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显然不适合浮躁的时候来读,匆匆翻过,游离在文字和想象之中,在阅读过程中褪去的是粗暴地将“解读”这一行为视作修辞游戏的潜在观点,沁润的水向前流动着,超越了简单的挪用和比喻,充实的想象勾连着曾被感知过的物质的基础,一切都在被感知、被联结,我们都应该向这曼妙的世界敞开心灵的大门。
形式与物质在巴什拉对水的精神分析中构成了全部的想象世界,对特定物质的思考培育着一种“敞开的想象”。这种敞开在药物下的白日幻梦中诞生了我极端的矛盾(闭环)。“我们由于梦而生病不适,我们通过梦而痊愈。”梦冲破了其夜晚休憩附属物的外延,成为白日活动的“所视”的眼睛,生成“扩展着的物质”。当一个黏液质的人做着土性抑郁质的梦,梦的秉性悖逆了有机的实在,缔造了本体论意义上的割裂。而当梦退回到它的主体本源,苦难也在“醒来”的那一瞬息变相中实现升格:“水的死亡比土的死亡更令人沉思——水的死亡是无止境的。”
诗哲!
引言艰深晦涩,正文通俗易懂。关于水在文学创作中的物质想象的潜意识精神分析。例如:爱伦·坡遐想中“沉重的水”,起到一种基本心理功能:吸收阴影,为每天在我们身心中死去的一切东西提供一座坟墓;或者奥菲利娅情结,是女性自杀的象征,是生来就为了在水中死去的造物。她在水中又重新找到了“她自己的本原”。在此,水是年轻、貌美的死亡,是鲜花盛开的死亡的本原,是无傲气不报复之死的本原,是虐待自杀的本原。池塘的水在自动地“奥菲利娅化“,自然地由沉睡着的生灵,闲散放任并漂浮着的生活以及在悄然逝去的生灵所覆盖。
这本书最为美妙的一点是在观念中逐步消解了主客体之间的对立,巴什拉尝试用人与物之间的触碰形成一些美妙的遐想,并且从这些遐想中获得对于作为理念而存在的“水”的感受。(文学作品何不是一种触碰的过程呢)
第四章值一星
水的各种形象,死亡,恐怖,自恋,勇敢
以為會更美 實際上更「educatioanal」
与《火的精神分析》相映成趣。由水之母感知联结流动着的一切。
“有时,人就是一种渴望天上之水的植物。”——行文极美。想象力的语言被置放到它应有的位置,我的嘴在内部的湿润中呼唤出语言,而所有的语言都是水的语言——“后来,我在巴肖芬的作品中看到,元音a是水的元音。”
巴什拉则将“水”看作想象力的本源,探讨了水元素在心理学和哲学中的象征意义和作用。他认为水代表了不断流动和变化的原则,与人类的无意识和想象力息息相关。他分析了水的形象在梦境和幻想中的出现,揭示了水作为一种元素的重要性和心理意义。这两本著作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以本质元素(类似中国的“金木水火土”)为中心,通过探索元素的象征意义来揭示人类心理和想象力的丰富性,通过对火、水所呈现出的现象进行分析,净化审美经验,关注的乃是物质的本源到文化符号的演化过程。
无法再忍受精神分析。
接在齐泽克拉康后面看像是一次精神分析治疗的完成,意识形态批判制造的分裂由诗性想象来弥合:梦是扩展的物质,存在首先是一种觉醒。在文学形象的倒置中认同物质本原的回归和想象活力的创造,双重性覆盖的朦胧的水在遐想中辨识出了自身,宇宙在幻想中诞生。真的很迷人。
属于是乍一看很美仔细看又看不进去
读这本让人意识到二手包装大师做导读还是有必要的,因为确实是没咋看懂。
从形象想象到物质想象的转变是粗浅的表现主义到本质的印象主义的进阶。在巴什拉的文字中我们看不到典型文化情结拼凑的固定联想组合,只有无尽的本源想象主导的意识流动。形式观念会僵化,而物质想象则会不断激活神话的生命,如同与人类结合的宁芙。“菖兰是忧郁的水的轻叹”。巴什拉总会想到一个个跃出固化思维的语词表现诗意和美感,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的书写意志?迷人的语汇宛若塞壬歌声引诱读者深陷,水流不再作为形象出现,它成为了观念,一个动力,穿透文字到达想象。
继放在书架里落灰将近一年后几乎一口气读完 启发很大 非常认同
瑕不掩瑜
大概是我活到目前读过的最抽象的书。第一次涉足文学心理学领域,我好难集中注意力。我还是有太多东西不了解,太多书没有读。能够感受到巴什拉极强的逻辑性,超越常人的想象力。个人感觉翻译得也非常好。
对物质的想象,可能是对“质感”(触摸,气味)的想象,(是养生书,养心用的,类似爬山)
> 水与梦
4 有用 球球滚啊滚🌸 2020-08-20 18:39:41
显然不适合浮躁的时候来读,匆匆翻过,游离在文字和想象之中,在阅读过程中褪去的是粗暴地将“解读”这一行为视作修辞游戏的潜在观点,沁润的水向前流动着,超越了简单的挪用和比喻,充实的想象勾连着曾被感知过的物质的基础,一切都在被感知、被联结,我们都应该向这曼妙的世界敞开心灵的大门。
3 有用 faune 2023-11-25 20:55:34 英国
形式与物质在巴什拉对水的精神分析中构成了全部的想象世界,对特定物质的思考培育着一种“敞开的想象”。这种敞开在药物下的白日幻梦中诞生了我极端的矛盾(闭环)。“我们由于梦而生病不适,我们通过梦而痊愈。”梦冲破了其夜晚休憩附属物的外延,成为白日活动的“所视”的眼睛,生成“扩展着的物质”。当一个黏液质的人做着土性抑郁质的梦,梦的秉性悖逆了有机的实在,缔造了本体论意义上的割裂。而当梦退回到它的主体本源,苦难也在“醒来”的那一瞬息变相中实现升格:“水的死亡比土的死亡更令人沉思——水的死亡是无止境的。”
2 有用 愚岛 2020-08-05 11:08:01
诗哲!
2 有用 阿梦 2020-12-14 21:42:16
引言艰深晦涩,正文通俗易懂。关于水在文学创作中的物质想象的潜意识精神分析。例如:爱伦·坡遐想中“沉重的水”,起到一种基本心理功能:吸收阴影,为每天在我们身心中死去的一切东西提供一座坟墓;或者奥菲利娅情结,是女性自杀的象征,是生来就为了在水中死去的造物。她在水中又重新找到了“她自己的本原”。在此,水是年轻、貌美的死亡,是鲜花盛开的死亡的本原,是无傲气不报复之死的本原,是虐待自杀的本原。池塘的水在自动地“奥菲利娅化“,自然地由沉睡着的生灵,闲散放任并漂浮着的生活以及在悄然逝去的生灵所覆盖。
0 有用 孟羊羊 2021-06-08 09:02:16
这本书最为美妙的一点是在观念中逐步消解了主客体之间的对立,巴什拉尝试用人与物之间的触碰形成一些美妙的遐想,并且从这些遐想中获得对于作为理念而存在的“水”的感受。(文学作品何不是一种触碰的过程呢)
0 有用 削笔器的牙印 2022-02-19 11:01:12
第四章值一星
0 有用 异乡人 2022-05-30 18:59:12
水的各种形象,死亡,恐怖,自恋,勇敢
0 有用 壳〇〇 2022-05-05 01:37:47
以為會更美 實際上更「educatioanal」
0 有用 老怪CXJ 2024-02-01 14:51:27 北京
与《火的精神分析》相映成趣。由水之母感知联结流动着的一切。
0 有用 MaxKi 2023-09-24 01:11:39 四川
“有时,人就是一种渴望天上之水的植物。”——行文极美。想象力的语言被置放到它应有的位置,我的嘴在内部的湿润中呼唤出语言,而所有的语言都是水的语言——“后来,我在巴肖芬的作品中看到,元音a是水的元音。”
0 有用 仪岚 2023-10-01 09:56:28 北京
巴什拉则将“水”看作想象力的本源,探讨了水元素在心理学和哲学中的象征意义和作用。他认为水代表了不断流动和变化的原则,与人类的无意识和想象力息息相关。他分析了水的形象在梦境和幻想中的出现,揭示了水作为一种元素的重要性和心理意义。这两本著作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以本质元素(类似中国的“金木水火土”)为中心,通过探索元素的象征意义来揭示人类心理和想象力的丰富性,通过对火、水所呈现出的现象进行分析,净化审美经验,关注的乃是物质的本源到文化符号的演化过程。
0 有用 無人 2022-08-07 21:04:45
无法再忍受精神分析。
0 有用 北风那个吹zrn 2023-05-31 11:13:54 山西
接在齐泽克拉康后面看像是一次精神分析治疗的完成,意识形态批判制造的分裂由诗性想象来弥合:梦是扩展的物质,存在首先是一种觉醒。在文学形象的倒置中认同物质本原的回归和想象活力的创造,双重性覆盖的朦胧的水在遐想中辨识出了自身,宇宙在幻想中诞生。真的很迷人。
0 有用 AiDep 2023-07-09 10:25:57 四川
属于是乍一看很美仔细看又看不进去
0 有用 取何岁刀 2023-06-02 00:02:09 湖北
读这本让人意识到二手包装大师做导读还是有必要的,因为确实是没咋看懂。
0 有用 narcissism 2023-11-14 22:53:42 江苏
从形象想象到物质想象的转变是粗浅的表现主义到本质的印象主义的进阶。在巴什拉的文字中我们看不到典型文化情结拼凑的固定联想组合,只有无尽的本源想象主导的意识流动。形式观念会僵化,而物质想象则会不断激活神话的生命,如同与人类结合的宁芙。“菖兰是忧郁的水的轻叹”。巴什拉总会想到一个个跃出固化思维的语词表现诗意和美感,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的书写意志?迷人的语汇宛若塞壬歌声引诱读者深陷,水流不再作为形象出现,它成为了观念,一个动力,穿透文字到达想象。
0 有用 dage 2023-11-29 12:11:03 浙江
继放在书架里落灰将近一年后几乎一口气读完 启发很大 非常认同
0 有用 Raisman 2023-02-07 20:10:26 广东
瑕不掩瑜
0 有用 小孩 2023-04-06 23:22:36 北京
大概是我活到目前读过的最抽象的书。第一次涉足文学心理学领域,我好难集中注意力。我还是有太多东西不了解,太多书没有读。能够感受到巴什拉极强的逻辑性,超越常人的想象力。个人感觉翻译得也非常好。
0 有用 绿绿绿 2023-04-11 21:30:25 浙江
对物质的想象,可能是对“质感”(触摸,气味)的想象,(是养生书,养心用的,类似爬山)