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只敢说读懂了20%,隐隐对谢林铺下的这条路有了感觉,也理解了重要的恶之源起及与自由的关系。表面看谢林是与现代脱轨的,但本质不是。还需要再配合海德格尔食用。先刚老师翻译太好,信达雅,准确而不晦涩。
翻译真好。关键词:体系、自由、根据、意志、恶和潜能;总纲:唯心主义之魂,实在论之躯。
先刚老师非常喜欢用成语:过往云烟,死气沉沉,珠联璧合,神秘莫测,招人嫉恨,咸鱼翻身。。
沿着自然哲学与观念论的双重脉络发展出的伦理学-神学。谢林使自由成为神性与自然内力的统一,自由被嵌入体系并释放全部内涵。斯宾诺莎忽视对个体的肯定界说,流溢说预设内在的恶;系词功能的重新诠释使根据律超越了同一律,从而为贯穿观念与自然界的自由、为一切生命的内在力量奠定基础。然而在神性中统一的善恶在人之中却是分裂的双重本原,谢林由此超越“恶=善之匮乏”的新柏拉图范式:通过实存者-实存之根据的区分,内在又独立于神的根据具备创生性的本原力量,却因私己的有限性而成为恶的开端,并注定堕入诸神逃遁的混乱。自由被诠释为致善恶的能力,善恶在原初行动中的争抢否定偶然意愿。在世的道以人格性现身,神就通过人格自我启示;在自主性与恶的斗争中,人通过上帝实现自由;自然与人呼应着旧新之约,晚期转向的窄门也于此敞开。详见书评。
经典价值无需多言。而其后所附的两篇斯图加特私人讲授录以及与埃申迈耶尔通信也极为精彩,非常有助于理解自由论文。
哲学家有如此激烈好辩的性格且能鲜明地跃然纸上真是罕见,或许是因为天才的自负,或许是如孟子曰“余岂好辩哉,余亦不得已也”。我不禁在想:谢林见证了德国唯心主义的兴起与繁荣,但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几年岁月中,随着费希特、黑格尔、莱茵霍尔德、雅各比、施莱尔马赫等人的相继离世,他作为哲学史上第二个巅峰的最后代表是否感到孤独,作为仅存的硕果他也见证了德国唯心主义的衰落——也许根本不是什么衰落,毋宁像《形而上学导论》中所言:“不是德国唯心主义破产了,而是这个时代不再有力量来承受那个精神世界的伟大、广阔和本源了。”海德格尔这话适用于黑格尔逝世后的一切时代。为了论证人类自由的本质,谢林试图通过描绘一幅整全的宇宙论图景来为之提供最深刻的形而上学论证,这幅宇宙论的图景中不乏隐喻,甚至有点像创世神话般,那么它能否被重写
绝对是谢林中期最为重要的著作。其最为核心的目的在于应对施莱格尔以及雅各比对于斯宾诺莎以及基于斯宾诺莎之上的德国唯心主义的批判。整个文本乃是普罗提诺与康德宗教哲学的演绎。前半部分非常好,后半部分再写魔幻小说,而且涉及到人的自由和上帝的自由的关联时就开始写小说。虽然谢林远比黑格尔,费希特好读,但是这带来一个结果就是思辨的乐趣大大降低,尽管他提供了一条远为清晰的路线。
同名论文极好,一下子贯穿了整个世界与deus。deus被以一种视角的方式划分为实存者(绝对者)及实存的根据,谢林紧接着又话锋一转,在即将进入二元论的边缘抛出了这两者的本原(很神秘),并以此阐述了从自然的诞生到人的诞生再到Jesus的诞生的整个过程,而物质成为了上帝内部的那个不和谐之物,并且成为了自由的关键;斯图加特讲授录也是极其清晰且精妙的文本,沃格林从里面抄了不少,谢林在此阐述的人内部的潜能阶次,及其灵魂病理学,更是狠狠地抽了启蒙哲学家一个大比兜。
第一次读谢林著作,我已成谢林粉无疑。横溢才华、深邃洞见随处可见。我认为,谢林好谈上帝,且对上帝有深沉信仰,其哲学的论域与神学的论域有重叠交叉,因此也可把谢林的哲学当作神学来读。哲学与神学的边界在哪里,也值得思考。
谢林的自由论在其几个原则之间走着钢丝,1.与体系/泛神论相兼容,由此将系词诠释为根据-后果,引出依赖但不受制的自由概念;2.肯定性的自由,不愿将其诠释为不做决定;3.恶作为一个实存;4.不接受二元论,由此描绘出了一幅延续到后期的分裂辩证的形而上学图景。 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下判断:谢林的自由就是形而上学的,而非一些现代阐释者喜欢讲的ex nihilo and absolute contingency的故事;到处都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先读私人讲授录再读自由论文会清晰很多 ps:谢林真的好会骂人啊(oAo川)
读的时候我还在想,如果去了外哲肯定会选择谢林做为方向😂 无论是思维架构还是文采书写真的十分厉害。从中似乎还能找到和现象学理论相契合的地方?
谢林尝试一种唯心主义作为灵魂、实在论作为肉体的二元统一,批判了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和莱布尼茨神义论,人对宗教的屈从是对他的理性的自宫(自宫这词译得传神嗯)。“自由学说遭遇的最大阻碍,就是无法解释人类行为的假定的偶然性与那个在神性理智里事先勾勒出的宇宙统一体的关系”。创世开端一是根据意志,二是爱的意志;恶的种子在黑暗的土壤里腐烂,萌发出的枝芽却可以寻求光明,重要的是要有爱,爱是一切中的一切!结尾处说我们在追溯遥远源泉之前,应当首先寻找当今时代迫在眉睫的问题的解决办法,真是一针见血,不知谢林如果见到今天哲学→哲学史的发展趋势又会作何想?
区别于主词与谓词形式上的绝对同一,谢林天才地指出,同一律的实质意义在于:主词和谓词的内容是有所差别的,「当一个人说『物体是物体』的时候,他在命题的主词里思考的东西肯定不同于他在谓词里思考的东西;也就是说,他在主词里思考的是统一体,而在谓词里思考的却是一些包含在『物体』概念里面的个别属性,因此主词相当于先行者,而谓词相当于后继者」。当同一判断被做出时,与主词同一的谓词,其内容只能在主词之内,成为对主词的陈述,它必须先行地内在于主词为其可能性。换句话说,主词是谓词的根据或基础,谓词是各个个别的特性或归结(Folge)。因此,当系词将主词与谓词统一时,实际上意味着由主词往谓词的归结,也即是说,它是主词的自我展开、自我陈述和自我表达。可见,这种同一不是无中介的同一性或同义反复,而是生动的创造的统一。
和朋友们一起一句一句地过了一遍 der nie aufgehende Rest没翻译对 略可惜
自由与体系的矛盾,向善和向恶的能力。存在者一一实存的根据。绝对同一性在相对同一性中呈现,复合性潜能阶次的展开,未曾见过的世界图景。全文尽是深刻的洞见,同时也是世界时代体系的前奏诗
我们仍然相信,真理距离我们更近了,但在追溯那些如此遥远的源泉之前,我们应当首先在自己这里,并且立足于自己的根基,去寻找那些在当今时代已经迫在眉睫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只要直接知识的可能性被给予,单纯的历史学信仰的时代就过去了。我们拥有一个比所有成文启示更古老的启示,即自然界。自然界包含着一些尚未有人解释清楚的原型,而成文启示的各种原型早就已经获得实现和释义。假若那个未成文启示的意义有朝一日被揭示出来,宗教和科学的唯一真实的体系就不会出现在一个由哲学概念和批判概念搭建起来的简陋国家里,而是同时出现在真理和自然界的完满光辉之中。这个时代的任务不在于重新唤醒各种古老的对立,而是在于寻找那个位于全部对立之外和之上的东西。
1809年,谢林生前最后一部出版著作。 微读翻阅 “善和恶是同一个东西,只不过从不同的方面来看罢了,换言之,从自在的方面亦即恶的同一性的根基来看,恶就是善,反过来,从分裂的方面亦即非同一性来看,善就是恶。”基于这个理由,另一个说法也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一个人在自身内不拥有作恶的素质和力量,那么他也没有能力去行善。” 所谓自由,就是指某个东西仅仅遵循自己的本质的法则而行动,不受任何别的(内在或外在于它的)东西所规定。 自由是一种向善和从恶的能力(Vermögen)。 关键在于,那个内在必然性本身恰恰就是自由,而人的本质从根本上来说是他自己的行为,因此必然性和自由相互贯穿,作为唯一的一个本质,仅仅从不同方面看来显现为前者或后者,也就是说,自在地看来,它是自由,而从形式上看,它是必然性。
一切誕生都是從晦暗向光明誕生,種子必須沉落進土地,並在黑暗中死去,以便更美的光明形態能以升起,並在陽光下發展。人是在母體內形成形態,從無理知東西的晦暗狀態(從感覺,從渴望,從認識的這一奇妙母親中)才成長出光輝的思想。 「晦暗性是受造物的必然的遺傳因素。」謝林對於「暗」的強調,是可以用來理解老子哲學的。「玄之又玄」,是一種「隱匿本體論」。老子哲學是「隱匿哲學」。我們只有本源地理解黑暗,才能更好地理解光明。
和这种精致的对绝对者内在结构的分析相比,前期的自然哲学还是过于无聊了
> 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
25 有用 leafalone 2020-04-26 21:14:24
只敢说读懂了20%,隐隐对谢林铺下的这条路有了感觉,也理解了重要的恶之源起及与自由的关系。表面看谢林是与现代脱轨的,但本质不是。还需要再配合海德格尔食用。先刚老师翻译太好,信达雅,准确而不晦涩。
35 有用 Darklight 2019-07-17 21:40:45
翻译真好。关键词:体系、自由、根据、意志、恶和潜能;总纲:唯心主义之魂,实在论之躯。
27 有用 布朗熊糖果 2019-08-16 05:28:10
先刚老师非常喜欢用成语:过往云烟,死气沉沉,珠联璧合,神秘莫测,招人嫉恨,咸鱼翻身。。
7 有用 Philosofaker 2023-08-17 23:33:54 上海
沿着自然哲学与观念论的双重脉络发展出的伦理学-神学。谢林使自由成为神性与自然内力的统一,自由被嵌入体系并释放全部内涵。斯宾诺莎忽视对个体的肯定界说,流溢说预设内在的恶;系词功能的重新诠释使根据律超越了同一律,从而为贯穿观念与自然界的自由、为一切生命的内在力量奠定基础。然而在神性中统一的善恶在人之中却是分裂的双重本原,谢林由此超越“恶=善之匮乏”的新柏拉图范式:通过实存者-实存之根据的区分,内在又独立于神的根据具备创生性的本原力量,却因私己的有限性而成为恶的开端,并注定堕入诸神逃遁的混乱。自由被诠释为致善恶的能力,善恶在原初行动中的争抢否定偶然意愿。在世的道以人格性现身,神就通过人格自我启示;在自主性与恶的斗争中,人通过上帝实现自由;自然与人呼应着旧新之约,晚期转向的窄门也于此敞开。详见书评。
23 有用 大桔子 2019-09-01 02:45:09
经典价值无需多言。而其后所附的两篇斯图加特私人讲授录以及与埃申迈耶尔通信也极为精彩,非常有助于理解自由论文。
3 有用 LoveYumi 2023-03-28 21:55:41 上海
哲学家有如此激烈好辩的性格且能鲜明地跃然纸上真是罕见,或许是因为天才的自负,或许是如孟子曰“余岂好辩哉,余亦不得已也”。我不禁在想:谢林见证了德国唯心主义的兴起与繁荣,但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几年岁月中,随着费希特、黑格尔、莱茵霍尔德、雅各比、施莱尔马赫等人的相继离世,他作为哲学史上第二个巅峰的最后代表是否感到孤独,作为仅存的硕果他也见证了德国唯心主义的衰落——也许根本不是什么衰落,毋宁像《形而上学导论》中所言:“不是德国唯心主义破产了,而是这个时代不再有力量来承受那个精神世界的伟大、广阔和本源了。”海德格尔这话适用于黑格尔逝世后的一切时代。为了论证人类自由的本质,谢林试图通过描绘一幅整全的宇宙论图景来为之提供最深刻的形而上学论证,这幅宇宙论的图景中不乏隐喻,甚至有点像创世神话般,那么它能否被重写
4 有用 智 2019-06-23 13:04:37
绝对是谢林中期最为重要的著作。其最为核心的目的在于应对施莱格尔以及雅各比对于斯宾诺莎以及基于斯宾诺莎之上的德国唯心主义的批判。整个文本乃是普罗提诺与康德宗教哲学的演绎。前半部分非常好,后半部分再写魔幻小说,而且涉及到人的自由和上帝的自由的关联时就开始写小说。虽然谢林远比黑格尔,费希特好读,但是这带来一个结果就是思辨的乐趣大大降低,尽管他提供了一条远为清晰的路线。
2 有用 白若 2024-09-06 23:54:56 北京
同名论文极好,一下子贯穿了整个世界与deus。deus被以一种视角的方式划分为实存者(绝对者)及实存的根据,谢林紧接着又话锋一转,在即将进入二元论的边缘抛出了这两者的本原(很神秘),并以此阐述了从自然的诞生到人的诞生再到Jesus的诞生的整个过程,而物质成为了上帝内部的那个不和谐之物,并且成为了自由的关键;斯图加特讲授录也是极其清晰且精妙的文本,沃格林从里面抄了不少,谢林在此阐述的人内部的潜能阶次,及其灵魂病理学,更是狠狠地抽了启蒙哲学家一个大比兜。
11 有用 无涯客 2020-08-14 02:08:43
第一次读谢林著作,我已成谢林粉无疑。横溢才华、深邃洞见随处可见。我认为,谢林好谈上帝,且对上帝有深沉信仰,其哲学的论域与神学的论域有重叠交叉,因此也可把谢林的哲学当作神学来读。哲学与神学的边界在哪里,也值得思考。
2 有用 Castor 2023-08-10 22:02:05 广东
谢林的自由论在其几个原则之间走着钢丝,1.与体系/泛神论相兼容,由此将系词诠释为根据-后果,引出依赖但不受制的自由概念;2.肯定性的自由,不愿将其诠释为不做决定;3.恶作为一个实存;4.不接受二元论,由此描绘出了一幅延续到后期的分裂辩证的形而上学图景。 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下判断:谢林的自由就是形而上学的,而非一些现代阐释者喜欢讲的ex nihilo and absolute contingency的故事;到处都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1 有用 …… 2025-01-13 00:32:04 江西
先读私人讲授录再读自由论文会清晰很多 ps:谢林真的好会骂人啊(oAo川)
1 有用 又是想开的一天 2022-09-07 16:30:36 北京
读的时候我还在想,如果去了外哲肯定会选择谢林做为方向😂 无论是思维架构还是文采书写真的十分厉害。从中似乎还能找到和现象学理论相契合的地方?
3 有用 北落師門 2019-04-27 18:23:07
谢林尝试一种唯心主义作为灵魂、实在论作为肉体的二元统一,批判了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和莱布尼茨神义论,人对宗教的屈从是对他的理性的自宫(自宫这词译得传神嗯)。“自由学说遭遇的最大阻碍,就是无法解释人类行为的假定的偶然性与那个在神性理智里事先勾勒出的宇宙统一体的关系”。创世开端一是根据意志,二是爱的意志;恶的种子在黑暗的土壤里腐烂,萌发出的枝芽却可以寻求光明,重要的是要有爱,爱是一切中的一切!结尾处说我们在追溯遥远源泉之前,应当首先寻找当今时代迫在眉睫的问题的解决办法,真是一针见血,不知谢林如果见到今天哲学→哲学史的发展趋势又会作何想?
1 有用 tcc 2021-05-21 11:27:56
区别于主词与谓词形式上的绝对同一,谢林天才地指出,同一律的实质意义在于:主词和谓词的内容是有所差别的,「当一个人说『物体是物体』的时候,他在命题的主词里思考的东西肯定不同于他在谓词里思考的东西;也就是说,他在主词里思考的是统一体,而在谓词里思考的却是一些包含在『物体』概念里面的个别属性,因此主词相当于先行者,而谓词相当于后继者」。当同一判断被做出时,与主词同一的谓词,其内容只能在主词之内,成为对主词的陈述,它必须先行地内在于主词为其可能性。换句话说,主词是谓词的根据或基础,谓词是各个个别的特性或归结(Folge)。因此,当系词将主词与谓词统一时,实际上意味着由主词往谓词的归结,也即是说,它是主词的自我展开、自我陈述和自我表达。可见,这种同一不是无中介的同一性或同义反复,而是生动的创造的统一。
4 有用 Walt 2023-02-25 01:50:07 福建
和朋友们一起一句一句地过了一遍 der nie aufgehende Rest没翻译对 略可惜
1 有用 如初 2024-08-03 11:02:16 重庆
自由与体系的矛盾,向善和向恶的能力。存在者一一实存的根据。绝对同一性在相对同一性中呈现,复合性潜能阶次的展开,未曾见过的世界图景。全文尽是深刻的洞见,同时也是世界时代体系的前奏诗
7 有用 伞木希美 2024-05-15 16:55:52 四川
我们仍然相信,真理距离我们更近了,但在追溯那些如此遥远的源泉之前,我们应当首先在自己这里,并且立足于自己的根基,去寻找那些在当今时代已经迫在眉睫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只要直接知识的可能性被给予,单纯的历史学信仰的时代就过去了。我们拥有一个比所有成文启示更古老的启示,即自然界。自然界包含着一些尚未有人解释清楚的原型,而成文启示的各种原型早就已经获得实现和释义。假若那个未成文启示的意义有朝一日被揭示出来,宗教和科学的唯一真实的体系就不会出现在一个由哲学概念和批判概念搭建起来的简陋国家里,而是同时出现在真理和自然界的完满光辉之中。这个时代的任务不在于重新唤醒各种古老的对立,而是在于寻找那个位于全部对立之外和之上的东西。
3 有用 哭之笑之 2020-10-20 18:23:10
1809年,谢林生前最后一部出版著作。 微读翻阅 “善和恶是同一个东西,只不过从不同的方面来看罢了,换言之,从自在的方面亦即恶的同一性的根基来看,恶就是善,反过来,从分裂的方面亦即非同一性来看,善就是恶。”基于这个理由,另一个说法也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一个人在自身内不拥有作恶的素质和力量,那么他也没有能力去行善。” 所谓自由,就是指某个东西仅仅遵循自己的本质的法则而行动,不受任何别的(内在或外在于它的)东西所规定。 自由是一种向善和从恶的能力(Vermögen)。 关键在于,那个内在必然性本身恰恰就是自由,而人的本质从根本上来说是他自己的行为,因此必然性和自由相互贯穿,作为唯一的一个本质,仅仅从不同方面看来显现为前者或后者,也就是说,自在地看来,它是自由,而从形式上看,它是必然性。
1 有用 SssSs 2022-02-13 04:37:24
一切誕生都是從晦暗向光明誕生,種子必須沉落進土地,並在黑暗中死去,以便更美的光明形態能以升起,並在陽光下發展。人是在母體內形成形態,從無理知東西的晦暗狀態(從感覺,從渴望,從認識的這一奇妙母親中)才成長出光輝的思想。 「晦暗性是受造物的必然的遺傳因素。」謝林對於「暗」的強調,是可以用來理解老子哲學的。「玄之又玄」,是一種「隱匿本體論」。老子哲學是「隱匿哲學」。我們只有本源地理解黑暗,才能更好地理解光明。
0 有用 𝐇 2022-03-16 10:43:14
和这种精致的对绝对者内在结构的分析相比,前期的自然哲学还是过于无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