存者的根据:形式与潜能 对立与二元的不同:前者不能分离,后者可以分离。恰恰是无差别设置了区分,因为它对两者都漠不关心,从而在两者之中同等地存在,两者都作为整体而分别存在。爱的本质设置了善与恶的区分,即上帝作为道德本质出于爱与友善要战胜恶...   (1回应)

    2020-01-29 21:31:38   1人喜欢

  • Antonian

    谢林区分出了两种“泛神论”的观点,似乎他更加倾向于斯宾诺莎的立场: 弗里德里希·斯莱格尔: 斯宾诺莎: 上帝是一个存在于自身之内,并且仅仅通过其自身而被理解的东西;反正。有限者必然存在于别的东西之内,并且只能通过别的东西被理解。 12 谢林对“是”(ist)的理解:【先刚注:主谓命题(S ist P)谓述出来的仅仅是本质上的同一性。只有系词(ist)表达出的本质才是“同一回事”或“同一个东西”,反之,主次(S)和谓...

    2024-05-30 00:12:36

  • 飞天小歹徒

    笔记: VII, 476-7 // A2可以简单理解为「精神」,是对「自然」的否定,也即A1的反题。 在谢林这里,善人之精神被说成是隶属于上帝之精神的,因此,善人之精神超越于自然,死后就上升、归档到上帝那里去了;恶人之精神虽然也是精神,但却是偏离上帝之精神的精神,因此,它只能持留在自然之重力下。 这里的精神,其实就是生命的「内在性收缩」,谢林也将之称为介于灵与肉之间的「精灵」——是精灵,而非单纯精神或单纯肉体,才是...

    2023-09-02 20:37:41

<前页 1 2 3 4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

>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